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记者改行卖越南菜十几年起家,如今把太太培养成大厨(下)

老记者改行卖越南菜十几年起家,如今把太太培养成大厨(下)

严格来说,我并非没吃过苏太太做的菜。早年到他们店吃饭,她主要负责点菜、收钱,一副老板娘的派头。虽然厨房太忙时,也听说她下厨,不了吃过她做的一两口菜。但厨房里的东西看不到是说不清楚的,并不知道哪个菜是她做的,而且她和厨师做的都同是京岛菜,光靠吃分辨不出,无从品鉴。攀谈中她说起做菜来头头是道,但我认为这只是一位主妇的修养。须知,中国家庭的伙食问题虽然主要靠主妇解决,但主妇们耕的也大多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算谁上她家吃了饭表扬她菜做得好,这菜能否搬到馆子里的桌上,还是大有问题。天下做厨师的女人本来就少,成为名厨的更加罕见。牛我也吹得很好,但毫无怨言乖乖吃我菜的人不多,坐而论道往往不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

这晚上宴客,老苏先声明已没有厨师,菜全部由太太采买、烹制。我一听,就生出了拭目以待之心。但从上第一道汤开始,我就死心塌地地承认,苏太太做菜,已经不止有两手的水平,完全可以担当得起一个中档饭店大厨的职责。

老记者改行卖越南菜十几年起家,如今把太太培养成大厨(下)

先上的是莲藕排骨汤。这是夏令靓汤,有清热凉血之效,可生津、散瘀、开胃止泻。夏日肠胃不安,胃口不好,损耗又大,需要充分补充营养又不能大鱼大肉地进补,煨一钵莲藕排骨汤乃是上上之洗。凡是湿热的地方,大多有此食俗,两广夏季普遍作为家常滋补,武汉尤其视为当家首汤。尤其是我们这些酒肉不忌的中年油腻男,这样一碗煨得火候正好的浓汤,大有醒脾开胃之功。苏太太选的莲藕很好,吃起来粉粉绵绵的,一点儿渣都没有。多吃几块,就可以顶主食了。这汤整整煨了一个下午,排骨的肉轻轻一咬就撕了下来。一般炖汤的肉料并不好吃,口感和香味皆多丧失。但排骨汤就不同,久炖之后的排骨仍有香味十足,蘸点酱油吃非常香。

老记者改行卖越南菜十几年起家,如今把太太培养成大厨(下)

白切土鸭。白切也好,白斩也好,不同地方的叫法而已。两广人吃肉,喜欢这种做法。禽畜的肉或下水,白水加点姜、酒、葱结煮熟,另外调汁蘸着吃。最为著名的是白切鸡、鸭、鹅和白切猪、牛、家禽杂碎,是能上宴席的名菜。尤其是白切鸡,讲究的是骨头还见着红,才是火候刚好,又嫩又香,大有嚼头,欠火候或过火,吃起来就索然无味了。有些北方朋友怕没熟,不敢吃,但他们吃牛排的时候,动辄就是四成熟、七成熟,一点也不忌讳。南宁本地的青头鸭,口感较脆,香味很浓,白切正好。但这晚上苏太太买回来的不是青头鸭,也不是常见的西洋鸭,而说是土鸭,近四斤重。难道南宁本地土产的鸭不是青头鸭?她也不清楚。但是,做成白切鸭味道极好,蘸了汁后,要用手抓着吃才过瘾。说来奇怪,不会做的人,烧鸭子经常有一股鸭腥味儿,但做白切的话,一般就没有这股味道。鸭子是拿回来自己杀的,没让鸭贩子帮杀,所以鸭血、肠子、鸭肫、鸭心之类杂货都有,一并煮了装盘,这些东西吃起来比鸭肉清爽,咬起来也不费力。

老记者改行卖越南菜十几年起家,如今把太太培养成大厨(下)

红烧牛腩。牛腩是牛身上带有筋、肉、油花的肉块,牛腹部、牛肋一带的松软肌肉,牛板筋往往也被归于牛腩之列。牛腩在两广是很常见的食材,有些人嗜食牛腩胜于牛肉。牛腩粉是两最常见的米粉,大部分米粉店都有得卖。牛腩的做法很多,可以加萝卜、莲藕、洋葱、土豆之类一起炖,也可以做成咖喱或白切,但是做来要有些手艺,也耗时间。一般家庭不搞很复杂,一概以萝卜炖牛腩来应对。隆冬时节,炖好一锅萝卜牛腩,放在炉子上,一家子边烧边吃,那才叫暖人心窝。苏太太烧这锅牛腩,也是慢火炖了一个下午。先将牛腩凉水焯过,下锅入姜、酒、桂皮、八角、草果、香叶炒香,放入焯好的牛腩炒一阵,加汤烧滚,改文火慢炖。这样烧出来的牛腩,非常腴烂,嚼起来毫不费劲,香味浓郁,远非杂着萝卜什么其他东西炖那样,有点略嫌寡淡。只可惜,炖出来的汤,简直像油一般,胃口好的人喝了几口,一个劲儿叫鲜,但一般人喝不下去,太腻人了。

老记者改行卖越南菜十几年起家,如今把太太培养成大厨(下)

红烧猪脚。猪脚几乎可以说人人爱吃,家家会做,各有巧妙不同。有一老哥们,是老苏大学同学,做猪脚很有一手,经常做好了拿来老苏店里大宴宾朋,他是加了桂西南特有的鸡皮果酱来烧的,这种果酱味咸酸,烧出来的猪脚,肉又烂又香但又有一些嚼头,连一天到晚减肥的女人都常常收不住嘴,到老苏店里吃他同学的猪脚,竟成了他这个店的招牌。老苏一家硬是没学会,或者说知道怎么做,但做出来就不是那个味道。于是改成红烧,猪脚砍块飞水后,加桂皮、八角、草果、生姜和等香辛料酒、酱油炒一下,加入足够的水,烧滚后小火焖两个小时,连汤带肉一锅端上桌。做法说来简单,但能做得如此香气诱人,口感适意,而又没有丝毫油腻的感觉,并不比他同学的鸡皮果酱烧猪脚差到哪儿去。只能说,这个是功夫菜,他们家用了近二十年功夫来把握,细微之处全能把握,这种水平,就不是光知道办法能比得了的。

老记者改行卖越南菜十几年起家,如今把太太培养成大厨(下)

白灼斑节虾。对虾是北部湾名贵海产品之一,虾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现在是封渔季节,好虾不多,斑节对虾不算很好的虾,但也可以吃。白灼是两广人吃虾最常用的办法,加点姜、葱、酒烧锅开水,把虾丢进去,很快烫熟变色,捞出来摆盘,蘸以煎过的姜丝、酱油吃,就是粤菜所谓生猛、本味了。北部湾还有一种名虾,学名弹虾,俗名大家都知道,叫濑尿虾,也叫爬虾。通常的吃法清蒸、水煮,剥开后醮酱醋吃,或者姜、酒、盐腌后再炸,出锅后就是蘸椒盐吃,肉鲜皮酥,非常有名的椒盐濑尿虾。这东西没多少肉,我觉得也就舔个盐味而已,但过去老苏店里常有这道菜,卖得却非常好。我不爱吃,也常常点给别人吃。

老记者改行卖越南菜十几年起家,如今把太太培养成大厨(下)

姜葱蒸水库鱼。这是一条四斤多的大草鱼,水库养的。南方人做鱼很少红烧,讲究吃鲜味,粤语谓之“清甜”,但要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清蒸就是能达到这个要求的吃鱼常用方法。水库鱼没有鱼塘鱼那种土腥味,用不着浓油赤酱去掩盖,清蒸当然是最好的选择。鱼太大了,索性砍作几段,加大量的姜葱,用一个扁平的大铝盆来蒸,蒸熟后沥去汁水,淋点蒸油酱油,再煎点花生油浇上去,这样吃鱼才真叫爽。

老记者改行卖越南菜十几年起家,如今把太太培养成大厨(下)

韭菜烧生蚝。蚝是夜市烧烤摊上的抢手货,加大量的蒜茸来烤,味道很鲜美,加上传说此物有利于男人,所以颇受追捧。在南宁,没有生蚝几乎开不成烧烤摊、店。价格也不便宜,可堪一吃的,大多要五元八元一只,点单时要数着人头点。要是点好了却偶然有人不吃蚝,就会另有人捡着口福了。蚝的吃法其实很多,不仅仅是拿来烧烤,可炭烧、煮汤、炒食、炸食、打火锅、姜葱、白灼、铁板、油泡、鲜焗,种种手段,蚝若有灵,定然痛恨之极。苏太太做蚝,直接将蚝肉剥出来,加大量的韭菜来烧,比较少见,另有一番鲜味。韭菜人称“起阳草”,也常给男人很多憧憬。不过,我的饮食哲学比较朴素,吃东西关键要哄好嘴皮和肚腹,总之味美为上,不追求其他功能。这样做蚝,吃起来比烤的方便,筷子一夹就是一大嘴,省得连手带筷子、勺子一起,从蚝壳里小心翼翼地挖蚝肉,吃得一脸糊涂。

老记者改行卖越南菜十几年起家,如今把太太培养成大厨(下)

一夜情,这是通俗叫法,在饭店里叫煎水咸鱼。这是一种新鲜的咸鱼,出海打上红衫鱼后,马上用盐抹上,暴腌一夜,次日就可下油锅加点姜末细煎。一般腌咸鱼,主要是为了长期保存,要放大量的盐,吃时虽有异香,但处理不好太咸,而且又硬又韧,口感不是太好。这种暴腌一夜的水咸鱼,放盐不多,鱼也不至于腌得发柴,鱼肉仍然非常细嫩,筷子一扒,就是一块肉下来,吃起来非常香。因为只腌一夜就成,人们戏称为“一夜情”,是北部湾沿岸北海、钦州、防城港三市的传统吃法。我到这几个城市出差,饭席上一般都当作小菜上来,我往往还要额外再加。吃饱后,再点一两份打包,拎几瓶啤酒回房间,用牙签挑着吃,一晚上就连酒带鱼搞个精光,非常快活。对我来说,这才是真正的一夜情呐。这道菜,从老苏刚开馆子时就隆重推出,保留至今,算是经典了。

南方人做肉菜,喜欢同时加上一些瓜菜一起烧,相互借味,吃起来没那么油腻,分量也显得多些。但苏太太现在做的菜,已经到了一个新境界,肉菜就就肉菜,蔬菜就蔬菜,不相沾边,至多加少许用以点缀,图吃个本味,这是要些驾驭力的,也避免了有些奸商“辣子鸡只见辣子不见鸡”的尴尬。中间花插着上了几个素菜,都是寻常菜,但做得别致,在一堆酒肉中,很受欢迎。

老记者改行卖越南菜十几年起家,如今把太太培养成大厨(下)

凉拌苦瓜。苦味清火,夏天尤其是天热又吃肉多的时候,吃点苦瓜,很有好处,不但顺了肠胃,精神也很感到清爽。最见效的当然是焯水后凉拌,营养损失少。不少怕苦的人,烧得烂熟,还是觉得苦。而一般凉拌苦瓜,是焯得比较软熟后,把调好的酱汁倒进去拌在一起,相当于腌过一道。苏太太做这菜,苦瓜焯得刚到火候,刚断生,吃起来很脆,当然也很苦,而且酱汁是另外装,蘸着吃,酱汁味儿并没有深入苦瓜里面。但是,忍住进嘴时那一刹那的苦,慢慢嚼下去,会有一丝甘味沁出来。这时候,就会觉得越吃越清爽了。

老记者改行卖越南菜十几年起家,如今把太太培养成大厨(下)

黄秋葵刺身。黄秋葵曾被认为可以包治很多病,尤其是有降血糖和壮阳作用。所以,一面市就成了名贵蔬菜,人们还争相购食。事实已经证明它的作用被夸大了,顶多可以说,其黏液有助消化、治胃病、护胃黏膜之效,可改善消化不良,还可用于润肤、镇定和止痰,所以不少女人拿来磨碎榨汁擦脸,企图使皮肤美白、细嫩、防黑,至于有多大成效,我没试过,也不好打听。看女人化妆,如同偷窥女人更衣,很没礼貌。人们眼里一道菜,往往是女人眼里一副美容工具。我的常识是,一种药能治两种以上截然不同的大病,几乎就可以肯定是假药。虽然人们抢着吃,这东西要弄得好吃并不容易。有些人顽固地要吃熟的,拿来炒鸡蛋、炒肉甚至素炒,整个菜都弄得稀里糊涂,口感和味道都不好,如果不是坚信它的效用,恐怕难以入嘴。这东西从营养素的含量来说,确实对人体有所好处,常吃点净化肠胃未尝不可。但既然要吃,就没必要想得太多,又想养生,又想美味。我认为,黄秋葵像苏太太这样拿来做刺身最好,焯至断生,另外用酱油泡点芥末蘸着吃,就很清爽,口感脆生生的,在酒肉堆里随时嚼一根,清肠清胃,先求吃得痛快,哪管得了它壮不壮阳!

老记者改行卖越南菜十几年起家,如今把太太培养成大厨(下)

黄豆芽炒韭菜。这样搭配,黄豆芽口感是脆的,韭菜则软烂,一起送进嘴,嚼起来的感觉妙不可言。而且这两样东西都有搜肠刮肚之功,肥脂厚味吃得太多,来点这东西清一清,肚腹会安稳点。

老记者改行卖越南菜十几年起家,如今把太太培养成大厨(下)

上汤红薯叶。近年来,不断有些自媒体吹捧此菜,有丰富的营养素,而且清肠排毒,是很好的养生菜。这种话听过就算了,这本来是南方家常菜,菜市里大半年有得卖,有没有奇异功效,都架不住人们三天两头买回去,因为这菜吃起来比较清爽,尤其在夏天。一般加蒜茸炒,或上汤,饭店里吃这个菜,不会耐心给你收拾,经常嚼得一嘴渣。苏太太做这菜就很有耐心,只掐尖上的叶儿,留一点梗,也细致地把皮剥去,所以吃起来很嫩滑。炒着吃不容易把握火候,轻易便炒得干巴巴的,嚼起来费劲,上汤的做法就爽多了。菜里带着的一点菜汤是可以喝的,很清淡。

这一桌菜吃喝下来,已近半夜,都吃得很尽兴。这不算是饭馆的菜,但也不是寻常家族主妇能做得出来的。摆出来像模像样,吃起来有滋有味。老苏一辈子忙碌奔波,做过不少生意,不好评价他的商业成就。但在自己的商业生涯中,无心插柳调教出这么一位下得厨房的太太,估计以后安度晚年有了很大保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