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郭麒麟給於謙家書,為什麼不給郭德綱寫了?

峰大大123


郭麒麟給於謙寫的家書可以用“情真意切”來形容,信的開頭郭麒麟便調侃了于謙的三大愛好,調侃之餘不失對師父的溫情,一句“想來想去還是給您這封信吧,能抒發點真情實感”道出了郭麒麟寫這封信的初衷。



就像郭麒麟在信中所說,很多時候有些話我們難於說出口卻可以寫在紙上,而那些寫在紙上的話也最富深情。郭麒麟在信中稱郭德綱是一個嚴父並不是抱怨,郭麒麟心裡也很清楚父親的嚴厲是為他好。

和郭德綱的嚴厲不同,于謙對郭麒麟始終是溫和的,可以說郭德綱和于謙是郭麒麟成長過程中的“紅臉”和“白臉”。正是如此,郭麒麟願意把成長中的諸多煩惱和于謙分享,所以,也可以說于謙在郭麒麟的成長中扮演了亦師亦友的角色。

而正是這樣亦師亦友的角色讓郭麒麟視於謙為榜樣,我們也可以從郭麒麟給於謙的信中的一段話得知,這段話是:我欣賞您的樂觀豁達,我欽佩您的與世無爭,我羨慕您的颱風瀟灑。

正是因為郭麒麟把于謙作為榜樣,很多時候,我們能從郭麒麟身上看到于謙的影子,郭麒麟為人和善且談吐得體,於是有很多網友也稱郭麒麟和郭德綱的性格截然相反。

從郭麒麟給於謙的家書我們也可以看出郭麒麟是有一些文采的,那一句“古有楊時程門立雪,今有我慕賢思齊於門聽鼾”不正是最好的說明,可見,郭麒麟平時讀的書也不少,這一點郭麒麟很好地繼承了郭德綱。

郭麒麟為何不寫信給郭德綱,我個人認為道理很簡單,這就好比我們買了好吃的都會先讓身邊的親朋吃,這是一種禮數嘛,畢竟郭德綱是郭麒麟的父親,他們時常生活在一起,就算郭德綱和郭麒麟之間的交流再少,郭麒麟也可以通過很多行為去表達兒子對父親的敬仰,不是嗎?


草根說電影


這個問題郭麒麟發文已經表述的非常清楚,一是因為師父于謙前段時間50歲生日,二是受到《一封家書》欄目的邀請,機緣巧合下於是就有了這封寫給師父的信。



從字裡行間可以看出,這是郭麒麟對師父情感的一種自然流露。正如他自己所說,他和父親郭德綱的性格都比較內向,爸爸在他的心中是正統和威嚴的,所以父子二人在一起常常相對無言,幾句話之後就沒什麼話題可聊了。



這種現象其實是我國很多家庭中父子關係的一個縮影,父親家教嚴格,在孩子心中有著威嚴的形象,孩子大多都無法放鬆。

于謙性格隨和,愛玩愛鬧,能和很多人打成一片,作為郭麒麟的師父,對其也是以放養為主,沒有過於嚴格的要求。



與父親郭德綱的嫉惡如仇不同,郭麒麟的性格很平和,與師父于謙比較像,所以在他面前很能放得開,兩人在一起也有更多的共同話題。

這封信回顧了與師父相處的點滴,表達了對師父為人和事業上的讚美,當然還有真誠的祝福。



文章不長,語言也很平實,可卻展現了郭麒麟良好的家教,尊重師長,懂得感恩,再加上平時為人低調謙遜,行為得體,在眾多星二代中非常出色,讓其獲得了眾多讚譽。



至於題主所問的為何不寫給郭德綱,其實很簡單,一是父子二人不用通過這種大張旗鼓的方式進行交流和表達情感,二是碰巧了,如果沒有《一封家書》欄目的邀請和于謙50生日趕到一起,也不會有這封信。



郭麒麟這孩子真不錯,樣貌不錯,相聲基本功紮實,為人處事廣受好評,同時又有極好的資源和平臺,未來發展可期。有這樣的兒子,老郭應該很欣慰了。

歡迎關注,瞭解不一樣的影視娛樂解讀。


讀劇慧眼


對於“星二代”郭麒麟來說,郭德綱和于謙是他成長路上最為重要的兩個人物,一個是嚴父,一個是恩師,都對他的人生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正如郭麒麟在家書中所言,他心目中的父親威嚴、莊重,再加上父子倆都性格內向,所以郭麒麟在父親面前有壓力,很難找到話題,經常聊上三五句就沒話可說了,只能想坐無言。而在師父于謙面前,郭麒麟則要放鬆許多,聊天很輕鬆,話題也沒有太多顧忌,二人是一種亦師亦友的關係;郭麒麟樂於將自己的心裡話,知心話和于謙分享,這也是郭麒麟選擇寫信給於謙的原因。

郭麒麟自從16歲出道以來,一直無法擺脫郭德綱的陰影,遭受了各種質疑,他年紀輕輕揹負的壓力非一般人可以想象。內向的性格決定了他的父親只會在行動上支持他,而在心理上並不能給予他更多的安慰和開導。于謙則正好扮演了這樣一個角色,是郭麒麟心理上得到慰藉的一個窗口,所以二人在師徒關係之外,也有一種父子情愫,師徒如父子真不是虛言。

好在郭麒麟這些年沒有被壓力壓垮,憑藉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已經在藝術道路上嶄露頭角。在相聲舞臺上,郭麒麟基本功紮實,傳統相聲演繹的非常有老一輩藝人的韻味;同時並沒有像其他師兄弟們一樣,依靠騷浪賤等方式吸引關注,而是維持了自己正統的相聲風格,走了一條非常純粹的相聲之路。在相聲之外,郭麒麟在綜藝、影視劇等方面全面開花,目前已成為娛樂圈的一顆新星,未來不可限量!

郭麒麟之所以能夠得到這麼多的讚譽,得益於他良好的個人修養,特別是在待人接物方面非常得體,從來沒有負面新聞,和他合作過的人都對其讚賞有加,這是他成長之路上最大的資源和財富。此次能夠在公開的場合寫一封家書給師父于謙,就體現了他高超的智慧和情商,既讓人體會到相聲界師徒關係的正面實例,又讓人感受到郭麒麟的感恩之心,同時也滿足了部分人對於郭麒麟如何處理父親於師父之間關係的好奇心,絕對是一著妙棋!


相聲演義


這幾天,郭麒麟憑藉著一封家訓和兩封家書頻頻登上熱搜,這也讓網友們好奇這家訓和家書裡面到底寫了什麼。



首先是郭德綱寫給郭麒麟的家訓,其實這封家訓是在2014年郭麒麟成人禮時,作為父親的郭德綱寫給郭麒麟了,家訓內容主要從做人、交友和從藝等方面指點郭麒麟,雖然當時這封家訓當時就引起了不少的熱議,最近因為《見字如面》這檔綜藝節目,讓網友們再次瞭解到這封家訓,也看到郭德綱對兒子的教誨和期待。



至於這兩天令郭麒麟登上熱搜的家書,其實是郭麒麟寫給即使他授業恩師又是他乾爹的于謙的,而非寫給郭德綱的。



首先我們先說一下郭麒麟寫這封家書的背景,其實從大林微博內容也能看出,他也這封家書是因為受到《一封家書》的邀請,再加上于謙前一段時間剛過五十歲大壽,因此,借這個契機,郭麒麟給於謙寫了這封家書,除了表達他對於謙的尊敬,更是感恩于謙對他這些年的精心教導。



雖然,郭麒麟這封家書內容並不算長,但是從內容中也能看出于謙這些年的為人處事的生活方式以及教導弟子時的盡心盡力。



此外,雖然郭麒麟是郭德綱的長子,但是在郭麒麟成長期間,除了郭德剛外,對他影響最大的人就是于謙了,于謙在教導郭麒麟的這麼多年,不但對郭麒麟相聲生涯影響極大,更是潛移默化下影響了郭麒麟的性格。



畢竟,郭麒麟的性格和于謙還是比較像的,都屬於那種溫文爾雅,與世無爭的性格。



因此,為了感謝于謙這麼多年對自己的諄諄教誨和盡心教導,懂得感恩的郭麒麟給於謙寫家書並不為過。



至於為什麼郭麒麟不給郭德綱寫,拾憶認為,一方面是郭德綱和郭麒麟畢竟是親父子,兩個人有什麼話私下都可以說,沒比較這麼正式的寫家書,另一方面,郭麒麟寫家書給於謙很可能就是郭德綱建議的,你們覺得呢?


拾憶物語


師徒如父子,于謙和郭麒麟就跟親爺倆差不多,家書寫給於謙師傅,就跟寫給父親是一樣一樣的。

至於為什麼不寫給郭德綱,而是寫給於謙,當然肯定不是于謙才是親生父親,這都是段子,郭小寶還沒鬧明白,別再弄個於麒麟出來。

寫給師傅不寫給父親,是因為郭德綱和于謙對於郭麒麟的相處模式不同。



郭德綱在相聲裡說過,別看舞臺上郭德綱沒個正形兒,其實私下裡,家庭中,郭德綱是個特別傳統的人。


跟家裡長輩說話永遠是帶著“您”,不能說“你”,說“你”是沒禮貌,看見別人小孩跟他們爸爸說你,郭德綱心裡都不舒服。

家裡椅子永遠是半坐,屁股坐一半,絕對不能坐實了,恭恭敬敬的侯著,更別提躺著窩著了,在家裡絕對不允許。

郭德綱自己如此,對郭麒麟更是如此,嚴厲,嚴肅,嚴謹,絕對的刻板老父親的形象,為人處世都要遵循家風。



這種環境下,郭麒麟其實有些話不願意甚至不敢和父親說,什麼爺倆坐炕上喝酒聊天?基本不會有,在家就得規矩。

但和于謙老師不一樣,于謙好玩兒,也會玩兒,性格慈愛,無拘無束,跟孩子能混一塊,郭麒麟跟于謙師傅在一起,會特別輕鬆,有些話也願意和師傅說。

這個家書首先是個綜藝節目,無論節目定位如何高,但畢竟是個節目,讓郭麒麟在一個電視節目中,寫一封信給爸爸郭德綱說一說心裡話,他其實很牴觸,不敢,也不好意思,家裡私下都畢恭畢敬,外邊就更不願意多嘴了。



家書這東西,郭德綱給兒子郭麒麟寫,合乎規矩,但郭麒麟給父親郭德綱寫,在一個如此刻板嚴格的傳統家庭,父子倆,都很尷尬。

所以,寫給師傅于謙,即是應景,也是郭麒麟沒有負擔的選擇。



正如郭麒麟家書裡說的中國人,比較含蓄,很多話都不好意思說,雖然于謙不是郭德綱親生父親,但于謙對郭麒麟人生給出的教導,親身做的榜樣,樂觀向上豁達,都給郭麒麟不小幫助,郭麒麟寫的師傅,對於謙老師是真的感激和感動。

所以這封信,寫的是真心不錯。



拜師十載,此生得立於門之下,我之幸也。—郭麒麟


崩人


這樣問的,肯定是沒有仔細看答案。前面幾位答的都已經很清楚了,那麼我娛樂角度來回答一下。

1.這說明於謙老師,真的是郭麒麟的父親,郭麒麟在於家有另一個名字叫於小寶。不然為什麼?郭老師早在郭麒麟18歲成人禮的時候就給他寫過家書,他都沒有回應。現在卻公開寫信給於老師,誰近誰遠一目瞭然。大寫的心疼郭老師!



2.這說明郭麒麟是真的夠節約的。師傅50歲大壽,都沒有什麼表示。相反郭德綱卻多方打聽斥巨資買下一匹寶馬送給於老師。大林,咱省錢也不是這麼省的呀!這次你這省錢節約的品質可是徹底坐實了,畢竟在德雲社來說錢不是錢那是命,請繼續保持我社這一優良傳統。


3.對於郭麒麟來說,郭老師和於老師就是嚴父慈母般的存在。在郭老師面前,他規規矩矩,在於老師面前就可以想幹什麼幹什麼,自由自在。這就是我們大部分中國家庭中的真實父子關係。對於父親總是有一種天然的敬畏之心。其實郭麒麟的這對郭德綱的這種怕一方面是家教的原因,還有一方面就是因為郭麒麟從小跟著爺爺奶奶長大,於郭老師相處時間不多。十幾歲的時候開始跟著郭老師生活,他卻逐漸長大,有了自己的內心世界,和父親敞開心扉的機會也更少了。郭麒麟在採訪中也談到過父親的教育方法他表示很理解,因為他知道父親是深愛他的。


郭麒麟這封信寫得情真意切,平淡著中透露著對師父深情。作為一個星二代富二代,也算是在娛樂圈中,這麼多年沒有黑料,沒有緋聞,實屬難得。


聽相聲的於宇予


家書,家書顧名思義給家人寫的書信方可稱之為家書。

于謙,郭麒麟一對師徒,師徒如父子,名為師徒卻有父子之情,爺倆之義,在此可見一斑。

正如郭麒麟在信中所言:可以從於謙老師身上學到相聲藝術、人生品德、樂觀豁達、颱風瀟灑、從容自信。

于謙對郭麒麟而言:如同良師益友,亦師亦父亦知己。于謙所傳授他的不僅僅是相聲技藝,更多的是人生的煉達,如何活好,如何做人,如何在天地之間逍遙遊而又兼顧本職。



我想:麒麟之所以給師父于謙寫家書,既是把他看成了自己的親人,又是把他當成了知心朋友,感謝于謙師父的栽培與引導,于謙就是他言行於世,行走天地間的榜樣。

有很多人會有疑問:為什麼這封家書沒寫給郭德綱?

綱絲們都知道:郭爺對麒麟管教非常嚴,表演不到位都要公開批評,因此麒麟對郭爺是一種敬畏的心態,敬他卻又怕他,在郭爺面前,他是有畏懼感的。而在於謙老師面前,他可以無拘無束,敞開心扉,自由言說,口無遮攔。爺倆喝酒嬉鬧如同朋友。




因此,此封家書寫給於謙老師更合適,更能表達出他對於老師的尊重與敬愛。

在這裡我們可以窺探出郭爺和於老師在麒麟心中的形象就是:嚴父慈師。

你同意嗎?

郭麒麟,德雲社少幫主,最努力的星二代之一。四歲父母離異,母親遠赴日本,自此他跟著郭爺生活,遭罪自不待言。因為當時郭爺也在奔命,討生活求發展的路上,一切都不盡人如意。麒麟就在這樣的環境下,磨練著,成長著。他上學時成績優異,但因為喜歡相聲,15歲的他初三沒畢業就退學,拜于謙老師為師,說起了相聲。16歲就進行了自己人生中第一場商演,也是相聲歷史上最年輕的商演相聲演員。這固然有郭爺的扶持,但他自身的努力與勤奮更佔了主導作用。

他繼承了郭爺良好的相聲基因。清亮乾淨的嗓音,外加帥氣的舞臺形象,他是扶得起的麒麟呀!

祝願:少班主不改勤勉之本色,更上一層樓,德雲社傳承不斷,笑聲送萬家!

說說你眼中的郭麒麟是個什麼樣的星二代?


西瓜娛樂笑笑生


郭麒麟和郭德綱是親父子,有什麼話可以當面坐在一起交流,沒有必要紙上談情。郭麒麟寫給於謙,是因為于謙是他的恩師,相聲傳統講究的就是師承,師恩大於天,他必須要特意感謝一番。

郭德綱送給郭麒麟的是父親寫給兒子的成年寄語,也可以讓普通人借鑑參考,發表出來無可厚非。若郭麒麟再給郭德綱寫一封信,那便是兒子對父親的感恩了,再發表出來就有些作秀的嫌疑。


大家都知道,相聲界裡有一個行規,那就是父子之間不能拜師。本著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打算,郭麒麟15歲退學後,就拜師父親的摯交好友于謙,開始學習相聲。于謙到底交給郭麒麟多少專業知識我們不知道,但不難猜測出他一定沒有郭德綱用心,父親畢竟是父親,郭麒麟不能拜父親為師,但就不代表著就不能學藝,就算他每天看著郭德綱培養徒弟,那也耳濡目染的能學到很多東西了。


謙哥呢,為人比較隨和、愛玩。他出名的時候郭德綱還在為德雲社上下老小的生計發愁呢,所以他說相聲完全就是為了好玩,沒想著賺錢。謙哥雖然才五十歲,但卻能給人一種慈祥的感覺,郭麒麟在他身邊學藝,估計也學不到很多東西,算是跟著玩去了。

父子之間不拜師徒的原因就是怕父親在教導兒子時出現惻隱之心,不忍打罵,導致兒子學不到真實本領。可是從郭麒麟的家教來看,完全不用擔心這一點,反倒拜了謙哥為師,怕是才會被寵溺吧。郭德綱曾經在他的相聲中說過:郭麒麟每次去于謙家,都被于謙拉著喝酒,在謙哥眼裡學藝是排在最後一位的。雖然我們不知道這僅僅只是一個包袱,還是真心話以玩笑的方式說出來。但參考謙哥的性格,我猜郭德綱說的八九不離十。



所以,郭麒麟在給於謙的信中感謝更多的是于謙交給他的人生品德,欣賞于謙的更多是他那樂觀豁達的生活態度,從容自信的瀟灑颱風,與世無爭的處事原則。


郭麒麟在家裡學習的是嚴格的家訓,接受的是龐大的相聲知識,幾乎沒有放鬆的時間,可是他在於謙家卻能感受到童年的樂趣。這一方面,他更應該感謝于謙老師,人生一世,開心才是最重要的,於老師活的明白,郭麒麟也是從他那裡學到了最有價值的樂觀心裡。


聞香識電影


既然是公開的“家書”,其象徵性大於實際意義,郭麒麟也許私下給過郭德綱無數“家書”,只是不公開發在微博而已呢。所以,不必對比,親疏在於平常生活,而不是看網絡上的秀。

聊表對恩師于謙老師的授藝之恩,這才是郭麒麟發微博“家書”給師父的初衷。從輟學加入德雲社學相聲、以及上臺表演,除了郭德綱傾注心血,身為授業師父的于謙老師,肯定沒少在郭麒麟身上下功夫,而並非像外界想象的那樣——郭德綱和于謙的兒子們“互為師徒”只是一個形式,既然收人家為徒了,肯定按照傳統相聲師徒關係那樣不折扣地履行職責。

郭德綱在舞臺上或接受採訪,經常明確說郭麒麟能有今天的成就,不管好壞都跟自己“一毛錢關係”也沒有。這話並非撇清關係、推卸責任,而是不希望以自己的光環影響或壓抑到下一代人的發展,不希望郭麒麟“揹負”一個受父親照顧才有今日成就的標籤,同時也給於謙老師充分信任,該怎麼教怎麼管,郭德綱不干預。

馬志明拜朱闊泉為師,馬三立身為相聲大師和泰斗,也斷然不會去質疑或影響馬志明的學藝過程,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授徒方法。侯耀文師從趙培茹學藝,侯寶林大師亦如此。這既是行業規律,更是對兒子師父的基本尊重。

當然,放心不等於真的不管,郭麒麟的成績真的和郭德綱沒關係?即使郭德綱真的不施加影響,潛在的影響肯定有,否則郭麒麟不可能這麼快走紅。

郭麒麟雖然拜師于謙,私下郭德綱肯定沒少指點和傳授各種曲藝。侯耀文雖然不是侯寶林的徒弟,但很多觀眾都注意到侯耀文表演風格,無不透露著侯寶林大師的影子。家中傳授或兒子模仿父親,這些因素都有吧。

但不管怎麼說,在相聲這門傳統曲藝裡,尊師重道等品性往往比舞臺能耐更被看重,特別在郭德綱的眼裡更是如此。郭麒麟對師父的“家書”,就是一種彰顯尊師的過程。


岑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