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紅色教育 點亮民俗文化

解讀紅色教育 點亮民俗文化

會寧綜合信息平臺

解讀紅色教育 點亮民俗文化

蔚藍的天空下,朵朵白雲隨意變化著形狀向前挪動著,陽光下北方的天氣是明朗的,空氣是乾淨的,綠樹成蔭的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釋放出歡聲笑語。六月初的一個下午,走進邢永強先生的個人展館,讓人大開眼界,肅然起敬,在北方這樣一個小縣城裡,居然有人如此執著的走在解讀紅色教育,點亮民俗文化這條路上,堅守著這份厚重的歷史文化,親力親為的傳播紅色精神,寄希望於紅色題材的展品中,猶如浩瀚沙漠中的一點綠,點綴著這片乾渴的土地。為社會的發展積攢著文化底蘊,成為推動紅色教育努力前行的力量,他希望有更多的人一起走這條路。

解讀紅色教育 點亮民俗文化

邢永強先生把收藏作為自己的夢想,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藏品足夠印證一個時代的發展變遷,讓沒有經歷過那段紅色歲月的人,從大量的藏品中看到革命發展歷程,接受紅色教育。70後的邢永強先生,低調、虔誠、守法,他把大量的時間、精力和物力都投入其中,竭盡所能,收藏了具有時代變遷標籤的書籍、畫冊和典型的農耕用具等等,這份堅持,值得敬佩和深思!

1936年三軍會師會寧,朱德總司令就居住於會寧縣刑家臺子刑家大院,紅軍的一言一行,以及紅軍的機智、勇敢和為民謀幸福的精神,深深感動著邢永強的長輩們,這段故事也成為刑家永恆的驕傲和說教孩子的範本。從此他和革命故事結緣,奠定了他的紅色革命情結和紅色夢。邢永強的父輩們有從政,行醫和教書育人的,在這樣一個濃厚文化底蘊的家庭中,培育了他不同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這個物質極大豐富和社會價值多元化的時代,他依然走在收藏和傳播文化這條路上,他希望有更多的人看到那些過往的歲月,繼承先輩們勤儉節約和艱苦奮鬥的精神,以建設國家為己任的家國情懷。

解讀紅色教育 點亮民俗文化

“從小學開始,就把大人給的零花錢全部用於買主席像章和書畫,而其他的同齡人都會去吃棒冰,流著口水守著夢,那時候的生活是艱辛的”邢永強這樣回憶著自己的童年。他的童年是在忍受著棒冰的誘惑,而積攢著夢想前行的力量,從懵懂的年齡開始,他就開始及自己所能,收集紅色題材的像章和書籍,以一個孩子的眼光審視那段讓自己崇拜的故事。歷史人物和紅軍的故事成為指導他前行的燈塔,故事中的人和事深深感動著自己,傳播這種精神成他心中不滅的夢想,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年齡的增長,這種願望越來越強烈了。步入社會的邢永強依然沒有改變自己的初衷,堅守著這種情懷,初入社會時,他的生活並不是很理想,和普通的勞動者一樣,通過自己的苦力和汗水支撐著簡單的生活,在風裡雨裡,在酷暑寒天,只要有活幹,他就開著三輪車,為米折腰。生活是艱難的,夢想是逼真的,在最艱難的日子中,他的藏品足以兌換成豐富的物質生活,但他未曾動過此念頭,依然飽嘗著精神世界的滿足,把靈魂深深安放在那些淵博的紅色文化中,洗禮著自己飽受勞苦的軀體,依舊靜靜的享受著生活,繼續著收藏者的生活。

解讀紅色教育 點亮民俗文化

邢永強的收藏可分為兩大板塊,即紅色題材的像章和書籍、報刊雜誌,反映民俗文化的農耕時期的農具和日常生活用品。邢永強的紅色藏品多達20000多件,其中有3000件已展出。1968年的毛主席標準像是他覺得最有收藏價值和紀念意義的藏品。“1968年是一段特殊的歷史時期,沒有文革就沒有改革開放三十年的成就,雖然給當時的中國發展帶來了負面影響,甚至給毛主席一生的功績都是有影響的,但是,就要查閱史料,正確對待,才是評價歷史事件的正確方法。在革命建設時期,依然彰顯著毛主席憂國憂民的情懷,是少有的主席巨幅像。”他如此解說著這幅像後面的歷史故事。

解讀紅色教育 點亮民俗文化

邢永強簡單介紹了毛主席去安源的鑄鐵材質畫像,年輕時的毛主席從骨子裡透露著那份堅定,畫像中的主席英俊幹練,身著長衫,一手拿油紙傘,一手緊握拳頭,身後是滾滾的烏雲,似乎是山雨欲來風滿樓,走在風雨中的步履依舊是堅定的。該畫以青年時期的毛澤東去安源組織工人大罷工為題材,1922年的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奠定了毛主席是中國工人運動領袖的地位,傳播了無產階級革命的思想。當時這幅畫最多的是油畫,而鐵材質的畫較少。這幅畫是邢永強先生最喜歡的畫,因為這幅畫中的青年毛澤東的與眾不同和先知先覺的革命思想,因為從中可以看到一個淡定從容、充滿鬥志,為革命長途跋涉,風雨兼程,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集現實與夢想一身的年輕人。毛澤東邁著堅實的步伐走在崎嶇坎坷的小路上,風吹動著他的長袍,即將來臨的暴風雨和他的平靜自信形成鮮明的對比,這幅畫給了人們無盡的想象和鼓勵。

解讀紅色教育 點亮民俗文化

最溫馨的畫莫過於毛主席以私人身份去劉少奇家做客和60年第一次回家鄉的畫。畫中的主席平易近人,和劉少奇的子女親切交談。劉少奇的女兒親切叫道:“毛伯伯,您好”。毛主席稍微彎腰,握著劉少奇女兒的手,儼然是一位慈父,親切可敬。60年在家鄉的畫,毛主席手夾香菸,談笑風生,畫面中的人們也是笑容可掬,一片和諧,點滴間展示著毛主席的大將風範和藹可親的一面。

從具有時代背景的毛主席像章、畫冊、書籍,深刻解讀著中國歷史上最典型的革命時期,也體現了革命先烈憂國憂民的情懷和為追求美好生活不怕犧牲的可貴精神。

解讀紅色教育 點亮民俗文化

隨著城鎮化和機械化的發展,原始的農耕文化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遠,讀懂最初的勞作方式和勞動變遷,莫過於是農具的不斷進化和發展。要說農耕文化的發展,從邢永強所成列的農具變遷中,我深深歎服祖輩們的勞動智慧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邢永強所有農耕文化的展品,延續了2000多年的農耕文化的發展變遷,從清代開始,都是尋常百姓日常生活所需的用品。日常用的照明燈,很難想象在他的展館裡,你可以驚喜的發現最原始的燈是石燈,也可以看到我們的祖輩就地取材,通過鑿、刻等工藝,製作成可以放油的石燈,裡面可以放上線,點燃線就可以照明,一直髮展到比較先進的煤油燈,反映著祖輩的心靈手巧。在不斷的生產生活中,他們用實踐檢驗著生活,同時指導著生活,更新著生產生活用具,方便著日常生活,美化著生活。

解讀紅色教育 點亮民俗文化

“油擔”大多數人對這個名詞恐怕是陌生的,油是千年來衡量普通老百姓生活質量的標杆,“油擔”的文化歷史已歷經上千年,就會寧對“油擔”的記錄也有幾百年的歷史,“油擔”作為最早製作油的簡單操作工具,也是百姓心中很神聖的工具,而邢永強先生歷經波折,把記錄百姓生活水準的“油擔”請進了他的展館,他希望通過展覽讓更多的人瞭解厚重的農耕文化,汲取祖輩頑強的勞作精神和奇妙的工藝製作。

邢永強的農耕展品從照明、勞作工具一應俱全,全面反映千年來,我們父輩辛勤勞作和創作勞動工具的過程,也展現了農耕的時代變遷。

解讀紅色教育 點亮民俗文化

歷史已經定格在昨天的故事中,邢永強用自己的方式祭奠著那些逝去的靈魂,將革命精神和革命情懷永記心間,不斷解讀,重溫這種情懷。希望傳承,教育一代又一代青年,發揚謙虛謹慎的革命精神。他的展館從2015年面向社會免費開放,每天都有遊客來參觀,有的悄悄的來,悄悄的走,有的歎為觀止,有的還會留下題詞,有的……是浮華中靈魂的安放處。

邢永強表示,下一步在這個紅色紀念館布展的過程中,認真學習借鑑延安、井岡山等地紅色紀念館的經驗和做法,打破傳統布展的束縛,適當採用聲、光、點、多媒體、半景布等,配有模型、油畫、雕塑、剪紙、圖表、照片、民歌及場景復原等輔助產品,全方位、真實的再現當年歷史風貌及場景,帶給參觀者以歷史的真實感和現場感,同時,讓更多的年輕人來這裡緬懷老一輩革命家的豐功偉績,感受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解讀紅色教育 點亮民俗文化

甘肅電視臺和會寧電視臺曾經對他的展館進行過專題報道,也得到蘭州晨報、西部商報等媒體的關注和報道,他的展館已初具規模,在個人展館中獨具一格,面積達1200平方米,展品有紅色教育板塊和農耕民俗文化板塊,成為深層解讀歷史文化和農耕文化的參照物。他免費對外開放,希望有有更多的群眾來參觀受教育,也積極的籌備大型的展覽會。他用樸實的語言,前衛的思想,把歷史的畫卷刻畫成一種時代的音符,傳播。

喜歡的朋友可以添加關注哦,小編會定時給大家更新精彩的內容,並且會在粉絲中抽取粉絲髮送一些福利。 (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留言刪除)

解讀紅色教育 點亮民俗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