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達讓華語電影界汗顏?

阿凡達讓華語電影界汗顏?

阿凡達讓華語電影界汗顏?

外來大片來勢洶洶

2009年的華語影壇可謂是異彩紛呈,同時競爭也是異常激烈,不過並不是多敗俱傷,很多好片都贏得了過億票房,當然還有更多的小片爛片成為炮灰,不過這種勢頭就充分體現了中國電影市場的潛力,所以外國大片越來越看重這塊市場, 紛紛放馬過來。2009年更是來勢洶洶。年初一舉拿下多項奧斯卡大獎的印度大片《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在中國也獲得不錯的票房成績,其他外來大片也紛至沓來,下半年的《2012》更是猶如一場風暴席捲中國大陸,票房成績將國產大片遠遠拋在身後,創造了一個新的記錄。

《阿凡達》空前絕後

本以為《2012》已經創造了一個制高點,在短期內很難有影片如此有號召力超越這部影片,但是《阿凡達》很快就做到了。雖然沒有利用元旦的大好檔期,但是阿凡達上映以來的火爆場面絕對是空前絕後,居然有人將他和春運的火車站相提並論,就這點就足以證明。上映以來,很多業內業外都衝著導演的名氣去,看完之後好評如潮,從而讓後面的人更是蜂擁而至,這種良性循環的結果是《阿凡達》幾乎佔據了所有電影院的所有檔期而且幾乎一票難求,每天都不斷有人抓緊時間訂票,很多沒機會去看的人看到網上熱評和身邊的人熱議,更是心理火急火燎,這樣一來會讓《阿凡達》維持比其他影片更長的檔期,從而有力地保證票房,有望創造新的記錄。

阿凡達讓華語電影界汗顏?

《阿凡達》的火爆,讓之前算是比較火爆的國產大片都顯得有點冷清,然而,《阿凡達》震撼的不只是普通觀眾,對作為華語電影生產者的導演和藝人們也是一次刺激,一些近年來不斷有佳作問世的新秀導演們看完作品後撰文力挺,大加讚賞並自愧不如,很有自知之明,希望刺激之後的反思能對其未來作品中有所改進。而對於那些曾經蜚聲國際被封國內一流近年來作品卻每況愈下的導演們,觀眾自發地質問這些大導演們,應該去看看這部電影,好好反省一下最近幾年的作品當得起中國一流的導演的名聲,不要讓人才濟濟的泱泱大國蒙羞。

《阿凡達》憑什麼享受如此高的禮遇

到底什麼原因讓《阿凡達》把我國的電影院變成春運的火車站,是什麼原因讓《阿凡達》把其他席捲票房市場的大片拋在身後,是什麼原因讓《阿凡達》不僅在中國電影市場收穫票房還咣咣給了華語導演們幾耳光讓他們為之汗顏呢?其實分析一下成功因素雖然很多,但總結一下無非三方面:

1、大導演十年磨一劍

一部電影要想將觀眾調動去電影院掏錢觀看,必須有很多噱頭,要麼是題材、

要麼是主演,要麼是其他炒作,總之將第一批觀眾吸引進去,並通過他們的口碑宣傳為形成良性宣傳奠定基礎。必須其實乍一聽《阿凡達》這部電影並沒有太特別之處,宣傳畫也不夠漂亮誘人,但它之所以如此有號召力,是衝著導演的名氣,而這個名氣不是浪得虛名,之前的作品特別是1998年的《泰坦尼克號》創下的票房奇蹟,十年來無數的大片都無法超越。而且在這之後,導演十年磨一劍,才有了今天的《阿凡達》,與其他導演一旦有了名氣就規模生產粗製濫造相比,光憑這一點就值得大家期待和關注。

2、3D製作

十年的變遷,很多領域都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電影製作更是日新月

異,此次大導演捲土重來絕對不會不充分利用這些先進的製作技術,《阿凡達》不只是一部傳統意義的大片,更是一場視覺衝擊的盛宴,這也很好地符合了現代的流行趨勢。

3、劇情動人

與很多近年來的大片相比,很多都是盲目地追求大製作,為了迎合觀眾們的

審美和娛樂需求圈錢而忽視了故事本身的內涵,這種情況在近年來是屢見不鮮。然而此次金牌導演十年磨一劍,不僅充分利用了現在電影的製作技術,充分滿足觀眾們的視覺和審美需求,還充分體現了其金牌實力和十年積澱的成果,讓觀眾們看完之後,不僅有視覺刺激和享受,還有實實在在的思考和內涵,讓電影不再是隻是滿足了一時之需的過眼雲煙,讓電影迴歸藝術,讓我們多了更多值得紀念和回憶的經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