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選擇豬肉不好吃 還是豬肉價高吃不起

你選擇豬肉不好吃 還是豬肉價高吃不起

在我們的味覺遺存中,最好吃的豬肉是往昔鄉村的“過年豬”。“過年豬”不僅是臨近農曆春節才宰殺的大肥豬,更主要的是,這豬是農戶用傳統飼料精心餵養了300多天的家庭寵物。

你選擇豬肉不好吃 還是豬肉價高吃不起

我們現在天天過年,每日打“牙祭”,餐桌上是上市公司、大型企業飼養、屠宰、銷售的“速長豬”。規模化養殖、人工智能管理、“科學”配方飼料,小豬仔圈養100來天就出欄、分割、速凍了,這豬肉眾口都說“不好吃”。

你選擇豬肉不好吃 還是豬肉價高吃不起

如今的生豬飼養、豬肉銷售既是一個風險極高的產業,也是一個起伏不定、琢磨不透的循環怪圈。家庭主婦們都能感受到,豬肉價格常常是一天一個價,也具備應對市場這種說漲就漲、說跌就跌的翻書般“變臉。在生豬產業鏈上,業內也是多年就養成了應對“(兩小一大)大小年”的經營習慣,小年賠錢死扛硬頂,大年賺錢撈回虧損。說來,我們的餐桌上能夠天天有肉吃,餵豬、殺豬、賣肉的都是很不容易。

你選擇豬肉不好吃 還是豬肉價高吃不起

生產和消費站在各自的立場強調價格、市場供需不能持續穩定地平衡、產品品質與被資本利潤水火不相容,這一切都緣於大資本對桌子上那盤豬肉的瘋狂逐利。往日的鄉村豬肉有汁有味,是因為那豬是自然生長,豬食是天然的有機作物,農家養豬一半是為了一年的油葷,一半是為了牲畜排洩的糞肥,而農民一年辛勞的人工投入一般都是不計較的(譬如“么妹打豬草”)。但在生豬行業產業化後情況就大變了,以上市公司這樣的大資本為典型,投入和產出看報表,數量和效益領先掛帥,至於肉食品的品質幾乎不在CEO們的考慮範疇。有養豬大戶曾告訴:為了不讓豬豬消耗進食產生的能量,為了保證豬豬每天的幾兩生長都達標,有變態的養豬人竟敢把小豬的尾巴都剪了,免得豬豬甩尾耗能量。

你選擇豬肉不好吃 還是豬肉價高吃不起

你選擇豬肉不好吃 還是豬肉價高吃不起

端到肉吃罵娘,沒肉吃肯定更是要罵娘,這是目前豬肉食品行業的生存現狀。養豬賣肉原本就不是一個賺大錢的好營生,而是迫於油葷、肥料的需求和儘量不浪廢作物產品的自給自足。好品質來源於生豬的豬種、餵養的飼料、環境、方式、週期等等;利潤來自於數量、規模、快速的效益飼養,來自於市場供給的需求空間,上市公司出品的豬肉永遠不會比農家的土豬肉好吃,這是我們現在能夠預料到的前景。

你選擇豬肉不好吃 還是豬肉價高吃不起

當然,我們也決不會因為上市公司的豬肉不好吃而戒掉吃豬肉的生理需求,有肉吃的選擇也永遠高於豬肉品質差很多。我們早已經不奢望上市公司會提供原態的“過年豬”肉,而是擔憂上市公司把控的豬肉市場有可能會讓大家吃不起豬肉。今年上半年,“豬週期”又迎來價格低谷,有調查說,相關上市公司現在每宰一頭豬,要虧損200元。行業猛然虧損並不是一個什麼好的兆頭,階段性豬肉價格下降也是市民的蠅頭小利。如果養豬企業戶不是苦等下一個風口,而是更多地選擇宰殺種豬,縮減飼養數量規模,那麼市民又可能陷入連“不好吃”的上市公司豬肉都買不起的悲哀,那才是一個週期循環的尷尬事。

你選擇豬肉不好吃 還是豬肉價高吃不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