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血广昌》还原红军史最惨一仗,聚焦长征前最后激战

一直以来,我们看过了太多打了胜仗的战争片,直到战台烽看过影片《浴血广昌》才发现,失败的战役,无疑有着更多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汲取。

《浴血广昌》还原红军史最惨一仗,聚焦长征前最后激战

我们常说:"胜败乃兵家常事",我们的革命队伍,也是在一路的跌跌撞撞中,才迎来了新中国的光明。如今再来看曾经的战役,不仅让人时刻血脉偾张,也会于战役之中,反思人性与和平。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抚州市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和广昌县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革命历史题材影片《浴血广昌》,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时期的"广昌保卫战"和"高虎脑战役"为背景,首次将镜头聚焦于1934年的中央苏区北大门,聚焦于长征前红军与国民党军的最后一场激战。

《浴血广昌》还原红军史最惨一仗,聚焦长征前最后激战

对历史有所了解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广昌保卫战"是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进行的一次防御战役,这次战役是"左"倾教条主义执行者推行防御中的保守主义的典型战役,也是红军有史以来在一次战役中遭受最大损失的一次战役。在当时的"左"倾教条主义领导者李德和博古的组织下,战役的部署,是错误的战略决策,战役的经过,是教条主义的瞎指挥。当然,有关这次战争原因、经过与结果,历史早已有定论,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浴血广昌》能够以一场败仗为题材,来拍摄制作这部电影,本身就是一次伟大的行动。

《浴血广昌》还原红军史最惨一仗,聚焦长征前最后激战

毕竟,对于众多浴血奋战的红军战士们而言,在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的对抗中,依然坚守着阵地,坚守了革命信念,他们的不怕牺牲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因此,《浴血奋战》通过战争的广视角,与细化到几位战士的真实刻画,为我们完整呈现了当年红军战士的勇敢与无畏,勿论战争的胜利与失败,他们都是缔造我们未来新中国的伟大先驱,每一个牺牲,都是永垂不朽。

《浴血广昌》还原红军史最惨一仗,聚焦长征前最后激战

纵观整部《浴血广昌》,可以堪称一部战争大片,影片就在当年战争的发生地江西抚州取景,最大程度的进行了场景的还原,而对于战争场面的惨烈刻画,无论是敌机恐袭、炮火连天,还是奋力阻击、白刃相见,格外惊心动魄如身临其境,给观众带来极大的视听震撼,由此更能感知战场的惨烈,与生命的无常。

《浴血广昌》还原红军史最惨一仗,聚焦长征前最后激战

同时,影片也讲述了当年流传在苏区的一个真实故事,围绕赖婆婆及她的五个红军孙子的小人物故事展开,带来了一段可歌可泣的五兄弟前仆后继鏖战沙场的传奇。在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红军经历了广昌保卫战和高虎脑战役等一系列生死激战,赖婆婆的四个孙子相继为革命献出了他们年轻的生命。小孙子五伢子在同敌人一次次的生死较量中,也从一个胆小懦弱怕见血的农村孩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红军战士。

《浴血广昌》还原红军史最惨一仗,聚焦长征前最后激战

兄弟情深,血浓于水,却都难抵革命理想的号召,这也是他们能够不惧牺牲、奋勇前进的原因。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当老大为了掩护老三,惨死于还乡团的枪下之后,老三在战场遇到了不停追问大哥的五伢子,他忍住巨大的悲恸说:"大哥以后只能活在我们心里了……",这里没有豪言壮语,却让人泪如雨下,兄弟亲情,生离死别,在隐忍与克制中,力重万钧。

《浴血广昌》还原红军史最惨一仗,聚焦长征前最后激战

在这里不得不说一下扮演五伢子的演员杨俊生,战台烽之前在延安看过4D电影《阿良的战争》,片中的小男主角阿良便是由他扮演,而此次在经历了广昌保卫战之后,红军们也开启了万里长征的行程,两个角色俨然有了人物上的重叠,看起来特别带感。

《浴血广昌》还原红军史最惨一仗,聚焦长征前最后激战

通过《浴血广昌》,我们既感受到了人物的命运跌宕,人与人之间毫无功利的温情,还体会了战火纷飞般的震撼,引出了人们发自内心的激情和感动。同时,影片所截取的"败仗"视角,也让我们看到了文艺作品的客观性与进步性,也正是由于这场战争,红军在数次的反围剿中,树立了全新的战略部署。因此,不仅仅是胜利有着巨大的意义,失败,同样是成功的要因。

《浴血广昌》还原红军史最惨一仗,聚焦长征前最后激战

在片尾,红军们踏上了长征之路,把所有孩子都送到了战场的赖婆婆看着战士们在山路上蜿蜒而远去的身影说:"伢子们,我等着你们回来!"她的脸上是期许,也是自信,更是对未来的胜利,充满了坚定的信心。这,应是整部《浴血广昌》所传递的精神价值与意义所在。影片定档于八月一日建军节,值得大家到影院接受这场难忘的精神洗礼。

《浴血广昌》还原红军史最惨一仗,聚焦长征前最后激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