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梅湯自古以來就是人們喜愛的夏日飲品之一。我國很早的時候就有酸梅湯,宋代周密撰寫的《武林舊事》中提到的“滷梅水”,就是類似酸梅湯的一種清涼飲料。
清代富察敦崇撰寫的《燕京歲時記》中,記載了酸梅湯的做法——“以酸梅合冰糖煮之,調以攻瑰木樨冰水,其涼振齒。”
酸梅湯好喝。銖庵在《北夢錄》中寫道:“酸梅湯為銷夏美味,入口甘洌而不膩,實勝於西式之水酪”。梁實秋在《雅舍談吃》中寫道:“進門右手方有黑漆大木桶一,裡面有一大百瓷罐,罐外全是碎冰,罐裡是酸梅湯,所以名為冰鎮。因為桶大罐小冰多,喝起來冰泌脾胃。他的酸梅湯的成功秘訣,是冰糖多、梅汁稠、水少,所以味濃而釅,捨不得下嚥。很少有人能站在那裡喝一小碗而不再喝一碗的。”
酸梅湯哪家強?各有各的說法。清代富察敦崇撰寫的《燕京歲時記》中說“以前門九龍齋及西單牌樓邱家者為京都第一”;銖庵在《北夢錄》中寫道“琉璃廠信遠齋所售最良”;徐凌霄在《舊都百話》中寫道:“天熱口乾,輒以信遠齋的梅湯為解渴之需”。梁實秋在《雅舍談吃》中寫的也是信遠齋的酸梅湯。看來,信遠齋的酸梅湯粉絲量是較多的。
也有小商小販做酸梅湯生意的。他們常常手拿冰盞(兩個小銅碗)弄出聲響吸引人們注意,邊走邊賣。清代震鈞寫的《咫尺偶聞》中有:“月壇外瓜市,至立秋止,沿街賣冰振酸梅湯。”魯迅在《彷徨•示眾》中寫道:“遠處隱隱有兩個銅盞相擊的聲音,使人憶起酸梅湯,依稀感到涼意,可是那懶懶的單調的金屬音的間作,卻使那寂靜更其深遠了。”
不光有沿街叫賣酸梅湯的,也還有擺攤出售的。文康在《兒女英雄傳》中寫道:“那山門裡便有些賣通草花兒的、香草兒的、瓷器傢伙的、耍貨兒的,以至賣酸梅湯的、豆汁兒的、酸辣涼粉兒的、羊肉熱面的,處處攤子上都有些人在那裡圍著吃喝。”
清代閒園鞠農撰寫的《燕市貨聲》中專門記載瞭如何叫賣酸梅湯的——“又解渴,又帶涼,又加玫瑰又加糖,不信你就鬧碗嘗一嘗,酸梅的湯兒來哎,另一個味呀! (自立夏賣到西瓜季)”。這樣的聲音,到如今恐怕已無處尋覓,成為世紀絕響,回徹在歷史上空。
酸梅湯生津止渴,清熱解暑,收斂肺氣,除煩安神。由於有收斂的作用,有時也不能吃。如在《紅樓夢》中,寶玉捱打後,襲人不讓他喝酸梅湯——“老太太給的一碗湯,喝了兩口,只嚷幹喝,要吃酸梅湯。我想著酸梅是個收斂的東西,才剛捱了打,又不許叫喊,自然急的那熱毒熱血未免不存在心裡,倘或吃下這個去激在心裡,再弄出大病來,可怎麼樣呢。”不管怎樣,襲人作為丫鬟,伺候人的這些業務知識還是具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