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乡——硗碛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乡——硗碛

▲点击音频即可收听▲

在山高谷幽、森林拥抱的夹金山麓,居住着一支历史悠久、民俗奇特、文化灿烂的少数民族。这里就是距离成都最近的少数民族乡——雅安市宝兴县硗碛藏族乡。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乡——硗碛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乡——硗碛

硗碛堪称歌舞之乡,自古以来,男女老少能歌善舞。绚丽多彩的藏乡风情,编织成亮丽的人文风景。其中就要说到变幻多姿、极具风格的“锅庄舞”和惊险刺激的“天鹅抱蛋”。

1

硗碛藏族乡的仪式感——硗碛锅庄

硗碛藏族人民能歌善舞,“锅庄舞”是当地人民最喜爱的一种舞蹈形式。

所谓“锅庄”,是火塘里支撑铁锅、铜壶的石头或铁三角,人们跳舞时总是围绕火塘转圈圈,所以叫这种舞蹈为“锅庄舞”。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乡——硗碛

锅庄舞表演时无任何乐器伴奏,人们在高昂雄浑的民歌声中,围圈携手共舞,锅庄步伐洒脱、稳健、踏实。在硗碛锅庄非遗传承人李学全的印象中,在硗碛藏族乡,从洋溢活力的青少年到年逾古稀的老人,都爱跳锅庄,只要举行锅庄舞会,人们都会踊跃参加。

锅庄舞在当地村民的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平时,当某户藏民家遇到结婚、新房落成等喜事时,都少不了热情的锅庄。

锅庄舞开始,由德高望重的长者带头领舞领唱,众人在悦耳的歌声中翩翩起舞,舞步轻松,歌声悠悠,给人愉快的感受。随着情绪的高涨,歌声和舞步节奏逐渐加快,变得高亢、粗犷、酣畅,人们沉浸在欢乐中。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乡——硗碛

跳完一曲,主人便上前为每个跳舞者斟酒、敬酒、倒茶。稍歇一会,老人又开始领唱,众女跟唱,众男呼应,大家又随歌起舞,如此循环,直到翌日凌晨。

如今的硗碛锅庄,已经成了大家不可或缺的娱乐活动,但在李学全眼里,锅庄舞更像友谊的纽带。

2

险象环生——天鹅抱蛋

嘉穹勒布坦,汉语称天鹅抱蛋,硗碛土语也叫“翻舞台”,一个翻字贯穿整个表演。

广场上四张大方桌被由下至上重叠摆放,且每摆放好一层,就需要两名身强力壮的演员蹲身于桌下,以相互对坐姿势紧紧捏住桌腿,最大程度保持桌子平稳。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乡——硗碛

待准备妥当,一位身姿灵活的藏族小伙沿着桌面迅速向上攀登。桌面共有四层,而到达最上面一层,才是整个节目最难也是最精彩环节的开始。随着系上四条红色长布带的席筒被地面上的同伴紧握固定,当两名演员托起席筒底端,表演者即刻从席筒底端进入由上迅速穿出,并半蹲于席顶。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乡——硗碛

待稳定好身体,表演者又接过下方递来的簸箕,将其一端置于脚下,在轻提身体小跳时向后移动簸箕,直至簸箕平稳放置在席筒顶端后,才将身体缓慢直立。

天鹅抱蛋的每个环节可谓是都充满着风险,险象环生这个词便是最为贴切的写照。因此,如果没有娴熟的技巧和过人的胆量,就没有人敢表演这个节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乡——硗碛

有人曾这样形容:不到宝兴,相当于没到雅安;而不到硗碛,就相当于没来宝兴。

硗碛藏族乡嘉绒藏族,他们来自雪域高原,继承了古代吐蕃的豪迈勇敢。他们生活在雅安北部,开垦农田,放牧牛羊骏马。山灵水秀,宝藏兴焉,一代一代的宝兴人在这片土地尽情挥洒热情,三千年的岁月长歌穿过民族融合走廊,在群山间,在大江畔依旧歌声嘹亮。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乡——硗碛

采访手记

有人曾这样形容:不到宝兴,相当于没到雅安;而不到硗碛,就相当于没来宝兴。

硗碛藏族乡嘉绒藏族,他们来自雪域高原,继承了古代吐蕃的豪迈勇敢。他们生活在雅安北部,开垦农田,放牧牛羊骏马。山灵水秀,宝藏兴焉,一代一代的宝兴人在这片土地尽情挥洒热情,三千年的岁月长歌穿过民族融合走廊,在群山间,在大江畔依旧歌声嘹亮。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乡——硗碛

感谢以下小伙伴为本文做的贡献~

旁白:张煜

采写:文清

后期:邓劲航

部分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