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麼「藥神」,不過是奮力自救罷了!

懷著被鋪天蓋地的好評激起的好奇心,觀看了豆瓣評分高達9分、尚處在點映階段時就已火遍朋友圈的《我不是藥神》。因為一直從事腫瘤治療相關工作,對於電影講述的故事和反映的社會問題並不感到新奇陌生,但仍舊感慨良多。

哪有什麼“藥神”,不過是奮力自救罷了!

電影講述的是一個處在社會底層,且正在遭遇“中年危機”的神油店小老闆程勇被生活所迫,走上代購印度仿製腫瘤治療藥物並一躍成為其在中國獨家代理商的故事。而與此平行的是以呂受益為代表的白血病患者群體在情與法的邊緣、錢與命的較量中掙扎求生的經歷。

感觸最深的有這麼幾點,與大家分享。

1,每個人都有爭取生命的權利

生命的長度可能會受制於經濟能力,這是一個無法迴避的社會問題,但每個人都有拼盡全力去爭取活著的權力。印度仿製藥就是劇中那些白血病患者為了活著而進行努力的方向。

正版藥吃不起,而不吃藥只能等死,這時候價格低廉且藥效相同的仿製藥當然就成了最符合患者需求的選擇。是的,它在中國不合法,它侵犯了專利權。但是,求生的慾望是人最原始的本能,活著的權力是人最基本的權力。在死亡、在和最愛的人陰陽兩隔的威脅面前,我們沒有權力要求患者“愚忠”於專利權,而放棄生命權。這是殘酷的,也是不現實的。

哪有什麼“藥神”,不過是奮力自救罷了!

資深媒體人王志安在其微博上評論,“剛看了我不是藥神電影,略微有點後悔。感覺這部電影應該看盜版,才是對創作團隊的致敬。看正版感覺褻瀆了這部電影的精神。”

這段帶有濃濃的諷刺意味的評論有失偏頗。其致命的錯誤在於忽略了救命和看電影是有著天壤之別的兩個層次的需求,不能混為一談。看電影是精神層次的高級追求,是溫飽之後的額外享受;而活著是人最基本的、最大的剛需。

我相信,有著道德追求、精神底線的人即便看不起正版電影也不會購買盜版光碟,我們先為他的節操點個贊。但他維護知識產權的代價只是精神層次的享受沒有得到滿足,並不影響活著。如果這一舉動要以付出生命為代價,試想有幾個人還會顫顫巍巍死守著精神上的底線。精神層面的追求勢必建立在活著的基礎之上和之後,正如趙本山小品裡的那句話,“吃穿都沒了,你還臭美啥?”

2,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公平

身處逆境的時候,人往往會埋怨命運的不公、身份地位的不公、制度的不公……但仔細想想,世界上沒有哪一件事是絕對公平的。每個人都有生老病死,這算是公平度很高的一件事了,但具體到個人,能活多久、得什麼病、有沒有錢醫治又怎能要求整齊劃一?

就拿全劇的主旨“錢和命的關係”來說吧。不得不承認,有些時候,錢的確是生命路上的通行證。白血病會要命,格列寧能救命;但藥價高昂,有錢才吃得起,沒錢就用不上。等量代換後,相當於有錢就能續命,沒錢只能等死。電影里程勇去印度製藥廠爭取代理權的時候,也有這樣一句臺詞,“命,就是錢”(當然,我認為更貼切的說法應該是“錢,就是命”)。許多情況下、很大程度上,命就是錢砸出來的。

誠然,當這種不幸降臨到自己頭上的時候,可能每一個用不起天價藥的人都會滿心憤懣、滿懷不平地問,“難道沒錢就活該去死嗎?”

其實不是活該,是無能為力……

哪有什麼“藥神”,不過是奮力自救罷了!

就像奢侈品手袋一樣,有人日日換新,也有人只能在櫥窗外垂涎嘆氣。如果因為自己買不起就批判人家貴得沒有道理,那這種做法似乎才是真正的沒有道理。生命又何嘗不是這樣?其實,生命就是這個世界上最昂貴的奢侈品。

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往往就是考驗其價值的時候。人有高低之分,命有貴賤之別,這話聽起來殘忍且不合理,但卻反映了令人無奈的現實。公不公平、合不合理從來都不以我們是否承受得起承受來衡量和判斷(關於藥價的問題,後面詳細闡釋)。再貴的藥也有人吃得起,再便宜的藥也有人吃不起。什麼樣的價格是真正的公平合理?其實世間本就沒有絕對意義上的公平合理。

這或許只是另一種意義上的適者生存吧。

3,把“憑什麼”換成“為什麼”

影片有一個顯著的特點是很多角色都有兩面性,很難單純地以美醜、好壞來定位。就連售賣名副其實的假藥賺取黑心錢的張長林入獄後都沒有供出程勇以求減刑,讓觀眾看到了在這類人身上鮮有的良心。但是,正版格列寧的生產商諾瓦及其醫藥代表卻因始終以一副冷冰冰的、沒有同情心的面孔站在患者的對立面而成為電影裡唯一沒有被洗白的角色。

有這樣一個鏡頭,一群白血病患者在藥廠前抗議示威,義憤填膺地高呼:“你們這樣的定價,有依據麼?”藥廠代表冷血而無動於衷,一副置患者生命安危於不顧的樣子。

事實上,藥廠和患者並不是對立的關係,藥物的定價也並非沒有依據。

哪有什麼“藥神”,不過是奮力自救罷了!

出於樸素的願望,人們更願意看到專利藥廠家能“良心發現”,能給窮人一條活路。但客觀上說,一個新藥從研製到上市,其時間和經濟成本確實巨大到驚人。

就格列衛(影片中“格列寧”的原型)來說,光研製就用了幾十年,砸進去了50億美元,直接成就了5位美國科學院院士,5位Lasker臨床醫學研究獎得主(美國的諾貝爾獎)以及1位美國國家自然科學獎得主(類似我國的最高科學技術獎),還催生了兩項足以獲得諾獎的重大發現。這樣大體量的智力財力投入,才造就了現在的科學之光,把慢粒白血病的5年生存率提高到了90%。

再從時間上說,數據顯示,一種抗癌藥從研發到獲批上市的中值時間為7.3年(範圍:5.8-15.2年),這其中包括為了最大限度保證藥效和安全性而進行的漫長的臨床研究。

面對如此驚人的投入,我們似乎也沒有充分的理由要求這藥賣出患者都能接受的親民價格。畢竟成本要收回,而且還需要足夠的盈利來開發下一個新藥。

立場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結論必然也不相同。患者眼看著救命的藥就在眼前卻無法為我所用的無奈和憤懣可以理解,但不妨更深入地瞭解一下真相,將“憑什麼”改為更為理性的“為什麼”。

4,社會在曲折中進步

情與法的矛盾是貫穿全劇的主線。劇中兩個情節集中體現了這種矛盾。一是黃毛死後,程勇衝著曹警官哭喊,“他才20歲,他只想活著有錯嗎?”二是曹警官率人搜查假藥時,患者群中一個老太太平靜而又無奈地傾訴“我吃了三年正版藥,房子吃沒了,家人也被我吃垮了。現在好不容易有了便宜藥,可你們非說是‘假藥’。這藥假不假,我們這些吃的人還不知道麼?不吃藥,我們就只能等死。我不想死,我想活著。我求求你,別再查‘假藥’了行麼。”這兩處情節極具衝擊力和感染力,直擊中國腫瘤患者的痛點。

吃得起正版藥,沒有人會選擇仿製藥,而連仿製藥都不允許吃,無異於逼患者去死。但是按照我國法律,這些抗癌藥哪怕的確有療效,哪怕的確是真藥,在沒有取得中國進口藥品的銷售許可的前提下均會被認定為“假藥”,是“假藥”就得嚴厲打擊。這就是情和法的衝突。

法固然大於情,但從人道主義的角度出發,如果一個事件關係到一個群體的生死,涉及到整個社會的價值觀時,或許法與情之間應該進行更為合理的權衡、梳理與調和。

該劇反映出的矛盾其實是社會進步和思想認識進步路上暫時的代價和傷痛,正是這種衝突和矛盾推動著認識的不斷提高、政策制度的不斷完善。

電影中,曹警官最終放棄調查此案;法院判決後面對前來向程勇送行的患者,押解程勇的警官對司機“開慢點”的囑咐以及法院最終對程勇減刑三年的寬大處理都體現了這種觀念上的改變。

哪有什麼“藥神”,不過是奮力自救罷了!

而真實世界中的結局更為圓滿,陸勇最終被免於起訴。檢察官在決定不起訴的釋法說理書中如是說:“如果認定陸勇的行為構成犯罪,將背離刑事司法應有的價值觀”。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卻充滿了令人動容的正義感。

最讓人感到振奮的是影片結尾時那一行行“魚貫而行”的字幕:

“……

……

2016年,工信部、國家衛計委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醫藥工業發展規劃指南》

2018年,中國已有19個省市相繼將瑞士諾瓦公司生產的格列寧納入醫保

2018年,中國開始對進口抗癌藥實施零關稅”

沒錯,為了抗擊腫瘤、為了挽救生命,我們一直在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