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保险有“水分”,医疗保障陷缺口

健康险产品包括保障性产品和储蓄性产品两种,但储蓄性产品并不提供任何医疗费用赔付。

朱铭来推断,商业保险未来在卫生总费用结构中将发挥更大作用,用以减缓个人现金卫生支出的开支。政府在医保的投入则将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水平。

文 | 南开大学金融学院保险学系教授 朱铭来

整理 南方周末记者 徐庭芳

商业保险有“水分”,医疗保障陷缺口

朱铭来(资料图/图)

所谓的医疗保障,更多是指为医疗服务提供一个筹资融资的过程。按照国内统计口径,我们国家总费用支出主要有三大块:政府卫生支出、居民个人卫生支出以及社会卫生支出。其中政府卫生支出,主要包括政府公共卫生支出和政府财政给予医疗保障的拨款。社会卫生支出则包括社保缴费、商业健康保险保费、社会办医支出等。

据初步核算,2016年全国卫生总费用预计达46344.9亿元,其中:政府卫生支出13910.3亿元(占30.0%),社会卫生支出19096.7亿元(占41.2%),个人卫生支出13337.9亿元(占28.8%)。人均卫生总费用3351.7元,卫生总费用占GDP百分比为6.2%。

如果按国际统计口径,卫生筹资主要分两大块,公共筹资以及私人筹资。按照国际标准,我们重新测算一下中国的医疗费用,就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2015年,我国广义卫生总支出2.3万亿,占比达到56%(包括社保等所有政府出资)。私人的卫生支出达到1.7万亿,占比44%。其中商业保险的保费收入,当年有2410亿,占私人支出比重13%。但是这部分商业保险包含一定的“水分”,因为我们的健康险产品包括了保障性产品和储蓄性产品两种,但实际上储蓄性产品并不提供任何医疗费用赔付。所以,这两千多亿保费里面扣去储蓄性的钱,真正保障产品非常之少。

瑞士再保险公司曾在2010年做过亚太地区医疗保障缺口的研究,当时预测的结果是,中国将在2011年出现32亿美元的缺口,排名世界第一。而到了2020年,中国这部分的医疗保障缺口有可能急剧扩大到730亿美元,也就是4000亿人民币。

如何理解不同收入阶层的医疗保障?我个人认为,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群的医疗保障主要依靠政府兜底,讲求精准保障,是精准扶贫的很重要组成部分。而商业保险市场的目标对象,大多数都是中等收入以上人群。一个值得重视的情况是,现在的一、二线城市家庭,资产负债结构和过去相比有了明显变化,负债率上升速度相当之快,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负债项目,包括房贷、车贷、房屋装修,还有形形色色的信用卡、互联网金融借款等等。这就导致了很多家庭负债率上升很快,如果你在正常工作、身体健康的情况下,按期偿还债务没有问题,但如果一旦发生大病大灾,不管是个人,还是家庭成员,就会面临严重的困难。

在美国,人们更多是以家庭为单位考虑购买商业保险,以此防范风险。保险公司会帮助你测算,按照现在的家庭财务状况,应该购买什么样的寿险产品,要买多少产品。就连未来子女的教育也考虑进去了,这是真正的保险理财师,而不是个人营销员。在中国,风险更多在于疾病,也就是大病造成的财务危机风险。

因此我推断,商业保险未来在卫生总费用结构中将发挥更大作用,可以用以减缓个人现金卫生支出的开支。政府在医保的投入将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水平,应通过鼓励购买商业保险来提高中等收入阶层的医疗保障水平。

不过据我观察,已经有不少险企在近年来着力发展健康险业务,不少企业争相推出“百万医疗险”的产品。但是大多类似产品都是给社保做补充的,都设有1万元的门槛,也就是当年社保可报销部分用完后自费1万以上的,保险公司才会承担费用。一些公司甚至把报销比例提升至200万、300万,这里面就有噱头的成分。据我多年的卫生费用分析研究,如果一个人真得了不治之症,年度医疗费用通常是不会超过100万元,因此,所谓更高额度的保障是没有太大意义的。保险公司应该在提供长期保障方面多下功夫。

商业保险有“水分”,医疗保障陷缺口
商业保险有“水分”,医疗保障陷缺口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2018年5月31日,原标题为《商业保险如何助力医疗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