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渡江,白崇禧給李宗仁出了什麼主意?

歷史挖掘


其實想都不用想,白崇禧肯定給李宗仁出的是餿主意,白崇禧勸李宗仁放棄長江防線,退守西南。

白崇禧這個人軍事指揮才能是值得肯定的,從北伐開始就是桂系的智囊,在臺兒莊會戰以及崑崙關會戰等都具有良好的表現,但是,白崇禧這個人最大的毛病就是格局太小,政治方面能力太差,他晚年在臺灣死的不明不白也和此有關。

白崇禧、李宗仁與蔣介石

講白崇禧和李宗仁,其實也離不開老蔣,所謂三個女人一臺戲,蔣、李、白在一起那就不止是一齣戲了。

都是長江後浪變前浪,桂系和粵系在革命時期就和孫中山捆綁在一起,尤其是李宗仁、白崇禧為首的新桂系,更是擊敗舊桂系成為西南一霸,蔣介石則在廣州國民政府中一騎黑馬殺出,1926年蔣介石聯合桂系、粵系以及新桂系組成北伐軍。

新桂系和蔣介石的這次合作,開啟了雙方新的篇章,結果北伐剛剛結束,新桂系就聯合汪精衛把蔣介石第一次幹下野,老蔣復出完成第二次北伐之後就和新桂系大打出手,把新桂系攆回了廣西。

抗戰爆發後,蔣桂達成合作,拋棄前嫌,共同抗日,新桂系在抗戰中也急劇發展自己的勢力,整個抗戰的過程,也是老蔣削弱地方軍閥的過程,北方軍閥包括東北軍、西北局殘餘等都被收編,其他地方軍閥也都削弱的差不多了,只有桂系得到了發展。

到抗戰勝利後,新桂系已經成為國民黨中央軍之外的最大軍事集團,但是白崇禧這個人害怕老蔣成功後把他們桂系給裁撤了,因此在解放站長中不但不幫蔣,還處處給蔣使絆子,三大戰役中,新桂系基本沒怎麼參與,包括宋希濂兵團想援助都被白崇禧截住。

白崇禧促使蔣介石下野

在白崇禧看來,我就是要搬倒你老蔣,換我們桂繫上去比量比量,你們中央軍不行,我們桂系可以。李宗仁相對來說還能有點大局觀,所謂,覆巢之下無完卵啊!但是,白崇禧此時就有點上頭了,基本誰的話都不聽,非要搞倒蔣介石。

在三大戰役之後,國民黨的嫡系部隊遭到毀滅性打擊後,這個時候新桂系的軍事力量成為國軍的重要力量,老蔣也打算好了撤退臺灣的準備。

這是,白崇禧發難,為了獲得美國人的支持,必須要蔣介石下野,李宗仁上臺,老蔣沒有辦法,只能宣佈下野,這是老蔣第三次下野,也是被新桂系第二次整下野,因此對李、白二人是恨的牙直癢癢。

渡江戰役前白崇禧建議李宗仁退守西南

到渡江戰役之前,國民黨集結了70多萬兵力組織長江防禦,企圖藉助長江天險阻止人民解放軍渡江,但是當時兩軍軍事已經不成對比,人民解放軍總兵力已經發展到四百多萬,想要擊潰國民黨軍隊更是易如反掌。

但是老蔣還是不甘心,國軍主力雖然潰散,但是各地方還有將近150萬兵力,如果能夠在長江阻止解放軍南下,還能為老蔣贏取一些時間。

白崇禧深知此時已經無法打贏解放軍,因此提出了和談,並且劃江而治的企圖,遭到拒絕後,白崇禧又建議李宗仁退守西南。

實際上這就是白崇禧格局太小的原因,他看到老蔣退守臺灣,因此也幻想利用西南天險割據一方,繼續做自己的軍閥,和老蔣分庭抗禮,白崇禧只看到長江守不住了,卻看不到西南更守不住,解放戰爭不同於抗日戰爭,所有的後方都不是國民黨的後方了。

而且長江防線上的70萬兵力,實際上白崇禧軍團只佔了25萬兵力,而老蔣的嫡系湯恩伯集團手上握有45萬兵力,兩相對比,即使老蔣下野,其實還是掌握了國軍的主導權,只不過是從臺前退居到幕後,李宗仁雖然表面是代總統,實際上只是一個空架子,也說不了算,因此,白崇禧建議的東西實際上就是讓李宗仁給參謀參謀。

在渡江戰役之後,白崇禧還希望老蔣復出,但是自己要擔任行政院院長(心裡還打著自己的小九九),老蔣則表示自己可以復出,卻不同意白崇禧擔任行政院院長一職。最後,白崇禧無路可退的時候,蔣介石為了讓白崇禧到臺灣,答應讓他擔任這個職位,白崇禧就屁顛屁顛去了,實際就是自投羅網,老師不明白,你捅老蔣一刀又一刀,老蔣雖然面帶微笑,也早就想整死你了。


史論縱橫


人民解放軍還未發起渡江戰役前,國民黨政府的行政機關即已南逃廣州,“行政院長”何應欽因為連湯恩伯都擺不平憤而辭職,四年前成立陸軍總司令部時,湯恩伯曾經各種肉麻讓何總司令認可了他第三方面軍司令的位置,甚至搶到了接收上海的肥差,現在翻臉就不認人了。



“代總統”李宗仁提議由國民黨元老居正組閣,蔣介石操縱“立法院”否決;李宗仁無奈推舉已經無家可歸的閻錫山出山,蔣介石琢磨琢磨同意了,李宗仁再薦白崇禧出任“國防部長”,老蔣又否,閻錫山親自飛往臺北斡旋,還是不準。

新桂系知道上當了,所有的權力蔣介石仍然遙控把持不肯撒手,下面的戲沒法唱。



白崇禧對湯恩伯的防線已不抱希望,同時對李宗仁就任以來的表現也十分不滿,尤其認為對蔣介石過於遷就。白崇禧為此特別將所有桂系大佬邀至桂林開會,討論的結果是如果不剝奪蔣介石的權力,則軍事和政治形勢都難以扭轉,會議出臺了一個李宗仁致蔣介石的《備忘錄》,中心思想是局勢惡化全因蔣介石以“國民黨總裁”的身份在幕後操縱,如果不肯放手,就請復職;如不復職,就必須答應六項條件,包括軍政人事權、財政權和軍隊指揮權等,通通移交李宗仁。

白崇禧特別建議加了一條:“擬請蔣先生出國考察,並設法爭取外援。”



意思是請老蔣滾蛋,別在這裡礙手礙腳。備忘錄轉到蔣介石手中時,國民黨總裁鼻子都氣歪了,隨即覆信逐條駁斥,關於白崇禧提出來的出國考察一條,特別加重道:殊有重加商榷之必要,理由是:“國內即不許立足,國外亦無法安身,中正為一自由國民,不意國尚未亡,而置身無所,至於此極!”文膽陳布雷已死,不知捉刀者何人,總歸言辭犀利,條條讓桂系無可辨駁。至於《備忘錄》中要求將運到臺灣的美械和金銀再送回來等等,充分說明桂系在政治上的幼稚,蔣介石即已決定退守臺灣,如何能吐出來?

白崇禧心境一片暗淡,他原以為逼蔣下野後,由李宗仁出面在政治上可以有所作為,比如跟北平和談,比如爭取美國支持等等;軍事上由他率領幾十萬精銳力保江南半壁,終於可以實現桂系22年來夢寐以求的局面。結果是部隊無糧無餉,美國人態度曖昧,最要命的是北平方面有一條非常堅決:無論和談成功與否,人民解放軍必須過江!



當然,也是給了桂系出路的,原話是:“我們可以請他繼續帶兵,請他指揮30萬軍隊,這樣做,不是我們沒有力量打贏他,而是讓國家和人民少受損失”,白崇禧最終拒絕了,他希望以手中掌握的桂軍為主的部隊,在軍事上能有所作為,拖延時間以待局勢變化。而他所面對的,是第四野戰軍林彪的數十萬精銳之師。

1949年5月5日,第四野戰軍主力全部抵達長江以北指定區域,隨後同時發起了“湘贛戰役”和“宜沙戰役”,前者圍殲白崇禧的30餘萬人馬,後者攻擊宋希濂的30萬部隊,然而在大雨中這兩次戰役都沒有取得預定戰果:小諸葛發現林彪有兩翼包抄的企圖後,及時下令主力部隊跳出四野在湘贛邊界的合圍圈,退守湘桂邊界;宋希濂則全力渡過長江,從南岸逃進川東南,四野的圍殲戰變成了追擊戰,所獲不多,但是徹底割裂了國民黨這兩個軍事集團的聯繫,從而可以各個擊破。



衡寶戰役之前有過專答,不再贅述,結果就是桂系精銳被殲,餘部退入廣西;而在接下來的廣西戰役中,桂系部隊全軍覆滅。現在,需要出國的是李宗仁和白崇禧了,政治上比較清醒的李宗仁選擇去了美國,白崇禧不顧勸阻在李品仙的邀請下飛往臺灣。

看看本文開篇閻錫山飛去請示的恭敬,對比白崇禧逼蔣出國的建議,兩個人的結局就已經註定了。


度度狼gg


白崇禧足智多謀,號稱軍中諸葛。1949年解放軍決定渡江作戰時,他獻計代總統李宗仁放棄長江防線,保存實力,退守西南,以觀時局。可此時的李宗仁是光桿司令一個,有職無權。蔣介石的嫡系湯恩伯部他根本調動不了,湯只聽蔣介石的指令,按照蔣介石的軍事佈署,將75個師約45萬兵力佈防於江西湖口至上海一帶防線。所以,此時精明的白崇禧再有什麼錦囊妙計也無濟於事,白崇禧的戰略意圖根本無法實現。


解放戰爭後期,國民黨軍隊的有生力量遭到殲滅性打擊,國民政府敗局已定。軍事上的潰敗,令美國對蔣介石大為不滿。美國有意棄蔣扶持李宗仁上臺挽救危局。此時,白崇禧連發二電致蔣介石,希望蔣下野促成國共和談。1949年元旦,蔣介石發表元旦公告,表示“個人進退出處無所縈懷,一切取決於國民之公意”,首次表示同意下野。

蔣介石表面同意下野,下野之前他加緊佈署了人事安排,在要害部位安置親信心腹,以牽制李、白。任命朱紹良為福建省政府主席;方天為江西省政府主席;薛嶽為廣東省政府主席;湯恩伯為京滬警備總司令。安置就緒後,1月21日,蔣介石發佈公告,宣佈下野,由副總統李宗仁任代總統。


李宗仁上臺,徒有虛職,處處受制。黨政軍大權仍然掌握在退隱老家的國民黨總裁蔣介石手中。而因為府院之爭,1949年1月,行政院在院長孫科的率領下遷往廣州,形成一國三公的局面,李宗仁徒有代總統之名,孤守總統府,卻手無寸權,面對的是一個棘手的爛攤子。

所以,在渡江戰役時,白崇禧的退守西南的建議雖然得到李宗仁、何應欽等人的贊同,可是李宗仁根本沒有指揮力付諸實施,沒有蔣介石的首肯,臺前的傀儡李宗仁寸步難行。

和談破裂後,百萬大軍強渡長江,蔣介石苦心經營的長江防線潰不成軍。

桂系主力在鄂、湘、桂地區被殲,殘部退入越南。而大半輩子親密合作、共同進退的李宗仁、白崇禧最終也分道揚鑣,李宗仁以治病為由流亡美國,1965年迴歸祖國。而白崇禧隨蔣赴臺,晚年鬱郁暴斃而終,死因不得而知。


歲月是一條河流


白崇禧妄稱小諸葛,給李宗仁出的出主意實在是太有失水準!

1949年,桂系軍閥終於引來最後的輝煌,蔣介石宣佈下臺,李宗仁接任總統。

然而,李宗仁這個總統是假總統!蔣介石下野卻不交出權力,在溪口遙控國民黨政府和軍隊,李宗仁的任何政令軍令沒有蔣介石的認可根本不能推行。

李宗仁大呼“我要當真總統!”身邊人善意提醒——李總統,別逗了,你連侍衛秘書都是蔣先生的人!李宗仁無奈!

白崇禧也是在國民黨這個腐朽落後卻互相吹捧的圈子裡受毒害太深了,居然自命不凡到認為桂系實力可以做到割據一方。

於是,白崇禧向李宗仁建議,固守長江,和共產黨劃江而治,然而百萬雄獅過長江,長江防線瞬間崩潰,白崇禧的第一招破滅了。

白崇禧於是退而求其次,要求固守西南,割據一方,學蜀漢。沒想到,新中國成了當月,衡寶戰役爆發,桂系第七軍在內的5萬主力被團滅。李宗仁逃亡美國,白崇禧堅持一段時間後逃往臺灣。

渡江戰役前的白崇禧有什麼高招呢?

無非就是劃江而治或者割據西南這些老調重彈,這個白崇禧真是沒有諸葛亮的智慧啊!

桂系軍閥,在抗戰期間長期駐紮大別山,實際控制安徽省。在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時,桂系軍閥始終沒有找到劉鄧大軍的命門所在,被耍的團團轉。更重要的是白崇禧在率領30萬大軍圍剿劉鄧大軍時,被粟裕所擊敗,並沒有吸取到什麼教訓。

桂系軍閥準備割據西南,面對的對手更是從東北打到西南的林彪元帥,一個青樹坪戰役勝利一下子讓白崇禧不知道自己姓什麼了,隨後就是鋼七軍覆亡,廣西全境被佔領。

白崇禧在戰敗之後逃往臺灣,被接觸職權、長期監視軟禁、最後不明不白死掉,也是悲催。而李宗仁當初勸他不要去臺灣,他偏要去,估計之後的幾十年就在悔恨中度過了。

白崇禧這樣的草包,也配叫小諸葛,可見國民黨軍隊真的是沒人可用了!


歷史知事


在三大戰役結束後,國民黨精銳幾乎喪失殆盡,而在解放軍發動渡江戰役時,國民黨的潰退已經成為了必然,這時候老蔣發佈了通告下野,此時的國民政府迎來了李宗仁時代,但出任總統的李宗仁卻沒有任何實際性的權力。



在李宗仁出任代總統後,他妄想依靠僅存的一百多萬軍隊和我黨劃江而治,但因為老蔣的干涉和我軍勢必解放全中國的雄心而破滅,但是在這個時候,他也發現了自己只不過成為了老蔣的替罪羊而已,國民黨的中央軍根本不聽他的調遣,老蔣在浙江奉化老家遙控指揮著他的嫡系部隊,而老蔣的心腹湯恩伯早已經開始了長江防線的排兵佈陣。在這個時候,李宗仁唯一能指揮的只有自己桂系的二十多萬人馬,而桂系的白崇禧就給李宗仁出了這麼一個主意。



這白崇禧在國民黨將領中絕對算個軍事天才,無論打仗還是戰略眼光都頗具遠見,他讓李宗仁棄守東南,把戰略中心移到西南,憑藉西南險要的地形來進行固守,以待國際形式的變化。但李宗仁有心而無力,中央軍根本不聽他這個總統的話,老蔣讓僅存的國軍守在長江上千裡公里的防線上,企圖依靠長江天塹來固守,但就是老蔣認為他精心構築的長江防線卻在一天便被解放軍全線突破,渡過長江後的解放軍之後席捲東南諸省。



而李宗仁在長江防線被破後便搬遷了國民政府,但是他所領導的國民政府只不過是個傀儡罷了,國庫中的黃金、物資早已經被運往了臺灣,真正的大權依舊掌握在老蔣這個國民黨總裁手裡。沒過多久,解放軍便向西南進軍,而李宗仁的桂系也被四野所消滅,李宗仁在失去軍隊後,他也喪失了在國民黨中的地位,之後離開了大陸。

而李宗仁之後去了美國,白崇禧則追隨了老蔣,“李白”二人其實在國民黨中和老蔣一直處於競爭的關係,從北伐之後便有過多次矛盾,爆發了好幾次戰役,值得一提的是,白崇禧這個小諸葛,晚年居然暴斃家中,原因耐人深思。

您的點贊,我的動力,您的關注就是對我最大的鼓勵,您好,我是略懂一二的四少。


歷史之絕唱


在淮海戰役結束後,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勢力精銳消亡,國民黨那些所謂的主力和美械裝備的部隊殆盡,蔣介石所統治的國民黨內部出了大問題,他們對蔣介石政權已經失去了信任。覺得蔣介石是個無能的主,上下一致要求重新選一個能幹的總統,蔣介石必須下臺。蔣介石選擇在一個新年發了一個禱告,說明自己要下臺,把國民黨總統之位讓給李宗仁,自己會溪口老家去,蔣介石是這麼一個好說的主嗎,不是的,蔣介石以黃埔軍校為基礎,奪得了國民黨大權,此時儘管國民黨軍隊精銳失去,但是蔣介石在軍隊中的號召力還是無人可比的,在國民黨中,此時還有100多萬的部隊,大部分駐守在長江沿岸,還有西南地區。蔣介石去了溪口後,對這些軍隊的控制權並沒有喪失,反之,李宗仁這個人儘管被擺上了總統之位,但是行政院等大部分機關都不是他說了算,他所統帥的只能是個20萬軍隊的桂軍體系還有廣西地區。請輸入圖片描述白在淮海戰役結束後,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勢力精銳消亡,國民黨那些所謂的主力和美械裝備的部隊殆盡,蔣介石所統治的國民黨內部出了大問題,他們對蔣介石政權已經失去了信任。覺得蔣介石是個無能的主,上下一致要求重新選一個能幹的總統,蔣介石必須下臺。請輸入圖片描述蔣介石選擇在一個新年發了一個禱告,說明自己要下臺,把國民黨總統之位讓給李宗仁,自己會溪口老家去,蔣介石是這麼一個好說的主嗎,不是的,蔣介石以黃埔軍校為基礎,奪得了國民黨大權,此時儘管國民黨軍隊精銳失去,但是蔣介石在軍隊中的號召力還是無人可比的,在國民黨中,此時還有100多萬的部隊,大部分駐守在長江沿岸,還有西南地區。請輸入圖片描述蔣介石去了溪口後,對這些軍隊的控制權並沒有喪失,反之,李宗仁這個人儘管被擺上了總統之位,但是行政院等大部分機關都不是他說了算,他所統帥的只能是個20萬軍隊的桂軍體系還有廣西地區。請輸入圖片描述白崇禧此時重兵在武漢,解放軍渡江在即,李宗仁知道長江防線守不住,但是他還想和我們搏一搏,但是苦於沒有辦法,白崇禧講述了一個方案,他覺得,以東南地區的防守等,遲早會被攻破,不如,調派大部分主力進駐西南地區,在抗戰的時候就是這樣做的,等待國際局勢的變化。李宗仁覺得自己掌握不過才20萬軍隊,其中大部分都缺衣少糧的,只有3萬人的鋼七軍才是主力,這麼點部隊怎麼駐守,之後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了,人民解放軍一天之內攻破了長江,李宗仁之後辭去國民黨總統之位去了美國,白崇禧和林彪先後在武漢到雲南的這個地區裡較量了三次,最後是林彪大獲全勝。白崇禧的建議不是不好,只是時代不同了,人民的力量是偉大的,早年劉邦,劉備屆是從西南為根據地的,但是在今天,再解放軍的得民心的政策下,任何的城池都可以被攻破。


十點漲



1948年淮海戰役之後,國民黨美械精銳部隊消失殆盡,以李宗仁、白崇禧為代表的桂系實力派趁機向蔣介石逼宮,1949年1月12日,蔣介石發公告宣佈正式下野,歸隱老家浙江寧波奉化,由李宗仁代行其職。不過,深諳權謀的蔣介石一邊辭掉總統之職,一邊又掛起了國民黨總裁的牌匾,實際上仍幕後掌控著100萬中央軍嫡系部隊和財權、軍權、人事權,做起了“太上皇”。李宗仁這個代總統是個有職無權的“虛君”,沒有任何實際性的權力。



李宗仁出任代總統後,他妄想依靠僅存的一百多萬軍隊和我黨劃江而治,他也發現國民黨的中央軍根本不聽他的調遣,而老蔣的心腹湯恩伯早已經開始了長江防線的排兵佈陣。在這個時候,李宗仁唯一能指揮的只有自己桂系的二十多萬人馬。 在此背景下,素有“小諸葛”之稱的國民黨政府時任國防部長白崇禧向李宗仁進言,依靠桂系20萬軍隊,退守大西南地區和武漢,以待時變。同時,讓湯恩伯領導的中央軍退守杭州—南昌—九江一線,以形成犄角之勢,互相支援。



老蔣認為他精心構築的長江防線卻在一天便被解放軍全線突破,渡過長江後的解放軍之後席捲東南諸省。不久解放軍便向西南進軍,而李宗仁的桂系也被四野所消滅,李宗仁在失去軍隊後,他也喪失了在國民黨中的地位,之後離開了大陸去了美國。

白崇禧則追隨了老蔣去了臺灣,值得一提的是,白崇禧這個小諸葛,晚年居然暴斃家中,原因耐人深思。


我是美麗青春您真痘,歡迎批評,指正,多謝關注、轉發。


美麗青春您真痘


1949年1月12日,蔣介石發公告宣佈正式下野,由李宗仁代行其職。不過,深諳權謀的蔣介石一邊辭掉總統之職,一邊又掛起了國民黨總裁的牌匾,李宗仁尷尬地發覺自己這個代總統竟是個有職無權的“虛君”。

此番倒蔣,素有“小諸葛”之稱的白崇禧出力最大,他借蔣四面楚歌之際,靠著桂系雄厚的軍事實力,翻雲覆雨,逼蔣下野,蔣氏雖對他恨得咬牙切齒,但由於風雨飄搖的形勢所逼,不得不強自按捺住胸中怒火,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白崇禧給李宗仁提出一條建議,就是企圖與共產黨兩分天下,劃江而治。李深表同意。因此,他剛一上臺,就積極進行和談活動,同時整頓軍隊,增強實力,與解放軍隔江對峙,分庭抗禮,同時也為加重談判籌碼。

然而,這只是兩位桂系首腦的如意盤算。蔣介石通電下野前,早就清楚大勢已去,已準備放棄大陸,退守臺灣。文獻記載,他“引退” 後 ,立即在老家奉化溪口建了7座電臺,遙控國民黨的軍政事務。

1949年3月,白崇禧派劉仲容渡江北上與中共接洽和談問題。臨行前, 他交待劉道;“今後可以有一個 ‘劃江而治’的政治局面,希望中共軍隊不要打過長江,如果他們打過來,就會砸爛攤子,那就不好談了。見到毛澤東時,你務必向他曉以利害,並陳明大局”。

白崇禧不愧叫“小諸葛”,算盤打得很精,他一方面想借解放軍的威勢,逼迫國民黨內各派統一到以桂係為核心的領導之下;另一方面,他又想以國民黨剩下的殘餘力量做談判籌碼,和中共討價還價,最終形成南北對峙、各守半壁江山的局面。

毛澤東對劉仲榮說:“白先生要我們不過江,這是辦不到的”。他還說:“白崇禧喜歡帶兵,他的廣西軍隊只有十來萬人,規模不大。將來和談成功,一旦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要建立國防軍,我們可以請他繼續帶兵,請他指揮數十萬大軍,人盡其才,這對國家也是有好處的嘛 ”。

他補充道:“我們渡江後,如果他感到孤立,可以退往長沙,再看情況,再不行,他還可以退到廣西。我們可以籤個君子協定,只要他不主動出擊,我們保證3年不進廣西”。

李宗仁也致電毛澤東,請迅速指定和談代表與談判地點,並說:“政府業已承認,以貴方所提的八項條件為和談基礎”。這時,蔣介石將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遷往廣州,與孫科主持的行政院聯合施政。如此一來,李宗仁被孤立起來,使其不能代表南京國民黨政府與中共進行和談。

不久,解放軍經過徐州會戰後,已逐漸迫近長江北岸。白崇禧仍然迷信他手裡那支能征善戰的數十萬精兵,且西南、西北還有大片江山,於是頑固堅持:“共產黨政治可以過江,軍事不能過江”。史載,蔣介石從臺灣給他空運來大量黃金至武漢,以堅定其決心,將共軍阻擊在長江以北。之後發生的事,用毛澤東的一首詩就能說明白: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寫作答題辛苦 嚴禁剽竊】【網絡配圖】


鐵馬冰河wu


解放軍渡江,白崇禧主張放棄南京、上海,把湯恩伯的主力移至浙贛線(杭州至南昌)和南潯線(南昌至九江),與華中部隊約四十萬人成為犄角,固守湖南、江西,防止解放軍攻入西南。也就是說,白崇禧對防守武漢及西南半壁江山尚具一定信心。


李宗仁、何應欽、顧祝同均表贊同,但是,大家都知道,如果退居幕後的蔣介石不同意,一切方案全是空談。於是,白崇禧建議李宗仁:"你應乘此機會向蔣先生明白提出,蔣、李二人只能擇一負責領導政府,以期統一事權,而免拖泥帶水!蔣先生既已引退下野,應將人事權、指揮權和財政權全部交出。"

1949年4月22日,李宗仁等人飛往杭州見蔣,"你當初要我出來,為的是和談。現在和談已經決裂,南京馬上就要失守,你看怎麼辦?"蔣介石客氣地說:"你繼續領導下去,我支持你到底,不必灰心!"李宗仁不便說破,只好直言:"你如果要我繼續領導下去,我是可以萬死不辭的。但是現在這種政出多門、一國三公的情形,誰也不能做事,我如何能領導?"蔣介石當然心知肚明,但也不願正面回覆,反覆強調"不論你要怎樣做,我總歸支持你"。

事情明擺著,蔣介石不可能放權。解放軍渡江後,白崇禧又這樣建議李宗仁:"既然蔣先生不肯放手,處處掣肘,倒不如由我敦請他重新出山,主持大政,俾卸仔肩。"李宗仁立馬否決,"此事萬不可行。現在已是憲政時期,吾人必須維護憲法的尊嚴。今蔣氏已引退下野,即為一介平民,若不經國民大會的合法選舉而私相接受,由我勸他復任總統,則我將為千古的罪人"。

因此,白先勇先生近年不止一次解釋說:"我父親有時候也是夾在蔣、李中間,不知如何是好。"由此可見,此話確有一定道理。

關於新桂系總有說不完的歷史,不妨列個書單吧,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深入閱讀。《李宗仁回憶錄》(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白崇禧先生訪問紀錄》(臺灣"中研院"近代史所)《父親與民國:白崇禧將軍身影集》(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五十自述:黃紹竑回憶錄》(嶽麓書社)《黃旭初回憶錄》(臺北秀威出版社)《新桂系紀實》(廣西區政協文史委)。如果能把這些書都看了,任何新桂系的問題一定難不倒你。


馮傑


1949年,遼瀋、平津、淮海三大戰役均已結束,國民黨精銳的大軍基本上被消滅。而國民黨內部,以桂系李宗仁、白崇禧為首的反蔣勢力加緊了逼宮,蔣介石在內憂外患之下,被迫於1949年1月21日宣佈下野。桂系李宗仁則成為了代總統。

成了國民政府“一把手”,達成了幾十年來的願望,志得意滿的李宗仁,野心勃勃的妄圖他領導的桂系成為半個中國的統治者,白崇禧也向李宗仁提出了“化江而治”的建議。於是,李宗仁一邊拉攏蔣系軍隊,一邊派人北上“和談”。



但是,令李宗仁和白崇禧想象不到的是,蔣介石雖然宣佈下野,但從未交權。相反,回到浙江溪口老家的蔣介石建了七部電臺進行遙控指揮,國民政府內部大小事務,沒有蔣介石的認可,根本無法推行。


國民黨的最高軍事統帥部也到了溪口。國民黨的大軍,除了桂系的30萬人,其他的只聽蔣介石的命令,李宗仁一概指揮不動。甚至連國庫內的美鈔、銀元等硬通貨也已經全部被運走。李宗仁的“代總統”職位根本就是一個光桿司令。

然而,手握重兵的白崇禧卻自信滿滿,他十分迷信自己麾下的桂系大軍的力量。他堅持:“如果解放軍堅持渡江,便不能接納和議”。最終,和談失敗,解放軍百萬雄師過大江,如同秋風掃落葉一般,國民黨百萬大軍一潰千里。


以軍事見長,也一貫對自己軍事才能極端自信的“小諸葛”白崇禧依然認為還有希望。他向李宗仁提出“退守西南”的建議,妄圖割據西南,以備將來“時局有變”。

但是,白崇禧對自己的能力過於自信,也太過相信自己手下的桂系軍隊,在解放軍的進攻下,桂系和其他國民黨大軍一樣一敗塗地,根本沒有翻起多大的浪花,就被徹底消滅。

徹底失去了依仗的根本後,白崇禧和李宗仁面面對的就是去往何方的選擇。李宗仁最為了解蔣介石,他深知自己去了寶島,絕沒有自己的“好果子吃”,於是拒絕前往寶島,以治病為由去了美國,也建議白崇禧別去。

而白崇禧這次卻沒有接受李宗仁的建議,“李白”二人終於分道揚鑣。白崇禧固執的去了寶島,果然如李宗仁所料,白崇禧不但被解除職權,徹底失去了權力,而且晚年落了一個蹊蹺死亡的結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