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越劇的人,是不是很難再欣賞豫劇?爲什麼?

用心之旅


越劇是南方的代表劇種,豫劇則是北方的代表劇種,這兩個劇種天差地別,一個是南方的溫婉柔美,一個是北方的蒼茫大氣,各有各的優點,另外越劇和豫劇,也是除了京劇外,受關注最多的兩個劇種。

越劇善於抒情,以唱為主,聲音優美,旋律動聽,表演風格唯美,非常具有江南靈秀的氣息,而它也多以“才子佳人”戲為主,比如《梁祝》、《紅樓夢》、《西廂記》等等。

越劇早期幾乎都是男演員,但現在幾乎都是女演員了,因為女性相比男性來講,更適合演才子佳人戲,尤其是越劇這種南方劇種,由女性扮演生旦,會比男性扮演的要好的多。

這裡並不是歧視男旦,京劇中的男旦就非常優秀,但近些年男旦也不吃香了,不過京劇的主要題材跟越劇不同,京劇主要是王侯將相戲。

越劇的表演很有一種靈動美,可能是與臺上都是女演員有關,也可能是與臺本有關,但不管如何,看越劇始終是一種比較唯美、高雅的感覺。

相比于越劇這種南方劇種的清秀,豫劇就顯得“厚重”的多,豫劇的主要腔調是梆子腔,唱起來的節奏感很強,豫劇的唱腔比較大氣,節奏分明,比較善於表達人物內心的情感。

豫劇雖然跟越劇一樣,語言唸白裡都有著中州韻的基礎,但兩者也都大量的吸收了當地的方言,在語言方面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

由於兩個劇種的相似度很低,所以一般而言,喜歡越劇這種江南情調的劇種的人,很少會去喜歡豫劇這種北方特色的劇種,他們一般都會選擇比較相近的劇種去聽,比如喜歡越劇的,一般也會喜歡滬劇。而喜歡豫劇的,一般也會喜歡越調等等。

不過越劇與豫劇雖然唱腔、語言、表演上都有所不同,但也有一些相同的事情,比如越劇的範瑞娟在抗美援朝的時候,提議向志願軍捐一架飛機,而豫劇的常香玉也有類似的事情。

再比如豫劇和越劇都在國外有所流傳,並且國內一些知名的劇團,會經常到國外演出,比如河南豫劇院一二三團,比如上海越劇院、浙江小百花越劇團等。

總而言之,越劇和豫劇都是我國非常優秀的劇種,他們同屬於中國五大優秀劇種之一,同時喜歡這兩個劇種的戲迷也有很多,而且除此之外,很多劇種都有共通性。

比如越劇和黃梅戲能夠對唱,豫劇和山東梆子相似度達到百分之九十多,正是由於戲曲的共通性,才使得那麼多人喜愛戲曲,喜愛著這種古老而又不過時的傳統文化!


戲曲說


越劇和豫劇是中國戲曲音樂的重要元素,不管是越劇還是豫劇都是以唱、念、做、打,為基本表現方式的戲曲藝術;藝術之美是多層面、多元化,

越劇和豫劇兩者之間雖然有不同之處,但也有相同之處;

越劇和豫劇的不同之處:越劇音色柔美,通常以抒情為主,表現力較強,越劇也富有現代藝術的元素,畫面美感,比如《紅樓夢》《梁山伯與祝英臺》;豫劇音色略顯剛勁,表演上注重吐字清晰,傳達人物內心情感,表演風格不會過於呆板,比如《花木蘭》《穆桂英掛帥》,


越劇和豫劇的相同之處:舞臺畫面感豐富,唱腔上都是那種時而高亢、低沉,疾速、緩慢,豪放、含蓄,流暢、纏綿;不管是欣賞越劇還是豫劇都要結合劇中人物的性格特徵,不要只是單從唱腔上去欣賞,聲情並茂的欣賞起來別有一番意境韻味;
所以喜歡越劇,欣賞豫劇也很筒單。


詩夜城主



越劇《甄嬛》劇照

越劇的由來 1852年(清咸豐二年),浙江嵊縣西鄉馬塘村農民金其柄首創“落地唱書”。落地唱書是在馬塘村一帶流行的說唱形式,逐漸演變為在農村草臺演出的戲曲形式,藝人都是半農半藝的男性農民。

五十年後的1906年3月27日,嵊縣東王村香火堂前,由落地唱書班幾個藝人借用四隻稻桶鋪上門板,演出小戲《十件頭》、《倪鳳煽茶》等。這是中國越劇第一次登臺試演,越劇從此誕生,該日被稱為越劇誕生日。


越劇《西園記》劇照

越劇1917年5月13日從浙江嵊縣進入上海,經過在上海數十年的風雨歷程後,逐漸由女藝人取代了男藝人,並確立了越劇在上海的半壁江山。1941年上海報紙評論稱“上海的女子越劇風靡一時,到近來竟有凌駕一切之勢”。


越劇《紅樓夢》劇照

上海解放後,經過幾年的摸索實驗,於1955年3月24日上海越劇院正式成立,並從此發揚光大。

全國人民真正認識越劇是從越劇電影《紅樓夢》即演員徐玉蘭和王文娟開始。

1962年由上海海燕電影製片廠和香港金聲影業公司攝製完成的電影《紅樓夢》,因文化大革命破“四舊“而被封存。電影解封后,1980年前後兩年中,在電影門票僅兩毛錢不到的情況下,有12億人次觀看了這部電影,取得了2億多票房收入,可謂是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後的壯舉。

當時,我有個同事叫汪清泉,他津津樂道地告訴我,說他接連看了8場《紅樓夢》電影。可以想象,被思想禁錮多年的中國人,對優秀文藝的渴望有多麼的強烈!自此,一曲《天上掉下個林妹妹》傳唱大江南北,我至今還經常聽付娜的古箏曲《天上掉下個林妹妹》。

可以肯定地說,在中國,除了京劇因為在文革期間受一花獨放的“樣板戲”影響,人們印象較深外,也就只有越劇的魅力最大了。


越劇《柳永》劇照

2006年5月20日,越劇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越劇影響遍及全國,全國各省區都有越劇劇團。香港和臺灣至今還有越劇團。同時,越劇還走出了國門,在國際上享有盛譽。除中國的越劇團經常走出國門演出外,新加坡和美國洛杉磯還有越劇劇團。

至於豫劇嘛,我知之甚少,估計河南人比較熟悉。

越劇《柳永》劇照


吊打悟空


作為地方劇種,越劇和豫劇各有特色,元元作為川妹子,都很喜歡。(不喜川劇唱腔勿噴啊)

說到越劇,自然會想到徐玉蘭的"天上掉下個林妹妹,似一朵青雲剛出岫…”,而豫劇則有常香玉"有許多女英雄也把功勞建,為國殺敵代代出英賢,誰說咱女子不如兒男啊?!”

作為年年春晚戲曲節目的經典唱段,一個婉約如江南煙雨的柳永詞,一個豪放如大江東去的蘇東坡,南腔北調的特色十分鮮明。



如果要說喜歡越劇的人,是否很難接受豫劇,元元倒不覺的,愛戲曲的人畢竟兩種劇都能接受。當年電影《紅樓夢》,可是創造了全國觀看十二億次的紀錄。其他《三看御妹》《追魚》《梁山伯與祝英臺》等都膾炙人口,久演不衰。

越劇在浙江的初興時候,全由男性扮演的。在進入上海灘以後,可能因為才子佳人的曲目,更適合女性表順,而變成了唯一全女演員的劇種,風靡上海灘。在樣板戲獨秀的年代,越劇成為一股甘甜清泉,滋潤著觀眾的心田。



其唱腔柔美,風格唯美優雅,對錶達男女間細膩感情的效果特別好。著名小提琴曲《梁祝》,主旋律就化用了越劇的唱腔。在最今心碎的"樓臺會"一段,把其"緊拉慢唱"的技巧發揮到了極致,產生了神奇的藝術感染效果。

王文娟徐玉蘭的《紅樓夢》中,"寶玉哭靈"徐派唱法高亢悲愴,婉轉激越將寶玉的悲憤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所以認為越劇只有綿軟之調未免偏頗。


而豫劇節奏感強古樸醇厚,字正腔圓適合表現厚重的歷史劇,如《下陳州》《大登殿》《清風亭》等。常香玉的《花木蘭》,為抗美援朝而創作,其慷慨激昂動人心絃。喜歡越劇柔美唱腔的,聽了豫劇腔不免也熱血沸騰。

作為地方戲,豫劇唸白裡有中州韻為基礎,加上地方方言,未免造成一些外地人看不懂劇情,可能會失去興趣。但越劇、粵劇、呂劇、川戲等也有這樣的侷限性。如果都改成普通話,又失去了原有的韻味。如何堅持傳統和創新,應是所有戲曲都面臨的問題。


一🌸一世界。元元,金沙江的小鹹🐟,期待你順手點評,手有餘香哦!

元元的天下


喜歡越劇的人,也會非常欣賞豫劇的。為什麼呢,讓我來說一下原因:

1.越劇和豫劇都是非常優秀的民族藝術,都是深受觀眾喜愛、為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藝術種類。

越劇溫柔婉約,輕靈飄逸;豫劇高亢激昂,樸實自然。

兩個劇種都能給觀眾帶來聽覺和視覺的藝術享受,帶給觀眾與眾不同、獨樹一幟的美感。

2.中華文化講究兼容幷包,百花齊放。中華藝術博大精深,文化瑰寶數不勝數,精彩紛呈

越劇和豫劇是兩隻展翅高飛的雄鷹,在各自的領域各領風騷,帶給觀眾精彩的藝術盛宴。

3.我們可以從越劇的纏綿溫婉中領略到江南的杏花春雨、小橋流水、才子佳人,也可以從豫劇中鏗鏘節奏中領略到中原的深厚底蘊、英雄氣概和豪邁情懷。

4.其實,一個人的興趣愛好可以多種多樣,可以同時喜歡豫劇,越劇,甚至還可以喜歡黃梅戲、評劇,只要這個戲劇足夠優秀、足夠美好,就會有很多人喜歡,也可以同時喜歡很多戲劇,這其實也算是藝術的一種兼容幷包吧。


笑談西風論滄海


越劇和豫劇是風格完全不同的二大地方劇種,從語言,地域及觀眾的地域,人文,審美欣賞習慣都有很大差異。那麼凡喜歡越劇的人是不是會喜歡越劇呢?其實這個問題是較難回答的,但這裡應分一下層次。

一,一般本鄉本土,也就是衝著自己的喜愛的劇種和演員去的,另外再喜歡其它地域差異較大的劇種的可能不大。

二,別一種是對整個戲曲這個藝術門類有濃厚興趣和愛好的另類觀眾。這種人從南到北的劇種都喜歡,並熟悉各劇種的演員,傳統劇目,著名唱段。

三,除京劇,話劇外,一般戲曲的地域屬性是強烈的。廣東粵劇,湖南花鼓戲,武漢漢劇,浙江越系,江蘇準揚劇,上海滬劇滑稽戲,蘇州崑曲,評彈,山東柳琴,河北梆子,河南豫劇,北京評劇等都如此。

四,一個劇種影響力的大小,和其有沒有叫得響的劇目和高知名度的演員關係極大。當年一部(十五貫)被總理稱作一齣戲救活了一個劇種,崑劇被冠戲曲蘭花美稱,人們通過紅線女,愛喜上粵劇,通過黃梅戲(天仙配)知道了嚴鳳英,一部越劇(紅樓夢)電影情動華夏,王文娟徐玉蘭家喻戶曉,文革時連江青都驚呼,越劇怎麼跑全國去了?是的,福建,西安這些語系上不相關連的地方都有了越劇團。評劇(花為媒),出了新風霞,河北梆子出了裴豔玲,豫劇出了常香玉馬金風,粵劇出了紅線女,……正是這些,形成了真正意義上的良性互動。


dd44161


這問題很有意思!喜歡越劇就難喜歡豫劇?由此推斷,喜歡吃米的就難喜歡吃麵?喜歡牡丹的就難欣賞玫瑰?喜歡韓磊的就難喜歡李玉剛?

沒有那麼絕對,是吧?畢竟屬於不同風格,就像一個喜歡吃餃子的人,再怎麼喜歡,幾頓下來也得吃頓米飯換換口味。再怎麼喜歡牡丹,滿園都種牡丹,恐怕也得看膩了。再怎麼喜歡韓磊的歌聲,就像手機來電鈴聲,一直聽下去恐怕也會索然無味了!

由此推彼,任何事物都不是絕對的。就像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沒有永久的和平但也沒有持久的戰爭!所以三國演義開篇的第一句話就是: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萬事萬物總是在不斷變化著的。

面對紛繁複雜的事物,我們應該學會接受,學會理解與包容。多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去看待彼此;多用包容的態度去理解他人,善待他人。

心底無私天地寬。善於包容,善於接納,善於欣賞,善於學習。山不拒細壤,方成其高;海不拒細流,方成其大。人善於吸收各類文化知識的營養,定能成就自己學識淵博內涵深厚,而不流於粗俗膚淺!


悅己8209



戲曲青年


兩個劇種都喜歡,這有什麼可奇怪的嗎?我就是京豫越評黃梅戲五大劇種都喜歡,包括秦腔、晉劇、淮劇、滬劇、河北梆子等等各地方劇種,雖然是不同地域的劇種,但都是傳統藝術的不同表現風格罷了,可能有的劇種開始聽起來不太容易接受,但聽的多了就會發現各自不同的獨特韻味兒,再說真正喜歡藝術的人是有著強大包容心的的,厚此薄彼?簡直不可思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