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品歷史:中年方曉劉邦難

秦末漢初,有無數英雄豪傑湧現於世,在這人世間留下那獨屬於自己的氣息再擦身離去,留給後人無數經典曲故。

——題記

細品歷史:中年方曉劉邦難

少年不知愁滋味,故言項羽勇無敵。

老來歷經諸般事,方知劉邦是神人。

年少之時特別喜歡項羽,覺得他神勇無雙,舉世難尋。

如南宋詞人李清照在《烏江》中寫道:“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對項羽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英雄氣概做出高度評價和讚揚。

但隨著年齡增長,卻漸漸發覺劉邦才是整正的神人!

細品歷史:中年方曉劉邦難

項羽出身高貴,長得帥氣,才華出眾,外加一身神力。剛參加起義軍時就是副將,起點之高,非常人所能想象。在項梁犧牲後,開始接掌項梁所遺留下之軍權。

不過二十六、七歲就以主將身份指揮了影響天下局勢的“鉅鹿之戰”,並且在那之後成為萬威震天下的西楚霸王。

按我們現在的說法,就是我們才剛畢業不久,人家就以經是個“醒掌天下權,醉臥美人膝。”的人生大贏家了。

細品歷史:中年方曉劉邦難

可是,似他這樣的人生與這樣的機遇,世間能有幾人!

我們大多數人,其實都只是在社會底層掙扎的普通人,是那些為了生活與生存而努力拼搏奮鬥的普通人!

因此我們自然沒法像項羽這類出生的人一樣,可以不用去考慮工作、買房,生存,雞毛瑣事與一般的人際關係等事情。

所以隨著年齡的增長,體會品味過社會之後,似項羽這樣的偶像,也就漸漸變得不再是偶像,反而越發體會到劉邦的難處與堅強跟神勇了。

細品歷史:中年方曉劉邦難

劉邦出生農家,少時不事生產,也不怎麼會賺錢,老是被自己的父親訓斥。

年少之時很是仰慕魏公子信陵君無忌的為人,很想投入信陵君門下,於是打起揹包,告別的父母,千里跋涉來到魏國,卻不曾想此時信陵君已經去世好些年了。

在這個時候,以故信陵君門客張耳亦召納門客,於是至外黃投入到張耳門下,兩人結成知己。及魏國滅亡,張耳成為秦廷通緝犯,門客皆散去。劉邦回到家鄉沛縣。

在我們現今多增長一段閱歷、多讀一本書、多認識一個朋友,都可以超過一些人,更別說是在那個閉塞的年代了。劉邦也因為被任命為一名基層幹部,沛縣泗水的亭長(一個管十里以內的小官)。按我們現在的算法,應該就只是一個很普通的村官。

細品歷史:中年方曉劉邦難

有做過基層的人應該都知道,這樣的工作有多繁瑣,有多磨人。但劉邦就這樣幹了下去,並利用工作的關係結交了一大群朋友,如蕭何、曹參、樊噲、周勃等等朋友。可是不管如何都好,在那個時候他以近中年,面對著根本看不到希望、看不到未來的日子,每日裡所面對與消耗的要何止是激情。

可是,就是這樣的一種生活,劉邦過了好些年,一直熬到了48歲才因為機遇,得以起兵。

48歲啊!這個年齡哪怕是在我們現代,都已經可以用人生過半來形容,更不用去談在那60歲都可以算是長壽的古代了。

可是,就算是這樣,他成功了嗎?

再後面的楚漢之爭,到大漢初立等等事情,他又經歷過多少事情,處理過多少棘手的問題,別的就不再添加的,哪怕是在最後他都得拖著帶病的身體,去打敗這一生中最後的敵人英布,也好為自己的後輩掃平前行的道路。

細品歷史:中年方曉劉邦難

寫完霸王項羽跟劉邦的故事後在想,霸王項羽的勇來自於外,而劉邦的勇卻更多體現在自我的身上。

從去咸陽到逃亡,到回沛縣做沛公後投奔項梁,再到西進關中等等等等,他一直都在賭或者也可以說是在拼在搏,在爭那屬於自己的一線生機與希望。

人到了中年,其實便越能體會到劉邦的不易與難處。

因為到了這個年齡,再也無法似少年那般任性,而是在現實跟理想的擠壓之下艱難負重前行,也為了照顧好家庭、為了生存,只能拼盡全力帶領著一家子朝向前方行去,而自己哪怕是早累得喘不過氣來,卻再也沒有喊累的資格。

套用一句曾經跟朋友說過的話,就是:“中年的人,是妻子的丈夫、孩子的父親、老邁父母的依靠,卻唯獨獨不再是他自己。或者也可以這樣去說,除了日漸疲憊與滄老的身體之外,其它的,都不再是屬於他自己的了。”

細品歷史:中年方曉劉邦難

其實我們很少有人能擁有項羽那樣的出生跟資質,但我們大多卻都會遭遇到劉邦那樣的場景,當然我們應該都不可能會趕上劉邦那樣的機遇,闖出一番獨屬於自己的大事業。

可是沒有背景、沒有靠山、也沒有資源可以任我們浪費揮霍,卻是一個真實存在也相差不多的情況,我們沒辦法去依靠別人也沒有得別人可以讓我們依靠,所以我們只能靠自己也只有靠自己。

讓自己不辜負自己的每一次努力,每一次堅持與每一次刻守自己的底線,再照顧好那個把一生託付給自己的那個女子,與自己應該承擔起的責任跟照顧的家庭。

如此就好,也夠了!

……

文:看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