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北上廣深,哪個城市可以排第五名?

哈娛樂大爆炸


這個問題,我覺得應該值得認真回答。

首先,第五城的定義是什麼?是指大,還是經濟總量,人口多,還是綜合實力,還是地區的帶動性!

我認為的第五城是指的是綜合實力。它包含了(經濟總量,人均收入,歷史人文,人口,地盤,交通,大學,教育,富裕程度,人心向往)

那麼分項來看經濟總量,結合人均,人口,地盤,政治級別一起看,能有資格的城市也不多,簡單來說就是,天津,武漢,成都,南京,蘇州,杭州,重慶。

從這七城再看,交通(市內交通和跨市交通),地區地位,凝聚力來看,要淘汰掉天津,蘇州。因為這兩城的地區首位度不高,不是交通終點站和核心中轉站,蘇州政治地位略低,天津離北京太近,實際上天津直轄我認為在當下並不妥,當時建國後的一段時間天津的港口和重工業比較重要,給予其較高的政治地位尚可接受,現在來看,就十分不妥了。首先天津直轄讓河北省沒有頭羊,石家莊難以服眾,河北各市其實各自攀附北京,天津,和周邊省會,河北省級政府管理和發展的核心抓不起來。其次來看,如果天津直轄有理,那蘇州和它情況相同,為什麼蘇州不能直轄?是哪點比不上天津呢?最後天津自身也尷尬,它的人口,經濟總量,人均只能和省會比較,差北京,上海,重慶好多,所以天津的直轄地位得位不正,讓人不服!

所以,天津和蘇州應該被剔除第五城的競爭之列,因為這兩市的首位度不夠,發展潛力就受限。尤其天津我也去過,那個城市吸引力遠低於北京,人才和教育資源被北京吸的太厲害了,企業和發展前景不高,事實證明最近幾年它的發展速度下來了,而且這個城市過去積累的水份還沒擠幹,以後還會更低。

那剩下來的五城再比較,從大學,中高等教育來看,成都相對弱兩點,這點不讓人服氣,那以後的發展也就不高,自己不產高級人才,指望別人學成投靠,就要看你的魅力了!那麼看富裕程度,企業的發展機遇,人心向往程度來看,成都在這五城皆為末流,所以第五城與之無緣。重慶呢,這幾點來看也不高,它的市內交通,氣候,人口素質,成本效率確實不夠優勢,發展潛力受限,所以第五城也與之無緣,當然重慶還是要比成都強點的,三峽優勢是成都沒有的,只這一點壓得成都死死的!

那麼就剩下三個城市了。這三個城市軟硬件差距不大,那就只有比人心了。人均工資來看,排序為:杭州,南京,武漢。從地理優勢來看:武漢,南京,杭州。從青年人的人心向往來看:杭州,南京,武漢。從周邊人口素質來看:南京,杭州,武漢。從省域實力和資源匯聚潛力來看:南京,杭州,武漢。從地區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來看:南京,武漢,杭州。

以上來說,講直接點就是武漢周圍太窮,受教育程度,消費能力太差,雖說是九省通衢,但沒價值,十個拿工資的比不過兩個當老闆的有消費能力,賺錢效應有限,能提供的人才儲備支援受限。所以武漢競爭失敗,基本與第五城無緣了。

那就是南京和杭州PK了!

從客觀條件上講南京優於杭州,比如歷史人文,比如旅遊文化,大學教育,中學教育,周邊輻射,地理位置,交通建設。南京基礎比杭州好,但人口的質量和數量低於杭州,比如南京沒有馬雲,南京沒有淘寶模特,南京缺少四代以上的老南京人,現存的名人富商均少於杭州。所以南京現階段不如杭州。估計南京和杭州的差距要用20年的發展才能超越,現階段只能緊隨。

但20年後,南京的後程優勢和底蘊最終會顯現出來。道理很簡單,江蘇省的城市普遍富裕,經濟總量和人口是浙江的1.5倍,教育領先浙江,作為省會是有匯聚優勢的,政府人才可以提拔至省城,國企人才可以匯聚省城,地區企業要有省級總部,周邊的江蘇城市,安徽城市,江西城市都沒有窮的,適合發展地區總部經濟,消費能力強,消費人口更是遠遠多於杭州。假如馬 雲是南京人,淘寶是在南京創立,那物流,運輸是不是南京比杭州強?南京有江運,火車運,汽車運,飛機運的位置優勢和成本優勢,杭州畢竟靠邊,國內貿易的輻射不如南京,運費高,從環保和電、油資源消耗上也沒有南京的中心優勢大!

所以南京什麼都不缺,就缺馬 雲這樣的人,就缺才華橫溢的學者和企業家!只要出現幾個,南京畢竟還是要超過杭州的,我相信南京最終還是會出現這樣的人的,因為江蘇人傑薈萃,安徽人多勢眾,能看到南京優勢和優點的人一定會出現,一定會在南京創立偉業!

所以,綜上所述,杭州在20年內會是中國第五城,南京在20年後會成為中國第五城甚至第四,第三城。

(杭州要珍惜的是馬 雲,他不能跑了,也不能倒了,基本他就是杭州的核心競爭力,他給杭州帶來的就業超過百萬,吸引了大量年輕模特,工程師,網絡人才,銷售人才,這些人才比廣州深圳還要強還要多,如果廣州受貿易 戰影響太大的話,杭州是能超過廣州的,深圳的人才優勢也很明顯,落寞的可能性不大!)


眼看過去未來


北上廣深排第二到五,第一名是宇宙中心大武漢


張帆上海


國家自從改革開放以來,經濟一直在高速增長。

以北上廣深為首的一線城市更是朝著國際大都市發展。

接下來就會有以成都、武漢等省會城市作為第二梯隊,也想參與到國際化建設🀄️分一杯羹。

重慶、成都、武漢、天津、南京、杭州誰才是真正的第五城?

對於這個問題,論壇上可是眾說紛紜,吵得不可開交。

在於我看來以上幾座城市都代表了本省最高發展水平,也都有可圈可點之處,特別是重慶、天津,更是身為直轄市,相比較於其它省會城市還是有不少“優勢”

在我看來重慶可以代表中國第五城。



近些年來重慶經濟把“高速增長”四個字體現的淋漓盡致,基礎建設也不甘示弱,整個城市煥然一新。

重慶自身的政治地位已經註定了輝煌的一生。




再加上獨特的地理位置,整個國際大都市的雛形已經顯現。

你最看好哪座城市呢?可以在評論區留言互動哦。

感謝大家閱讀我的文章,喜歡可以點贊,關注(抵制抵制地域黑)


武漢小斑馬的晚年生活


北上廣深且不說綜合實力如何,至少在經濟總量和人均經濟層面都是國內頂尖水準。除了一線城市以外,在經濟總量和人均經濟方面都有實力競爭第五城的,只有蘇州、杭州、南京。重慶、天津、成都、武漢雖然總量很高,但是人均經濟距離蘇杭寧還相差甚遠,所以不作為備選。

蘇州、杭州、南京相比,杭州和南京作為副省級省會,雖然經濟不敵蘇州,但綜合實力遠在蘇州之上,而成為一線經濟很重要,但北上廣深每一個都是綜合實力出眾的,並非單一的經濟強盛。所以剩下就杭州和南京的對比。

杭州近幾年來經濟發展迅猛,經濟總量比南京高出幾百億,但是人口也比南京多出一百多萬,所以雙方的實際人均經濟差距是非常接近的,並不存在誰明顯領先誰的情況。而經濟以外的其他領域,南京則能夠展示出過人的實力。畢竟南京在清朝時就是兩江首府,民國時期又是首都,新中國成立後又入圍首批直轄市,其綜合實力底蘊可以說是遠勝於杭州。尤其樞紐地位、軌道交通、醫療資源、科研實力、高等學府、工業基礎等方面是遙遙領先。這些方面即便是與天津、武漢、成都橫向對比,南京也並不示弱。


子夜的風


成都、重慶、杭州、武漢都有機會。


前段時間,《第一財經週刊》旗下的 “新一線城市研究所”,發佈了一份《2017中國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排行榜的情況是這樣的:

在這份榜單裡,成都排名榜首,杭州、武漢分別排在第二、三名。有個差距相信大家也看出來了,成都的商業魅力指數得分是98.97,而杭州才85.67,分數的差距超過了13分。

是不是就意味著成都在北上廣深之外就是最強的呢?其實也不能這麼講,就各種指標來看,各有自己的優勢,關鍵是都很拼,從官方到民間,都在使盡渾身解數追趕與超越。

這三座城市,都是目前新一線裡風頭最強勁的,那我們來看看,在經濟、人文、宜居等各項指標的比較中,哪座城市目前更有優勢?哪座城市的持續發展能力可能最強?

一個共識是,成都的營銷做得比絕大多數城市都好,當然壓過了杭州與武漢,早在10多年前,“成都,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成功尋找到了核心賣點,張藝謀在2003年為成都拍攝的城市宣傳片,片長5分零9秒,一時風靡。

而且在公開傳播中,從休閒之都到成功之都,從大熊貓到三國,從錦裡、武侯祠、寬窄巷子到環球中心、高新區、天府新區,從千年古城、最佳旅遊城市到新一線城市,兼顧了傳統與現代。

看起來傳播點比較分散,賣點過多,但由於相當強勢的傳播勢頭,使得這些賣點都能廣受認可,所以在很多人的認知中,成都不光有吃的、玩的,還有科技與時尚。

而武漢前幾年是比較低調的,城市印象相對比較模糊,在不少人的印象中,武漢形象是片段式的,跟熱乾麵、東湖、黃鶴樓、長江大橋、武漢三鎮、武漢大學等標誌性的事與物能夠聯結起來。從輿情監測來看,大概從2016年開始,武漢的動作多了起來,這座曾經僅次於北京、上海、天津的城市,打出了自己的復興計劃。

想起杭州,給人的聯想是非常豐富與美好的,在城市品牌打造上,是非常成功的,“天上天堂,地下蘇杭”可以說深入人心,西湖、千島湖、雷峰塔、斷橋等賦予了杭州極其唯美的想像。阿里巴巴、支付寶、淘寶、天貓等品牌的崛起,又給杭州增添了較強的科技元素。

先來看城市地位,成都是四川的省會,多年前就是副省級城市,西南地區的科技、商貿、金融中心和交通樞紐,國家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商貿物流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

同時是中國五大戰區之一西部戰區司令部駐地,是西部地區設立外國領事館數量、開通國際航線數量最多的城市,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的世界美食之都。而且是十大古都之一、全國文明城市,當然,近兩年最引人矚目的名頭當屬“國家中心城市”。

在城市榮譽清單上,還有不少評價:最佳旅遊城市、中國最佳商務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際形象最佳城市、最中國文化名城、中國軟件名城、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城市、中國最佳表現城市第一名、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第一名、2016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第六名等。

綜合來看,休閒、旅遊、科技、幸福感這四項,是成都非常有優勢的。

武漢:湖北省會、副省級城市,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擁有3個國家級開發區,交通方面有九省通衢之稱,是內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全國首個綜合交通樞紐研究試點城市。

在《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中,武漢列為超大城市,2016年12月,國家發改委原則同意並支持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同時還是家歷史文化名城、楚文化的重要發祥地;重要的科教中心。

當然,在武漢的榮譽清單上,也有一大串頭銜: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光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國家綜合性高技術產業基地、中國金融生態城市、賽馬之都、食品交易之都、生物產業之都、2015全球最具活力城市(第八名)、百強城市第十位、設計之都、2017中國百強城市第10位等。

綜合來看,在科技與製造、旅遊、文化方面,也是很具優勢的。

杭州:浙江省會、副省級城市,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長三角寧杭生態經濟帶節點城市,中國重要的電子商務中心之一,中國八大古都之一。

在城市榮譽清單上,也有眾多頭銜,比如2017“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中國最具安全感的城市、聯合國人居獎、國際花園城市、中國十大最具經濟活力城市、2011年時曾拿到中國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第一名、中國軟件名城、2015年中國十大智慧城市、網購城市50強、2016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第八名、國家生態園林城市、“2017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第二名等。

綜合來看,在幸福感、宜居、科技、電商等領域,杭州的優勢地位突出。

在國家中心城市的名單裡,成都與重慶在2016年就入圍了,跟北京、天津、上海、廣州一起,當時組成了6個國家中心城市。到2017年1月份時,武漢鄭州上了名單。杭州也在爭取進入,但尚未明確。

而在最具幸福感與休閒、城市環境方面,杭州經常與成都保持你爭我奪的態勢,比如2017年的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裡,新華社《瞭望東方週刊》、瞭望智庫主辦的,成都排第一,杭州排第二。

2016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上,成都排第6、杭州第8、武漢第10,這個榜單是華頓經濟研究院(原“上海經濟發展研究所”)評估的,納入了GDP、居民儲蓄、科教、文化、衛生、生態環境等指標。

再看2017年美麗山水城市排行榜,杭州第5名,成都第6名,武漢沒有進前10,這個榜單由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發布的。

不過在2016年全國外貿百強名單中,杭州排在第15名,成都落到了第22名,武漢更靠後,在第24名,這個榜單是海關總署出的。

不過在2017中國大陸十佳養老城市中,杭州排在第5名,成都與武漢都沒有進前10。榜單是由標準排名城市研究院聯合中國健康養老產業聯盟做的。

還有一份《全球城市競爭力2017-2018年度排名》中,武漢的經濟競爭力排在了第40名,可持續競爭力在116名,而成都的經濟競爭力排在第62位,可持續競爭力在148名;杭州被放到了更後面,經濟競爭力74名,可持續競爭力在101名。

還有很多相關的榜單,客觀來講,這三座城市很難分出明確的高下,成都與杭州進入前10強,或者排名更靠前的情況,相對要多一些。但成都與武漢已經是國家中心城市,又加分不少。

從人口來看,目前的總人口方面,以2016年為例,武漢的常住人口有1076.62萬人,全市城鎮化率達到79.77%;杭州的常住人口為918.8萬人,城鎮化率76.2%。

而成都的人口數量顯然遠超,2016年已經達到1591.8萬人,城鎮化率70.6%,得益於落戶的門檻不高,其中戶籍人口有1398.9萬人。另外一個公開數據是,截至2016年底,成都管理的人口已達2030萬。

對比來看,成都的常住人口總量遙遙領先,但城鎮化率還有幾個百分點的差距。

再看最近幾年的人口淨流入情況, 網上流傳有一份2010年的數據對比,成都排在第9,當年人口淨流入244萬+,武漢在第11位,流入190萬+,杭州第13名,流入179萬+。由於是幾年前的數據,比較老了。

對2016年常住人口增量的變化統計梳理發現,對比2015年,成都常住人口增量超過126萬,杭州增長是17萬人,武漢增加將近16萬人。

成都的增量這麼大,其實有很大一部分來自川內,畢竟四川省的總人口在2015年就有8204萬,大部分川內地市縣的人在向成都流動。而浙江的總人口也不低,2015年有5539萬人,但選擇空間大,可以去上海,也可以去江蘇。

人才淨流入是個很好的指標,畢竟吸引人才的城市,往往具備較強的活力。據獵聘網2016年的人才淨流入城市分佈TOP20顯示,杭州排在第一,武漢第三,成都第六,都屬於頗有影響力的城市。

至少最近5年裡,成都、武漢、杭州三城在GDP總量方面的差距,都不是很大,成都基本坐穩第8名的位置,但也面臨武漢與杭州的嚴峻挑戰。

以2016年為例,成都的GDP總量是12170.2億元,增速7.7%,排第8,差蘇州3000多億,差重慶5000多億,而武漢是11912.6億,增速7.8%,排在第9,杭州11050.49億,增速很強勁,高達9.5%,排第10。

再看2015年的情況,成都10801.2億,增速 8%;武漢10905億,增速 8.8%,成都排在第9,武漢第8,杭州還是第10,當年增速是11%。

從這個比較來看,杭州的GDP增速相當迅猛,成都武漢的壓力還是非常大的。

從人均收入、富人分佈來看,杭州比較厲害,2016年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46116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176.20億元。成都當年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902元,差杭州1.1萬+。武漢呢,當年是35383元,跟成都差別不大。

可能大家覺得成都人均收入比杭州差了這麼多,應該成都人的生活比較窮吧?其實完全不是這樣,由於成都的房價比杭州低了許多,使得成都在眾多消費指標上,反而能夠超過杭州。

成都的資金存量相當可觀,按照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貸款餘額這個指標來看,僅次於北京、上海、廣州、深 圳,排在全國第五,還有就是保費收入指標,都是西部第一。杭州緊跟成都,部分時間杭州又會超越成都,武漢相對靠後,大多數時間在10名前後徘徊。

再來說存款吧,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2017年初住戶存款餘額為60.65萬億元,就總量來講,京滬依然是沒有懸念的前兩名,廣州1.44萬億,排第三。北上廣之後重慶、成都跟上,存款總額都突破了1萬億大關,位居第四、第五名。杭州排在第7名,8493億元,武漢在第11名,6606億元。

從目前的政策開放程度來看,三座城市都放得比較開,比如落戶方面,成都一步到位,全日制本科畢業生,直接就可以辦落戶,房子都不用買也不用租,用畢業證就可以,而且政策推行得比較早。另外還有技術落戶、買房落戶等方式。

(來自:華西都市報)

武漢也在力推大學生落戶,10月份還出臺了“進一步放寬留漢大學畢業生落戶試行政策”,研究生學歷的直接申請,專本科等年齡放寬到40週歲以下;沒有房子,單位集體戶可以落戶,也能在工作地、租賃房屋所在地、借住地的社區公共戶落戶。

杭州的落戶政策相對麻煩一些,本科生需要用人單位在《進杭落戶審批表》蓋章,碩士不需要,還得辦浙江省的居住證或人才居住證。

從居民對外來人口的接納程度看,三城差別不大,沒有明顯的排外傾向,反而對人口流入,尤其是人才引進,保持歡迎態度。

雖然部分城市已經限購,但機動車的擁有量與車輛品牌的結構,還是可以視為城市經濟發展的一個指標,尤其是在未限購城市的比較中,更能體現出城市消費能力與經濟發展情況。畢竟很難想像,一個經濟不夠強的城市,居民有實力開上比較好的汽車。

根據2017年的最新數據,成都汽車數量421萬輛,超過了3000萬人口的重慶,重慶有341萬輛。武漢第10名,239萬輛。杭州排在第11名,擁有236萬輛。車輛的品牌構成雖然沒有城市排行,但我們可以從4S店的分佈一窺真相。

以奧迪、寶馬與奔馳為例,寶馬4S店在成都有8家左右,奔馳大概是7家,奧迪有10家左右。在杭州,寶馬有10家左右的4S店,奔馳的店多達13家左右,奧迪也有11家店;在武漢,寶馬有8家店左右,奔馳的店大概有10家,奧迪大概有9家店。

奢侈品消費也被視為城市競爭與消費能力的參考指標,仲量聯行去年發佈過一個“2016年全球跨境奢侈品零售商吸引力指數”,就排名來看,成都第16名,杭州第34名,武漢第48名,可見成都的實力是相當強悍的。另一座綜合實力並不是很強的瀋陽,僅次於成都,排在第28名。

再看另一份相關的榜單,寺庫聯合騰訊、麥肯錫發佈的《2016中國奢侈品網絡消費白皮書》,在奢侈品總訂單量和消費人數排名方面,成都排在第3名,僅次於北京上海,超過了深圳與重慶、廣州。武漢位居第7名,杭州排在第9名。

上市公司的數量方面,成都還比較有優勢,據Wind資訊的統計,成都有64家上市公司,排在第6名;杭州擁有多達93家上市公司,排在第四名,超過了廣州。武漢排在第9名,擁有52家上市公司。比較來看,成都與杭州存在比較大的差距,而武漢與成都之間的差距相對較小。

再看上市公司的市值方面,杭州強勢,成都相對弱勢,比如前段時間《中國基金報》曾經發布中國上市公司市值十強城市榜單,杭州排在第四名,上市公司市值4.98萬億,僅次於北京、深圳與上海,領先廣州,相當強悍。當然,阿里巴巴一家公司就貢獻了將近3萬億的份額。

從高新區的實力來看,之前有報道是,根據科技部火炬中心2016年國家級高新區評價結果,成都高新區在國家級高新區綜合排名中首次升至第3位,較前一年提升1位,僅次於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上海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

而且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實現進出口總額1573億元,總額位居全國綜保區第三。高新區裡的新增新三板掛牌企業55家,數量居全國國家級高新區第二。

但同時有報道稱,杭州濱江國家高新區位列第三,沒有找到科技部火炬中心這份名單,杭州與成都兩地高新區的實力應該差別不大。

武漢的東湖高新區曾經在2013年的時候,進入前三名,排在第三。但2016年的情況沒有公開,可能有一定的退後。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四川正在全力打造天府新區,國家級新區,與高新區交界,這將對高新區的發展會有很大的拉動。

從旅遊吸引力來看,成都、杭州與武漢的差別不是很大,比如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聯合辦的《中國城市旅遊品牌發展指數報告(2016-2017)》,前10名裡,武漢第5、成都第6、杭州第7。不過在旅遊營銷傳播方面,杭州與成都分別佔了第3、4名,武漢被甩開了。

還有界面新聞與今日頭條聯合發的2017旅遊城市排行榜,成都、武漢、杭州分別佔了第6、7、8名,成都又領先了。比如旅遊人數方面,武漢最多,排第4;成都僅次,排第5;杭州到了第8位。旅遊收入呢,杭州第6、武漢第7、成都第8。接著看交通便利程度,成都有點厲害,直接前進到了第3,武漢第5、杭州第9。

早在2011年的時候,國家民航局出臺的《中國民用航空發展“十二五”規劃》,表示要在中西部城市設一個與北、上、廣機場地位相同的國家級樞紐機場,隨後武漢、成都、重慶、長沙、鄭州都在努力追趕。看看成績如何?

以2015年的數據為例,中國民航局發佈的《2015年全國機場生產統計公報》顯示,去年雙流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4223.9萬人次,年旅客吞吐量首次超過上海虹橋機場,成為中國內地第四大繁忙機場。這個數據比2014年上升了一位,僅次於北京首都、上海浦東、廣州白雲機場。另外,貨郵吞吐量約55.66萬噸,在中西部地區仍居首位。

在最繁忙的前10強機場裡,杭州蕭山成功進入,但排名比較靠後。再看武漢天河國際機場,2016年才完成旅客吞吐量2077.1萬,貨郵吞吐量為17.5萬噸,與成都相比,差距還是比較大的。

當然,如果一定要知名企業的數量,三個城市都在努力培養龍頭老大,成都甚至在建一個獨角獸島。但現狀肯定是杭州領先了,一個阿里巴巴旗下的品牌,基本上只有深圳的騰訊能夠抗衡。武漢與成都都有一些知名的企業,比如成都的新希望、通威、四川航空、紅旗連鎖等,武漢的東風汽車、周黑鴨、良品鋪子等。

學校與在校大學生、研究生方面,武漢是最多的,到2015年,有高校88所,僅次於北京,居全國第二,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數量僅次於京滬,居全國第三;在校大學生、研究生總數達107.26萬人。

成都比武漢的學校、學生數要少一些,高校有56所,在校生79.2萬人,當然比名校的話,成都有四川大學、西南財經、電子科大、西南石油、四川農大、成都中醫藥大學等,其中川大與電子科大進入一流大學建設名單;有6所學校上榜一流學科建設,從數量上講,排在全國第5。

武漢有7所高校29個專業入選雙一流,武漢大學、華中科大入圍一流大學A類行列;另有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理工、華中師大等5所學校,進入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杭州比較糟糕,僅浙江大學入選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雖然這所學校在全國排名經常都能擠進前五,甚至第三名,但光靠一所名校,跟武漢、成都的差距是比較明顯的。

在一些新的競爭指標方面,我們來看看三座城市表現如何,騰訊研究院曾發佈2016中國“互聯網+”,排出了前10大標杆城市,北京、深圳、廣州、上海四大一線城市佔前四,沒有太多的懸念。緊接著是杭州、成都、重慶、武漢,差距也不是很明顯,只是武漢與成都中間隔了一個重慶。

2017中國“互聯網+”數字經濟總指數城市20強裡,三城的排名有微小變化,成都座次上升。

還有一個智慧城市的排行,操刀者是中國互聯網協會、新華網和螞蟻金服,公佈了全國335個城市的“互聯網+”社會服務指數排名,杭州排在第一,得分383.14,遠超上海237.23分;武漢排在第4,得高210.20分,連深圳、北京都只能屈擊第7、8名,得分不足200,到時有哪些因素在影響這個排名,很難說。

有人拿醫療實力來比較,三地差距也不是非常大,成都有川大華西醫院坐鎮,在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的排行榜上,華西醫院經常在前三名,部分科室能排到第1名,另外還有像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也進入了前100強,除此之外,四川省醫院、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能在一些領域領先。就三甲醫院的數量看,成都將近30所。

武漢有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排名比較靠前,同一所學校附屬兩所醫院,分列第9、12名,能殺入這個榜單,可見實力不俗。另外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武漢大學口腔醫院也進了前100強,相當於一共5所,分屬兩所大學。三甲醫院大概在30所左右。

杭州最好的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排在第14名,相對靠後,另外就是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等,進了前100強。三甲醫院將近20。

比較之下,成都與武漢的醫療能力相對強一些。

有人喜歡拿房價來說事情,其實在經濟快速發展的環境下,房價越低,居民的幸福感會更高一些。在三城比較中,成都的房價是最低的,如果放到2016年初以前,成都房價是杭州的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比如從2013年到2015年,成都房屋的成交均價都低於7300元。再看杭州呢,2015年的均價基本上是1.6萬起,房價之高在全國排名第8位。武漢也不輕鬆,2015年的均價已經上萬。

一直到2016、2017年,成都房價有所上揚,但比起杭州、武漢來講,還是小巫見大巫。2016年度,杭州均價大概在1.9萬+,全國排名第9位。武漢呢,將近1.4萬每平。成都呢,不到9000元每平。接著說2017年,杭州的均價已經是2.1萬起了,武漢也奔到了1.6萬多,成都的增速有了明顯提升,已經上漲到了1.1萬多。比較下來,雖然成都收入相對較低,但比照房價來看,無疑還是成都更容易買房定居。

看到這裡,相信每座城市的優劣勢已經比較清楚,各有優勢,也各有短板,但最重要的,還是要讓城市裡的每一個人生活得更美好,包容每一個外來人,制度更先進,老百姓辦事更方便。

NM知本產融服務區,愛和華旗下,商業財富深度分析,產融發展謀略,賦能所有在奮鬥路上的企業家與創業者!


大材



MSO青青河邊草


這個就要看標準是什麼了

首先看一下《2017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的15個新一線城市:成都市、杭州市、武漢市、重慶市、南京市、天津市、蘇州市、西安市、長沙市、瀋陽市、青島市、鄭州市、大連市、東莞市、寧波市。

如果只是考慮GDP的話,以下是2016年城市GDP前十:

1.上海26688億元,同比增長6.7%(人口:2415萬)

2.北京24541億元,同比增長6.7%(人口:2171萬)

3.廣州(廣東1)20004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1667萬)

4.深圳(廣東2)19300億元,同比增長9%(人口:1077萬)

5.天津17800億元,同比增長9%(人口:1547萬)

6.重慶17010億元,同比增長10.7%(人口:3372萬)

7.蘇州(江蘇1)15400億元,同比增長7.5%(人口:1060萬)

8.武漢(湖北1)11756億元,同比增長7.8%(人口:1061萬)

9.成都(四川1)11721億元,同比增長7.5%(人口:萬1573)

10.杭州(浙江1)11700億元,同比增長10%(人口:889萬)

可以看出天津和重慶GDP都在17000億元以上,雖然天津總數略高,但重慶增長率高,所以都有排名第五的底氣,而且天津和重慶還都為直轄市。

除此之外中國還有五大計劃單列市:大連、青島、寧波、廈門、深圳,但很明顯,除了深圳這個一線城市,都未出現在GDP前十的位置,所以目前來看天津、重慶是目前排第五名的有力角逐者。


聊城樓盤網


北上廣深是絕對一線城市,目前無人取代,那誰究竟是第五城?很明顯是武漢!

綜合實力,武漢無短板

1、武漢被國家列為同北上廣深的超大城市

2、武漢經濟全國前十,

3、武漢城市規模和人口很大

4、武漢科教實力僅次於北上

5、武漢交通僅次於北上廣的樞紐地位,內陸最大水陸空樞紐,城際鐵路全國第一,

6、武漢世界最多大學生城市、水資源最豐富城市

7、武漢的教育醫療全國前三

8、武漢的大區機構僅次於北上廣

9、武漢高樓僅次於北上廣深

10、武漢是中國企業第二總部最多的城市,人才資源豐富,發展潛力無限,未來十年中國發展看湖北武漢!


恢宇看世界


國內大陸四大一線城市是:上海、北京、廣州、深圳。

有四個第五城大家都在爭:天津(憑原是三大直轄市之一、濱海新區、經濟第五名)

重慶(憑中國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直轄市)

成都(憑新一線城市頭名、美食之都、懶人之城、幸福之城)

杭州(憑電商和馬雲爸爸、2016年G20會議、休閒之城、東方生活品質之城)

經濟排名前十大城市中只有蘇州(只爭經濟最強普通地級市)、武漢(只爭第6城)不爭,但排第十一的南京也要爭第五城(憑是江蘇、安徽、臺灣三省省會、民國首都、四大古都之一、科教第三城)。

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經天緯地安邦定國


這個問題太專業了,恕我才疏學淺真的無法詳細回答,僅能根據自己的瞭解稍稍解答下

1、從面積方面

重慶:82400平方千米 成都:14312平方千米 武漢:8494.41平方千米 天津:11946平方千米

重慶>成都>>武漢>天津

2、從地區GDP總值方面

重慶:17558.76億元(2016年) 成都:12170.23億元(2016年) 天津:17885.39億元(2016年) 武漢:11912.61億元(2016年)

天津>重慶>成都>武漢

3、從地區人均GDP方面

重慶:57902元(2016年) 成都:74,865元(2015年) 天津:114494元(2016年) 武漢:112301.54元人民幣(2016年)

天津>武漢>成都>重慶

4、從國家行政劃分等級方面

重慶:[1] 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 超大城市、國際大都市[2]長江上游地區的經濟、金融、科創、航運和商貿物流中心,[3] 西部大開發重要的戰略支點、“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重要的聯結點以及內陸開放高地;

天津:[1] 天津,簡稱津,中華人民共和國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2] 環渤海地區經濟中心、首批沿海開放城市,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金融創新運營示範區、改革開放先行區

成都:[1]四川省省會、副省級市,中國西南地區的科技、商貿、金融中心和交通樞紐 [2] 國家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商貿物流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

鄭州:[1] 河南省省會,中國中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 [2] 中原經濟區核心城市

西安:[1] 陝西省省會、副省級市、國家區域中心城市(西北) [2]是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和工業基地

武漢:[1] 是湖北省省會、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級市和特大城市、中國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 [2]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

直轄市(天津、重慶)>省會(武漢、成都)

5、從交通方面

重慶:

機 場:重慶江北國際機場、萬州五橋機場、黔江武陵山機場(3座)

火車站:重慶站、重慶北站、重慶西站、萬州北站、永川東站、榮昌北站等(6座)

地 鐵:1號線、2號線、3號線、3號北延線、6號線、國博線(6條)

成都:

機 場: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成都天府國際機場(2座)

火車站:成都站、成都東站、成都南站、成都西站等(4座)

地 鐵:1號線、2號線、3號線、4號線、7號線、10號線(6條)

天津:

機 場:天津濱海國際機場(1座)

火車站:天津站、天津西站、天津南站、天津北站、濱海站、于家堡站等(6座)

地 鐵:1號線、2號線、3號線、6號線、9號線(5條)

武漢:

機 場:武漢天河國際機場(1座)

火車站:武昌站、漢口站、武漢站、武漢西站等(4座)

地 鐵:1號線、2號線、3號線、4號線、6號線(5條)

從機場數量來看 :重慶(3座)成都(2座)>天津(1座)/武漢(1座)

火車站數量來看:重慶(6座)/天津(6座)>成都(4座)/武漢(4座)

從地鐵數量來看 :重慶(6條)/成都(6條)>武漢(5條)/天津(5條)

以上是我個人的淺析分析,對於你所指的“第五”,可能太過片面,望能有參考,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