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腌咸菜三百年却隐藏一个700多年的谜团,揭开后被评为镇国之宝

在北京北海公园的一个凉亭中,放置着一个体型巨大的玉缸,它每天就这样恒久寂寞的坐在亭中央,向来此游览参观的成千上万的游客,毫无保留地展现它举世无双的绰约风姿,它就是轰动世界的奇珍异宝“渎山大玉海”。

渎山大玉海是一个用整块巨大的玉石雕成的玉器,它的用途就是一个用来盛酒的玉瓮。

据说它原来只是一块巨大的玉石,是元世祖忽必烈在距今753年前的一次战斗中缴获回来的战利品,忽必烈把它运回大都之后,马上命令朝廷的能工巧匠一起来精雕细刻,最终把它雕成一个酒玉瓮。

它腌咸菜三百年却隐藏一个700多年的谜团,揭开后被评为镇国之宝

忽必烈之所以这么做,一是为了彰显他赫赫的战功,显示他们的蒙古骑兵是天下无敌的铁骑;二是为了犒赏他的部下,用它作为一个战功洒瓮,只有立有战功的战将才能够喝上这种酒。

这个玉缸重达3500公斤,它的材料竟然是用中国最著名的四大名玉之一的独山玉,精雕而成的,在我国的玉雕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作品。

渎山大玉海是由一整块黑质白地的原生态大玉石精心雕琢五年而成的,玉缸表面的图案精美异常,是一个充满惊涛骇浪的大海,显示出元朝的疆域就如同这大海一样广阔无边。

它腌咸菜三百年却隐藏一个700多年的谜团,揭开后被评为镇国之宝

玉瓮的全身都是精美雅致的浮雕,雕刻着一只只隐隐约约出没于波涛之中的龙、鹿、猪、马、犀等吉祥动物图案,雕工精美,栩栩如生,实在是举世无双,千年一遇的稀世珍宝。

这块稀世国宝原来是放在元朝宫殿的广寒殿里面的,后来遭受战火流失了,之后在清朝的时候,又在北京西华门外的真武庙里面被发现了。被发现时,它竟然被不识宝的道士们用来当作腌制咸菜的容器,默默不语地站在那里已经有300多年了。

它腌咸菜三百年却隐藏一个700多年的谜团,揭开后被评为镇国之宝

2004年的时候,中国著名的鉴定专家崔文元、阎蔚萱等二十多位教授,一同集中在北海公园内这个渎山大玉海面前,他们之所以来到这里,是为了要揭开一个笼罩在这个玉瓮上已经有700多年的谜团。

渎山大玉海自从它被雕制出来以后,一直流传了700多年,但是关于它究竟是由什么材料的玉石雕刻而成的问题,专家们一直争论不休,所以2004年的时候,中国珠宝联合会就专门组织了这20多位专家来鉴宝,为世人揭开这个谜团。

它腌咸菜三百年却隐藏一个700多年的谜团,揭开后被评为镇国之宝

著名的宝石鉴定专家李劲松先生,首先发了言,他拿出玉石材料鉴定报告,对大家说,渎山大玉海,应该是独山玉材料制成的,南阳独山玉成分为黝帘石化斜长石,与渎山大玉海材质一模一样,这种玉在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即有同类玉石出土,但能够流传下来的却非常稀少,所以这一件应该是宝中之国宝。

现场的20多位专家听完他的报告之后,都走上前来对这个大玉缸,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和鉴定,再拿起放在旁边桌子上的几块独山玉的玉石标本与玉缸进行仔细的比对,最终一致确认,元朝皇帝忽必烈命人制造的渎山大玉海材质与南阳出产的独山玉完全一样。就这样,专家们把困扰了世人700多年的谜团彻底解开了。

它腌咸菜三百年却隐藏一个700多年的谜团,揭开后被评为镇国之宝

2012年,《国家人文历史》(原《文史参考》杂志)邀请九位在中国考古界享有盛名的专家,来到了这个渎山大玉海面前,进行了中国宝物评定。

经过仔细的筛选和审核评定,专家们一致认为:元朝的渎山大玉海是能够流传至今的,最大最早最精美的超大型玉器,没有比它更让人震撼的了,而且它在历史上都有明确详细的记载,承载了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所以把它封为镇国之宝,它是当之无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