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話與現實相差有多遠?——《醜小鴨》故事的可行性報告

1. 鴨子真的會孵天鵝蛋嗎?

醜小鴨是意外流落到鴨巢之中的天鵝,安徒生用以比喻自己家庭貧窮,身份高貴。張賢亮在《綠化樹》裡,借一個農民之口,嘲笑過這個故事,天鵝蛋比野鴨蛋大好幾圈,鴨子又不蠢,怎麼認不出來呢?這就是以人類之心,度鳥類之腹了。

童話與現實相差有多遠?——《醜小鴨》故事的可行性報告

有些鳥判斷“自己的孩子”的標準,在人類看來,是驚人的愚蠢。很多鳥都有一種行為:用腦袋把蛋撥進巢裡,攏到腹下進行孵化。如果給它一個別的蛋,甚至一個皮球,它也會照樣坐在上面孵。撿蛋這個行為,應該針對現實中的蛋,但是,引發它的,不是“蛋”這個整體,而是蛋的一些特徵,能被鳥類的感官所感知到,比如圓形。動物行為學把這些特徵叫做關鍵刺激(keystimuli)。

本能好比電腦程序,不懂得靈活變通,其實人在這方面,有時也不比鴨子聰明。有不少人對畫裡的美女一見傾心,或者鍾情於只在屏幕裡見過的明星,一張畫和一個人的差別,比蛋和皮球的差別還大,但這張畫提供的視覺刺激,足以讓人把它識別為“美女”。

童話與現實相差有多遠?——《醜小鴨》故事的可行性報告

(從左至右分別是鵝蛋、鴨蛋和雞蛋)

天鵝蛋比鴨蛋大那麼多,說不定倒幫助了醜小鴨。實驗顯示,個頭大,色彩誇張的假蛋,用來引發行為的效果,甚至比真蛋還好。蠣鷸(學名Haematopus ostralegus)會坐在一個比自己身體更大的鴕鳥蛋上,它覺得這比真的孩子還要可愛。因為大蛋的特徵,對動物的感官刺激,比正常蛋更強烈,這叫做超常刺激(supernormal stimuli)。

也不是所有的鳥都那麼呆。動物識別欺騙的能力,和被欺騙的風險是相輔相成的。在自然界,不會有人在蠣鷸的窩裡放一個鴕鳥蛋,但有一些鳥面臨比較大的被欺騙的風險,所以它們不能像蠣鷸那樣心大。自然選擇的壓力,在它們身上塑造出比較強的識別能力。

鴕鳥是一夫多妻制,好幾只母鴕鳥(有時多到7只)會在同一個窩裡產蛋。只有一隻母鴕鳥會負起孵蛋和守衛的責任。一窩蛋的數目可以達到40個,但母鴕鳥至多能孵20個。它能認出自己的蛋,然後把別人的蛋推出巢外,讓它們無法孵化。

童話與現實相差有多遠?——《醜小鴨》故事的可行性報告

鴕鳥蛋都是純白的,照我們看來,完全是一模一樣,這種識別能力可以說很厲害了。鴕鳥比蠣鷸聰明嗎?也許這只是說明,識別自己的蛋對蠣鷸來說無關緊要,對鴕鳥卻事關重大。

2. 家鴨還是野鴨?

童話裡的鴨子比較聰明,鴨媽媽坐在天鵝蛋上孵了很久以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鴨嬤出現了,指出這個怪蛋不是鴨蛋,可能是主人硬塞給它的火雞蛋——安徒生幽默地說,鴨子會為火雞的家教感到頭疼,因為它們不肯學游泳。

鴨蛋和火雞蛋的孵化時間都是30天左右,天鵝大概是35天,鴨媽媽也是蠻辛苦的。人類安排一種鳥做另一種鳥的養母,這並不罕見。經常有人讓雞代孵鴨蛋。但是反過來,讓鴨子代孵別人的蛋,這種事就不多見了。1700多年前的漢朝就有鴨不孵蛋的記載,有相當大的一部分家鴨,孵蛋的行為已經消失,變成了不負責任的母親。家鴨的祖先綠頭鴨(學名Anas platyrhynchos)如果不孵蛋,就會斷子絕嗣。但家鴨不用擔心,我們可以找母雞代孵,讓她把不孵蛋的基因傳遞下去。

童話與現實相差有多遠?——《醜小鴨》故事的可行性報告

童話原文裡,醜小鴨出身的家庭顯然是家鴨,在《綠化樹》裡,農民和男主角辯論,說的卻是野鴨。我們可以猜想,在爭論“鴨子會不會孵天鵝蛋”之前,他們可能早就爭論過“鴨子能不能孵蛋”,男主角用“孵蛋的是野鴨子”為自己開脫。

其實,“很大一部分”家鴨失去了孵蛋的本能,並不代表所有鴨子都“墮落”了。還有一些家鴨保存了孵蛋的能力。奧地利動物學家康拉德·勞倫茲(Konrad Zacharias Lorenz)為了研究雛鳥的行為,曾讓北京鴨孵野鴨的蛋,鵝和火雞孵灰雁(學名Anser anser)的蛋,都成功了。孵蛋的本能寫在鴨子的基因裡,不會因為“不用”而立刻消失。

也許讓鵝擔當醜小鴨的養母會更合適。歐洲家鵝的始祖是灰雁,中國家鵝則是鴻雁(學名Anser cygnoides)馴化而來。在《醜小鴨》故事裡,醜小鴨就曾跟兩隻雁處得不錯。它們還勸它一起飛走,去沼澤地認識幾隻母雁。

童話與現實相差有多遠?——《醜小鴨》故事的可行性報告

在愛情觀上,醜小鴨跟雁也更有共同語言。天鵝和大雁都是一夫一妻,父母共同撫養孩子,而綠頭鴨是一夫多妻,母鴨獨力照顧小鴨,公鴨都是遊手好閒的花花公子,醜小鴨的養母就曾經抱怨過,鴨爸爸是個“壞東西”,我在這辛辛苦苦地孵蛋,它“從來沒有來看過我一次”!

3. 號手在召喚

我們在養鴨場裡溜達了半天,終於要討論天鵝的物體了:醜小鴨到底是哪一種天鵝?

從《醜小鴨》中詳細的景物描寫來看,這個故事發生在安徒生很熟悉的地方。所以我們可以假設它發生在丹麥,丹麥有三種天鵝繁衍後代:疣鼻天鵝(學名Cygnus olor),大天鵝(學名C. cygnus),小天鵝(學名C. columbianus)。個人比較傾向於疣鼻天鵝,因為它是丹麥的國鳥。

疣鼻天鵝全身雪白,紅色的嘴上有一個黑瘤。翼展超過兩米,體重可達10公斤,是最大的飛鳥之一。其實醜小鴨剛出殼時並不醜,疣鼻天鵝的雛鳥,有像醜小鴨一樣灰色的,也有純白的,圓滾滾毛茸茸,相當可愛。雛鳥一般都長得很快,因為它們現在很嬌嫩,全無防備敵人的能力,要趕緊發育到會飛。長到四個半月,疣鼻天鵝就能飛了。

童話與現實相差有多遠?——《醜小鴨》故事的可行性報告

離開養鴨場的時候,醜小鴨已經長得很大了,蛻去絨毛,換上了羽毛。未成年的天鵝羽毛是灰撲撲的,鳥類學家把這樣半大不小的少年鳥叫做“亞成鳥”。別人把灰色的醜小鴨當成一隻長相古怪的鴨子,但它的內心已經有了天鵝的本能衝動。

疣鼻天鵝又叫啞天鵝,其實它並不啞,飛翔時會發出響亮的哨聲,跟同伴保持聯繫。另外,天鵝在起飛之前也會鳴叫,召喚夥伴同行,原文對天鵝飛翔、鳴叫的情景,描寫得非常動人,而且寫到醜小鴨為天鵝的出現感到激動,想要展翅高飛,是非常符合科學的。

天鵝身體重,在起飛之前,要在水面上直線奔跑一段距離,好像氣墊船。動物園裡的天鵝,到了候鳥遷飛的季節,即使翅膀上的羽毛被剪掉了,也會勉力在水面上飛奔,企圖升上天空。醜小鴨雖然沒剪翅膀,但也遇到了類似的問題:湖面結了冰,只剩一個冰窟窿可以游泳,水面太小,根本無法起飛。它只好在水裡打圈圈,感到黯然神傷。

說到這裡,可以提一下另一部描寫天鵝的兒童文學名著,E. B. 懷特(Elwyn Brooks White)的的《吹小號的天鵝》。很容易判斷,這個故事裡的天鵝是黑嘴天鵝(學名Cygnus buccinator),因為故事的背景是美國,北美只有這一種天鵝。黑嘴天鵝的鳴叫像號聲一樣洪亮,因而得到了號手天鵝(Trumpeter swan)的別名。《吹小號的天鵝》裡的主角是啞巴,於是它學會了吹真的小號,模仿天鵝的聲音來跟同伴溝通。

童話與現實相差有多遠?——《醜小鴨》故事的可行性報告

在故事的結尾,醜小鴨度過嚴冬,換上了雪白的羽毛,變成了受人喜愛的天鵝。其實疣鼻天鵝在兩歲時,才真正算是成年,變成美麗的白色。根據故事裡的時間,醜小鴨未滿一歲,應該是髒兮兮的灰色才對。《吹小號的天鵝》對天鵝顏色的變化,描寫要準確得多。

在人類看來醜小鴨的外觀不雅,對天鵝而言卻是保命的必需品。天鵝其實相當兇猛,而且有一件強勁的武器:翅膀。勞倫茲講過,柏林動物園的一隻疣鼻天鵝翅膀的一擊,曾把飼養員的手臂打成骨折。如果看到陌生的成年(白色)天鵝出現在附近,很可能引發成年天鵝攻擊性,灰色的亞成年天鵝不顯眼,可以免遭痛打。

冬去春來,醜小鴨再一次見到天鵝的時候。第一個想法是讓這些高貴的飛鳥,結束它的生命,以免再受欺辱之苦。直到小孩子道出,它已經不是醜鴨子,而是“最年輕、最美麗的天鵝”。在現實世界裡,如果醜小鴨真是純白色,我們不得不為它的小命擔憂。

4. 我們有望成為天鵝嗎?

醜小鴨的故事已經結束,但很多人的問題還沒有結束。安徒生自比“天鵝”,是不是太自大了?醜小鴨天生是天鵝,比鴨子高貴,安徒生是不是信奉“血統論”,不夠“正能量”?

童話與現實相差有多遠?——《醜小鴨》故事的可行性報告

安徒生其人,本來就有輕躁、愛虛榮的性格缺點,他寫這篇故事有拔高自己的動機,也不奇怪。如果要因此得出結論,童話都是“負能量”,那就是無稽之談了。

童話裡也有“反血統論”的作品。比如賀宜的《雞窩裡飛出金鳳凰》,講一隻普通的小雞,經過努力修煉和烈火燒煉,成為鳳凰,而鳳凰超出眾鳥,並不是因為血統高貴,而是因為它對弱小善良的生物投以無私的關愛。

我不敢跟你許諾,小雞能成為鳳凰,也不喜歡散播“血統即一切”的“負能量”。世界是複雜的,想用“正能量”和“負能量”來概括,都是太過簡單的想法。我寧願給你介紹,我更喜歡的一篇童話:孫幼軍的《冰小鴨的春天》。孫幼軍在童話創作方面的成就,也許不如安徒生,但是他身處當代,所寫的東西,能給現代人更多的共鳴感:

冰小鴨在眾多巧奪天工的冰雕裡,是非常平凡的一座,它期盼能看到春天,但所有冰雕在春天都會融化。最後,在石頭天鵝(這個形象,顯然受到安徒生的天鵝的影響)的幫助下,它從北國來到南方,融化在美麗的春溪中,感到非常快樂。

我們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大多是卑微的,沒有成為天鵝或鳳凰的際遇,而且死亡總是會到來,但春天確實存在,天鵝也確實存在。

童話與現實相差有多遠?——《醜小鴨》故事的可行性報告

(摘自《羚羊與蜜蜂:眾生的演化奇景》,作者:陶雨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