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人物篇:艾伦·肖

艾伦·肖,新交所执行副总裁兼风险管理及管制署署长


1976年,史密斯.巴尼(Smith Barney)有一个名声显赫、令人羡 慕的超级基本面研究部,不过,他们却没有一个人做技术分析。

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肖一直是《机构投资者》/nwes- tor)杂志技术分析组“全美研究团队”(All-America Research Team)的 成员,并在1993年名列第一,此后又连续多年蝉联这一称号。1988年 开始,他曾多次出现在《美国名人录》(Wfeo’s in Amerim)中。 1997年,他获得市场分析师协会颁发的终身成就奖。

基于他在证券投资领域取得的成就,艾伦 于1999年5月获得萨斯克汉那大学颁发的名誉法律博士学位。艾伦• 肖拥有注册市场技术分析师(CMT)资格,同时也是纽约证券交易所的 联盟会员及高级分析师。

1958年,艾伦,进入美邦证券公司,从分析师助理的工作开始,到初级分析师,再到成为研究部主管是拉尔夫•罗特奈姆(Ralph Rotnem),的统计助理,让他逐渐走上了技术分析的道理。

技术分析

来看看艾伦怎么理解的超买超卖的

例如,我经常会发现一种非常 有趣的情况:很多人都会盲目地认为,出现超卖便是牛市,而出现超买 就是熊市,事实恰好相反。但从定义上看,我们就会发现,如果股市形 成超买现象,表现为市场行情看涨。同样,假如了解超买/超卖摆动指 标的统计学意义,你就会发现,出现超卖时则表明行情看跌,而不是牛 市的标志。但是,听听CNBC上很多人是怎么说的,完全是一派胡言。 他们会说,市场超卖表明行情见涨。他知道什么呀? 1987年10月12 日,股市进人超卖状态,几天之后,便出现单日下跌500点的大熊市。 直到11月3日,市场才走出超卖的阴影。那么,到底什么时候买进更 合适呢?到底是进人超卖的那一天,还是刚刚走出超卖的那天?

技术分析是分析过去?

我们看艾伦怎么回答:

人们总是习惯于认为,技术分析是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因为每一 个技术分析师都会对同一个图表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事实并非如此。 这只是一个理解上的差异问题。这就像你让三位基本面分析师看同一个 资产负债表,他们依旧会得出三个不同的结论。如果你让人们对技术分 析做一个定义的话,也许有人会说,“通过认识历史去预测未来。”此 时,我要问他们,“告诉我,什么是资产负债表呢?它是看过去还是看 将来呢?”当然是反映过去。那么,损益表是什么呢?也是看过去。

PPI (生产商价格指数)报告呢?还是看过去。还有失业率数据? 依旧是过去。如此说来,所有形式的分析,就是通过历史去感受未来。

点评: 这一段,是我最喜欢的一段, 高大上的基本面分析家们,不过也是研究过去,预测未来。和技术分析,没什么区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