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銀行剛上市,前海人壽便「來勢洶洶」

近來,寶能系在資本市場的動作十分頻繁。前有7月17日寶能強勢舉牌兆新股份,後又有前海人壽在九江銀行剛登陸港股後,便買入1億股九江銀行的股份。前海人壽此次強勢進入九江銀行,究竟是不是為了銀行牌照?

九江銀行剛上市,前海人壽便“來勢洶洶”

7月10日剛剛登陸港股市場的九江銀行,日前發佈的信息中顯示,前海人壽(FORESEA LIFE INSURANCE CO LTD)在7月10日斥資11億港元購入前者股份1.05億股,佔彼時H股比例29.07%。

沉寂了近2年的前海人壽,近日再次高調“復出”奪人眼球。早在2年前,作為“寶能系”舉牌先鋒的前海人壽因為“屢屢舉牌”深處輿論漩渦之時,媒體就曾報道寶能或許通過控股港股中國金洋,使得旗下金洋證券來增持鄭州銀行的股票,以此來舉牌鄭州銀行近而拿到銀行牌照,這一說法後來被寶能方面予以否認。而這一次,前海人壽再次入股港股上市銀行,是否有意奪取銀行牌照?

九江銀行剛上市,前海人壽便“來勢洶洶”

九江銀行近日發佈的部分行使配售股權的公告稱,九江銀行根據全球發售發行的H股3.6億股,佔已發行股本的15.25%;緊隨超額配股權獲部分行使權的股份的H股4.07億股,佔已發行股本的16.92%。

就在九江銀行7月10日剛一上市,前海人壽便已開始行動。

等不及九江銀行7月28日的超額配售股權的日子,而是在全球發行的3.6億股中,

前海人壽(FORESEA LIFE INSURANCE CO LTD)已於7月10日斥資11億港元購入九江銀行股份1.05億股,佔彼時H股比例29.07%。

按照九江銀行24.07億股的已發行普通股總股本計算,前海人壽持有的九江銀行股權約佔總股本的4.35%,尚未達到5%的舉牌線。前海人壽對於持有的九江銀行股份稱“系正常市場投資行為”。

這1.05億股的九江銀行股權,完全由前海人壽直接持有。根據啟信寶顯示,深圳市鉅盛華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前海人壽的51%的股權;而深圳市寶能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持有鉅盛華67.40%股權,寶能投資為姚振華全資控股。

這不禁讓人想起了,2年前寶能系控股的中國金洋旗下金洋證券增持鄭州銀行一事。彼時,前海人壽正處於“舉牌潮”的風口浪尖之中,而姚振華的弟弟姚建輝,早在2015年8月便控股了中國金洋,當時中國金洋就被視為寶能系在香港的重要資本平臺。而中國金洋旗下的金洋證券,從2016年11月30日至12月6日4度增持鄭銀至2.18億股H股,佔H股比例14.38%,佔總股本4.1%。而截至2018年6月29日,金洋證券的持股數更是上升到了3.77億股。

鄭州銀行作為2015年在聯交所上市的內地商業銀行之一,在今年5月更是在A股過會,有望成為首家A+H上市的城商行。而寶能當時卻稱,從未直接或通過旗下企業持股鄭銀,鄭銀股權變動名單中出現金洋名稱,是因有部分借款人以持有的鄭銀H股作抵押貸款所致。

事實上,寶能系旗下擁有前海人壽等多家金融子公司,也已擁有了保險、券商、基金和租賃業務等金融牌照,唯獨缺少一張銀行牌照。無論是2年前被傳出入股鄭州銀行,還是這一次前海人壽巨資入股九江銀行,都讓人聯想紛紛。

淨利潤直線下降?

前海人壽一邊在斥巨資購買九江銀行股份的同時,另一方面其的淨利潤更是大幅下降。前海人壽7月30日公佈了2018年的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償付能力尚可,然而淨利潤卻直線下降。

根據前海人壽二季度的償付能力報告顯示,公司核心、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65.02%、130.05%;而在2018年一季度,公司核心、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61.41%、122.83%,

償付能力雖較一季度有一定的提高,但是前海人壽2017年年末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42.80%。

2017年前海人壽的年報顯示,其因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和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也雙雙告負。

前海人壽的淨利潤更是在直線下降。付能力報告中顯示,前海人壽上半年實現保險業務收入337.22億元,淨利潤虧損更是較一季度末的4.31億元加劇,淨虧損額高達12.8億元,半年前海人壽的虧損額已經達到了17.11億元。事實上,2017年前海人壽的淨利潤已經下滑明顯,2017年前海人壽淨利潤為14.05億元,較2016年的40.99億元,同比下降65.72%。

前海人壽第二季度末的淨資產,更是僅剩231.11億元,截至第一季度末,前海人壽的淨資產還有248.31億元,也就是說前海人壽的淨資產在不斷減少。前海人壽對此的解釋為:公司因受到萬能險業務停售和業務轉型的影響,流動性風險的管理是公司當前風險管理的重點。

也許前海人壽麵對可能發生的流動性風險時,犧牲的正是規模和收益。賺錢能力遭受到巨大影響的前海人壽,也許此次入股九江銀行是另有打算。然而九江銀行的資產質量也許不甚理想,雖然九江銀行2017年的不良率同比下降了0.37個百分點達到1.62%,但是不良貸款核銷卻由2016年的600萬元,驟升60倍到了2017年的3.67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