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棘鳥》:多少人經歷過這「愛而不得」的痛苦?

有一個傳說,說的是有那麼一隻鳥兒,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世上所有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美動聽。從離開巢窩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尋找著荊棘樹,直到如願以償,才歇息下來。然後,它把自己的身體扎進最長、最尖的荊棘上,便在那荒蠻的枝條之間放開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時刻,它超脫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聲竟然使雲雀和夜鶯都黯然失色。這是一曲無比美好的歌,曲終而命竭。然而,整個世界都在靜靜地諦聽著,上帝也在蒼穹中微笑。因為最美好的東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創來換取... ...

《荊棘鳥》作者考琳·麥卡洛是一名精神病醫生,她通過細緻入微的女性心理詮釋出三段時期的女性形象。她們逐漸成熟的思想,激發出最後完全獨立擁有強大自尊,追求自由勇敢去愛的理想女性。

作者把自己強烈的女性意識融入自己的小說中,用女性視角解構男權社會。《荊棘鳥》表現了父權制壓抑下的女性, 從自發牴觸到自覺抗爭進而由此改變命運的女權主義思想,作者敢於站在宗教之上大膽對男權社會做出吶喊。小說將男主人公設定為宗教執行者“紅衣主教”,所以在禁忌之中產生了紅衣主教與少女之間的愛戀,其糾纏在道德與女性意識覺醒之間,充滿著矛盾與傳奇色彩。在《荊棘鳥》中,作者展現出了女性對父權制壓抑的反抗。

《荊棘鳥》:多少人經歷過這“愛而不得”的痛苦?

《荊棘鳥》

小說中第一代女性菲奧娜為了追求自由毅然放棄了自己的貴族身份,離開她的“純正的英國教會出身的老世家”。“她是一個非常端莊、相當漂亮的女人。她身段優美, 儘管下身己經懷過六個孩子, 但纖細的腰肢還沒有變粗。”菲奧娜集貴族女性的優雅於一身,生活疾苦並沒有磨滅掉她身上第一無二的氣質。

於當時社會菲奧娜未婚先孕,不僅使整個家族蒙羞,也讓菲奧娜嚐盡世間炎涼,被家族遺棄的菲奧娜被父親安排成為剪羊毛工的妻子,菲奧娜受到的歧視與不公映射出在傳統西方父權社會中, 女性一直處於被動和從屬的地位, 她們失去自主的選擇,沒有選擇愛與被愛的權利。思想的萌芽使菲奧娜追求自由的愛情,並同樣為之飽受折磨,但被迫的無奈並沒有壓垮菲奧娜,她選擇與剪毛工相守一生,在窘迫的生活中不斷尋求精神的支撐。雖然她成為男權專制下的犧牲品但她也通過自身的反抗與不公做著鬥爭,她在絕望之中尋求著新的希望和新的認知。

《荊棘鳥》:多少人經歷過這“愛而不得”的痛苦?

“就像古老的凱爾特傳說中那胸前帶著荊刺的鳥,泣血而啼,嘔出了血淋淋的心而死去。因為它不得不如此,它是被迫的。有些事明知道行不通,可是咱們還是要做。但是,有自知之明並不能影響或改變事情的結局。”小說女主人公梅吉化為她口中傳說的荊刺鳥,她的反抗是徹頭徹尾的對宗教以及男權社會的反抗。

幼年貧苦、複雜的生活環境和缺失的母愛,,逐漸造就了她堅強、獨立的性格。梅吉的一生執著著愛著不該愛的“紅衣教士”拉爾夫,即使忍辱負重,即使跌跌撞撞,即使苟且一時,即使沒有正果,梅吉依舊追尋著自己的內心,無怨無悔。梅吉在得不到的愛情中,選擇了與拉爾夫外表酷似的的盧克結為夫妻,並在這段婚姻中徹底的絕望。她看清了婚姻的本質,也看清了自己必將追守拉爾夫一生的心,她放棄了這段婚姻,並與已經成為“紅衣主教”的拉爾夫孕育了屬於他們的孩子。“不管已經失去了什麼,或將要有何遭逢,她都能勇敢地承受下來,將其儲藏起來,投進她生存的熔爐中當作燃料。”她甘願成為宗教裡墮落的魂靈,她甘願為愛不顧一切的焚儘自我。

《荊棘鳥》:多少人經歷過這“愛而不得”的痛苦?

她選擇過婚姻,同樣也絕望於這段婚姻中,梅吉眼中的婚姻概念已經區別於母親菲奧娜,她在自己可悲的婚姻中得到覺醒,她追求的“有愛情的婚姻”成為夫權制度下女性精神生活的最高境界。

梅吉的女兒朱絲婷的形象,展現了20世紀五六十年代“女權主義運動”在西方掀起第二次高潮的表現。朱絲婷擁有獨立的個性,她過早離家喜歡獨自一人的生活,並選擇當一名演員尋求自身的價值。她牴觸婚姻,並說自己是“無神論者”。最後弟弟的意外死亡讓她重新直視了自己,並與雷恩步入婚姻的殿堂。

朱絲婷的結局是完滿的,是幸福的,她徹底的擁有了自主意識,她一切的“反抗”展現了她自信、獨立的性格,她大膽追求自己所好,獲得了屬於自己的社會地位和認可。朱絲婷沿襲著母親與祖母的道路,完全衝破了父權社會的束縛,展現了新時代的女性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