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神话破灭:地价腰斩,房价跌了上万元!

上个周末我又去厦门出差了,所以顺便对厦门楼市做了点了解,不聊不知道,一聊吓一跳,厦门地价相比2016年已经腰斩了!2016年的地王有的不敢开盘,有的只能挥泪亏本甩卖,厦门岛内那个寸土寸金,房价只涨不跌的神话也破灭了,相比2017年3月高峰期,岛内每平米已经下降了1万-1.5万/平米,岛外下跌6000-1万元/平米。

据中介们说,现在房价但凡不降到2016年10月份的价格,就别想成交,高位冲进去的投资客,因经历着煎熬,大套的都要亏上百万,小套的至少五十万,但因为限售又不能割肉。

房价普跌

厦门湖里区的一个中介告诉我,岛内房价普遍跌了1-1.5万/平米,岛外跌了6000-1万/平米左右。环厦门岛出桥头位置的岛外普遍也降价1万左右单价。厦门这边二手房挂牌价和实际成交的价差会比较大!议价空间较大,基本能成交的价格,客户都会参考2016年10月份的价位,高于2016年底的价格都很难成交。

比如湖里区枋湖,普宅,新景龙郡,2015年次新房,86平米,在2017年3月份高峰期卖到598万元,单价6.95万/平米,今年同户型成交在460万左右,5.35万/平米,单价下降了1.6万元/平米,降幅达到了23%。

老破旧更加不抗跌,枋湖新村,83平,楼梯房,2000年建成,高峰期成交到380万,现在降到290万。

2017年12月31日过后,厦门房产过后不能避税是房价下降的很大原因,另外首付款提高了,次新房2017年3月份一次性涨了一万五到两万的单价,调控后就慢慢降下来了,到现在全部跌回到原点。

但岛内的豪宅还是很坚挺,真正的有钱人不会受到调控影响抛售,毕竟好的房子是稀缺的。但岛外的豪宅却有所降价,因为岛外供给量较大,产品有竞争压力,不具有稀缺性。

集美区的一个投资者说,他平常接触到很多投资客,现在大套要亏一百万才能出手,小套要亏五十万才能卖掉。

但有的如学区房,地铁房,优质楼盘,降价20%,立马就可以成交,说明需求还是有的,无非是被限购了,或者是价格太高了,但现在成交多是400万左右,两房,小三房成交居多,还有一些高端豪宅,1000万以上,陆续都有成交,两级分化。

当然并不是厦门所有房子都在大跌,学区房,高端豪宅,价格浮动比较小,一旦有降价,很快会卖掉,厦门有钱人还是比较多,豪宅是追求生活质量,学区房又是硬需求。

2016年厦门一手房成交量309万平米,厦门二手房共成交了65170套,同比上涨38%,其中二手住宅成交51785套,成交面积500万平米。是近几年成交的最高峰。

相比2016年的成交量,目前厦门的成交量已经跌入了谷底。根据厦门房地产联合网数据中心的监测,2018上半年厦门二手房共成交10479套,与2017年下半年相比下跌28.63%。其中,二手住宅共成交6465套,月均成交约1077套。但从住宅的成交量来看,3、4、5、6月,是逐月增加的。

厦门神话破灭:地价腰斩,房价跌了上万元!

据中介说,成交量回升主要是改善型需求和首次置业的刚需,以及厦门周边的刚需客户,投资客基本上已经绝迹。

从安居客的二手房价格曲线图来看,厦门房价确实下降了,就拿均价来说,跟去年10月比,都下降了3000元/平米,所以岛外的个盘只会多不会少。

厦门神话破灭:地价腰斩,房价跌了上万元!

集美区的一个中介认为,厦门房价下跌,

第一,主要是之前泡沫太大了,政府严打,开完金砖会议后,利好消失,调控严格,市场挤水分,观望情绪浓厚,买涨不买跌,成交量下滑厉害。

第二,厦门限购后,户口没法操作,周边的各市的人都失去了购房资格。

厦门高房价已经对实体经济产生不利影响,人口出现近二十年来少有的净流出现象,当然目前从统计上还看不出来,因为2017年厦门总的常住人口还是增长了9万人,不过结构上岛内人口确实是减少了。

地价腰斩

2018年7月2日,厦门出让五幅商住地块,起拍价降至1.7万-1.8万/平米,而一个月前,海沧马銮湾新城的两块地还在2.5万/平米创出新低,没想到仅仅一个月,地价又降了30%。

这五块地,都是底价或低溢价成交,就这样拿地的除了金地都是国企和央企,而金地也只敢参股,这块地位于翔安南部新城,靠近隧道口,18950元/㎡的楼面地价与融侨铂樾府38345元/㎡的楼面地价相比,这已经是腰斩!

厦门神话破灭:地价腰斩,房价跌了上万元!

2016年地价3字头,2017年2字头,2018年1字头,一年下一个台阶,厦门只能默默流泪,黯然神伤,心里滴血,又不能放松调控,又想多卖点地赚收入,不然基建投资哪来那么多钱啊。

据厦门一个央企跟我说,厦门市有关部门跟开发商私下打招呼会放松限购,鼓励开发商拿地,要不符合条件的购房者直接签合同,网签的时候会直接给他们签,但没有正式发文,开发商也不买账,也不敢去拿地。

因为一般的民营房企没什么钱了,大的房企又要考虑到融资成本的问题,地价就算回到1字头了,也要看他们厦门当地分公司的项目卖的好不好,有没有钱去买地啊,现在厦门岛外的去化这么慢,2016年拿的那些烫手山芋地王还不知道怎么办呢,哪敢轻易去拿地,国企嘛跟政府都是一家人,总要给点面子去托市了。

房企也跟我们普通老百姓一样,疯狂的时候脑子进水,大家都去抢地,地价跌了反而不敢买了,也是买涨不买跌。

而一般地王出来后,开发商不会亏本卖,地价都这么高了,房价只会更高的言论就会占据舆论主导,也会成为售售们的口头禅。

但结果是房企自己开始打脸了。

融创的东南府,正是厦门2016年的地王,拿地价3.8万/平米,普通住宅售价也是3.7万/平米,亏本甩卖,叠墅卖六七万,但销售惨淡。

房价还会跌吗?

中国楼市,眼下正在上演一场诛心之战。

不过一个月时间,风向陡然逆转,多空急速转换,而这背后,都是政府这只看不见的大手在运作。

看眼下房产新闻的主标题:

9天8次重磅调控:四大一线城市参战,房价还敢涨?

房地产税法草案,最快年内审议

中央政治局: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坚决遏制房价上涨

风向逆转,炒房凉凉,房地产躺赚模式彻底终结?

丢掉楼市放水幻想,准备好现金流过紧日子

一锤定音,房价还要涨的美梦被彻底击碎,地产股集体大跌!

做为嗅觉最灵敏的群体,媒体已经及时地把中央想表达的意图全方位地散播出去,而且解读的只会更进一步。

这叫什么?这就叫诛心。

杀人诛心,要降房价,就要先灭了大家多年来对房子必涨的信仰。

好在中国人的信仰从来都不那么坚定,无数风流只被雨打风吹去。

复盘十多年来的楼市上行历史,我们会发现,这样的情况史无前例!

我们已经习惯了政府对楼市的小心呵护,楼市就像政府亲生的儿子,再调皮惹事,最多也只是拍几下后脑勺,骂上几句,以后再也不能惹事生非了!

然后交给市场,告诉大家,这可是我亲生的儿子,他不听话了说两句可以,但绝对不能磕着碰着(不能快涨但可以慢涨,可以平稳但绝不能下跌)。

然后呢?楼市就是谁也惹不起的高衙内啊,大家自然是拍着捧着顺便揩两把油。

可现在,亲生儿子突然变后娘养了,别说吃瓜群众手里的瓜拿不稳了,就连楼市自己也有点懵逼。不都说房地产绑架了中国经济吗?不都说动谁也不能动房子吗?这咋四月的天气说变就变呢?

7月31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的文章已经很多,我不再做重复性解读,只划几个重点:

1、流动性合理充裕——继续放水;

2、经济稳中有变——美国在搅局,形势很危急;

3、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必须消除房产上涨预期;

4、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去杠杆可能会遇遭风险,但必须承受;

5、坚决遏制房价上涨——放水可以,但绝对不能流向房地产。

看完这些重点,我的感受只有两点:

第一,中央是真急了。

为了庞大的地方债,为了诸多阶层的获利冲动,为了经济保持上行,中央细心呵护了房地产这个亲儿子许多年。

然而,到今天已经养虎为患,房地产彻底坐大,利益链条千回百转,一直渗透到权力高层。实业彻底空心化,全民投身炒房运动。

针对这种局面,中央本来是想以慢慢抽柴的方式来灭楼市之火。

然而,万事充满变数,特朗普成为搅局者,美国贴身肉搏,步步紧逼,中国退无可退。

当中美全面对抗时,才发现我们一向自认为的大国崛起原来是个幻象,无论技术还是国力,中美都完全不是一个重量级。然而又不得不仓促应战,中国被绑上了一个前途未知的战场。我等虽是小民,也一样为国心忧。

中美贸易战充分暴露了十多年来房地产对实业的侵蚀和危害,再不彻底改变,国家危矣!

内忧外患的全面爆发,促使中央下了决心,两害相较取其轻,宁可舍弃房地产带来的巨额利益和增加经济硬着陆的风险,也要尽快改变中国被房地产绑架的经济发展模式,挽狂澜于既倒。

第二,决心是真下了,可是该怎么干,难度太大了!

又要放水,又不能让资金流入房地产;

又要去杠杆,又要稳经济;

又要遏制房价上涨,又不能让房价掉头向下。

这每一项的落实到位,都不亚于超高难度杂耍,一不留神就要高空坠落。

如何能让放出来的资金不流入房地产,如果按传统的资金投放模式很难做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银行再多的防范措施,也无法控制资金的最终流向。

一次次的放水,一次次的流向房地产和空心化产业,已经证明过很多次,无需继续证明。

即使房地产下行,获取资金能力变弱,资金也更大概率会流向金融、P2P、币圈这些空心产业,而非实体经济。

既然无法管控,就干脆投向基建。

中央政治局会议说的很清楚: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

既然钱出去了就不受控制,那就干脆直接搞基建,至少资金流向可控,至少可以稳就业,稳增长。

下半年,基建项目和投入预计会持续增长。

可是,去杠杆与稳经济同步进行就实在太难了,这本身就是一对矛盾体。

不过中国一向是稳定压倒一切,如果去杠杆对稳经济影响过大,不出意料去杠杆速度就会放缓变慢,甚至暂时叫停。

坚定不移地去杠杆,和坚定不移地快速去杠杆本来就是两个概念。

理清思路之后,最后还是要回到楼市。

坚决遏制房价上涨,房价不让涨,那就只有横盘和下跌,横盘当然是最理想的选择,可是操作难度很大,跌才是大概率事件。

那能不能接受房价下跌呢?

我想中央是能够接受房价的小幅下跌的。毕竟这一波涨的太猛,很多地方政府吃的满嘴流油,适当回吐一点利益是可以接受的。

同时,这一波大放水,地方债务暂时缓解不少,三四五线压顶的库存去除殆尽。给你续了命,挣了钱,下一步你也要配合中央,过稍微紧一点的日子。房价就算跌回去一些,也必须接受,没有光吃肉不挨打的好事儿。

三四线城市房价本身就是靠政策和资金支撑,一旦中央决心要撤梯子,下跌就是稳稳的事件。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这世上哪有那么多稳稳的幸福。

即使是二线,也一样逃不过这波大清洗,这半年多来,叫的最凶,蹦的最高,涨的最猛的城市,获利回吐都是必然的,只是跌多跌少的问题罢了。

目前最安全的反而是冰冻许久的一线房产和一直被严控的部分区域。近期能否升值不敢说,但安全是可以保证的。

关于楼市走势的前瞻性文章,有兴趣的可以参看我五月初写的《投资客,请迅速撤离以下网红城市》、六月初的《乱象丛生的楼市下半场,或者收割,或者被收割》和七月初的《山雨欲来风满楼,中国楼市的下半场真的要来了!》

这篇文章的后台留言,我希望不要过多去问房子还能不能投啊,XX城市的房子还能不能买啊?XX城市的房子是不是要卖啊这样的问题。

形势一直在变,政策也一直在变,不可预期是这个世界最大的魅力。房子如此,一切都是如此。

再往高一点的格局来说,值此大国危局,做为普通人,即使不能同舟共济,至少也要保持一点定力,共度时艰。危局过了,一切自然都会向好;危局不解,个人的仨瓜两枣,费尽心力左右腾挪,又有什么意义呢?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而我个人,一向相信国运,也笃定中国会下赢这盘棋,哪怕会赢得很难看。

最后,说一点对未来的预期。

首先是钱的流向。市场上左冲右突的资金,加上新释放出来的钱,如果不能流向楼市,外汇又严管,钱只能留在国内,会去向哪里。

政府一定会想办法往实体经济上引,可又必定不会全部流入实体,能流入实体一小部分,让实体开始慢慢加速流转,已经是良好的开端。

剩下的大部分,除去在流通过程中被各项损耗截留的钱,还是会有一部分去到资本市场推高资本泡沫,此外,最有可能的是推高物价的上涨。

不过,说到物价上涨,大家不必过于紧张,发生恶性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很小,更大可能是物价稳步上涨,钝刀子割肉,大家慢慢都能接受。

对于国家来说,相比于房价无止境上涨和资本市场泡沫越吹越大,更愿意看到物价缓步上涨,因为至少钱不是在虚拟经济里空转,推高资本泡沫。

物价上涨,有利于刺激实体经济,如果能进一步提升工资,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反而可以制造一个正循环。

理想很丰满,但是,我要转折了。

凡下棋的高手,走一步必须要观三步,预测后市,否则不配称为棋手。一定不要低估高层智囊团的智慧,他们都是九段的高手。

一旦物价上涨会带来什么,会带来人们习惯性的心理预期,就是物价涨了,钱不值钱了,除了买房,人们想不到更好的抵御通胀的手段。

如果物价上涨最终又演变为集体买房抵御通胀,那么一切又会陷入死循环,所有的努力都会白费。

怎么办?有解决办法吗?很难,但可以尝试。

回到我文章的开头,目前只有一个办法:

诛心。

先灭掉大家对房子保值升值的信心,让大家接受房子会跌的预期,既然物价在上涨,房子也不能保值,那么手里的钱怎么办?消费吧,投资吧。

消费起来了,投资也起来了,再加上国家保证的基建,即使出口仍然不确定,但三驾马车已启动了两驾,经济重新开始良性运转。想想连我都觉得激动!

不过,这只是美好的预期,未来经济会按什么样的轨迹行进,失之毫厘,谬之千里。我们只能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祝福中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