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名字的由来有哪些?为什么叫四川?

听文化发声音


目前对于四川名称的由来有两种误读,其一、认为因为四川境内有四条大河分别是长江,嘉陵江,岷江,大渡河,故有四川之名。其二是认为四川为“沐川、青川、北川、汶川”四个川而得名。

以上这两种说法都是因为“川”而望文生义,尤其是第二种,认为四川是上述四个“川”组合而成的解释。其实,古代四川境内带“川”并不仅限于上述四个,还有青川、金川、通川等几处。

四川名称真正的出处是从北宋的“川峡四路”而来,但要说清楚“川峡四路”还得从唐朝说起。

唐太宗贞观元年 (公元627年),李世民废除了秦汉以降的州、郡制,将两晋南北朝时代的益州(大致是今天成都平原)改为“剑南道”,而将原来的梁州(大致是今天陕西的汉中盆地)改为

“山南道”

唐玄宗开元23年 (公元735年),剑南道又被分为“剑南西川节度”“剑南东川节度”,这是四川地名中“川”字第一次出现,

北宋建国后,为了加强对蜀地的控制,在灭掉后蜀政权(五代时十国之一,都成都)后,将川蜀故唐州县大加减并,设置了“西川路”

宋太祖开宝6年 (公元973年),又分设“峡西路”,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 (公元981年),又将西川路和峡西路合并为“川峡路”

宋真宗咸平4年 (公元1001年),将川峡路一分为四,即“益州路” (后改成都府路),“梓州路” (后改潼川路)、“利州路” (州治广元)、“夔州路” (州治奉节),合称为“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四川之名由此而得。

等到元朝建都北京,在各地设置行中书省,川峡四路并称

“四川等处行中书省”,简称“四川行省”“四川省”之名自此问世,是为“四川”建省之始,行省衙门驻成都府路。

1938年(民国27年),国民政府采取了“川康分治”的政策,将现在的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攀枝花市、雅安市及西藏东部昌都地区、林芝地区合并,成立“西康省”,省会康定

1955年,新中国人民政府撤西康省,以金沙江为界东部康区归属四川、西部康区归属西藏。

1997年,重庆市与涪陵市、万县市、黔江地区从四川省整体划出组建重庆直辖市。至此川渝分治,最终形成了现在四川省的行政区域。

说完了四川名称的由来,顺便说几个四川城市名称的出处。

成都的来历

四川盆地最早的政权是古蜀国,古蜀国的都城并不在成都,而在郫县(就是出豆瓣酱的地方)。

公元前4世纪,周代末年时期,古蜀国第九代王决定迁都,并借用“周王迁岐一年而所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典故,取而得名蜀都。蜀语成都二字的读音就是蜀都,“成”者“毕也、终也”

因此,成都的含义就是“蜀国终了的都邑”,或者说“最后的都邑”。

广元自诩为一代女皇武则天的故里,不过如果你有机会去问武后,她一定不会说自己老家是广元,因为,唐朝时这个地方叫利州

广元名称的出现来自于元朝,据说忽必烈时期,取“广我元路”之意将其命名为广元

遂宁的名称据说始于东晋时期,当时遂宁则属于十六国中的成汉国。各国之间的连年混战,使得人民痛苦不堪。

公元347年,东晋大将桓温伐蜀,灭成汉国,结束了四川长达50多年的混战。凯旋时,为表功绩,期望“平息战乱,达到安宁”的意愿,将地名改为“遂宁”。

绵阳名字由来是因为城北二里有一座绵山,古代风水学的理论中,“山南、水北为阳,”当时县城在绵山之南,故名绵阳。

与此类似,资阳县因位于资水(沱江)的北面,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135年)将其定名为资阳。

中国古代以山水向背作为地名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说咸阳,就是因为位于九嵕山之南、渭河之北,山水俱阳,而得名。

甘孜在藏语里的意思是“洁白美丽”,又因为有甘孜寺的存在而得名。

但古代藏区,以地名命名寺院,和以寺院名、王朝名命名地名的情况都曾多次出现,比如说象雄、吐蕃、古格、拉达克,都既是王朝名也是地域名。所以,很难断定甘孜是先有地名还是先有寺院名。

阿坝州的名称目前尚无定论,因为阿坝州的地理位置离四川盆地较近,中原王朝历史上曾在此设郡。

战国时,公元前316年秦置湔氐道(今松潘),西汉则设置了汶山郡。据说,唐朝时吐蕃王朝向东扩张,松赞干布曾迁民于松州(今松潘)以南地区,并在此繁衍生息。迁来的藏民自称为“阿里娃”,在绵长的历史年代中,逐渐变音为“阿坝”



藏地读行


关于四川得名的由来,很多人都有一个误解,包括一些学者,都以为四川来源于四条河,并想当然地例举了四条河:如长江,沱江,岷江,嘉陵江。

其实,这是错误的。

四川得名的由来, 和它曾经的行政区划有关。

众所周知,秦朝实行郡县制,汉代在郡县之上增设了州,此后几百年间,州就相当于省。

到了唐朝,设置道,道也相当于省。到了宋朝,设置路,路相当于省。

州、道、路最早都是监察区性质的,后来才转为行政区。

在四川,秦时设巴郡和蜀郡;汉武帝时,设益州刺史部;唐朝时设剑南道,后来分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和剑南东川节度使。

到了宋朝,将四川一分为四,设立了四个省级行政区,即益州路(管辖今天的成都,眉山,乐山,雅安,茂县,绵阳等地,治所成都)、梓州路(管辖今天的遂宁,南充,资阳,安岳,富顺,内江等川中地区,治所三台)、利州路(管辖今天的广元,阆中,巴中和陕西汉中等地,治所汉中)、夔州路(管辖今天的万县,达州,忠县、涪陵,黔江、江津以及贵州遵义部分地区)。

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在一起,称为“川峡四路”或“四川路”,后来,简称为四川,四川也由此得名。


聂作平


有一种说法是这样。“四川”的“川”字是“大河”的意思,顾名思义是“四条大河流经之地”。这四条大河也就是在四川境内的金沙江、雅砻江、岷江、嘉陵江。



第二种说法才是靠谱的。“四川”这个名称最早还是起源于宋代,而不是起源于“四条大河”。虽然“川”字的最早意思是指河流,但“四川”的“川”其实不是指河流,而是指平原,是“平川”的“川”,而不是“川流”的“川”。(下图金沙江)



上古时我们先民在四川盆地及其四周创造了四川文化的那个区划,在秦朝时置为巴郡、蜀郡、汉代叫益州。(下图为雅砻江)



唐代改为剑南道,后分为剑南西川道和剑南东川道,分别在成都和三台设立治所。在唐玄宗以前的行政区划,只有东、西两川,所以简称“两川”。唐玄宗时,他又对此区划作了调整,有了剑南西川道、剑南东川道和山南西道的设置。这样,便有了“三川”。(下图为岷江)



后来由于宋真宗调整,又在益(成都)、梓(三台)、利(汉中)州三州之外,新置夔州(奉节),于是,这一区域在宋代便被称为“川峡四路”,后来就简称为“四川"。这就是“四川"的真正来源。(下图为嘉陵江)



综上所述,“四川”是因为巴蜀盆地四周高山环绕而中部平原或丘陵锦延这种地形而得名,不是因为具体哪条河或哪几条河而得名。一般巴蜀盆地可泛称“四川”,而其东西南北部又可称西川、东川、北川、南川或者是川西、川东、川北、川南。


言劝


四川这个名字是宋朝就有的。古代有个行政区域叫“

”,大概就相当于现在的省。

宋朝时在四川地区设置了西川路峡路两个路,在这两路管辖之下又分四路,分别是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这四路在当时被合称为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这是四川名字的最早由来。

到了元朝时,川峡四路被合并,建立了四川行省,四川省的名字正式出现在了地图上。当时还对四川省内的格局进行了改组,现在四川省的格局基本就是那个时候定下来的。

不过在清朝时候,将遵义划到了贵州。

解放后四川省被撤销,改成了川西、川东、川北、川南4个行署区和西康省。西康省也就是现在川藏交界的一部分地区。

没过几年又改了回来,并且把重庆划到了四川。

97年的时候重庆被设为直辖市,四川省的版图就此固定下来,至今没有再变动过。】



漂浮菌



 不是这样理解四川省名的,但你要知道四川有几个“川”我可以告诉你有:青川县(隶属广元市)、沐川县(隶属乐山市)、北川县(隶属绵阳市)、汶川县-金川县(隶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通川区(达州市)…要告诉你的是四川省名由来:四川以益利梓夔四路得名。


唐大部属剑南道和山南东、山南西道;宋设川峡路(注:非川陕路),后分设西川路和峡西路,再分西川路为益州路和利州路,分峡西路为梓州路和夔州路,合称四川,其间设四川制置使,为四川得名的开始,后改益州路为成都府路,改梓州路为潼川府路,分利州路为利州东、西路。



元置四川省和四川行省和西蜀四川道;明置四川省,后改四川布政使司;清改四川省;建国初分为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四行署,后合并恢复四川省,省名至今未变。




青松5698


小编一直以为,四川省得名于四川境内的四条大河:长江,嘉陵江,岷江,大渡河。

最近才恍然大悟,原来并非如此!!!

四川,以益利梓夔( kuí )四路得名。

大部属剑南道和山南东、山南西道;

设川峡路,后分设西川路和峡西路,再分西川路为益州路和利州路,分峡西路为梓州路和夔州路,合称四川,其间设四川制置使,为四川得名的开始,后改益州路为成都府路,改梓州路为潼川府路,分利州路为利州东、西路;

置四川省和四川行省和西蜀四川道;

置四川省,后改四川布政使司;

改四川省;建国初分为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四行署,后合并恢复四川省,省名至今未变。


月亮女神


先秦之时,四川大地上有巴蜀两个兴旺发达的小国家,及至秦军入蜀,实行郡县制,巴蜀两国就成了巴蜀二郡。唐代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唐太宗按山川地形分中国为十道,其中剑门关以南地区为剑南道。剑南道的东边是山南道。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 年),又分为十五道。随后把剑南道分为剑南东道、剑南西道,也称剑南两川。再加上山南道,唐人称作“剑南三川”。故出现“两川”和“三川”的简称。



宋代时,四川地区到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统称“川峡四路”,简称为“四川路”或“四川”,这就是四川得名的之始。元代于至远十七年(公元 1281年)正式建致“四川等处行中书省”,省治设于成都,四川于此正式建省。


明时分全国为十三行省,今四川即为四川省。清初分全国为十八行省,四川行省区域之西北境已至理塘、巴塘等地。


辛亥革命后,1935年,四川省被分为18个行政督察区和西康督察区。


建国之初,曾经把原四川分为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四个行政公署,1952年撤消行署,恢复四川省建制。


1955年撤消西康省,其金沙江以东地区划归四川省。1997年,川渝分治,原川东部分地区划归重庆,
省名至今未变。


CC娅茜


我是四川人,对四川简单的说 ̄下吧!

四川是云,贵,川,三省相连,山水一体的血脉相连。

四川是 ̄个盆地,四面高山,中间是个平原(成都平原),形成聚宝盆。

四川主要是由几个川组成的,分别是汶川,青川,沐川,北川,金川……等,顾名思义称为四川。

四川青山绿水,矿产资源丰富,长期地质灾害(汶川大地震,茂县山体垮塌事件……等)。

四川人口多(1亿左右),民族多,地质宽大,主要以江河为主(长江),农副产品丰富,不择土壤环境,什么农作物都可种植(玉米,土豆,高粱,红署,黄豆,碗豆,麦子,稻谷……等),是国家重视的自然保护区。





董永根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neardup_id": 16821875936292404646, "vname": "\\u60a8\\u77e5\\u9053\\u56db\\u5ddd\\u4e3a\\u4ec0\\u4e48\\u53eb\\u56db\\u5ddd\\u5417\\uff1f\

王瑜瑜


四川,简称“川”或“蜀”,省会成都,位于中国大陆西南,长江上游地区,北连陕西、甘肃、青海,南接云南、贵州,东邻重庆,西衔西藏,四川地貌复杂,以山地为主,具有山地、丘陵、平原和高原4种地貌类型,是国宝大熊猫的故乡,同时也是中国三大名酒“茅五剑”中的五粮液与剑南春的产地。


以益.利.梓.夔(川峡)四路得名。唐大部属剑南道和山南东、山南西道;宋设川峡路(注:非川陕路),后分设西川路和峡西路,再分西川路为益州路和利州路,分峡西路为梓州路和夔州路,合称四川,其间设四川制置使,为四川得名的开始,后改益州路为成都府路,改梓州路为潼川府路,分利州路为利州东、西路。元置四川省和四川行省和西蜀四川道;明置四川省,后改四川布政使司;清改四川省;建国初分为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四行署,后合并恢复四川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