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走不好路,與鞋子有關!多數家長忽略了這一點!

寶寶走不好路,與鞋子有關!多數家長忽略了這一點!

寶寶興奮地邁開胖乎乎的小短腿,躍躍欲試向探索新奇世界邁出第一步,家長開始考慮:需要給寶寶穿鞋子嗎?寶寶鞋應該怎麼挑選?

選一雙合適的鞋並不容易

調查顯示:91%的兒童穿鞋不當,只有6%的家長給寶寶買鞋前仔細看過寶寶的腳型

過大的鞋子可能影響寶寶走路,不利於寶寶大動作的發育;過小的鞋子長期擠壓寶寶的腳,可能導致寶寶的生長髮育受到影響。

孩子第一雙鞋起,就要選購大小合適的鞋。

從什麼時候,寶寶需要鞋子?

足部分佈著豐富的神經和血管,寶寶光著腳,外界刺激有利於腳部的發育。

12~15個月寶寶開始學走路,平衡能力較差。腳部直接接觸地面,5個指頭張開可以牢牢抓住地面,利於寶寶足部和行動的發育。

同時,寶寶腳骨大多是正在鈣化的軟骨,骨組織的彈性大、易變形,腳表皮腳化層薄、肌肉水分多,容易受到損傷。

在地面光滑的室內,寶寶可以光腳練習走路;但外出時,寶寶最好穿上一雙合適的鞋子,以免腳丫受到傷害。

寶寶走不好路,與鞋子有關!多數家長忽略了這一點!

不同發育階段,選擇要點不同

寶寶3歲之前,前掌的寬度與腳全長的比例比成年人大,腳內側較平直,皮下脂肪較厚,腳趾部位較寬,趾頭平齊。

隨著寶寶的發育,足弓慢慢變高,5歲後才逐漸接近於成年人的腳型。

選擇適合寶寶的鞋子,需要結合寶寶的腳型和足部發育的特點。

剛開始學走路的寶寶

寶寶開始學走路,平衡能力差,活動量小。

鞋頭要寬圓,前頭有足夠空間安放小指頭。

鞋面用棉布料或軟牛羊皮。棉布料和天然皮革柔軟舒適,有良好的透氣吸溼性能,能給腳一個良好的衛生環境,避免腳病發生。

選擇軟底、較薄且回彈能力較強的鞋子

,方便寶寶感知地面的狀況。

鞋的重量要輕,鞋幫要高,最好能護住腳踝。

寶寶走不好路,與鞋子有關!多數家長忽略了這一點!

已經學會走路的寶寶

寶寶學會走路以後,活動量開始逐漸增大。

鞋底可以是硬底,

鞋底厚度最好不要超過10毫米,能保護寶寶的足弓,緩解地面的震動對足部、脊柱以及腦部的壓力。

不可穿硬皮底鞋,以膠底、布底、牛筋底等行走舒適的鞋為宜

系鞋方式最好選擇搭扣的鞋子,不宜選擇繫帶的鞋子。

給寶寶選鞋的時,選擇比寶寶的腳長大0.5~1釐米的鞋子為佳

夏天一般不穿襪子,鞋長大概長於腳長0.5釐米;冬天襪子較厚,鞋長大於腳長1釐米。

寶寶穿上鞋子以後,以剛好能伸進成年人一個小拇指的空間為佳。

正確測量寶寶腳長

寶寶睡覺時,家長將硬紙板貼在寶寶腳底,用鉛筆貼著寶寶的小腳畫出腳型輪廓。

以腳後跟所在位置作為起點,大拇指最高點向中指位置平移的點為終點,兩點連線的長度就是寶寶的腳長啦!

寶寶走不好路,與鞋子有關!多數家長忽略了這一點!

大概是食指和中指之間的位置

買到合適的鞋子後,家長還要注意觀察寶寶小腳的發育,及時為寶寶更換新鞋子。

一般情況下,3~4個月的時間,寶寶就需要更換一雙鞋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