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傑爲何從名相變成「福爾摩斯」?這跟一個洋人有關

隨著狄仁傑系列的影視劇的熱播,讓我們看到狄仁傑對案件的偵破猶如國外的福爾摩斯一樣,無不把狄仁傑是身份從名相轉變成一代神探。要了解狄仁傑的這兩個身份的轉變,我們先從他的履歷來看。

狄仁傑為何從名相變成“福爾摩斯”?這跟一個洋人有關

狄仁傑,字懷英,幷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出生在一個官宦之家。26時狄仁傑通過科舉考試,出任汴州的判佐。在期間,胥吏誣告了他,此次因禍得福,得到閻立本的賞識,不但弄清誣告的原由,同時發現狄仁傑的才華,於是推薦他為幷州法曹參軍。

狄仁傑為何從名相變成“福爾摩斯”?這跟一個洋人有關

狄仁傑在地方工作20年後,才被調入中央去工作,去當了一個從六品的大理丞的職位。而大理丞是專門負責當時京師案件審判的工作,同時還負責審查全國的案件工作。他一上任,就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去了,而當時大理丞積累的案件非常多了。於是他通過一年的時間,把所有案件了結,而涉案人員高達17000多人。最後盡然沒一個人喊冤,史載“週歲斷滯獄一萬七千人,無冤訴者”。因此,在當時傳為佳話。

狄仁傑為何從名相變成“福爾摩斯”?這跟一個洋人有關

因為狄仁傑出色的完成了工作,於是唐高宗李治給他封了“侍御史”的官職,此官職專門負責審訊百官的案件。在狄仁傑出任侍御史彈劾過當時唐高宗最得寵的權臣。最後把此兩位權臣拉下馬,讓當時朝廷一時肅然。讓當時候的狄仁傑名聲鵲起。此事在民間傳頌,狄仁傑給人的印象就是能力強,斷案如神同時又鐵面無私,這是狄仁傑“神探”源頭。

狄仁傑為何從名相變成“福爾摩斯”?這跟一個洋人有關

後來調到地方工作,那而時候武則天因為唐高宗身體不好慢慢掌握了權力。最後成為中國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帝。同時出任了宰相之職。因為熱播影視劇的原因,從而導致後人對狄仁傑的第一印象就是福爾摩斯級的神探。因為他的工作履歷中,他有很長時間從事司法工作,通過通過案件審理基本沒有冤假錯案。同時無畏強權,同時愛民如子,基於這些品質,有成為神探的潛力。

狄仁傑為何從名相變成“福爾摩斯”?這跟一個洋人有關

而在清朝的時候,有人寫了一部小說《武則天四大奇案》,其中就以狄仁傑偵查和審案為原型,寫成偵探類小說,而在古代當時的娛樂活動又少,於是通過其他渠道傳播在當時影響很大。成為神探之始。

狄仁傑為何從名相變成“福爾摩斯”?這跟一個洋人有關

那麼真正意思上狄仁傑成為福爾摩斯的人,就是一個洋人,荷蘭的,叫高羅佩。高羅佩在大學期間選的漢學作為的自己的專業。大學畢業之後,成為一名外交官,後來在工作中來到當時重慶,在重慶讀到了《武則天四大奇案》,讓他覺得耳目一新,甚是佩服。

狄仁傑為何從名相變成“福爾摩斯”?這跟一個洋人有關

於是他翻譯了《武則天四大奇案》這書,因為西方人比較喜歡獵奇或者偵探類小說,同時他以狄仁傑為主角先後用英語創造了《銅鐘案》。那知道此書一發大獲成功。於是出於興趣和經濟收益的考慮,先後創作了16部中長篇和8部短篇小說,最後統稱為《狄法官的破案故事》。自此狄仁傑從中國的名相變成了國外的“福爾摩斯”。到80年代,先後從出口轉入銷翻譯過來叫《狄公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