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两次攻敌两次都故意放走敌帝,众将不解,皇帝却说放得好!

唐朝著名的文人杜甫在其代表作《前塞》一诗中写道:“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擒贼擒王,就是说两军对阵,进行你死我活的厮杀的时候,必须要首先把对方的主帅或者指挥中心摧毁,这样就会使到敌人的军队陷入群龙无首,一片混乱之中,然后我军就可以趁机进攻,把敌人彻底击溃了。

这里强调的是要先摧毁敌人的主要指挥机关,这样才能更快更有效的打败敌人,然而,万事总是有例外的时候,比如,领导农民起义军的朱元璋,与腐朽衰败的元朝军队进行决战时,他的部下大将徐达,就曾经两次率军包围元朝的首都,但却两次将元朝的皇帝元顺帝故意放走了。

他两次攻敌两次都故意放走敌帝,众将不解,皇帝却说放得好!

虽然徐达的部下一起都站起来反对,阻止,但都无济于事。他们把这件事汇报给朱元璋,朱元璋听完他们的汇报,不但不生气,反而却对徐达的做法赞赏有加,一直不停地夸奖说:“ 放得好!放得好!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徐达为什么要放走元顺帝呢?朱元璋又为什么要夸赞徐达呢?让人一头雾水,不知所指,不得要领。

别急,且让小编为大家一一详细道来事情的经过,拨开历史迷雾,揭开事情真相吧。

公元一三六八年,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农民起义军,经过十几年的拼杀,终于打得元朝军队节节败退,在这有利的情况下,朱元璋趁机登基为帝,宣布建立了强大的明朝政权。

他两次攻敌两次都故意放走敌帝,众将不解,皇帝却说放得好!

此时,元朝尽管失去了对大部分国土的控制,但他们依然拥有一支战斗力比较强悍的军队,而且还控制着广袤无垠的北方草原,他们还不时的进攻明朝所占领的地区,一直想反攻大都打败明朝,恢复往日的辉煌。这使朱元璋感到极大的威胁和不安,

为了能够彻底的消灭元朝的残余势力,朱元璋在刘伯温出谋划策,运筹帷幄之下商定了一个比较切实可行的北伐计划,他们计划先攻取山东,然后再挥师河南,彻底打败这两地的元朝军队之后,再率军北上,直取大都。

他两次攻敌两次都故意放走敌帝,众将不解,皇帝却说放得好!

这一年的7月,徐达率领的10万大军已经打败元军,攻取了山东和河南两地,然后他们马不停蹄的向元朝的首都大都日夜兼程兼程急行军赶去,眼看就要解放大都了,但他们却突然在距离大都只有30里路的通州停了下来,并且安营扎寨,一呆就是一个星期,在这七天里他们吃喝玩乐,根本没有前进进攻的意思。

但是呆在元朝大都里面的元顺帝却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此时他所能利用的军队已经不多了,他觉得与明朝决战,自己胜数不大,于是他就决定逃亡,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晚上,他趁着夜黑带着金银财物和一众宫娥美女,偷偷逃离了大都,逃往了更加遥远的上都去避难。

他两次攻敌两次都故意放走敌帝,众将不解,皇帝却说放得好!

元朝的皇帝逃亡之后,徐达才率领10万大军对大都进行猛烈的进攻,很快就攻陷了大都,杀死了代理国政管理军队的元朝淮王,攻占了大都。

徐达所率的明朝军队一直对元朝的势力进行穷追猛打,很快他们就追到了上都并把它团团围住。这时,躲在上都里的元顺帝又吓得半死,他是一个懦弱无能又贪生怕死的皇帝,面对数量是自己十倍的明朝大军,他的心理已经彻底崩溃了,整天只想逃跑。但不知为什么真的又让他梦想成真了,到最后他竟然真的逃出了重重围住的上都,成功逃脱了。

他两次攻敌两次都故意放走敌帝,众将不解,皇帝却说放得好!

面对主帅徐达的这种离经叛道的做法,他的部下感到十分难以理解和气愤,他们就偷偷的把情况报告了朱元璋,但却没料到朱元璋在了解了整件事情之后,不但没有责怪徐达,哎还对他赞不绝口,说他放得好,放得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放走元顺帝是朱元璋的意思,徐达只不过是执行他的命令而已。

而朱元璋为什么会两次把元顺帝放走呢?原来朱元璋认为,只要元顺帝一逃,就等于把他的政权主动让给了自己了,然后就朱元璋就可以名正言顺,顺理成章的宣布,他打败元朝建立明朝是顺应天意,是上天授命他这样做的,命中注定如此的,让天下百姓归心。元顺帝一逃,等于是做了一次免费的广告宣传!

他两次攻敌两次都故意放走敌帝,众将不解,皇帝却说放得好!

还有,元顺帝这么一跑,他的元朝军队马上变得群龙无首,陷入一片混乱之中,这样,明朝的大军能够更快的把它们消灭掉。

综上所述,朱元璋命令徐达放走元顺帝,是一箭双雕的好事情,所以何乐而不为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