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融之殤:無處可尋的債轉專區,靠融資續命的虧本買賣

點融之殤:無處可尋的債轉專區,靠融資續命的虧本買賣

作者@陳憲

備案停擺,網貸行業“二八現象”越發凸顯。中小平臺忙著低價甩賣,大平臺也無法高枕無憂。

有意無意中,這段等待期,充滿了靜謐而又肅殺的氣氛。備案和上市就像是兩道緊箍咒,催著大部網貸平臺奮力前進。誰能先跑一步,成為少數贏家的勝算就更大。

在這個關鍵的時機,風投系點融網卻因創始人郭宇航捲入負面之中。一時間,“主營虧損渠道堪憂,IPO何去何從”、“點融網會是下一個雷點嗎?”的質疑甚囂塵上。到底超5億美元的風投是否物有所值,今天,觀察君將從合規和盈利兩個角度深入分析。

沒有債轉專區偽銀行存管

點融網成立於2012年,平臺上線於2013年3月。由Lending Club聯合創始人蘇海德(Soul Htite)與金融法律師郭宇航創辦。成立至今已完成了三輪融資,累計融資額超5億美元,是業內有名的風投系平臺。

而投資過點融的朋友都知道,點融網有一個特點,旗下產品需要發起債權轉讓進行退出,退出成功後將會獲得本金和收益。當然,項目到期之後出借也會自動退出。但這樣的話,投資人就必須等到匹配的幾十至上百個借款項目都到期才行。

這幾十甚至上百個借款項目都存在於同一個產品。根據點融網的項目分配原則,系統會為投資者匹配多個借款項目,最高達400個。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這就涉及到現在業內普遍的一種做法。

以點融旗下“原慄”產品為例,該項目由82204個借款項目組成。這些借款項目金額、利率、期限均不一致,這樣集結在一起形成了一個類似於債權池的產品。平臺為了幫助投資人分散風險,會給出藉資金會匹配多個借款項目。投資人只有在系統匹配成功之後,才能確定自己的項目期限及實際利率。

點融之殤:無處可尋的債轉專區,靠融資續命的虧本買賣

這樣做的好處在於,對平臺而言,沒有標出明確的項目期限,也規避了投資期限與實際匹配的項目期限不一致的問題。但正因為這樣的產品特性,底層資產信息的透明性、投資者操作的自主性就顯得更為重要。然而,觀察君在測評點融網之時,發現,點融網的頁面是沒有債轉專區的。

點融之殤:無處可尋的債轉專區,靠融資續命的虧本買賣

簡單的說,點融官網頁面沒有顯示債轉標的情況。那麼,投資人轉出的債權是與哪方進行交易的?新投資人如何受讓待轉債權?這樣不透明的做法,很容易引起誤會。面對觀察君的質疑,點融客服表示,平臺會進行撮合交易。

但撮合交易的對手方到底是平臺還是真實投資人,我們如何得知?在點融社區,不少投資人抱怨債權轉讓慢。一個借款項目的債權可能被分成多個份額,小份額的債轉又是如何實現的?結合上述集合債權的產品,點融網的這種做法是否存在間接歸集出借資金的嫌疑?

為此,觀察君找到了類似產品人人貸U選計劃。6個月鎖定期的U計劃同樣包含了眾多36個月借款項目。與點融網不同,一旦點擊某個具體借款項目,人人貸將會跳轉至債權的散標頁面。該債權欄目下,設有專門的債權轉讓專區。投資者可以清晰的看到轉讓債權的情況,也可以選擇受讓債權。在這一點上,顯然,點融網的投資者是沒有選擇權的。

點融之殤:無處可尋的債轉專區,靠融資續命的虧本買賣

此外,在充值過程,觀察君還產生了一個疑惑。點融網的銀行存管真的上線了嗎?作為點融這樣一個體量的平臺來說,偽銀行存管這樣的情況幾乎無法想象,但卻又實實在在讓人產生矛盾。

“從充值、提現過程看,可以看到上海銀行的痕跡。”,網貸之家的測評給出了這樣一句話。確實,在充值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充值服務由上海銀行提供”的字樣。但真正到了充值這一步,觀察君卻收到了易寶支付發來的短信。

不甘心的觀察君又對比了一下,已明確上線該銀行系統的友金所。點擊充值,友金所會先跳轉到要求開立存管賬戶的頁面,而後充值提醒短信則為上海銀行發出。二者的流程確實不太一樣。

隨即,觀察君向點融及上海銀行方面進行了求證,卻得到了相反的答案。點融網客服表示,上海銀行存管系統已經上線,具體上線時間,未正面回覆。再向上海銀行方面查詢,回覆是“截止2018年一季度,點融網沒有上線上海銀行存管系統”。

點融之殤:無處可尋的債轉專區,靠融資續命的虧本買賣

最早,點融網的存管銀行其實是恆豐銀行。在上海市要求銀行存管屬地化後,7個月內,上海銀行的存管平臺由5家飆升至49家,點融網也搭上了這趟便車。但按照當初11月份公告,點融的存管工作本應在2018年初完成,這當中出現了什麼問題?前述無處可尋的債轉是否也與此有關?截止發稿,上述有關疑問,點融方面尚未回覆觀察君。

三費高企的虧本買賣

誰都知道,風投的錢不是白給的。

走到D輪,點融網已經收穫了超過5億美元的融資,包括渣打直投、老虎環球基金、北極光創投、渤海金控等。而有關點融要上市的消息,從去年4月起,每隔幾個月就會出現一次。

最近一次是去年12月,同時期的傳聞主角還有玖富、陸金所。儘管點融網隨即否認了這一傳聞,稱公司將努力夯實業務基礎。但不可否認,到了這一時點,大家對上市的飢渴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增長。

對於點融來說,這一點或許尤甚。我們看到,高逾期、鉅額虧損一直是其主要負面輿情。透過這些表象,一個負債、三費高企,需要不斷依靠融資續命的點融,漸漸在觀察君的腦海中清晰起來。而這虧本燒錢的買賣何時盈利還未可知。

2016年,點融網審計報告強調事項提到了幾個數據:公司當期虧損1.79億元,累計虧損4.75億元。負債總額超過資產總額3.75億元,其持續經營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點融之殤:無處可尋的債轉專區,靠融資續命的虧本買賣

這裡首先提出了一點,點融網盈利能力較差,累計虧損4.7億元。熟悉點融網的應該知道,這算是老生常談了。同時期的有利網已在2016年實現微利,而被給予厚望的點融網,卻在這一點上為人詬病。每當這時,高居行業第二的逾期率總被提起,真的是因為代償嗎?

細看財報的話,事情並不是我們以為的那麼簡單。以2016年為例,公司當年實現營業收入5.6億元,期間費用6.96億元,其中銷售費用5.56億元。銷售費用率達到99%,造成當年虧損1.79億元。同樣的,在2015年,點融網實現營業收入1.98億元,期間費用3.98億元,其中銷售費用3.13億元。同期銷售費用率為158%,遠超營業收入,造成當年虧損2.29億元。可以看到,銷售費用佔了期間費用的八成以上,是侵蝕利潤的罪魁禍首。

通過橫向同業對比,點融三費高企的事實會更明顯一些。截至2018年2月,點融網交易總額約為490億元,與同行業的人人貸交易額接近,後者期間費用約為點融網的二分之一。

對於上述虧損數據,創始人郭宇航曾對媒體表示,“點融網的虧損正在加速收縮,盈利指日可待。點融是不缺乏盈利能力的,因為這本就是門虧本生意。我們的開支主要用於投資未來,包括技術研發和儲備,這樣雖然短期內會讓報表不好看,但卻決定了點融未來三到五年的競爭力。”

既然提到了研發支出,觀察君就不介意用財報實力打臉一次了。資產負債表顯示點融網資本化的開發支出為0 ,管理費用下研究與開發支出科目在2016年確實有116%的增長,但該科目的金額佔管理費用的比例只在20%左右,分別為1550萬元、3349萬元,對點融網的利潤影響非常小。

至於虧損收縮,主要原因還是2016年,點融網營收增速184.2%,銷售費用增速77.6%,營收增速大於費用增速。若點融網2017年仍保持銷售費用的高速增長,在監管趨嚴的大環境下,實現營收的同比高速增長或許會較為困難。高運營成本的合理性是否值得商榷?

現金流透露的秘密

此外,強調事項提到的第二點,就是負債超過資產。觀察君按照總負債/總資產的公式粗略計算了下,2015-2016年,點融網的資產負債率為262.5%、174.3%,同行業交易額相當的人人貸為57.6%、54.9%,PPmoney為106.1%、39.5%。在交易總額相當的情況下,點融網的資產負債率高出同業可比2-3倍。

這其中,大部分負債為其他應付款。2015-2016年,點融網其他應付款為1.92億元、6.92億元,佔總負債比為60.7%、78.7%。有意思的是,2016年,現金流量表籌資活動流出一筆償還債務所支付的現金,約為3.48億元。但資產負債表顯示,這兩年只有一筆短期借款為0.98億元,那超出部分的債務是否與其他應付款有關,為企業拆借資金?

眾所周知,點融網一直在不停的融資,怎麼會存在需要償還的債務?這高負負債率又是怎麼來的?到底點融網有錢嗎?償債能力如何?這一系列的疑問,看現金流量表可能會更直觀。

點融之殤:無處可尋的債轉專區,靠融資續命的虧本買賣

忽略投資活動現金流量的影響,2016年,點融網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淨增加額3.06億元,同期經營產生的現金淨額3.07億元、籌資淨額0.22億元。值得注意的是,當年籌資活動吸收投資1.2億元,取得借款2.5億元,從而抵消了流出的3.48億元債務。若不是融資外加借款,點融網現金淨增加額恐怕為負數。

然而,2015年就沒有那麼好運了。當年,點融網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淨增加額為0.29億元,同期經營產生的現金淨額-0.94億元、籌資淨額1.21億元。而這,籌資流入大部分為0.98億元的借款。

僅從2015-2016年的情況來看,點融當時的階段還處於,需要依靠融資來確保營業週期內有足夠的資金流轉。考慮到點融網自身尚未實現盈利,以及經營性現金流的不穩定,保持融資是短期內保障點融網安全最有效的方法。

點融之殤:無處可尋的債轉專區,靠融資續命的虧本買賣

當然,我們也看到了,2017-2018年,點融網又陸續獲得了兩筆大額融資。只是不知道投資人的耐心還有多少。上市or融資?目前點融網的眼光落在了區塊鏈上,儘管與富士康的合作尚未看到明顯成效,但若需繼續融資,這個故事的概念走向,想必應該是近來火熱的金融科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