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如何從一個渾身都是毛病的人,變成後人敬仰的聖賢?

許我向你看250421826


用現在的話說,曾國藩年輕時是一個典型的憤青。他思維單執,唯我獨革,性格剛直強硬又不知道變通,而且氣量不大,生活中還有較多的惡習。



雖然年輕氣盛,豪情萬丈,卻得不到官場同僚的認同,因此處處碰壁,動輒得咎,一度處於舉步維艱的尷尬地步。就是這樣一位渾身都是毛病的人,是如何變成令人敬仰的聖賢的呢?

下面,有書君給大家說道說道曾國藩的逆襲經歷。


一,曾國藩的五次“奇恥大辱”。


曾國藩並不是天資聰穎,穎悟絕倫之人。他十四歲參加鄉試,連考七次都沒有考中,二十一歲才好不容易以佾生註冊,還被學臺懸牌,責備他文理太淺。這成了他一生的短板和恥辱。但不管怎樣,曾國藩終歸是踏入了官場,開始了他的為官之路。


初入官場的曾國藩因為自己性格的原因,徒有滿腔熱血,卻處處碰壁。類似於“文理太淺”的奇恥大辱,曾國藩還經歷了四次。


第一次是畫圖表向皇帝講解講堂布局,被朝廷官員譏笑他“畫圖太陋”;第二次是上書鋒芒直言批評咸豐皇帝,差點遭受牢獄之災;第三次是身為副部級官員卻差點被鬧事的朝廷正軌綠營軍兵痞殺掉,還無處說理的“長沙之辱”;第四次是自己辛苦建立起來的屢建奇功的湘軍在江西“籌餉”處處受挫,致使湘軍在江西的幾年裡士飢將困,處境萬分艱難。


二,痛定思痛,反思不足,走上自我更新之路。


不在絕地中死亡,便在絕地中重生。曾國藩最大的長處便是:善於反思自己的不足,在精神上不斷自我更新。


江西之困,令曾國藩痛苦萬分,而此時,他接到父親去世的噩耗。曾國藩順勢上疏要求回家守孝三年。皇帝自然不允許,催他迅速回到軍營。曾國藩便上了一道奏摺,向皇帝訴說自己的愁苦憤懣,希望皇帝會體諒他的苦衷,授予他職權。哪知皇帝並沒給他這個面子,見太平軍勢力大衰,便順水推舟,批准他在家守制三年。


在極端痛苦中,曾國藩開始反思自己的不足。回想自己的種種挫折以及為官之路所受的屈辱和排斥,他終於認識到 ,行事過於方剛的人,表面上似乎是強者,實際上是弱者。只有海納百川,兼收幷蓄,才能調動各方面的力量,達到勝利的彼岸。


再度出山時, 曾國藩像是變了一個人。他變得圓潤變通,周到謙和,對皇帝也不再直言不諱,而是學會了打太極拳。這套儒道溶糅的老練,神鬼莫測的神態使其在官場上如魚得水,"再至江西,人人愜望",他一舉變成了官場上備受歡迎和尊重的人。與此同時,他不再慎於保舉,治軍也不再一味從嚴,而是寬嚴相濟。



蘇格拉底說,未經自省的人生沒有意義。在生活中,有多少人處處碰壁卻不思己過,知道自己的不足卻不思變通改過。而曾國藩卻經過兩年的靜坐思過,使荊棘之地變成平坦大道,硬是活出了自己的另一片天地,不得不令人佩服其自查自糾,決心改過的毅力和大氣。


三,立志學做聖人,勤學苦練,脫胎換骨。


三十歲是曾國藩人生的一個分水嶺,從這一年開始,曾國藩立下"學做聖人之志"的宏願,開始艱苦卓絕的自我砥礪之路。古往今來,立志之人比比皆是,但真正實行的人,卻是鳳毛麟角,曾國藩真正的與眾不同之處在於他腳踏實地地踐行了自已的志向。


他每天必做"日課"。為人處事,性格缺陷不足,不好的生活習慣……,他都會通過日課細細檢索,一旦甄別,便深刻反思,並時時進行自我監督。正是這種嚴苛的自修方式,才致使曾國藩最終脫胎換骨。


曾國藩一生推崇的品質就是"有恆"。大多數人在自我完善的路上,或停頓,或倒退,或精疲力竭,最終頹然放棄,但曾國藩幾十年如一日,終生堅持毫不退步。讀書,寫作,曾國藩在自我提高的歷程中,向大家展示了一個堅持有恆,毅力超凡的高大形象。


在一次次的反覆磨練中,曾國藩的氣質性格漸漸發生著變化,他做事越來越有恆心毅力,品質越來越純粹,站得越來越高,看得越來越遠,學識越來越大,自然官位前途也就越來越光明。他在對自己的人生體會中說道:"勿忘勿助,看平地長得萬丈高。"



曾國藩最終功成名就,成為中國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者。他的砥礪崛起,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用自己的一生實踐向後人證明,一箇中人,通過"陶冶變化",可以成為超人。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曾國藩是怎麼由一個普通人升級為超人的?


我們將目光聚焦到躍變開啟,也就是他30歲授翰林院檢討的那一年,這一年是曾國藩仕途上的起步,也是他一生自我完善的一個重要起點。此時是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


前面我們說過:曾國藩和我們普羅大眾一樣,也是芸芸眾生中的一個。在北京剛做公務員的曾國藩,從氣質到觀念,與我們並無本質上的不同。


現在,讓我們對照一下自己,再看看他身上有哪些我們的共同的愛好:




第一,他對成功有一種近乎瘋狂的偏執。


他自己也說當時最大的心事不過是“急於科舉”,一起進京趕考的好友劉蓉說他當時“銳意功名”。讀書是為了什麼?出人頭地,光宗耀祖,夢想有一日人生有所成就。







第二,他和很多奮鬥拼搏在一線城市的城一代一樣,經常苦於囊中羞澀。


他從一個偏遠山村無依無靠的農家子弟,成長為一個被鄉親們豔羨的中央機關公務員,可謂跳出龍門,成為一個鳳凰男。


但大城市不像理想中的那樣,來了就會飛黃騰達。他仍然有城市鳳凰男的煩惱,最要命的是收入仍然低的不像話。


我們算下賬,清代的公務員正常工資是很低的。30歲這一年,他的年薪是四十五兩銀子,加上每月一兩半的補貼,全年收入是六十三兩。可是除去房租、一大家人的吃飯以及開銷後全年“用銀八百兩”。一合計,還虧損700多兩。這麼少的工資,讓人怎麼活啊?!









所以我們翻看他這一時期的書(賬)信(本),總是看到他在哭窮、借賬、還賬的事情。


第三,愛玩,學習計劃無法堅持。


曾國藩天生愛玩。


來北京後,進入一個無比寬闊的天地,於是他經常呼朋喚友,走東家串西家,甚至有過一天拜訪過7家客人的經歷,常常酒食宴飲,窮侃雄談,半夜而歸。雖然他給自己訂了自修課程表,但執行得並不好,認真讀書時間太少,有時間讀書心也靜不下來。

這年的4月,良心發現後,曾國藩決定用功學習了。







但實際結果是“日日玩憩,不覺過了四十餘天”。他總結自己四十多天內,除了給家裡寫過幾封信,給人作了一首壽文之外,“餘皆怠忽,因循過日,故日日無可記錄”。


反省時,他想起9年前改名“滌生“,就是為了改掉貪玩不能堅持學習的壞習慣,但“改號至今九年,而不學如故,豈不可嘆!”所以,他給自己重新定下了嚴格的學習計劃,包括每天都要早起,練習書法,讀書寫詩作文。但這個計劃並沒有嚴格執行,雖然比以前用功了些,但他還是經常“宴起”,聊天,下棋,出門拜客。




第四,作為文藝青年,他也喜歡看各種千奇百怪的小說。


小說在那個時代,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但作為標準的知識分子,下班回到家,曾國藩更喜歡讀小說消遣。他讀《紅樓夢》、讀《水滸傳》,讀《儒林外史》,當然修仙小說和志怪小說是他的最愛。他最喜歡讀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這一年的十一月份,曾國藩開始看少兒不宜的《綠野仙蹤》,這一時期他有時“夜看小說,至三更始睡。”並且讀到了“心甚不收”的地步。




第五,他也有一些不良愛好,可是屢戒屢犯。


曾國藩是一個煙鬼,煙齡也很長。31歲的一天早上,他在噴雲吐霧之中,忽然覺得“口苦舌幹,甚覺煙之有損無益。”他決心發誓戒菸,“誓從今永禁吃煙,將水菸袋捶碎。”於是他果斷砸掉了菸袋,然後出門買了根新的。在一年後,故事繼續重演,他發誓後又果斷砸掉了這個菸袋。




第六,他認為自己還有一大缺點,那就是“好色”。


對時刻以聖人之徒的標準要求自己的曾國藩來說,好色是萬萬不行的。當然,這種節制在血氣方剛的年齡是很難的。於是我們會看到,曾國藩日記中多次記載自己犯同樣的錯誤。例如,有一次,在朋友家看到主婦,“注視數次,大無禮”。在另一家見到了幾個漂亮姬妾,“目屢邪視”,並且批評自己“直不是人,恥心喪盡,更問其他?”





在這年6月份的一天,有一個叫梁玉臣的夥計請曾國藩的客。這頓飯很熱鬧,“有伶人,香吏在座。”梁玉臣帶來了漂亮的女陪酒,沒想到這刺激到尚在病中的曾國藩,“是日,餘未吃飯。”結果鬧得曾國藩一天吃不下飯去。

最最要命的是,和普通青年不一樣的是,他還有個更差的硬件。


他身體一直不太好,經常處於亞健康狀態,嚴重點說,還是一個長期病號。


他得了一種奇怪的皮膚病,這種病不定時不定期發作。每當發作時,身體上的皮膚無緣無故的的角質化,堅硬結痂,然後脫落,奇癢無比。


這個奇怪的病居然沒辦法治好,一直困擾了他一生。曾國藩自己說過,這病發作時,讓人生無可戀處。


我心因何惱春風748


很喜歡這個問題,也跟大家聊幾句。

關於曾國藩的毛病,大家都說的很多了,比如天資平平,屢試不第。年輕時也憤青、孤傲、好強、虛榮、偏執、懶惰、好色等等。

也就是說,四十歲前的曾國藩身上有的毛病,我們大部分人都有,曾國藩的天資也不比大部分人好。

有人說,曾國藩改掉自身的毛病,是靠強大的意志和自律,我覺得不是,意志和自律只不過是曾國藩在實現自我心性和生命更新後的一種維護和強化的手段而已。

真正讓曾國藩改掉一身毛病的是,曾國藩通過不斷的自我反省,找到了他的人生定位、人生追求和人生使命。

用八個字來形容這種定位、追求、使命,那就是:

自我精進、服務他人!

因此,如果曾國藩在四十歲後不能確立這個人生的大方向,不能大徹大悟,那麼他的所謂強大的意志和自律,就沒有支點,也沒有動力來源。

也就是說,曾國藩他幹嘛要那麼自虐一般的對自己要求自律呢?

那為什麼說是曾國藩找到了真正實現自我價值的方向,才找到了改掉自身毛病的根源,我就說一個小栗子:

“從孤傲到謙卑”

四十歲前的曾國藩就是一個典型的湖南憤青加蠻子,十分孤傲。作為部級幹部,曾直面上書罵上司道光皇帝為昏君,氣的道光皇帝當時就想殺了他。

正好曾國藩母親離世,曾國藩不想在北京混了,也不想見皇帝。而道光帝也希望他離得遠遠的,眼不見心不煩。君臣關係,處的可以說是差的不能再差了。

回湖南老家後,碰到太平天國禍害湖南,曾國藩申請在湖南組建湘軍打天平天國,前幾年曾國藩歷經艱辛,終於湘軍站穩腳跟,漸成氣候。

但剛開始有點成績,曾國藩又開始內心的小驕傲。對朝廷、對皇上有些居功自傲,擁兵自重,甚至以回鄉養病,離開軍隊來要挾朝廷。

曾國藩心想,打天平天國,皇帝不用他不行。但打臉的是,皇帝批准了他回鄉養病的說辭,連個客套都沒有。這在當時大清官場,成為曾國藩最大的恥辱,也成為一個笑柄。

無奈回到湖南湘鄉老家的曾國藩,在窮鄉僻野中,深居簡出,開始進行深刻的自我反思。從自己過去對上級對皇帝的態度,對同僚對部屬的態度,找到了自身問題的根源:

驕傲!

這也是為什麼後來曾國藩有三句經典名言:

家敗離不開“奢”字,人敗離不開“逸”字,討人厭離不開“驕”字。

可以說,這三句話也是曾國藩為什麼要自律、要改過的根源。

而一個“驕”字,則深刻的揭示了為什麼曾國藩四十歲前後在職場上一無所成,反受恥笑。同樣,這個驕傲或孤傲,也是我們今天很多職業經理人無法突破職業瓶頸的根源。

曾國藩找到了問題的根源,也有勇氣去面對和改正錯誤。再次出山的曾國藩,從此有由內而外的完全換了一個人。對上級恪盡職守,為國盡忠。對同僚謙卑虛己,和光同塵。對部屬幫助提攜,諄諄教導。

因此,當一個人由過去的清高孤傲、心胸狹隘、逞勇鬥狠的個人英雄主義者,轉變成一個可以放下自我、自我精進、成就他人的僕人式領導者時,這個人的內在心性和外在生命就都得了昇華和更新。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後來曾國藩做人做事能夠做的沒毛病,做的讓他的政敵都不忍說他一句壞話。

比如說心高氣傲的湖南老鄉左宗棠,就老看不起曾國藩,老罵他,處處針對他,處處和他比較,但曾國藩從不回應回擊。反而,在關鍵時候,在國家需要用人時,他不計前嫌私怨,向上舉薦左宗棠的才華。

從這個角度看,曾國藩不是聖人,但已經是普通人中最接近聖人的了。

最後,再總結一下,曾國藩的“無我”是裡,“自律”是表,因有“無我”的追求,才會有“自律”的要求。追求高了,自律的要求才會高,才能修剪掉更多的毛病。

延伸開來的理解就是——

一個人只有找到了自己的天賦使命和個人責任,才會有大方向、大格局。才會放下自我,放下驕傲,因而才會無我。繼而才會通過自律,實現自我精進。才會通過甘心付出,成就他人。


橄欖領導力


答案就是靠意志力。

曾國藩為了改正身上的毛病用了很多方法,這些方法其本質就是修身。修身不難,難的是一直堅持,意志力薄弱的人是根本堅持不了的,曾國藩厲害就厲害在他一生都堅持著自己的修身之法。

我們來看看曾國藩為了脫胎換骨,重新做人,都給自己定了哪些修身之法。

在曾國藩修身的路上,有兩個人對他影響很大。一個叫唐鑑,一個叫倭仁。曾國藩剛到北京,因為自己生活沒有規律,自我管理能力不行,很苦惱,這時候聽人說,有一個人,有一套自我管理的密訣,這個人叫唐鑑,是個大儒。曾國藩就跑上門去向他請教。唐鑑說,修身啊,最關鍵的是每天都要寫日記。“靜海先生每夜必記日省錄數條,雖造次顛沛,亦不閒一天”。

就是說,這個唐鑑每天晚上都要記幾條反省日記,反省我自己這一天做得怎麼樣,即便在出差路上,有什麼緊急事務,哪怕生了重病,也不打破這個規律。

當時朝中還有另一個大儒,叫倭仁。曾國藩也曾經向他請教過自我管理,他的辦法也是寫日記。“倭仁前輩用功最篤實,每日自朝至寢,一言一動,坐作飲食,皆有札記。書皆楷字,三月則訂一本,今三十本矣。””

意思是說,倭仁修身最下功夫,每天從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覺,每一句話,每一個舉動,都要記下來,反省自己,然後改正。每天日記都是用楷書寫的,寫了整整三十本了。

曾國藩一聽,這兩個大儒,都異口同聲要寫日記,那看來這是不二法門,那我也寫吧。

曾國藩以前也寫日記。我們看曾國藩全集,他在決心要學做聖人之前,已經寫過幾年日記了。但是日記和日記不一樣。他以前寫日記呢對修身沒什麼幫助。

為什麼呢?

一個是記得不完整,想起來就記一記,想不起來就算了。

其實這也是我們每個人身上常見的情況。我想我們很多朋友,都記過日記,但是把記日記這個事堅持下來的,可能不多。

但是我們看很多大人物,比如曾國藩、蔣介石、胡適、魯迅,這些人,都是說要記日記,就堅持一輩子,一天不落,一直記到臨死前。比如魯迅日記最後一天寫於1936年10月18日,為什麼記到這一天呢?因為第二天,魯迅就去世了。

所以日記是一個最能鍛鍊人的恆心和毅力的事。

那麼,有人可能要問了,我也寫日記啊,我也天天在日記當中反省自己,為什麼我的進步不快呢?

這是因為曾國藩寫日記,和我們大家還有一個不同的地方。有一個特殊的辦法。

什麼特殊的辦法呢?

曾國藩寫日記,跟今天寫微博很像。我們知道,一條微博是140字,那麼曾國藩的日記也不長,一天大概也是一、二百字,關鍵是寫完之後,他會送給自己的朋友傳閱,隔一段時間,就像把這些日記拿去讓他們都看一遍,而且要求每個人做點評,就像今天在微博下面的跟帖。所以今天我們看影印出來的曾國藩的日記,有些地方就有朋友的批語,說你今天這件事做的很好,那件事還需要努力。

曾國藩為什麼這樣做呢?

因為每個人的意志力都是有極限的,自己監督自己都是有盲點的。但是人都好面子,通過外人來監督自己,往往才是最有效的,就好比說一根基因不太好的竹子,它自己長它可能長得彎彎曲曲的,但是你要把它種在這個竹林裡頭,周圍都是長得筆直的竹子,他要跟這些竹子一起爭搶陽光,它本身也就長直了。所以曾國藩說這就是“師友夾持”。曾國藩說,“餘向來有無恆之弊,自此次寫日課本子起,可保終身有恆矣。蓋明師益友,重重夾持,能進不能退也。”

就是說,我向來做事無恆,從現在公開日記起,我能保證一輩子做事有恆了,因為這是把自己的行為坦誠地公佈在朋友面前,讓大家一起監督,這樣就不好意思偷懶了。

那麼曾國藩不光是青年時期這樣做,後來還把這個習慣堅持了一生。後來離開北京,在外帶兵,他就把自己的日記定期抄寫,送回老家,給兄弟子侄們看。一是為他們做一個榜樣,讓他們看看我是如何生活和工作的,再一個是讓他們監督自己,後輩看著自己,當然就更不好意思偷懶了。

青年曾國藩身上有三大缺點:性情浮躁,坐不住;傲慢自大,好跟人打架;虛偽不實,愛吹牛。他的自我改造,就從這點開始。

曾國藩開始寫日記後,在日記中給自己立下十二條規矩和課程。其中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點:

一是早起。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絕不賴床。

二是靜坐。每天靜坐半個時辰,也就是一個小時。讓自己的心靜下來,不要天天處於浮躁狀態,被事務牽著走。

三是讀書不二。每天讀十頁經書、十頁史書,不論遇到任何,絕不改變。

四是謹言。就是時時警惕不亂說話,每句話都要慎重。

五是保身,節勞節慾節飲食。節慾,就是節制慾望,說白了,就是節制房事。節飲食,吃飯也要有節制。這是養生的辦法。

六是每日記茶餘偶談一則。就是記筆記,找一個筆記本,起個名,叫茶餘偶談,專門記朋友們聊天時談到的各種有啟發的事情。聊天也不能白聊。

七是每個月要做幾篇文章,寫幾首詩,有固定任務。

八是練字。每天早飯之後,要寫半小時的字。

最後一條是夜不出門。天黑了就不要出門找朋友瞎聊天。

這樣曾國藩就給自己規定了每天必須完成的課程。這樣一來,他整個學習的效率大為提高。

所以做聖人實在不容易啊。它要求一個人每一分鐘都要對自己的自然本性展開搏殺,那真是針針見血,刀刀見肉。但是曾國藩願意付出這樣的代價,因為他很快就取得了成效了。

什麼成效呢?就是戒菸。

曾國藩的煙齡很長,他是個資深菸民。菸草這個東西,明朝末年就傳到中國來了,所以中國人很早就開始吸菸了。湖南的菸草,很有名,那個味道既惱又辣,勁頭十足,很容易上癮。所以曾國藩讀書的時候,每天都讀到很晚,靠什麼提神呢?就靠這個煙,他一天到晚,煙筒不離手,總在那咕嚕咕嚕吸,所以吸的滿嘴大黃牙。

我們今天知道這個吸菸不好,古人也不覺得那是什麼好事。所以學做聖人之後,曾國藩一想,中國歷史上哪個聖賢,是菸民呢?一個都沒有。

於是十月二十一日,曾國藩發誓戒菸:“客去後,念每日昏錮,由於多吃煙,因立毀折菸袋,誓永不再吃煙,如再食煙,明神殛jí之!”

就是說,我每天頭腦昏昏沉沉,就是因為煙吸的太多了。所以他馬上把所有煙具都砸了,發了誓,要是再吸一口煙,天打五雷轟。

那麼誓發的很毒。但是不是有這樣一個笑話嗎?說是戒菸是天底下最容易的事情,我一年能戒好幾十回。其實戒過煙的人都知道,發誓容易堅持難。很少有人戒菸能一次成功。

但是曾國藩做事就是有這樣一個特點,一旦下了決心,就能堅持到底,絕不退讓一步。從那天開始,曾國藩一輩子就再也沒有碰過菸袋。

我們看,為自己立規矩並不難,難的是堅持做下去,如果能像曾國藩一樣,意志堅定的執行,我們也能成為比昨天更好的人。


琳琅智庫


曾國藩,中國近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同治中興”四大名臣之一,湘軍的創始人。原名子城,後改國藩,字伯涵,號滌生,湖南湘鄉人。他出身農家,1838年中進士,後入翰林院,為權臣穆彰阿的門生。1849年,被攫為禮部右侍郎。

1851年,太平天國起義爆發。第二年,太平軍由廣西北上殺入湖南,正在家“丁母憂(其母去世,回家奔喪守制)”的曾國藩奉旨赴長沙,招募組建鄉勇,號“湘勇”,也稱湘軍。後來,並非朝廷經制之兵的湘軍成為對抗並鎮壓太平天國的主要軍事力量。曾國藩被譽為“立功、立德、立言”之三不朽聖人。古往今來,獲此殊榮的僅他和王陽明二人。同時,他也是位譭譽參半的複雜歷史人物,借章太炎的話說曰“譽之則為聖相,讞之則為元兇”。站在清廷的立場看,他無疑是一位力挽狂瀾、再造玄黃的聖相,而站在太平天國立場看,他是一個最兇惡的對手,一個手上沾滿天國將士鮮血的“元兇” 。

曾國藩以理學名臣自居,在京十年,從韓愈、程頤、朱熹、張栻到陸九淵、王陽明,他都一一潛心研究過,並深刻理解了理學的內涵,促使他的一生,嚴格地按照程朱理學模式精髓——“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來鞭策激勵自己、奮鬥不息的。他被後世譽為“千古聖人”,成為令人景仰的聖賢,絕非浪得虛名。然而,早年的曾國藩,也有很多毛病與缺點,那麼,他是怎樣化繭為蝶,修煉成一位令人仰視之“三不朽聖人”的呢?

曾國藩年輕時也有疏懶、抽水煙、好色、說大話、狂妄等毛病,但他很早就已醒悟,在“克己”上狠下了一番工夫。他在寫給諸弟的一封家信中說:“餘自十一月初一立志自新以來,雖懶惰如故,而每日楷書寫日記,每日讀史十頁,每日記茶餘偶談一則,此三事未嘗一日間斷。十月二十一日,立誓永戒吃水煙,已兩月不吃煙,習慣成自然矣。予自立課程甚多,惟記茶餘偶談,讀史十頁,寫日記楷本,此三事者,誓終身不間斷也” 。看來,曾國藩求過的方法,第一是自己主動求過,第二是自我糾錯、改過,奧秘就是每天堅持記日記。

他在日記中說:

河南倭艮峰(倭仁)前輩,用功最篤實。每日自朝自寢,一言,一動作,飲食皆有札記。或心有私慾不克,外有不及檢,皆記出。因此他便學習文淵閣大學士倭仁的辦法,在日記中記下自己的過失,時時警惕並提醒自己改過。寫日記並非難事,但終身不間斷,且堅持用小楷書寫,如果沒有超於常人的巨大毅力是不容易做到的。

曾國藩原先有吸水煙的嗜好,這本不是啥大不了的惡習,但他下決心要戒掉,他通過寫日記的方式來鞭策自己,最後“挾破釜沉舟之勢” 徹底戒絕。戒菸本是一件小事,但他能用破釜沉舟的決心去對待,這樣的人才能辦大事。喜聽阿諛奉承的好話,是人之常情。但曾國藩對朋友們給予的直言忠告,都能誠懇接受。他在日記中寫到:“......見得天下皆是壞人,不如見得天下皆是好人,存一番薰陶玉成之心,使人樂於為善。蓋諷餘近日好言人之短,見得人多不是也” 。曾國藩這般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並不只是嘴裡說說,日記本里寫寫那麼簡單。他是說到也做得到,言行一致。他能改掉那麼多缺點,變為令後世敬仰的聖賢,和他堅持“一日三省吾身”有莫大關聯。

從他立志寫日記那天起,無論行軍打仗,還是打理政事,都沒有中斷過一天,直到他去世的頭一天,仍在筆耕不輟,可見他做事是如何堅忍卓絕、持之以恆了。直到他平定太平天國,封侯賜爵,位居兩江總督高位,年已衰老時,在日記裡仍然時時檢討自己,不肯稍失檢點。

由此可見,曾國藩的一生,沒有一天不在嚴格地監督、審視自己、教訓自己,他之所以能取得最後的勝利,位極人臣,併成為“三不朽聖人” ,完全是待自己異常嚴厲的結果。最初在家庭生活方面,身為長兄的他負有教導四位兄弟的責任,如果他不能以身作則,就不能教育兄弟。後來成為社會名流,他又負有改變社會風氣的重任。如果他不能嚴於律己,就不能嚴以馭下。曾國藩非常注意個人的道德文章修養,終於在立言立功立德上成就了“不朽”的功業。他一生的成功,在於知錯就改,也是由於他責己以嚴,率先垂範 ,以及付出了遠超一般的辛勤勞苦換來的。

【寫作不易 剽竊必究】【插圖源於網絡】


鐵馬冰河wu


曾國藩這個人完美的詮釋了人無庸才的這句話,他自己從早年被人擠兌的積淚漲江,到最後成為千古聖賢。從一個侍郎慢慢的走到了湘軍統帥,並且成功的鎮壓了太平天國為清廷續命,儘管曾國藩所作所在是有所非議的,但是沒有人能否定他的成功,我們看看曾國藩是如何一步步改變的。

曾國藩並不是什麼天才,自己早年科舉考試的時候曾經五次秀才考試就落榜了,當時還有一個故事就是小偷去曾國藩家裡偷東西,然後在橫樑上看著曾國藩背書,結果最後小偷都會背了,曾國藩都不會背。就這樣曾國藩堅持考試,直到第六次才勉強考上,並且因此被評價為“文理太淺”。

考上官的曾國藩就開始慢慢的一步步爬,但曾國藩這個人一向以聖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自己一個人在那混亂的官場剛正不阿,最後將當時的皇親國戚,文武大臣得罪遍了。當時的官場稱他為異類,同僚也慢慢的孤立他,甚至一些人還在他的背後詆譭他。得罪權貴也就罷了,曾國藩還在咸豐皇帝在位的時候給咸豐皇帝上書,摺子的大致意義就是說咸豐皇帝不要因為一些小事而忽略大事,也不能專斷導致大臣們手無足措,反正就是數落了咸豐皇帝一頓。

當時的咸豐剛上位豈能受此之辱,想要治罪曾國藩,好在當時有一些人為他求情才肯罷休。咸豐二年的時候,朝廷就讓他去江西了,結果正巧遇見母親喪去,於是只能回家奔喪。在此之間全國各地形勢大變,太平軍的聲勢日益強盛,而清廷的綠營兵也是節節敗退。最終清廷還是給了曾國藩一個機會,就是讓曾國藩在湖南組織團練。

當時曾國藩在團練的時候和綠營兵起了衝突,明明是鮑起豹的綠營兵先挑起事端,但是因為曾國藩得罪的人太多,駱秉章也親自和挑事者道歉,並且還勸曾國藩就此算了,這讓曾國藩很丟面子,但是也從另一方面刺激了曾國藩,讓曾國藩決心練好湘軍,以後可以打臉那些人。

如果就此也就罷了,之後的江西官員們都嘲笑曾國藩,給他穿小鞋,使絆子,當時的江西巡撫還不給他軍餉。結果曾國藩一生氣就直接告了御狀,將這個江西巡撫給搞下臺了。但是之後的江西巡撫也採取了同樣的措施,也是不給他糧餉。此時的曾國藩也只好自己想辦法找大戶募捐,江西只要巡撫開口,誰敢給曾國藩支持。這是曾國藩混的最慘的地方,也是曾國藩的轉折點。

此時的曾國藩給咸豐皇帝上書的時候裡面提到了四個字“積淚漲江”,這就是當時曾國藩的處境,自己所受的委屈,自己所掉的眼淚竟然能讓江水上漲,可想而知一個男人要受到多大的委屈才可以說出這種話。此時的曾國藩還給皇帝上書,請求授予他督撫大權,以便於命令江西巡撫。結果咸豐一看局勢,當時太平天國內訌了,索性順水推舟就解除了他的兵權。

這個時候他在自己老家反省,當時他父親也死了,自己心情也極度失落,自己一個人在家也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兩年的時間,他看遍了老莊之書,也慢慢的明白的處世哲學,自己的心態也慢慢的平靜下來了。此時的他從看別人一無是處到看別人渾身上下都充滿了長處,自己的心緒也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命運的天平再次傾向於他,皇帝也再度讓他出山。曾國藩再也沒有和皇帝討價還價,督撫大權不要了,你初三讓我出山,我初七就啟程,再也不廢話。之後的曾國藩也學會了周旋,上面糊弄一下皇帝說快打下了,然後再周旋大小官員一起打下,打下之後還親自給皇帝上書說誰打仗打的好,還特意為別人點名邀功。

這些小事上看不出什麼,就是當湘軍打下了天京的時候,當時的湘軍將天京的寶物全部搶走運回家了。此時的清廷就等著這批寶物來彌補國庫,結果你湘軍提前劫走了,那還了得,立刻派欽差大臣來查明此事。結果曾國藩還幫著湘軍來糊弄朝廷,並且還親自壓下了此事。這件事情說大也大,說小也小,主要是曾國藩的態度確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要知道當時曾國藩壓下此事的代價就是裁剪湘軍,並且讓自己的弟弟接受朝廷的冊封,去山西當一個巡撫,變相的拆解曾國藩的權利。

你要是看遍了曾國藩的一生,你會發現如果一個人能做到自律的話,那麼他的成就無疑也是巨大的。自己每天起床到睡覺之間的大小事件,曾國藩都要一一反省,看看今天到底有沒有做錯事,有什麼更好的方法可以使自己成為一個完人,這就是曾國藩。對自己能狠下心,讓自己慢慢的從一個渾身是刺的人慢慢的磨平,並且慢慢的把自己變成了一個完人。


書香茗



曾國藩,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


他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官至兩江總督、直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


曾國藩出身於湖南長沙的一個普通耕讀家庭。作為家中的長子,曾國藩身上揹負兩代人的希望,他五歲啟蒙,六歲入學。


可是他的資質並不是特別高,從十四歲起參加縣試,榜榜落第,接連七次都名落孫山,直到他二十三歲那年,中了秀才,長二年又中了舉人,五年後中了進士,人生從此彷彿開掛一般。


雖然躍過了龍門,但此時的曾國藩腦子裡還只是出人頭地,光宗耀祖。從氣質到觀念,與當時鄉下讀書人並無本質不同。


他和普通人一樣,有著大大小小的許多缺點:一是心性浮躁,坐不住,整天走東家串西家的,雖然給自己訂有自修課程,卻靜不下心來學習;二是為人傲慢,修養不佳,脾氣火爆;三是虛偽,對人作幾副面孔。



三十歲是曾國藩一生最重要的分水嶺。


一入翰苑,曾國藩見到太多氣質不俗之人,往來揖讓,清風逸氣,這些人都是學理信徒,自我要求嚴厲,對待他人熱情。結識了這些良友之後,曾國藩檢討自己,不覺自慚形穢,毅然立志,要“學作聖人”。


當時有兩個人對他影響很大。一個叫唐鑑,一個叫倭仁。曾國藩聽人說,有一個人叫唐鑑的,是個大儒,有一套自我修練的秘訣。他就跑上門去向他請教。


唐鑑告訴他,自我修練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每天都要寫日記,每天晚上都要記幾條反省日記,反省自己這一天做得怎麼樣,不管是緊急事務,還是生了重病,也不打破這個規律。


當時朝中還有另一個大儒,叫倭仁。曾國藩也向他請教過,他的辦法也是寫日記。倭仁修身最下功夫的事,每天從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覺,每一句話,每一個舉動,都要記下來,反省自己,然後改正。


曾國藩一聽,這兩個大儒,都異口同聲要寫日記,那我也寫吧。


曾國藩開始對自己進行全方位的改造,他綜合了兩位大儒的方法,寫日記。每天從起床到睡覺,吃喝拉撒睡,都要進行自我監督。



我們來看看曾國藩的早年修身十三條:


一、主敬(整齊嚴肅,無時不懼。無事時,心在腔子裡;應事時,專一不雜。)

二、靜坐(每日不拘何時,靜坐片刻,來複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鎮。)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後勿沾戀。)

四、讀書不二(一書未點完,斷不看他書。)

五、讀史(每日圈點十頁,雖有事不間斷。)

六、謹言(刻刻留心。)

七、養氣(氣藏丹田,無不可對人言之事。)

八、保身(節慾、節勞、節飲食。)

九、寫日記(須端楷,凡日間身過、心過、口過,皆一一記出,終身不間斷。)

十、日知所亡(每日記茶餘偶談一則,分德行門、學問門、經濟門、藝術門。)

十一、月無忘所能(每月作詩文數首,以驗積理的多寡,養氣之盛否。)

十二、作字(早飯後作字。凡筆墨應酬,當作自己功課。)

十三、夜不出門(曠功疲神,切戒切戒。)


當然,這個過程是很艱難的,好在曾國藩是一個意志堅強的人,又是聖人的鐵桿粉絲,哪怕在外帶兵,他也把自己的日記定期抄寫,送回老家,給兄弟子侄們看


一是為他們做一個榜樣,讓他們看看我是如何生活和工作的,再一個是讓他們監督自己,後輩看著自己,當然就更不好意思偷懶了。


在一次次反覆磨練中,他的氣質性格漸漸發生了變化。到四十六歲後,他終於對自己的恆心比較滿意了。


他總結說:“四十六歲以前作事無恆,近五年深以為戒,現在大小事均尚有恆。”


他把個人修身的習慣,一直貫穿到他的後半生,同時不斷給自己提出更多要求:要勤儉、要謙對、要仁恕、要誠信,知命、惜福等,力圖將自己打造成當時的聖賢。


許多人都認為人格修身是空虛的東西,甚至還是迂腐的,但曾國藩一生,修身才是他事業成功最關鍵的原因。


曾國藩認為:“養生之法約有五事:一曰眠食有恆,二曰懲忿,三曰節慾,四曰每夜臨睡前洗腳,五曰每日兩飯後各行三千步。”養生子道,“視”、“息”、“眠”、“食”四字最為要緊,養病須知調衛之道。


可以說,正是因為曾國藩堅持對自身人格修煉,才有他後面的成就。



他的人生格律:


首先是誠,為人表裡一致,一切都可以公之於世。


第二個是敬,敬畏,內心不存邪念,持身端莊嚴肅有威儀。


第三個就是靜,心、氣、神、體都要處於安寧放鬆的狀態。


第四個字是謹,不說大話、假話、空話,實實在在,有一是一有二是二。


第五個字是恆,生活有規律、飲食有節、起居有常。最高境界是“慎獨”,舉頭三尺有神明。


總之,能讓曾國藩從一個混身是毛病的人,變成後人敬仰的聖賢,皆因為他成為聖人的“終粉”,並有超人的意志力,當他立志“學作聖人”開始,堅定不移地對自己進行人格修養方面的磨練,並將人格修養作為一生的追求。


立志並不難,難得是堅持,唯有堅持的人,才能成功。


有書課堂


青年曾國藩身上有三大缺點:性情浮躁,坐不住;傲慢自大,好跟人打架;虛偽不實,愛吹牛。

而後來曾國藩成長為一代聖人,連毛澤東都說:“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

那麼曾國藩如何從一個渾身都是毛病的人,變成後人敬仰的聖賢?

1.寫日記

美國作家羅伯特.西奧迪尼的《影響力》中有一個承諾和一致原理,就是將目標或承諾書用紙寫下來,就會出現神奇的事情,人們會按照寫的去做,這樣實現目標的機率就會大很多。

而曾國藩在一百多年前就熟練運用了這一原理,他堅持每天寫日記,不僅自己看,還給別人看。他說,“餘向來有無恆之弊,自此次寫日課本子起,可保終身有恆矣。蓋明師益友,重重夾持,能進不能退也。”

曾國藩開始寫日記後,在日記中給自己立下規矩和課程。其中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點:

主敬;早起;靜坐;讀書不二;謹言;保身;日知其所亡;月無忘所能;作字;夜不出門等。

由此可以看出曾國藩的自律和自我管理能力。

2.強大的意志力。

因意識到吸菸的害處,曾國藩發誓戒菸:“客去後,念每日昏錮,由於多吃煙,因立毀折菸袋,誓永不再吃煙,如再食煙,明神殛之!”從那天開始,曾國藩一輩子就再也沒有碰過菸袋。

3.對自我的高要求。

曾國藩有一句至理名言:“不為聖賢,便為禽獸;莫問收穫,但問耕耘”。

這是曾國藩一生謹遵的座右銘。

曾國藩通過寫日記、強大的意志力及對自己的高要求使自己從一個渾身都是毛病的人,變成後人敬仰的聖賢。


有書博物館


曾國藩也配稱之為聖賢?恕我不敢苟同!題主的話,我只贊同前半句。

我認為曾國藩最多隻能稱為清朝的打手,一個能打仗的統帥,能臣。距離後人敬仰的聖賢還差得遠。

首先曾國藩是清朝的“聖賢”。

1,為清朝立功,作為漢人,他剿滅太平軍,強行為清朝續命。

2,立言立德,留下了《曾國藩家書》等。

何為聖賢?百度上指品德高尚,有超凡才智的人。

那麼曾國藩品德高尚嗎?

1,曾國藩家書經常出現這樣的記錄。

屠城: “屠戮淨盡,只求全城屠戮,不使一名漏網耳。”

“既已帶兵,自以殺賊為志,何必以多殺人為悔?

“克城以多殺為妥,不可假仁慈而誤大事。”

殺降: “今日未接弟信,不知劉瑲林一壘究竟如何,其已降之三壘已殺之否?”

“二十九日有三壘出降,全數殺之。”

“初一卯刻,安慶克復,城賊誅戮殆盡,並無一名漏網,差快人意。”

攻下天京(現南京)據曾國藩記載,湘軍“分段搜殺,三日之間斃賊共十餘萬人。(這裡面的無辜百姓有多少?)

這些都記在家書上啊,家書是給子孫後代看的,屠城,殺降,毫無悔意!

殺無辜百姓來自汙。

這樣的人道德提現在哪裡?難道僅僅體現在書裡的勸誡嗎?

這樣的人怎麼配得上功德千秋的聖賢二字呢!


飯叔爆笑評論


從渾身毛病變為後人學習的聖賢,主要是自己不斷的努力,“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1.立志。“有志則不甘為下流”,“不為聖賢,便為禽獸”。

2.讀書,增長知識。“飯可以一日不吃,但書不可一日不讀”。

3.向他人學習。“但凡作學問作事,一定要有好師好有好榜樣”。

4.自我實踐和反省。通過日記和日課,不斷反躬自省,對照找出自己的缺點,不斷改進。

5.堅韌卓絕的進取精神。數十年如一日,不斷堅持。

在以上基礎上,積極投入到時代洪流中,建立了立得,立言 ,立功三不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