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保持統一,此人功不可沒 打下了江山,爲何不稱帝?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統一的多民族大家庭,殊不知,這個統一的大家庭經歷了無數次分裂的痛苦。但每次都能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要說起最為危險的一次,恐怕就是五胡亂華這個階段。容小編幫大家慢慢道來。

中國能保持統一,此人功不可沒 打下了江山,為何不稱帝?

從世界歷史上看,歐亞文明有諸多的相似之處,當歐洲出現柏拉圖、蘇格拉底等一系列思想家的同時,亞洲也開始出現諸子百家。在歐洲出現羅馬帝國的同時,亞洲出現了秦漢帝國,而且雙方滅亡的時間也很相近。公元4世紀,北方草原遊牧民族強勢崛起,歐洲出現了匈人,他們在阿提拉的帶領下,可謂是開了掛的戰鬥力,分分鐘教東西羅馬做人,閒來無事就去羅馬溜一圈,最終引發民族大遷徙浪潮。西羅馬帝國亡於公元467年,被“條條大道通羅馬”的阿拉里克送上了西天。

中國能保持統一,此人功不可沒 打下了江山,為何不稱帝?

與此同時,漢帝國滅亡後,西晉取而代之,西晉也被北方蠻族折騰的那叫死去活來,終於公元316年,匈奴人劉淵提前幫西晉了結了痛苦,將其送進了歷史的博物館。

中國能保持統一,此人功不可沒 打下了江山,為何不稱帝?

歷史行進到此時,歐亞大陸文明就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歐洲永遠陷於分裂,歐洲在最分裂的時候,有幾千個諸侯國,當時在歐洲一天就可以遊歷多國,一不小心多走幾步就出國了。直到現在,歐洲任然沒有統一。而中國雖然經歷了幾次分裂,但終究歸於統一,公元581年隋朝建立,而後的唐宋元明清,從此華夏文明就以一個高度集權的統一國家存在了下來。而隋朝則是繼承了北周的衣缽,北周能存續下來,能滅掉北齊統一北方,得益於它的開國皇帝——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宇文泰。

中國能保持統一,此人功不可沒 打下了江山,為何不稱帝?

說起宇文泰,這娃子發跡和後來唐朝的朱溫有些像,先是參加起義軍,然後被政府軍鎮壓收編,其後在政府軍中身居要職,立下赫赫戰功,再往後冊立傀儡皇帝,自己取而代之。要說宇文泰剛做皇帝時,那叫一個慘,雖說宇文泰自己本事不小,但他的競爭對手同樣非等閒之輩,那就是赫赫有名的——北齊皇帝高歡。一開始雙方都自稱時北魏的合法繼承人,這就引起了雙方的掐架,誰胳膊粗力氣大誰就是老大。前期宇文泰被高歡揍得不要不要的,幾次險些老命都沒了,還好上天不滅宇文泰,小子也很機智,先後打了沙苑之戰、邙山之戰,算是暫時穩住了局勢。但相比高歡,仍然處於劣勢。

中國能保持統一,此人功不可沒 打下了江山,為何不稱帝?

然後宇文泰開始反思解決辦法了,一想咱們的兵沒有高歡的多,於是發明了府兵制,大量從漢人中招兵買馬,兵員數量大增,儘管單兵素質不如高歡軍,但兵員充裕,耗也能把它耗死。其次就是,宇文泰發現相比他這個鮮卑族人,還是漢族的知識分子鬼點子多,於是他改革官制,創立八柱國,為漢人做官開闢通道。經過改革,北周大量啟用漢臣,漢人出謀劃策,對北齊形成智商優勢,完全智商碾壓北齊君臣。最終為北周周武帝宇文邕滅掉北齊奠定了基礎,也就為隋朝的成立定了調子。

那麼宇文泰為何不稱帝呢?小編是這樣理解的

​資歷上看,這些資歷高、輩分高的北鎮同儕,在賀拔嶽被侯莫陳悅謀殺之後,擁戴近水樓臺的宇文泰做軍事領袖,雖然是對宇文泰領導能力的肯定,但也包含著選擇最近最適合領袖為賀拔嶽復仇的因素(畢竟荊州的賀拔勝,與夏州的宇文泰相比,實在是解不了近渴的遠水)。宇文泰主導關中北鎮集團的政治籌碼只有“為賀拔嶽成功復仇”,但軍事領袖和皇帝是兩碼事,僅僅憑藉一次為舊主復仇,還不足以支撐西魏初年的勳貴們心甘情願俯首稱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