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8,是枝裕和的殘忍與溫暖

究竟什麼是愛呢?愛的前提是什麼?

父母之愛我,我們會理所當然地認為是因為血緣,因為生命的延續,我們被天然地捆綁在一起,是命運的選擇。

很多時候,我們不會覺得“愛”需要同等利益的交換,不會覺得“愛”和生命本身一樣,蒼白而脆弱。原來它不是永恆的,對某些人而言,是一種暫時的幻想、避風港和理想國。

電影《小偷家族》說的就是關於“愛”的故事。它不理所當然,總感覺多了幾分“斤斤計較”,好像每一個享受著“愛”的人都在計算該付出多少。

豆瓣8.8,是枝裕和的殘忍與溫暖

是枝裕和的鏡頭內斂而含蓄,沒有大起大落的橋段,也不會刻意給到煽情的高潮,他娓娓道來的更像是身邊的一件小事,不用過度渲染已經觸目驚心。

豆瓣8.8,是枝裕和的殘忍與溫暖

在這個“家”裡,每個人彷彿都活得很好。

雖然身處社會底層,依然心向陽光。正常人家有的“煙火氣”這裡都有。除了沒有錢,其他該都好吧。

下雪天回家有人做好菜等著,一家人圍桌吃飯很是熱鬧。

豆瓣8.8,是枝裕和的殘忍與溫暖

誰知道他們是個“臨時家庭”呢?

沒有血緣,靠著緣分拼湊組建,然後相依為命。

因為貧窮,所以家裡人習慣偷東西貼補家用。

豆瓣8.8,是枝裕和的殘忍與溫暖

影片開篇,父親和兒子就在商場偷東西。

父親吸引店員的注意並遮擋兒子的身影,兒子乘機將物品放入隨身的藍色大書包裡。動作行雲流水,配合不可謂不默契。

豆瓣8.8,是枝裕和的殘忍與溫暖

“偷盜”,從片名中就已習得的劇情,當真正發生在面前的時候,還是會覺得難受,進而會為這家人擔憂。

豆瓣8.8,是枝裕和的殘忍與溫暖

會不會被抓到?抓到了該怎麼辦?所以對於每次男孩揹著藍色大書包出門都有種本能的恐懼。

只是在片中,它成為主人公們“活”下去的有力武器。只要不發現就好了吧,就可以維持表面的平靜與幸福。

而“不能被發現的”何止是偷盜,還有小心翼翼維持的“家庭關係”。

豆瓣8.8,是枝裕和的殘忍與溫暖

奶奶用自己的養老金養著一大家子無血緣關係的陌生人,因為害怕一個人孤獨地死去;

豆瓣8.8,是枝裕和的殘忍與溫暖

年輕的夫婦因為犯事需要躲藏的地方,收養棄嬰是為了滿足做父母的心願;

豆瓣8.8,是枝裕和的殘忍與溫暖

小姨貪婪地索取的是家庭尤其是來自奶奶的溫暖,藉以忘卻對親生父母的憎恨;

豆瓣8.8,是枝裕和的殘忍與溫暖

男孩通過偷東西的方式貼補家用,讓自己的存在能不突兀,能有所意義。

豆瓣8.8,是枝裕和的殘忍與溫暖

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換取家庭的溫暖,他們試圖相信自己的家庭從不支離破碎,試圖在這個社會里找到短暫歇腳的地方。

但是每個人又真實地害怕著,害怕失去,所以抓得更緊。

豆瓣8.8,是枝裕和的殘忍與溫暖

這在男主人把遭家暴的小女孩領回家的時候爆發了。

豆瓣8.8,是枝裕和的殘忍與溫暖

小女孩穿什麼,吃什麼,和誰睡,都是個問題。沒有人願意為一個陌生人增加家庭的開支,不是不善良,而是善良的代價太大。

小女孩就站在一邊,格格不入。家裡就這麼點位置,哪裡容得下一個陌生人呢?

豆瓣8.8,是枝裕和的殘忍與溫暖

只是沒想到,在瞭解到小女孩的親生父母有家暴傾向的時候,這家的父母居然犯了糊塗似的把女孩子帶回了“家”。

善良大概是天生的。而這要命的“善良”把本就脆弱的家撞得四分五裂了。

小女孩像是一張白紙,你給什麼就能畫上什麼。女孩子學會了“偷東西”。父親教的,男孩帶著“實戰”。

豆瓣8.8,是枝裕和的殘忍與溫暖

值得一提的是,女孩子剛剛到家裡的時候,是沒有任何位置的。她只能站在一邊看著其他人吃飯。每個人把自己的領地守得牢牢的,不想給予,因為什麼都給不了。

就算女孩幫著男孩偷了價值不菲的釣魚竿,仍舊要被男孩嫌棄“礙手礙腳”。男孩子害怕,女孩會分走父母的愛,然後他又要回到“孤家寡人”的日子了。類似貓兒爭搶主人,起初,男孩是不喜歡女孩的。

可是父親卻說,女孩只有為這個家付出些什麼,才能在這個家裡過下去。簡單來說,就是等價交換家庭溫暖。

豆瓣8.8,是枝裕和的殘忍與溫暖

而誰又能想到,相處久了還真能處出感情來。

豆瓣8.8,是枝裕和的殘忍與溫暖

一家六口去看了大海,追逐海浪與夕陽,還一起看了場似乎絢爛無比的煙花。

豆瓣8.8,是枝裕和的殘忍與溫暖

只是煙花短暫。易逝。看了場煙花,隨後這個家庭不可遏止地倒塌了。

豆瓣8.8,是枝裕和的殘忍與溫暖

因為維繫這個家庭的奶奶去世了。

因為男孩被告知不要帶著妹妹偷東西。分不清是是非非的年紀頭一次開始辨認“偷盜”的正確性。

因為僅僅靠著謊言和利益維繫的關係,終不能長久。

把老人的屍體掩埋,取出她的存款,帶著孩子接著“偷東西”,是這對父母的決定。

豆瓣8.8,是枝裕和的殘忍與溫暖

死亡讓人心硬了一茬,對於這個家庭來說,生活必須沿著原來的軌跡繼續往前,就好像沒什麼事發生過。

沉默才讓人痛心。

女孩已經養成“偷東西”的習慣,男孩卻開始反思到底該不該“偷東西”。

豆瓣8.8,是枝裕和的殘忍與溫暖

當家庭的溫暖被撕裂,他們曾經假裝的幸福還能回去嗎?擁有更多的時候,開始計較這份愛的純粹性。

沒有愛的人才更渴望留住愛。在沒有察覺的時候,其實已經陷得很深。可是誰又敢說,是付出了愛啊。

豆瓣8.8,是枝裕和的殘忍與溫暖

大抵是因為如果不付出真心就不會受傷,如果能等價交換就能心安理得。

結局的時候,這對夫婦被抓了。小男孩住到政府準備的收容所去了,小姨離開了,小女孩回到親生父母那裡了,這個“家”徹底散了。

母親被問到“母親”及“媽媽”的稱呼問題時無話可說,父親追不上男孩離去的公交,女孩的歌聲裡再也找不到溫暖的曲調。

豆瓣8.8,是枝裕和的殘忍與溫暖

他們各自退回到陌生人的位置,接受既定的現實,沒有人愛,一個人漂。自己渴求的“愛”其實不僅社會無法給到,這個“家”也沒辦法給到。

是枝裕和的鏡頭很殘忍,金錢關係和生活困境相互纏繞,他們需要放棄一廂情願的幻想,去認清現實——人和人之間的“羈絆”不完全是理想主義的。如果連吃飯都不能滿足,人該如何去相信有人能無條件地付出愛呢?尤其當你越陷越深的時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