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家便利宣布破产,其背后原因是……

邻家便利宣布破产,其背后原因是……

7月31日晚,北京邻家便利160余家门店全部关闭。

“我是今天早上接到的消息,连忙安排同事去证实,同事告诉我,邻家便利已经在今天下午将所有员工解散了”。一位邻家便利供应商说。

据了解,邻家至今还拖欠该供应商数十万元货款。“很多供应商都在邻家总部堵门追讨欠款,看来我们也只能走法律程序挽回损失了”。上述供应商表示。

8月1日晚上20点左右,记者走访邻家位于北京丰台诺德中心和百强大道的两家门店。这两家原本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已经关门歇业,其中一家店门口张贴着“设备维修、暂停营业”的贴士;另一家门店用一张A4纸告知消费者:预定的早餐到旁边的包子店领取。

邻家便利宣布破产,其背后原因是……

邻家便利暂停营业

邻家便利是这两年崛起的一匹黑马。2015年5月,原7-11北京区域负责人王紫带领团队创办了邻家便利。按照当时的计划,邻家预计1年内在北京市场开设200余家便利店,之后将业务拓展至国内一线城市。次年八月,邻家便利甚至将广告打到了纽约时代广场。

业界流传一种说法,王紫虽然是邻家便利的董事长兼总经理,但其背后的实际控制人是一家P2P公司。P2P为peer to peer lending的英文缩写,即互联网金融点对点借贷平台,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公司作为中介平台,借款人在平台发放借款标,投资者进行竞标向借款人进行放贷。

P2P平台复杂的债权和债务关系以及它不稳定的资金来源如同一颗定时炸弹,这为后期王紫团队的出走和邻家便利当前的境地埋下伏笔。

“P2P公司通常需要承诺客户,对投入资金合理利用。如果投资项目风向较大,客户往往会对资金安全提出质疑。因此P2P公司为了确保其资金来源、利用渠道不受影响,通常不会公开披露其投资项目”,某资深投资人分析称,“这是P2P公司资金利用的暗道,也是其共同特性。”

果不其然,2016年11月,王紫团队离开邻家,加入了由斑马投资创立的另一个便利店品牌——便利蜂。据了解,便利蜂最初是希望收购邻家便利,但正是由于邻家便利实际控制人复杂的P2P背景,使得便利蜂走了另外一条道路:挖走创始团队,重新创立品牌。

对于邻家便利实际控制人的身份,有多家媒体证实,它就是今年四月被查封的善林金融。今年4月24日18点,上海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善林金融法定代表人周伯云等8人被批捕。

上海警方证实善林金融采用传统的门店推销与互联网营销相结合的“线上”、“线下”交易模式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共计600余亿元。这个纪录和此前e租宝实际吸储700亿元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从公开资料看,善林和邻家便利从2015年刚开始就互动频繁——2015年10月,邻家于北京的第16家门店开业,一名微博认证为“善林金融北京分公司张娟”发微博称:“善林金融的兄弟公司,邻家超市开业啦”。

2017年8月21日,邻家在北京上地十街1号院第100家分店正式开业,多位“善林系”高管出席剪彩,其中包括:善林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超商事业部总经理刘靓、高通盛融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裁陈骏先生、善林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超商事业部运营中心总监金和。

邻家便利宣布破产,其背后原因是……

工商资料显示,邻家2015年5月5日成立,注册资本约1.2亿元,其股东贾卫平以及担任邻家监事的项建安维系着善林和邻家之间的密切关联。

贾卫平和项建安两人共同设立了“天津金奕互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及由项建安担任法人的“北京万卓智汇商贸有限公司”,其大股东是高通盛融财富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这家公司在周伯云一系列的投资布局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多条线索表明,邻家便利突然关闭门店与此前善林金融被查封有较大关联。一位接近邻家便利的业内人士表示,邻家便利的遭遇跟它投资方的背景有关,不能反应整个便利店行业的现状。

即便如此,这无疑为当前火热的便利店业态泼下一瓢冷水。“很多零售企业太脆弱了,昨天它还在攻城略地,今天就要倒闭了。看来零售企业家还是应该求真务实”,一位零售业界人士分析称。

邻家便利宣布破产,其背后原因是……邻家便利宣布破产,其背后原因是……

只在于分享,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