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了!中國最需要的是父親的教育!

注意了!中國最需要的是父親的教育!

在中國,父母有個普遍的意識就是隻要男女雙方領取了結婚證,就可以生孩子,成為了父母就就有那個能力去教育孩子。

而發達國家跟我們不一樣的是:年輕人想要結婚,一定要去參加政府舉辦的父母學校,在培訓合格之後才能領取到結婚證。

部分父母甚至認為:任何成人都可以教育孩子,祖父母可以教育孩子,保姆也可以教育孩子。

許多父母往往等到自己的孩子在學校成為“問題學生”時,才開始為孩子的教育問題感到驚恐。

把孩子當人,瞭解孩子的成長規律。農民種莊稼,光靠愛,不行,只有懂種莊稼之道才有好收成。

教育孩子,僅有愛,不夠,只有懂孩子的成長規律才有好未來。中國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注意了!中國最需要的是父親的教育!

1

生了孩子,你就不能“退貨”

教育孩子是人類最重要而又最困難的學問。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懷有對孩子一生的責任。

無論父母事業上多麼成功,也抵不了教育孩子失敗帶來的後果。

把天才培養成庸才,是對家庭和人類文明的犯罪。把孩子教育成功是家庭最重要的成功,也是你一生最重要的成功

2

別錯過孩子發展的關鍵期

發展的關鍵期:是指人類的某種行為、技能和知識的掌握,在某個時期發展最快,最容易受影響。

你瞭解多少孩子發展的關鍵期?

1.學習咀嚼關鍵期(6個月)。

2.秩序規範關鍵期(2.5~6歲)。兒童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期。

這一時期形成的性格、行為、習慣往往到長大也不會改變。“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3.語言發展關鍵期(3~6歲)。

4.想像力發展關鍵期(2~8歲)。

5.文化敏感期(6~10歲):這個時期的許多孩子,非常好奇,愛動腦筋,問題特別多。應該滿足孩子的求知慾望。

6.黃金閱讀期(8~4歲):如果錯過了這一時期的科學閱讀指導和大量閱讀,將會給孩子的成長造成難以彌補的缺憾。

7.獨立關鍵期(12~15歲):這一段抓不好,孩子將永遠長不大。

重新認識母性之愛和父性之愛。

母性之愛:德行禮儀、品格氣質。母親在孩子的嬰幼、少兒階段影響巨大。

父性之愛:方向性引領和理性作為。偉大的父親,一定是孩子的引路人、思想的奠基人。

規律:孩子成長需要的母性之愛呈遞減趨勢,父性之愛呈遞增趨勢。

中小學銜接階段是孩子成長的浪漫階段的結束和精確階段的開始;是由母愛為主向父愛為主的過渡期。

這一時期,母性之愛應該適當減少,父性之愛應該適當增加。

3

給父親的建議

下班的路應該是回家的路。作為父親,必須意識到自己肩上的教育責任,一定要記住:下班的路應該是回家的路。與父母一起吃飯的孩子更優秀。

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孩子的問題大多是父母教育不當造成的,好父母就是一所好學校。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範本”,身教重於言教。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瞭解孩子。把孩子當人,瞭解孩子的成長規律。

做父母的,一定要理解孩子,找到與孩子溝通的語言密碼,但要注意惜“言”如金。

成熟的父母,應該學習兒童教育學、心理學,瞭解孩子不同成長階段的特點和規律,經常與孩子溝通,明白孩子在想什麼,在做什麼。

一定要管孩子,關鍵是怎麼管。“一隻手”、“一隻眼”和“一根筋”教育均不可取。換一種思路教育孩子,努力豐富自己的教育方法。

做一個懂愛會愛的家長。不少父母愛得糊塗,愛得錯位,有時又愛得過分。愛是一門藝術,愛需要表達也需要行動,愛要適度,不要讓你的愛氾濫成災。

不能當眾教育孩子。即使孩子做了最糟糕的事情,你要教育他也應該把孩子帶回家,當眾責罵、毆打,往往後果非常嚴重。

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尊重人的人格尊嚴,要保護孩子的心靈,做不到這一點,就沒有真正的教育可言。

注意了!中國最需要的是父親的教育!

現在不管是父親還是母親都會因為忙工作把孩子交給家裡的長輩或者是保姆照顧,但是這樣就造成了孩子缺乏安全感和關懷。

長此以往會對孩子的成長構成很深的傷害。

其次,父母和老師應該成為好朋友,如果家長和老師不合。

在孩子的面前各執一詞,會增加孩子對父母和老師的排斥心理,適得其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