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品历史:中年方晓刘邦难

秦末汉初,有无数英雄豪杰涌现于世,在这人世间留下那独属于自己的气息再擦身离去,留给后人无数经典曲故。

——题记

细品历史:中年方晓刘邦难

少年不知愁滋味,故言项羽勇无敌。

老来历经诸般事,方知刘邦是神人。

年少之时特别喜欢项羽,觉得他神勇无双,举世难寻。

如南宋词人李清照在《乌江》中写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对项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英雄气概做出高度评价和赞扬。

但随着年龄增长,却渐渐发觉刘邦才是整正的神人!

细品历史:中年方晓刘邦难

项羽出身高贵,长得帅气,才华出众,外加一身神力。刚参加起义军时就是副将,起点之高,非常人所能想象。在项梁牺牲后,开始接掌项梁所遗留下之军权。

不过二十六、七岁就以主将身份指挥了影响天下局势的“巨鹿之战”,并且在那之后成为万威震天下的西楚霸王。

按我们现在的说法,就是我们才刚毕业不久,人家就以经是个“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的人生大赢家了。

细品历史:中年方晓刘邦难

可是,似他这样的人生与这样的机遇,世间能有几人!

我们大多数人,其实都只是在社会底层挣扎的普通人,是那些为了生活与生存而努力拼搏奋斗的普通人!

因此我们自然没法像项羽这类出生的人一样,可以不用去考虑工作、买房,生存,鸡毛琐事与一般的人际关系等事情。

所以随着年龄的增长,体会品味过社会之后,似项羽这样的偶像,也就渐渐变得不再是偶像,反而越发体会到刘邦的难处与坚强跟神勇了。

细品历史:中年方晓刘邦难

刘邦出生农家,少时不事生产,也不怎么会赚钱,老是被自己的父亲训斥。

年少之时很是仰慕魏公子信陵君无忌的为人,很想投入信陵君门下,于是打起背包,告别的父母,千里跋涉来到魏国,却不曾想此时信陵君已经去世好些年了。

在这个时候,以故信陵君门客张耳亦召纳门客,于是至外黄投入到张耳门下,两人结成知己。及魏国灭亡,张耳成为秦廷通缉犯,门客皆散去。刘邦回到家乡沛县。

在我们现今多增长一段阅历、多读一本书、多认识一个朋友,都可以超过一些人,更别说是在那个闭塞的年代了。刘邦也因为被任命为一名基层干部,沛县泗水的亭长(一个管十里以内的小官)。按我们现在的算法,应该就只是一个很普通的村官。

细品历史:中年方晓刘邦难

有做过基层的人应该都知道,这样的工作有多繁琐,有多磨人。但刘邦就这样干了下去,并利用工作的关系结交了一大群朋友,如萧何、曹参、樊哙、周勃等等朋友。可是不管如何都好,在那个时候他以近中年,面对着根本看不到希望、看不到未来的日子,每日里所面对与消耗的要何止是激情。

可是,就是这样的一种生活,刘邦过了好些年,一直熬到了48岁才因为机遇,得以起兵。

48岁啊!这个年龄哪怕是在我们现代,都已经可以用人生过半来形容,更不用去谈在那60岁都可以算是长寿的古代了。

可是,就算是这样,他成功了吗?

再后面的楚汉之争,到大汉初立等等事情,他又经历过多少事情,处理过多少棘手的问题,别的就不再添加的,哪怕是在最后他都得拖着带病的身体,去打败这一生中最后的敌人英布,也好为自己的后辈扫平前行的道路。

细品历史:中年方晓刘邦难

写完霸王项羽跟刘邦的故事后在想,霸王项羽的勇来自于外,而刘邦的勇却更多体现在自我的身上。

从去咸阳到逃亡,到回沛县做沛公后投奔项梁,再到西进关中等等等等,他一直都在赌或者也可以说是在拼在搏,在争那属于自己的一线生机与希望。

人到了中年,其实便越能体会到刘邦的不易与难处。

因为到了这个年龄,再也无法似少年那般任性,而是在现实跟理想的挤压之下艰难负重前行,也为了照顾好家庭、为了生存,只能拼尽全力带领着一家子朝向前方行去,而自己哪怕是早累得喘不过气来,却再也没有喊累的资格。

套用一句曾经跟朋友说过的话,就是:“中年的人,是妻子的丈夫、孩子的父亲、老迈父母的依靠,却唯独独不再是他自己。或者也可以这样去说,除了日渐疲惫与沧老的身体之外,其它的,都不再是属于他自己的了。”

细品历史:中年方晓刘邦难

其实我们很少有人能拥有项羽那样的出生跟资质,但我们大多却都会遭遇到刘邦那样的场景,当然我们应该都不可能会赶上刘邦那样的机遇,闯出一番独属于自己的大事业。

可是没有背景、没有靠山、也没有资源可以任我们浪费挥霍,却是一个真实存在也相差不多的情况,我们没办法去依靠别人也没有得别人可以让我们依靠,所以我们只能靠自己也只有靠自己。

让自己不辜负自己的每一次努力,每一次坚持与每一次刻守自己的底线,再照顾好那个把一生托付给自己的那个女子,与自己应该承担起的责任跟照顾的家庭。

如此就好,也够了!

……

文:看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