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拆迁了 200头以上猪场缺什么?

环保拆迁是最近的热门话题,其实这个话题前几年就已经开始,只不过发生在东南沿海福建等江河流域周边,但现在不仅仅这样的了,很多乡镇对于环保要求更严格了。新猪场审批,老猪场拆迁,猪场在慢慢减少是趋势。今年河南的朋友们就不感觉遥远了,残酷点的,整个乡镇不能有猪,而这个乡镇原来是养猪重镇,占据整个县出栏量的一半。

环保拆迁了 200头以上猪场缺什么?

拆迁大家目前看到的问题是:

养猪场没有了,养猪人怎么办?

退饲料、退疫苗、退兽药、退玉米,有朋友说几乎整个产业链消失,是真的吗?

没有消失的行业,只有消失的企业!

在这里主要是想和朋友们聊聊猪场拆迁后续故事。

我认为环保拆迁加速了中国养猪业的产业化进程,从大的方向来看,利在千秋!首先给饲料、疫苗、兽药及养猪产业链的各生产企业及各级经销商朋友提个建议:一定要把客户群体定位提升至200头以上的母猪场,否则要么主动转行,要么被淘汰。

原因:现在几乎所有县级经销商朋友95%的客户群体都是100头母猪以下的猪场,没有环保,这些场生命力是最强的,有了环保拆迁,这些场反倒是最脆弱的。

200-1000头母猪规模未来30-40年保守估计会占中国总出栏量的70%,甚至80%!因为这是由中国国情地广人也多所决定的。集团化客户很难占据中国总出栏量的30%,因为他们的盈利点在于资本运作,真正的养猪水平在此不做评论。

200-1000头规模场缺什么:

一、 完善的疫病防控体系

PSY、MSY低的主要原因是每个场每年总有一次突发状况,或者常年某个阶段死亡率偏高。

二、 猪场经营管理模式

猪场挣钱需要两个要素,一是把猪养好,二是猪价高的时候存栏多,低的时候存栏少,而不是所谓的,猪价我们控制不了,关键要把猪养好!

三、 技术全面的技术场长

稀缺资源,专业的人不养猪,养猪的人不专业!

没养过猪的博士、教授在培训技术场长!

四、 配种、产房、保育关键阶段的技术工人

稀缺资源,臭吓跑了大批人!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培训、接地气的培训!

前两个问题,很多高校、科研机构、企业都可以解决。

后两个问题原来不好解决,现在可以了。

1、猪场拆了这么多,从业人员的数量问题解决了

养10-50头母猪的夫妻,配种、接生各个阶段都不陌生,只是缺乏系统化的操作思路,经过系统化的培训、考核可以完全胜任200-1000头规模场的各阶段工作。

2、技术全面的技术场长欠缺的问题解决了

养50头母猪以上的夫妻,对养猪各阶段更不陌生,处理问题的能力不次于毕业两年的大学生,经过系统化的培训、考核可以挑选出部分人员,胜任200-1000头规模场的技术场长,当然背后需要技术托管团队的指导及监督。

养猪多年的朋友们对猪是有感情的,大部分朋友除了养猪,对其他行业不太感冒。我就是个例子,喜欢猪,喜欢这个行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