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马怀梆剧团的发展

1937年日寇侵华,戏楼被炸毁,大司马戏班停了下来,大部分演员逃难到焦作恩村,当年春节临时绑了个旱船在恩村东石河演唱。那时恩村请王褚曲剧在村东头登台唱戏,大司马怀梆旱船围鼓圈戏,观众叫好不绝,把曲剧台下的观众拉了过来,使曲剧无法演下去,停唱了。

大司马怀梆剧团的发展

大司马怀榔早船受到了恩村群众的赞扬。村民们纷纷给逃在恩村的难民送米送面,难民们有了饭吃。1945年8月日军投降后,大司马怀柳旱船恢复了原样,逢年过节继续演唱。1949年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五个村的怀梆旱船在西唐郭会演,刘树芝坐旱船,船上放茶壶茶碗,头顶一碗开水,跑起船来如水上行舟四平八稳,一碗开水不准流出,他这一绝技赢得了观众拍手叫好,荣获了会演第一名。

大司马怀梆剧团的发展

1949年春节围鼓圈戏首次登上高台,他们还觉得不过,到了1951年怀梆爱好者王仓、刘六、苗喜合等人发起,号召村民有钱出钱,有物出物,很快召集了三十多人,命名“大司马怀梆业余剧团”,由苗宝田、王仓、苗喜合任团长,请梁喜当老板。当年冬天便进行角色挑选。

大司马怀梆剧团的发展

剧团成立了,问题也出来了,首先是老板的吃住,排练场地、点灯用油等等问题,随时召开了诸葛亮会,群策群力,想出办法,老板吃饭从领导开始一递一天轮流管饭。置服装、道具没有钱靠自力更生,便组织了众多的戏剧爱好者和青年演员自带干粮到大虹桥等地包干给人家翻地,挣来钱通归剧团。

大司马怀梆剧团的发展

经过四年的苦练苦干,剧团实力大增。195年农历10月12日,大司马起物资交流大会,为了助兴,村领导还请来了京剧、曲剧、二夹弦和本村的怀梆剧团同演,会期五天唱了五天,广大观众评议,怀梆剧团名列榜首。1956年秋在第四区政府所在地西陶,五台戏对唱,怀梆戏受到了干群极好赞誉。只所以受到观众欢迎,是因为演员阵容强大,剧目新颖,唱的是原汁原味的怀府腔。魏铁旦专攻须生,魏领头演娃娃生,刘改朝专攻丑角三花脸等,都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1958年至1960年因故停演。

大司马怀梆剧团的发展

1961年刘三成任团长,梁喜当老板,重新组建了戏班,扩大了演戏队伍。角色分工明确,各自奋力苦练,要求做到演谁像谁,字清、情切、韵准。由于演员们勤学苦练,功底很硬,演艺超群。1963年11月12日应温县北保封村邀请到该村与温县豫剧团唱对台戏五天,要求一天三开台。大司马怀梆剧团在11月13日上午八时开演,轮流吃饭演出不停,直到晚上两点观众还不让煞戏,受到了该村干群的一致好评。

大司马怀梆剧团的发展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因破四旧,戏箱被砸,剧团解散。十届三中全会以后,允许古装历史剧上演,由魏允兴、郝长运、王全胜为首重整旗鼓恢复怀梆剧团。仍实行自力更生,筹措资金重新购置服装、道具。原班演员苗夏林77岁主演老生,魏铁旦75岁主演须生,魏允兴70岁主演花旦小生,魏头领71岁,刘改朝70岁他们虽年逾七旬,仍活跃在戏剧舞台上。

大司马怀梆剧团的发展

同时又增添了女演员;苗素娥(青衣)、刘竹(小生)翟耐凡(花旦)、乔风兰(丑旦)田庆云(须生)、魏秀珍(花旦),魏守义板胡,还添了音响设备。由于领导有方,演员和睦团结,不讲代价,所以逢年过节经常在本村和周围村庄友谊演出至今。每年都参加县春节戏剧调演,并经常荣获等奖。

总之,大司马怀梆剧团能经久不衰,是因为它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梨园世家的班底。团长魏允兴祖孙三代均是该剧团的主要角色,苗贞样苗黑长、苗夏林亲兄弟三人都是剧团里挑大梁的,刘太兴和刘太盛兄弟二人是团里主角,刘树芝和刘太贞父子俩是剧团发启者组织者。现剧团有演员39人,长年在农闲时演出。愿怀梆剧团能在君村永远保留和发展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