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此人冒死要回孫堅屍體,劉表都被他感動,後來成爲曹魏重臣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冒著生命危險要回孫堅屍體的是他的兒子孫權,而此時的孫權僅僅只有九歲,不得不佩服他的勇氣,但是歷史上真的有這回事嗎?

正史《三國志》中記載:“桓階字伯緒,長沙臨湘人也。仕郡功曹。太守孫堅舉階孝廉,除尚書郎。父喪還鄉里。會堅擊劉表戰死,階冒難詣表乞堅喪,表義而與之。”

所以真正冒著生命危險要回孫堅屍體的人是桓階。

三國:此人冒死要回孫堅屍體,劉表都被他感動,後來成為曹魏重臣

桓階在三國中的的出場率不是特別高,相比曹操、劉備、孫權、關羽等人在大眾眼裡的存在感著實很低。但是桓階卻是曹魏重臣,被曹丕看作是寄命之臣。

三國:此人冒死要回孫堅屍體,劉表都被他感動,後來成為曹魏重臣

出生於長沙的桓階,當孫堅是長沙太守的時候,舉薦桓階做了孝廉,可以看得出來,桓階的個人能力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在他被舉孝廉擔任尚書郎不久後,便因為父親去世,回家服喪去了。

而此時的孫堅作為袁術的得力打手,先是打趴下了董卓的大將華雄,緊接著又把董卓大的滿世界亂跑,好吧,老子打不過人,老子跑還不行嗎?索性董卓一把火燒了洛陽,跑到長安去了,看到這突然感覺孫堅簡直就是一名傑出的武將啊!

可是,遺憾的是孫堅至死因為僅僅是一名武將。

桓階的一生的選擇幾乎都是對的,在他跟隨孫堅時,孫堅是一名難得的虎將。之後跟隨曹操一路功成名就,順利當上了尚書,開始幫助曹操處理軍政,並且開始負責起人才的選拔。

三國:此人冒死要回孫堅屍體,劉表都被他感動,後來成為曹魏重臣

居萬死之地,必有死爭之心。

這句話,可以說是呈現出一個鮮活性格的桓階。

在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後,曹仁被困,曹操看到北部的曹仁被關羽圍困,便想親自去解救,當所有的大臣都支持曹操親自南下荊州的解救時候,只有桓階勸說曹操,不要親自前去,以免擾亂軍心。最終曹操聽了桓階的話,不久關羽敗走麥城,樊城之圍成功解除。

不久,曹丕繼位,建立魏國,而此時的桓階也成了總攬大權的大臣,桓階在曹操在世的時候就多次向曹操勸說曹丕德行優良,成為曹丕集團的堅定支持者,這也就是為什麼後來桓階被曹丕所看重的原因之一。

桓階死後,曹丕諡封他為貞侯,並且痛哭流涕,而桓階也是一位享太祖廟的能臣。

三國:此人冒死要回孫堅屍體,劉表都被他感動,後來成為曹魏重臣

所以,歷史中真正從劉表手中要回孫堅屍體的是桓階,並非《三國演義》中的孫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