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崗設人,還是因人設崗

點擊右上角【關注】,獲得資深管理顧問倪雲華的管理、創業新知與乾貨分享,讓你專注夢想,少走彎路。

一家公司,或者一個團隊在招募成員的時候,我們通常的過程是,根據公司的發展戰略和目標,分析完成這個戰略需要的人才能力,確定了公司的組織架構,再配置好相應的崗位。根據該崗位所需要的能力去配備合適的人選。我們傾向於合理的設計和規劃,做到人崗匹配,人盡其才。這是我們最常見的人崗匹配的方式。

而與之相對應的,叫做因人設崗,這是指為了某個人解決工作問題,而給他安排一個工作崗位。但是在今天,我們考慮團隊的持續成長,以及應對未來挑戰的過程,對於因人設崗和因崗設人,我們有了新的思考和理解。

今天,在我們習以為常的因崗設人的方式下,我們會遇到一些挑戰,這個挑戰是來自,我們在現實中會遇到的一些問題。

我在與一些新興行業的企業進行交流的時候,公司的用人部門或者HR會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有些部門要招人,HR就很自然地要求用人部門寫出這個崗位的工作職責和任職要求。這時候會出現兩方面的狀況:

一方面,用人部門說這個JD(崗位說明)我寫不清楚

,或寫不完整,我很難清晰地繪出這個人完整圖畫。

另一方面,用人部門寫出了這個JD,但是人力資源部在幫著尋找人才的時候,卻很難找到完全的一一匹配的候選人

這可能是因為,這項工作在我們這個公司,甚至我們這個行業都沒有人做過,或者這個崗位是一個跨界的人才選擇,在過去的行業裡很難找到合適的人選。

我們在今天的商業社會中產生了很多新崗位的機會,比如財經新媒體崗位,既要求懂得媒體,特別是新興媒體的玩法,也要懂得互聯網的技術手段、也有財經領域的專業知識。

因崗設人,還是因人設崗

很多現有的人才,或者一些年輕人,對新媒體、互聯網很瞭解,但可能缺乏很深的財經專業知識。找資深的,專業知識很強的,對於新媒體和用戶的把握就會相對較弱。當然在技術領域這樣的例子更明顯。

這時候出現的情況就是,我們因崗設人的時候,很難找到完全貼切合適的人選。因為行業的發展非常快,過去合適的人,很難複製到明天的價值上。這就像KPI朝著OKR的轉變 一樣,行業的變化加快,未來充滿了未知和不確定,在這樣不確定的戰略下,我們對於人才的需求也變得不確定。

這個時候,我們對於崗位和人才的匹配的觀念就同樣要發生變化。我們來看一個例子,我記得幾年前有一家人力資源軟件公司,這個公司的產品是將企業員工的管理整合到一個平臺上,公司在擴張期招募了很多人。

有一次某個崗位招募的時候,公司的高管面試了一個候選人,但是這個人和要招的這個崗位要求是不匹配的。一般來說,這個面試就結束了。但這名高管在和這個人溝通的過程發現,這個人對於他們這個行業有著非常清晰的認知和戰略性的思考,同時又具備大型項目的組織和運作執行經驗的同時,在價值觀方面,與公司也非常契合,很認同公司的發展方向。

面對這樣的人才,高管陷入了兩難,按照現在的崗位職責,這個人是不匹配的,填不進去的。但這個人身上所展現的東西,是在未來某個時點一定會產生價值的。

因此,這個高管做出來一個大膽的決定,把這個人招進來,但是並沒有放在那個固定的崗位。而是給了一個相對靈活的角色,對於這樣自驅型的人才,在經過一段時間後,他給公司提了一個非常有價值的建議,成立了一條新的業務線,這條業務線後面甚至一度成為公司的最主要的業務來源。

因崗設人,還是因人設崗

在這其中,我們出現了一個從因崗設人,到因人設崗的轉變。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因崗設人,是在填空,而新的因人設崗的方式,是在繪製一幅新的藍圖。

但是在考慮因人設崗的團隊發展方式的時候,需要注意:

1、你所處的的行業是一個未來會面臨很多不確定性,充滿機會和挑戰的行業。

對於傳統行業,崗位職責很清晰,公司發展方向也很確定,因崗設人就是合適的。

2、你對於人才的把握要非常的精準。

因為這樣的方式,在一定時間內,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之間會發生衝突。這樣的方式也可能會產生錯誤的選擇。因此,在對於這樣人才選擇的時候,要注意對這個人的總體考慮,包括對公司的認同、他的開拓創新能力、他的執行力等方面以避免風險。

團隊管理原本就是一個動態的靈活的行為,判斷任何方式的好壞,其實就在於是否能夠實現團隊的整體發展和目標達成。因為,我鼓勵你去積極思考,挑戰那些既有的管理方式,找到創新的更有效的管理方法。這樣的動態管理方式才是最有意義和價值的。

以上,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作者:倪雲華,十年跨國管理諮詢顧問,曾服務普華永道、IBM全球諮詢服務部,為華為、海爾、騰訊等公司提供諮詢服務。關注微信公眾號【倪雲華新知】獲得更多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