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一直是文藝作品中的重要角色。如何扮演小人物,是對演員演技的極大考驗。銀幕上,我們見證了不少通過飾演 “小人物”成為 “大明星”的演員。雖然貌不驚人,但他們用具有煙火氣的表演,塑造了一系列生動的普通人的角色,用平淡無奇的面孔,演繹出了人世間的千姿百態。
讓我們跟隨作者,一起來探尋那些平凡面孔背後的價值。
——編者
隨著中國電影產業化步伐的加快,電影創作的蓬勃發展,觀看電影逐漸成為人們日常的消費習慣和生活方式。當今時代是大眾文化迅速發展、傳媒高度發達的自媒體時代,個人的信息傳播和群體的諮詢互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密度。電影作為 “第七藝術”,已成為承載國人自我體認和自我表達的重要媒介。
從這個層面來說,一些以普通大眾為表現對象的電影,用現實主義的筆觸描繪日常生活圖景、追溯歷史人文,具有主流文化特質,貼近大眾的審美習慣和價值觀,也塑造了一批具有人性光輝的銀幕 “小人物”形象圖譜。
這其中,湧現了一批通過飾演 “小人物”成為 “大明星”的演員。箇中佼佼者,比風頭正勁的 “流量明星”更能輻射到廣泛年齡層的觀眾群體。大時代裡的 “小人物”,微而不弱、凡而不俗,是大眾在自媒體時代的 “攬鏡自照”。觀眾希望在大銀幕上看到能夠代表自己的形象,發出自己的聲音。在影片中, “小人物”們往往有明顯的缺點或人生危機,觀看他們解決問題、戰勝困難,觀眾能產生情感共鳴,並完成自身的身份確認。
從表演的角度來看,演員對小人物的塑造,往往帶有一定的個人形象特質,注重塑造典型性格,併兼顧喜劇感和幽默感。總體表演風格較為通俗、淺顯、曉暢,具有 “人間煙火” “下里巴人”的趣味。演員的臺詞、表情和行為動作,貼近日常狀態,以弘揚堅韌耐勞、苦中作樂、樸實節儉、善良仗義等優良品質為出發點。可以說, “小人物”表演是最能代表和反映時代社會風貌和人文價值觀的表演形態之一。
電影表演的性格和氣質,無法擺脫時代的整體性格和氣質。大時代為小人物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表達自己的背景舞臺,小人物的喜怒哀樂成為了普通民眾以及人文風情的具象化身。這背後的動因,是對個體命運的體恤和關注、對人生困境的悲憫和消解。電影中的 “小人物”表演,與其說是描繪一個社會群體或職業身份,毋寧說是表現一種精神、一種生存哲學。這一類表演塑造、沿襲或重新定義了哪些文化人格?這些文化人格的本質是什麼,又反映了什麼樣的社會文化心態?這些問題,都為考察演員表演和作品提供了多重視角。我們也期待,能在銀幕上看到更多的小人物,他們正是時代最真實、最直觀的記錄者。
葛優在《讓子彈飛》中演繹了誇張的、卡通式的丑角形象馬邦德。
葛優:在冷幽默、黑色幽默的不露聲色中,彰顯人物的智慧、內涵和灑脫
在華語電影史中,葛優是首位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的華人。從商業角度來看,早在2010年,葛優主演的三部賀歲大片票房總和超過10億,他因此成為國產電影票房史上最早邁過10億元大關的男演員。
葛優的表演功力是內地男演員中獨樹一幟的高點,其章法是在冷幽默、黑色幽默的不露聲色中,彰顯人物的智慧、內涵和諷刺性,其表演也就充滿了可讀性,餘韻悠長。葛優的外形精瘦,標誌性的禿頭和整體偏小的五官,傳遞出一種精明、靈活的神韻。在影視作品中,葛優帶著似笑非笑、高深莫測的表情登場,或者目露精光、或者啟齒而笑,便能掌控整個場面的表演節奏和重心,一個充滿戲劇性和故事性的小人物就此立住,總能贏得觀眾的會心一樂。
他既能演繹誇張的、卡通式的丑角形象(如 《圍城》中的李梅亭、 《讓子彈飛》中的馬邦德);又可以達到嚴肅的、富有內涵的表演深度模式 (如 《趙氏孤兒》中的程嬰、 《卡拉是條狗》中的老二)。從1985年作為演員出道以來,葛優在大銀幕小熒屏上塑造了太多小人物形象, 《編輯部的故事》中的李冬寶、 《霸王別姬》中的袁四爺等角色,都是國人心目中的經典。
在藝術創作中,葛優的表演處理以 “收”和 “藏”為主。但他與張豐毅、姜文、鞏俐、章子怡、梅豔芳、張國榮、周潤發等表演能量充沛的演員進行藝術上的 “碰撞”和 “過招”時,卻能絲毫不落下乘,而愈發顯現出內秀、老道的定力,這主要還是源於其深厚的表演“內功”。
葛優自1990年代起以出演 《編輯部的故事》走紅,並出演了多部根據王朔作品改編的電影,身上有濃重的北京文化的印記,是 “京派”文化在演員方面的代表人物。他銀幕形象中的市民氣、狡黠感,和一份 “頑主”式的灑脫與智慧,讓他成為觀眾追捧和喜愛的對象。富有意味的是,2016年,一張當年葛優在 《我愛我家》中癱坐沙發的劇照忽然無預警地在網絡上走紅,畫面中,葛優懶散、放空、鬆弛的姿態,打動了當下 “宅男宅女”們的心靈,成為風靡時下的 “網紅” “表情包”,從中不難看出大眾話語模式和審美趣味的變遷。
範偉在 《不成問題的問題》中飾演丁務源,表現出一種八面玲瓏、獨善其身的人格典型。
範偉:有一種 “鄰家大叔”式的親和力,十分貼近觀眾的心理距離
演藝圈中的喜劇明星不勝枚舉,但是像範偉這樣橫跨曲藝界和影視界、具有持續的觀眾好感度和業內認可度的演技派演員卻不可多得。
範偉身型微胖、面相憨厚,眼鏡下笑容可掬的臉顯得質樸卻又不失小聰明。一口帶著口音的普通話,語速遲緩、慢條斯理,彷彿在邊想邊說,卻總有些詞不達意的笨拙。
多年表演經驗的積累和一系列經典角色的走紅,反覆錘鍊出範偉獨特的喜劇形象。在小品 《賣柺》 (系列)紅遍大江南北之前,範偉已在春晚舞臺上塑造多個平凡可親的小人物。後來的 《老大的幸福》 《馬大帥》 《鄉村愛情》等電視劇更是逐步奠定了範偉高度風格化、符號化的藝術形象。而在 《芳香之旅》 《耳朵大有福》 《看車人的七月》 《求求你,表揚我》《即日啟程》 《南京!南京!》 《道士下山》《不成問題的問題》等華語影片中,範偉無論戲份多少,都能貢獻出精湛而不著痕跡的高質量表演段落,為影片增色。
範偉塑造的角色,總透出一種 “鄰家大叔”式的親和力,有種獨屬於凡夫俗子的老實本分、怡然自得,十分貼近觀眾的心理距離。在這樣的形象基調下,他通過平實自然的表演方法,傳遞出不同角色的外部特質和內心世界。最為可貴的是,範偉的銀幕形象,既能讓觀眾感受到人性的溫度和善意,也老道地諷刺了角色的侷限。觀眾能從他的表演中,體察到一個個真實的、立體的、多面的靈魂,就像看見俗世中的芸芸眾生。
譬如, 《耳朵大有福》中的王抗美,熱愛文藝、疼老婆、有擔當,卻又有些摳門和虛榮;《求求你,表揚我》中的楊紅旗,淳樸憨直、見義勇為,卻偏執到近乎愚昧; 《拉貝日記》中的唐先生,不擇手段保護家人,最終依然招致慘禍。2017年,範偉憑藉在 《不成問題的問題》中飾演主人公丁務源,獲得了第53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的殊榮。影片改編自老舍先生的同名小說,運用大量的靜態鏡頭,黑白色調、節奏舒緩,極具連環畫式的古典美。在節制的鏡頭裡,範偉有許多中景、遠景表演,以及背影、側影的表演,他自成一套的身體語言和行為節奏,略有架空卻十分細膩,表現出一種八面玲瓏、獨善其身的人格典型,揭示了一類小人物特有的生存哲學和處事智慧,其表演也就達到了另一重文化高度。
黃渤在《101次求婚》中出演相貌平平的男主角,最終抱得美人歸。
黃渤:自帶一股頑強而蓬勃的草根氣質,尤其擅長塑造小人物
自2006年從影片 《瘋狂的石頭》中脫穎而出以來,黃渤憑藉銀幕上過硬的業務水平和漂亮的獲獎履歷,以及銀幕下低調謙遜的作風和高情商的言行,持續地 “刷新”著他在觀眾心中的好評度。
2013年,黃渤共有四部影片 (《西遊·降魔篇》 《101次求婚》 《廚子·戲子·痞子》 《無人區》)上映,累積票房19.1億元,這一年也被媒體稱為“黃渤年”。2014年國慶黃金檔期間,曾出現 “黃渤承包國慶檔”的現象。他主演的《親愛的》《心花路放》以及《痞子英雄 2》三部影片同時於十一期間上映,票房總和達11.72億。2017年,黃渤個人生涯所有電影的累計票房邁過50億大關,成為整個華語區最具票房號召力的演員之一。
配音專業出身、歌舞俱佳的黃渤,帶著一股頑強而蓬勃的草根氣質,尤其擅長塑造在極端處境下、頑皮中帶著癲狂的小人物,表演技巧多變,具有較強的觀賞性。黃渤不但能出色地完成喜劇表演任務,還可以多層次地塑造人物,幫助影片抵達更深遠的境界。出道初期,黃渤以飾演都市中的外來務工人員起步,通過《上車,走吧》 《生存之民工》 《一諾千金》等影視作品,初步建立起一個憨直、坦率、質樸的勞動者形象。 《瘋狂的石頭》發掘出他過人的喜劇天賦,黃渤因此成為諸多喜劇電影中的常客,進入創作的繁榮期。而在 《鬥牛》 《無人區》 《記憶大師》 《親愛的》等正劇中,黃渤對複雜人性的細膩呈現,或張狂或收斂,總能讓觀眾驚喜,看到小人物身上潛藏的巨大能量。黃渤對角色的塑造具有兼容性,人物的特質被他精準地捕捉並呈現出來,卻又始終統一在他個人揮灑自如的魅力之中,演技水準發揮穩定,也給影片的可看性提供了保障。
黃渤的成功並非是偶然性的 “逆襲”,而是表演天賦、藝術積累、生活經歷和產業發展合力作用下的必然產物。同時,黃渤所具有的形象標識:平民的身份、奮勇的精神、樂天的心態、強韌的生命力、自嘲的態度,以及從小人物到英雄的 “逆襲”等,都是普通大眾整體表情氣質和典型形象的人格編碼,其表演形態也就承擔了時代表情的代言作用。
張譯在《雞毛飛上天》中飾演在改革開放後自主創業的商人陳江河。
張譯:將自身痕跡降到最低,貢獻了 “整容般的演技”
張譯多年來在小熒屏上勤懇耕耘,參演了多部大熱劇集,如 《士兵突擊》 《我的團長我的團》《生死線》 《雪花那個飄》 《北京愛情故事》 《辣媽正傳》 《雞毛飛上天》等。雖然貌不驚人,但張譯塑造的形形色色的小人物卻能令人過目不忘,具有說服力。在演技上保持高質量的張譯,近年來,獲得越來越多參演電影的機會, 《匹夫》《親愛的》 《黃金時代》 《山河故人》 《追兇者也》 《繡春刀·修羅戰場》 《紅海行動》等影片中,張譯一人千面,貢獻了 “整容般的演技”。
無論是扮演痛失愛子、憑著一腔信念苦苦支撐的絕望父親 (《親愛的》);還是古道熱腸、幽默開朗的作家蔣錫金 (《黃金時代》);或者鐵血堅毅,充滿軍人氣概的蛟龍突擊隊長 (《紅海行動》)……性格背景截然不同的角色,都極具代入感。張譯尤其擅長用多重的、甚至互相矛盾的方式來塑造人物,達到一種微妙的狀態,產生豐富的意味。一些機智而獨具匠心的表演處理,更是堪稱神來之筆,令人叫絕。譬如在《山河故人》中,張譯飾演的年輕煤老闆買了新汽車,迫不及待地要向戀人炫耀。車被戀人不小心撞壞,張譯先是流露出心疼卻死要面子的神情,為了更進一步地呈現人物,他臨場發揮,又踹了車一下以示毫不在意,孰料真的將保險槓踢壞,一下子挑破了人物那種強撐的狀態。犯罪片 《追兇者也》中,張譯飾演的反派董小鳳,介乎於悍匪與笨賊之間,狀態反差較大,甚至具有一定的跳躍性——有時他是瘋狂兇狠的殺手,有時卻蠢笨、不著調。這兩種外放而誇張的表演形態,被張譯用 “示弱”的方式調合在一起,表演狀態的轉換由人物的處境和深層邏輯來串聯,從而產生一種真實感,沒有流於面具化、符號化。
從外在形象來看,張譯的感覺更接近於一個當代都市裡的小人物,職員、 “北漂”、老闆、創業者、小男人、年輕父親等等,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就像當下在高速發展的城市裡,那些浮浮沉沉的平凡個體。張譯的表演,總能將自身的痕跡降至最低, “藏”進每個角色背後。但是揮之不去的是他的那股 “軸”勁,總能從角色的眼神裡感知,從角色的行動力和能量裡感知,這也許正源自於他在現實生活中始終堅持演員夢想的那份執著。
(作者為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博士後 羅馨兒)
相關鏈接
日韓的 “小人物影像簿”
與我們相鄰的日韓影視圈也盛產專長於 “小人物”的演員,而他們所塑造的“小人物”則各不相同。
薛景求 [韓國]
代表作:《海雲臺》
薛景求是韓國知名男演員,對於小人物的細膩刻畫和準確拿捏一直是他的鮮明標籤。
災難片 《海雲臺》是薛景求的代表作之一。片中,一位地質專家在觀測中發現,一次罕見的巨大海嘯正在逼近海雲臺,然而災難防禦廳卻不以為然……儘管災難是主題,但裡面對於幾組小人物的刻畫才是影片最為核心的、撼動人心的部分。在空前的災難面前,這些普通人的情感,構成了這部影片的血肉。薛景求在片中飾演一名憨厚的船長,他將角色對鄰家女孩的傾心、自責等微妙情緒演繹得淋漓盡致。
渥美清 [日本]
代表作:《寅次郎的故事》
《寅次郎的故事》是山田洋次的經典之作,也叫 《男人之苦》。從 1969年一直拍到1995年主演渥美清辭世前夕,這一喜劇電影系列共有48部,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系列電影。
小眼睛,大方臉,一成不變的禮帽、舊西裝和坎肩,寅次郎是個無賴又無害,“一無是處”又善良熱情的樂天派,也是日本經典的 “小人物”形象。幾乎在每一部影片中,他都會出一趟遠門,在異地思念故鄉,愛上一個姑娘並被拋棄。當紅女明星客串 “寅女郎”是每一部 《寅次郎的故事》的極大看點,但反諷的是,全無英雄光環的平民寅次郎只能博得女郎的好感,而非真正的愛情,她們的戀人最後都會出現,留下寅次郎默默離開,繼續漂泊流浪。寅次郎每次回家時經過的田野,傍晚題經寺的鐘聲與驚鳥,還有晴空中的一枚風箏,這些不斷復現的畫面,總會給滑稽的鬧劇增添一些欷歔和感傷。而通過主角的腳步,山田洋次的鏡頭串起的是美好的自然和人文風光,以及30年間日本社會的改變與恆常。
閱讀更多 正北方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