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晋网红—城投债

新晋网红—城投债

城投债简介

1、城投债的定义

根据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的定义,所谓城投债,是指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筹集资金,由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发行的债券,包括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非公开定向融资工具(PPN)等。而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城投公司,是指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等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设立,从事政府指定或委托的公益性或准公益性项目的融资、投资、建设和运营,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

城投债发行人原则上应满足发行人为地方国有企业、发行人的主营业务应包含但不限于公益性或准公益性项目两个标准,其中公益性项目是指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不以盈利为目的,资金来源主要为财政补贴,且不能或不宜通过市场化方式运作的政府投资项目。

新晋网红—城投债

公益性项目包含但不限于城市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土地开发项目、公益性住房项目、公益性事业等四类。准公益性项目是指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虽不以盈利为目的但可产生较稳定的经营性收入的政府投资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公共服务项目、公共交通建设运营项目等两类。

从事公益性项目的发行人,其发行的债券可直接认定为城投债;从事准公益性项目,但不从事任何公益性项目的发行人,如其经营性指标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任意之一,则其发行的债券可被认可为城投债:(1)自身现金流无法完全覆盖债务本息;(2)比较依赖地方政府财政性补贴 。

因此,城投债是以城投公司为发行主体,以地方政府为隐性担保人,为地方基础建设项目筹集资金,缓解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而发行的债券。长期以来,城投债因政府的隐性担保而受到市场的青睐,但是随着国家对地方政府融资的规范化,城投公司将被逐渐剥离地方政府融资职能,隐性担保将逐渐消失。

2、 城投债的发展历程

地方政府融资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

(1)1994年—2007年,城投债起步阶段

一方面,1994年分税制改革导致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减少,而当时我国又处在城镇化进程的关键时期,地方政府需要筹措大量资金用于市政建设,另一方面,1995年老《预算法》规定,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在融资的需求叠加地方政府债发行阻碍的共同作用下,地方政府通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此时融资平台开始兴起,城投债概念逐渐形成。

(2)2008年-2009年:城投债快速发展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经济增速受到显著冲击,2009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银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组建投融资平台,发行企业债、中期票据等融资工具。四万亿投放带来的刺激促使地方债务需求加大,地方债务大规模扩张,城投债的净融资额上升了一个台阶。

(3)2010年-2011年:城投债发展进入平台期

随着地方债务的累积,2010年以来中央开始关注地方债务问题,对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约束加大,国务院于2010年接连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建议不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发行债券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城投债发行逐渐得到规范。同时,在2011年接连爆发的城投债信用事件也为城投债的发行蒙上一层阴影。2010-2011两年的城投债发行总额与2009年的规模相当,城投债发展进入平台期。

(4)2012年-2014年:城投债井喷式发展

2012年以来,发改委对企业债发行审核逐步放松,加上2012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进一步促进了城投债的发行,2012年城投债发行超过万亿元,是2011年的两倍以上。此后,城投债呈现井喷式发展态势,2014年城投债净融资额达到近15000亿元,而2012年净融资额仅为8691.17亿元。

(5)2014年末至今:稳增长与防风险之间的博弈

随着地方债务规模的逐步扩大,2014年政府部门杠杆率已经上升至57.8%,国家开始对地方政府融资进行规范。2014年43号文的出台明确政府和企业责任,政府债务不得通过企业举借,企业债务不得推给政府偿还,切实做到谁借谁还、风险自担,划清了地方政府债务界线,意在剥离地方融资平台的政府融资职能。但是,随后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稳增长任务更为迫切,城投公司转型暂时搁置。城投债发行限制有所放松,净融资额逐渐恢复。

2015年末,地方政府融资再度受到监管重视,从12月颁布的225号文规定城投债三年置换过渡期,到2016年10月的88号文对政府债务进行甄别分类,再到2016年11月公布的具体处置指南,频繁的监管政策体现了监管层对防控地方债务风险的态度和决心。在保持经济稳增长和防控地方债务风险过高的博弈中,城投债的净融资量在波动中下行,2017年以来的某些月份已经开始出现负的净融资额。

2016年11月,财政部相关负责人以答记者问的形式,再次重申新预算法等相关规定,表示新法生效后,地方政府债务仅限政府债券形式,且实行限额管理,融资平台债务并不属于政府债务。因此,2015年《新预算法》的颁布成为划分“新老城投”的分水岭,市场普遍认为老城投相较于新城投的政府隐性担保力度更高,对新城投的信仰是否能够持续半信半疑。

新晋网红—城投债新晋网红—城投债

(摘自:潘捷固定收益与资产配置研究 原标题:一文读懂城投债)

城投债开始抢手了!

上周,城投债再度成为债市交易员之间最抢手的品种。幸福来得太突然,导致城投债收益率出现明显下行,特别是以AA级以及AA-短端到期收益率下行幅度最大。

鉴于城投债拐点来临来,以及资管新规细则要求放缓,地方政府基建融资最紧张的时刻,已经过去了。上半年基建投资增速断崖式下跌局面,将大大改善,上半年仅为7.3%,远低于去年同期的21.1%,不少分析师已经将下半年基建增速上调到13-15%区间。

城投债抢手!利差快速回落

自央行窗口指导买低评级信用债以来,“与其买民企的垃圾债,还不如买城投债”,成为债券行业共识。配置资金反应很迅速,又开始抢购AA+城投债了。上周,城投债再度成为债市交易员之间最抢手的品种,甚至评级AA-的也在被抢购,导致评级AA-的3年期城投债下行最为明显。

新晋网红—城投债

统计显示,上周以来城投债价格出现明显上涨,收益率下滑显著。

除AA-级长端到期收益率上行外,其他期限其他等级的城投债到期收益率普遍下行,尤其以AA级以及AA-短端到期收益率下行幅度最大。中短期票据方面,各等级与各期限的中短期票据到期收益率均下行,尤其以评级AA-的3年期城投债下行最为明显。

城投债的信用利差也大幅收窄。除评级为AA-级7年期与10年期信用利差小幅走阔,其他评级其他期限的城投债信用利差均不同程度收窄,尤其以AA级中短端信用利差收窄最明显。中短期票据信用利差均有所收窄,其中以AA-3年期收窄幅度最大。

显然,随着当前融资渠道出现放松,市场对中低评级信用债的担忧情绪也出现缓和,特别是城投债的积极认购,使得致使城投债的信用利差普遍收窄。

五、

这两年,国企、民企违约事件频发,目前唯有城投公司“金身不破”,因此,本次国常会之后,大家购买城投的热情又被再次点燃。但是,如果下阶段,城投的发展方向是加速整合,各个市、县龙头城投公司所面临的,更多的是因兼并重组中小平台之后,带来的存量债券估值抬升的风险。因此,在城投未来发展尚未定调之前,各市、县龙头城投债券投资的久期不宜过长。

——国海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靳毅

地方政府大基建资金最紧张时刻正在过去

基建投资作为固定资产投资的三大支柱之一,对于投资和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容忽视。但是,今年年初以来,基建投资增速持续下滑,上半年基建投资增速为7.3%,远低于去年同期的21.1%,引起市场各界对于经济下行压力的担忧。

新晋网红—城投债

资金来源不足,是地方政府基建下滑的重要原因,而压缩政府隐性债务是根源。东吴证券分析师周岳认为,从资金层面来看,基建增速下滑主要三大原因有:

1、 城投债净融资大幅下滑,PPP 项目落地金额同比增速下滑明显,自筹资金来源增速为负。

2、 金融机构表外融资收缩,表内信贷未能放量有效对冲,国内贷款资金来源增速同样为负。

3、 预算资金不给力。在地方政府债务整肃背景下,部分地区债务压力较大,现金流紧张,导致财政支出节奏较慢,从而拖累了基建投资。从数据来看,财政支出不足,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的政府财政赤字为7260亿元,低于2017年同期的9177亿元,只有2018年预算赤字2.38万亿元的三分之一左右。

不过,目前来看,这三大原因都在陆续解除之中。第一个,城投债现在已经成为抢手货,下半年的融资不是问题了。第二个,随着资管新规细则要求放缓,下调MPA结构性参数,非标业务将迎来进一步发展,地方政府基建融资来源有着落了。第三,积极财政政策下半年将正式发力。

7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加强相关方面衔接,加快今年1.3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在推动在建基础设施项目上早见成效。”也就意味着,下半年基建方面的资金来源将会变得充裕,基建投资的进展也会大大加快。

央行决定下调MPA结构性参数、适度放宽考核要求。如果结构性参数调低至0.5,则2018年的新增广义信贷规模额外增加24.88万亿元,广义信贷规模增速提高14.93个百分点。

——中信证券分析师明明

在表外非标扩容的大方向下,由于溢出效应,表外非标的通道业务量将适度增加,因为:其一、银行系资产管理子公司尚未成立,部分非标业务在不具备独立法人条件下,只能借助通道的方式来投放,部分的通道或将重启;

其二、之前在严监管去杠杆的背景下,银行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通道业务受到严格的限制,而今大资管监管在适度放松,关于大资管行业的配套监管政策势必也将同期有放松,这样才能够实现非标规模的扩容,减轻信用市场过于进展状况,降低信用风险,同时也有助于非标扩容。

——中信建投证券公司杨荣团队

大基建在路上

7月23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财政金融政策要“根据形势变化相机预调微调、定向调控,应对好外部环境不确定性”,重点包括“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加快今年1.3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和“在推动在建基础设施项目上早见成效”等方面。

7月25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促进就业专题新闻发布会指出“从我们国家经济基本面和对就业吸纳能力来讲,大体上完成这些就业任务需要GDP增速保持在6.5%左右。所以稳增长主要是为了保就业,保就业反过来讲主要是依靠稳增长”。

7月26日,总理在西藏考察川藏铁路拉林段施工现场,提出通过扩大有效投资,加快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未来经济保增长,如果政策以扩大内需为导向,并稳住基建投资。

周期性行业会出现机会。如果政策以扩大内需为导向,并稳住基建投资,信用扩张的周期性行业会出现机会,基建投资全年增速有望达到13-15%区间,下半年基建投资的信用扩张具有可持续性。

——广发证券分析师李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