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手下第一名將,就因爲殺了一個敵人,不僅被毒死,還留下惡名

熟讀三國演義的人或許都知道,曹操手下有五子良將,劉備手下有五虎上將,而孫權手下的將領們相比之下就有點黯淡無光。其實,這主要是因為三國演義一書中,主要的矛盾是圍繞代表漢室正統的劉備和漢賊曹操之間展開的,對孫吳的人物角色著墨較少。關於孫權手下第一名將之爭,有人說是周瑜,有人說是陸遜。其實,論戰功而言,當屬吳下阿蒙——呂蒙。

孫權手下第一名將,就因為殺了一個敵人,不僅被毒死,還留下惡名

縱觀呂蒙一生,若論為人處世,他早年果敢有膽,後來折節讀書,識見精博,漸能克己讓人,有國士之風。孝順母親,舉國皆知,魯肅、甘寧等皆敬拜其母;義結同僚,助徐顧等撫育孤兒,又宏量不計較與蔡遺、甘寧間的私怨,反而在孫權面前替其作美言。

若論戰功,呂蒙于軍務倥傯之際,仍勤於修學讀書,並致諸實用,俾成一代名將之資,從破黃祖作先登,封橫野中郎將;從圍曹仁於南郡,破朱光於皖城,累功拜廬江太守;後進佔荊南三郡,計擒郝普,在逍遙津之戰中奮勇抵抗張遼軍追襲,並於濡須之戰中數御魏軍,以功除左護軍、虎威將軍。魯肅去世後,呂蒙代守陸口,設計襲取荊州,擊敗蜀漢名將關羽,使東吳國土面積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勳殊隆。

孫權手下第一名將,就因為殺了一個敵人,不僅被毒死,還留下惡名

可是,由於三國演義站在劉備的角度上講述,所以呂蒙白衣渡江、奇襲荊州,擒斬關羽之後,得到的確是小人的罵名,而且小說中隱晦地表示呂蒙是被孫權暗中毒死的,因為孫權擔心呂蒙的勢力太大。其實,這是三國演義小說對呂蒙的抹黑,在正史《三國志》中,呂蒙得到的評價非常高。

據《三國志》記載,呂蒙在奇襲荊州之後,身染重病,孫權為此多次輟朝,盡心為呂蒙治療,每當醫者給呂蒙針灸,孫權就為之難過。孫權想多看看呂蒙,又怕他太過勞碌,於是命人鑿通牆壁暗中觀看。如發現呂蒙吃下點東西,孫權就高興,對手下人有說有笑;如發現呂蒙不進飲食,孫權就長吁短嘆,夜不能寐。呂蒙病情略有好轉,孫權就下達赦令,讓群臣都來慶賀。後來,呂蒙病情加重,孫權親自到床前探視,命道士為他祈禱,想保全他的性命,可是天不假年,呂蒙病重而亡,年僅42歲。

孫權手下第一名將,就因為殺了一個敵人,不僅被毒死,還留下惡名

陳壽在《三國志》中評價說,呂蒙勇而有謀斷,識軍計,譎郝普,擒關羽,最其妙者。初雖輕果妄殺,終於克己,有國士之量,豈徒武將而已乎!後世很多人也為呂蒙抱不平,說關羽之敗,失之過剛,呂蒙雖勝,不能無罪;親漢賊而仇漢裔,蒙亦何心?此後人之所以深嫉呂,而不能忘懷於魯子敬也。各位讀者,你們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