從三國“神童”諸葛恪的一生,看性格對命運的影響

還記得中學時期學過的文言文《鴻門宴》嗎?

這篇文章中,項羽私自改變對劉邦的進攻決定,因婦人之仁、剛愎自用導致錯失了除掉劉邦的絕佳機會。最後,項羽也因自身性格問題,錯失了問鼎中原的機會,最終烏江自刎,一代英雄落幕。

從三國“神童”諸葛恪的一生,看性格對命運的影響

我們今天要講得主角不是西楚霸王項羽,而是和西楚霸王項羽一樣,皆因自身的性格缺陷,最終走向失敗的命運的諸葛恪。

本文將以三國時期的“神童”諸葛恪的人生經歷為切入點,通過諸葛恪不同人生階段的經歷分析,性格對命運的影響。

少年聰敏:巧言善辯,精於諂媚

諸葛亮家有兄弟三人,人稱“龍虎狗”。龍,自然指的是臥龍諸葛亮,虎指的是東吳大將軍諸葛瑾,狗則是指曹魏的徵東大將軍諸葛誕。這三兄弟,在魏蜀吳三國都是位高權重。

如果他們聯合起來,恐怕沒有哪個家族能抵擋得住。

從三國“神童”諸葛恪的一生,看性格對命運的影響

當年,諸葛瑾拋棄家族,隻身來到江東,對東吳可謂盡心盡力。在赤壁之戰的前後,他扮演著和劉備交往的重要角色。

等到諸葛瑾的弟弟諸葛亮在蜀漢掌權後,諸葛瑾更是成為了兩國邦交的重要橋樑,所以孫權對諸葛瑾是非常倚重的。

諸葛恪出生在這樣的顯赫之家,並且和當時的東吳太子孫登是好友,雖然相差6歲,但卻互為知己。像他們這樣的一批人,說白了就是將來東吳的核心階層。所以,諸葛恪20歲就當上了騎都尉(相當於現在的團長),又因為和太子關係好,升到了左輔都尉,僅次於將軍。

在一群官二代裡,諸葛恪很是出挑。他小時候就有異於常人的智商和情商,反應奇快、能言善辯,是個典型的“別人家的孩子”。

有一次,孫權在大會朝臣時,讓人牽一頭驢進殿,用長標籤貼在驢臉上,在標籤上題寫“諸葛子瑜”幾個字,“子瑜”是諸葛瑾的字。當時的場面一度尷尬,諸葛恪卻向孫權討要了一支筆,在紙條下面添了兩個字:之驢。瞬間化解了當時的尷尬氛圍。

從三國“神童”諸葛恪的一生,看性格對命運的影響

孫權見諸葛恪如此機敏聰慧,不禁開懷大笑,把這頭驢賜給了諸葛恪。諸葛恪一席話不僅在眾人面前為父親挽尊,還讓出題者孫權開懷大笑,高情商可見一斑。

有一次路上遇見孫權,孫權便想考考這個“神童”,於是停下來問他:“你的叔父和你父親哪個強些?”諸葛恪不慌不忙地答道:”我父親強些。“孫權問:為何 ?

諸葛恪說:”我的父親知道該為什麼人做事,叔父卻不知道,所以我父親要強些。“一句話哄得孫權龍心大悅。

在外交辭令上,諸葛恪更是因反應迅速,言辭得力獲得孫權青眼。

當時,蜀國的使者來到吳國,群臣會見,孫權對蜀使說:“這個諸葛恪向來喜歡騎馬,您回去告訴你們丞相,為他送一匹好馬來。”

諸葛恪便馬上跪拜致謝。

孫權就很奇怪:“我這剛跟人家說,馬還沒有送來,你就這麼著急謝恩嗎?”

諸葛恪畢恭畢敬地說:“蜀國是陛下的外面馬廄,今天有這樣的恩詔,馬是一定會送來的,我豈敢不謝恩?”這一記馬屁拍得,沒有人聽了不舒坦的,既踩了蜀國一頭,又抬高了自己的老闆。

我們可以看得出,諸葛恪巧言善變,非常精於諂媚,雖有急智,卻也給人留下了巧言令色的印象,這也導致後來孫權兵種,臨終託孤時,對諸葛恪不夠放心。

從三國“神童”諸葛恪的一生,看性格對命運的影響

245年,丞相陸遜去世,孫權為避免接替陸遜之人兵權過於集中於一人,讓步騭接任陸遜的丞相,陸遜的副手呂岱接任上大將軍,接管陸遜一部分兵權,都督右部。諸葛恪被提拔為大將軍,接管陸遜另一部分兵權。陸遜次子陸抗接管五千兵馬,受諸葛恪調配。

因此,諸葛恪接任大將軍,代替陸遜管理荊州區域。6年後,孫權病倒了,而這個時候太子孫亮又太小,孫權環顧朝堂,竟然沒有一個令自己稱心如意的託孤大臣。

當時的朝臣都建議孫權讓諸葛恪來承擔這份責任,但孫權卻知道,諸葛恪剛愎自用,不可重託。

孫峻站了出來,力保諸葛恪,諸葛恪才有機會成為孫權的託孤大臣。隨後,孫權就任命諸葛恪為太子太傅。將除了生殺大權之外的所有事情都交給他來決策。

成年恃才:不聽勸阻,一意孤行

第二年,孫權病危,召集幾個輔國重臣來到床前交代後事,因為太子老師孫弘平時就和諸葛恪不合,而且諸葛恪比他官大一級,他怕以後被諸葛恪穿小鞋,於是提前封鎖孫權去世消息,打算改了詔書除掉諸葛恪。

諸葛恪提前知道了消息,於是先下手為強,反而除掉了孫弘,發佈了孫權去世的消息,新皇登基,幾個股肱之臣順理成章地封侯拜相,諸葛恪成為太傅。

當時,魏國人以為“孫權年老, 內無賢嗣, 中無謀主。”所以決定南下伐吳。諸葛恪似早有預料,在此之前便在東興調集人手,重建未完成的大堤,一舉擊退司馬師大軍。敵人退走倉皇,留下大批軍需物資,諸葛恪“獲車剩, 牛馬, 騾驢千數, 資器山積. 振旅而歸。”

從三國“神童”諸葛恪的一生,看性格對命運的影響

回朝之後,新皇孫亮封諸葛恪為陽都侯,加封丞相,還賜給他軍事權力,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建功不貪功,知進退行止,是通達之人。如果諸葛恪一直這麼秉持初心下去,晚年想必也能功成身退。可實際上,他卻沒能能夠悟透這個道理。

當年初當太傅,呂岱(東吳常勝將軍,國家股肱之臣)勸他,遇事“十思而後行”。他說,孔子說三思而後行,而且還說兩思就差不多了,你讓我十思,擺明了就是覺得我沒能力嗎?

呂岱聽後也不好再說什麼。也正因為諸葛恪自負的性格,導致樹敵太多,逐漸在朝黨之上成為眾矢之的。

東興大捷結束第二年,諸葛恪自負地認為,現在是一舉拿下魏國的好時機。不曾想現在國力不支,軍士疲憊,朝臣大多反對。

但求勝心切的諸葛恪,卻不聽勸阻,還仗著自己文思敏捷,才華出眾,寫了一篇文章來表達自己的想法。認為天無二日,民無二主,不乘此時伐魏,將留下長遠的遺憾。別人勸他,他不聽,反而說對方沒有仔細閱讀他的文章。

當年3月,諸葛恪不顧眾人反對,徵發20萬人伐魏。

中年黷武:剛愎自用,兵敗新城

首要目標,便是合肥新城。經過幾個月的戰鬥,城池卻沒有打下來。

將士疲憊,又因酷暑大量飲水,導致很多人腹瀉浮腫,一大半人染病,死傷慘重,生病的將士數不勝數。諸葛恪卻認為這些人是在裝病,要將他們處斬。

從此,再也沒有人敢報告實情了。

久攻不下使得諸葛恪感到非常恥辱,因此經常滿臉怒氣。將軍朱異稍有異議,諸葛恪便怒不可遏,立即剝奪了他的兵權。

都尉蔡林多次向諸葛恪陳述用兵策略,諸葛恪不予採納,最終蔡林騎馬叛逃去了曹魏,並將當時東吳將士疲憊患病的情況告訴曹魏,曹魏大軍眼見著現在諸葛恪將士疲憊、死傷慘重,便向合肥新城派出援軍。

諸葛恪軍隊不敵,逐節敗退,但士兵們受傷染病,無法加快行軍速度,有的倒斃在溝坑中,有的被曹軍俘虜,倖存者怨聲載道,而諸葛恪並不將將士們的命看在眼裡。

從此,士兵們對他大失所望,怨恨在心。

從三國“神童”諸葛恪的一生,看性格對命運的影響

諸葛恪自知失計,卻怪罪於他人。因無法組織起新的進攻,諸葛恪以受到皇帝詔書為名,下令退兵回國。回到健業,諸葛恪召來中書令孫峻,歷聲對他說:“卿等何敢妄發召書?!”

諸葛恪一話,問得孫峻不敢回答。對於吳國小皇帝的這個所謂的退兵召書。可能是諸葛恪的左右,請小皇帝出面,給諸葛恪一個臺階下。所以給他下了一個退兵召書。諸葛恪如果真聰明,回到吳國後,就當沒有這麼會子事。則他武斷地下令伐魏,並且受到嚴重的失敗這事兒,在吳國,可能會當作是國家特級機密秘密,保存一二十年。

可諸葛恪太驕傲了,他是不能承認自己伐魏失敗。

他委責於中書令擅發召書,並且發了狠話,要對孫峻等人,治以重罪!

最初大力舉薦諸葛恪的中書令孫峻, 對諸葛格的支持開始動搖, 他沒有想到諸葛恪連他的帳都不買了!而且自己很可能會成為,諸葛恪北伐失敗的替罪羊。

晚年慘死:眾矢之的,草革裹屍

有時候,好的條件是一種優勢,但一定要心懷畏懼。否則,就會將自己推入所有人的對立面,成為眾矢之的。

孫峻對新皇孫亮進言:“太傅恪可能發動政變,擁立吳大帝故太子和。”意思是,諸葛恪即將發動政變,擁立他人,於是孫亮決定和孫峻一同誅殺諸葛恪。

諸葛恪也算是久經沙場,臨時被邀請入宮,心裡還是有點懷疑的。他的馬車到了宮外,他猶豫了很久要不要進去,這個時候,大將軍滕胤碰見他,諸葛恪說:“我突然之間肚子疼,不方便入宮。”

滕胤說:“你回來以後就沒見過陛下,到了門口不進去也不太好。”他轉念一想,回來這麼久也沒有進宮拜見小皇帝,不是為臣之道,何況現在小皇帝根基未穩,還得仰仗他諸葛恪,不敢對他怎麼樣。

想到此處,他一腳踏進了殿門。

這時,有兩個以前的門生給他偷偷遞了張紙條,說今天宮裡有點不同尋常,可能會有變故。諸葛恪雖然內心略有不安,但一向自負的他還是沒有放在心上。

剛剛坐定,新皇孫亮賜酒給他,諸葛恪略微皺眉,擔心酒裡有毒不敢喝,孫亮便說:“您的病還沒有痊癒,隨身會帶有常服的藥酒,您可以自己拿出來喝。”

諸葛恪的心才定下來,另喝自己準備的酒。

從三國“神童”諸葛恪的一生,看性格對命運的影響

酒過數巡後,孫亮回到內殿。孫峻起身上廁所,脫掉長衣,更換短裝,出來說:“有詔書拘捕諸葛恪。”

諸葛恪驚地站了起來,劍還未拔出鞘,而孫峻的刀已接連砍下。張約(諸葛恪心腹)從旁邊砍孫峻,傷了他的左手,孫峻隨手回砍張約,砍斷了他的右臂。

此時,諸葛恪被亂刃加身,死時五十一歲。

在諸葛恪被殺之前,修業城中就有兒歌唱到:諸葛恪,蘆葦單衣箴鉤落,於何相求成子閣。

成子閣便是暗射修業城南埋死人的石子崗;鉤落,是皮帶上的工具;箴鉤落,意思是用竹篾來捆人。最後,諸葛恪正是被砍下腦殼,被人用葦蓆裹了身子,用竹篾捆住,扔到了石子崗上。

而他的家人,也因他的驕傲自負而被滅族。他的妻兒沒有一個逃過孫峻的追殺,全部命喪黃泉。諸葛恪父子三人的首領正在市井上吊掛了幾天,後經臨淮人臧均上表請求,孫亮、孫峻才贊成讓諸葛恪以前的手下安葬了諸葛恪。

真驗證了父親諸葛瑾曾經對他的預言:恪兒不能使我們家庭興旺,將使我們遭滅族之禍!

毛宗崗這樣評價諸葛恪:

司馬懿之殺曹爽,是以異姓而滅宗室;孫峻之殺諸葛恪,是以宗室而滅異姓。恪與爽之才不才不同,而其氣驕而計疏則一也。外不能測張特之詐,內不能燭孫峻之奸,而又剛愎自矜,果於殺戮,聰明雖過於其父,而卒以恃才取禍,哀哉!

大意:司馬懿殺曹爽,是異姓王殺了皇室子孫,孫峻殺諸葛恪,是皇室子孫殺了外臣。諸葛恪與曹爽的才華不同,但他們志大才疏、剛愎自用卻是一樣的。在外不能看出張特狡詐,對內不能看出孫峻奸猾,剛愎自用,喜好殺戮,雖然比其父親聰明,但最終死於恃才傲物,真是可悲可嘆!

從三國“神童”諸葛恪的一生,看性格對命運的影響

諸葛恪並非權臣,但因為剛愎自用、一意孤行而留下了權臣的名聲,也為自己招來了禍患。自卑、自信、自負這是三個極端的表現,很多時候也難以拿捏,但無論在什麼時候,凡事三思,多聽取別人的意見終歸沒有壞處。

性格為什麼能決定命運呢?因為性格是在人們長期生活的環境中養成的,環境決定了那個人的行為習慣,但是他離開那個環境後習慣已經,很難再改變。

對於諸葛恪的一生,可以總結為兩點:

第一,性格決定命運。從小就聰明機警,善於諂媚,他知道什麼情況下說什麼話能夠給自己帶來最大的利益,所以,他是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心中只裝著自己。而這樣的人,不可能走得太遠。後面諸葛恪的一生也印證了,妄自尊大、目空一切、剛愎自用最終毀了自己的一生。

阮籍在《達莊論》中所說,

自是者不章,自建者不立。守其有者有據,持其無者無執。

正是對諸葛恪的一生最好的總結。


參考:

1、《三國志》:吳書·諸葛滕二孫濮陽傳

2、《答費禕》

3、《搜神記·卷十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