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娟院士開出國產抗C肝新藥第一張處方

俞茜茜

“謝謝李院士和各位醫生,沒有您們的幫助,我真的無法想象自己還能開始新生活!”最近,27歲的陳先生(化名)總算露出了久違的笑容,這次來醫院複查,結果顯示,在經過一個多月的治療,他體內的丙肝RNA已檢測不到。

醫生叮囑陳先生要繼續服藥,鞏固治療,“在完成3個月的療程後,如果他的複查結果依然為‘無檢出丙肝RNA’,並且停藥12周後丙肝病毒持續陰性,則可以判斷為丙肝治癒,之後他只要定期來醫院複查隨訪,不用再終身治療服藥了。”

(網絡配圖)

三個月前,陳先生在參加一次愛心獻血活動時,被獻血中心的工作人員告知,查出“丙型病毒性肝炎”,“當時聽到這個消息,整個人都懵了,好心情一下子被打到了谷底。”於是,陳先生趕緊到當地醫院進行了進一步檢查,最終確診為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丙型病毒性肝炎

簡稱為丙型肝炎、丙肝,是一種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的傳播途徑有性傳播、血液傳播和母嬰傳播。有些丙肝病毒的傳播方式往往會被大家所忽視,如使用未經嚴格消毒的器具進行文身、文眉、文唇、打耳洞等都可能會感染丙肝病毒,有這些經歷的人群需及時到醫院進行篩查。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HCV的感染率約為3%,估計約1.8億人感染了HCV,每年新發丙型肝炎病例約3.5萬例。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可導致肝臟慢性炎症壞死和纖維化,部分患者可發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細胞癌(HCC)。

在過去,丙肝患者的治療過程相對複雜,並且治療的主要方式是使用干擾素,很多患者會出現不良反應,難以堅持治療。

但隨著新的治療方式不斷出現,丙肝治療狀況不斷獲得改變,出現了不含蛋白酶抑制劑的直接抗病毒藥物,輕度、中度或重度肝功能損害患者也能使用,有肝硬化的丙肝患者獲得了更多治療的機會。

一個多月前,國內首個抗丙肝創新藥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上市。中國工程院院士、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樹蘭醫療發起人李蘭娟院士開出了第一張處方。患者在一個月左右的治療時間內丙肝RNA已檢測不到。

這一消息為眾多的丙肝患者帶來了希望,讓他們重燃與疾病抗爭的信心與動力。

李蘭娟院士開出國產抗丙肝新藥第一張處方

樹蘭(杭州)醫院感染科由李氏人工肝創始人、我國感染病學界唯一一名工程院院士 李蘭娟教授 領銜,浙江省醫學會結核病分會主任委員盛吉芳教授、我國“十一五”、“十二五“肝衰竭重大專項”首席科學家黃建榮教授等眾多專家加盟。擁有國內最頂尖的專家團隊以及技術力量,在搶救肝衰竭以及肝硬化各種併發症、肝移植圍手術期管理方面有非常豐富的臨床經驗,開展李氏人工肝治療肝衰竭、肝移植圍手術期管理、幹細胞治療肝硬化、肝病微生態失衡診治、腸菌移植、肝癌多學科聯合診治(內外科聯合)等特色醫療項目。

同時依靠醫院靈活的辦院機制,將新興的臨床診斷技術,特別是近年來在分子生物學技術診斷感染性疾病方面的研究所獲得的進展應用於臨床,如肝炎病毒的變異檢測、病毒基因分型的檢測與研究、腸道微生態優勢菌群、細胞因子檢測、T、B、NK細胞亞群定量檢測,14種呼吸道病原體一站式檢測、結核病和深部真菌病的快速診斷等技術為肝病以及發熱性疾病,比如中樞神經系統感染診治、不明原因發熱和新發感染性疾病的診治、深部真菌病的合理診治提供堅實的基礎。

門診時間:每週一至週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