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被販賣出國的「豬花」,爲奴爲娼任人欺凌,比非洲黑奴還慘

瞭解歷史的人應該都知道,在近代西方人為了攝取利益,增加美洲殖民地的勞動力數量,曾將黑人作為奴隸進行販賣,這就是歷史上臭名昭著的黑奴貿易。這一貿易使非洲大陸在近四個世紀裡減少一億左右的勞動力,因此每一塊通過奴隸貿易賺取的錢幣上其實都沾滿黑人的鮮血。但是很多人卻不知道,除了販賣黑奴之外,清末民初時歐洲人甚至還販賣中國人。

清末被販賣出國的“豬花”,為奴為娼任人欺凌,比非洲黑奴還慘在1840年,英國和清朝展開了“鴉片戰爭”,面對英國的進攻,清朝顯然不是其對手,為了求得一時的安穩,清政府也是被迫的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自此,英國便打開了清政府的國門,要知道當時的西方殖民主義正在盛行,而美洲的種植園又急需大量的勞動力,因此當時中國的一些人便被洋人販賣到了美洲成為了華工,並稱之為“豬仔”。

清末被販賣出國的“豬花”,為奴為娼任人欺凌,比非洲黑奴還慘當然華工因為一戰為廣大中國人所知,可是有多少人知道“豬花”呢?在舊時的廣東方言中,“花”是對女性的謔稱,如一村最美者為“村花”,娼妓被叫做“花姐”。與“豬仔”相對應,那些在苦力貿易中被掠賣出洋的女子,則被叫做“豬花”。豬花一直是歷史研究的空白,近些年才逐漸興起,其實,豬花的社會地位和生活境況,往往比“豬仔”還要低賤、悽慘和可憐。

清末被販賣出國的“豬花”,為奴為娼任人欺凌,比非洲黑奴還慘那個時候,剛開始洋人教唆豬仔攜帶豬花一起出洋,之後,慢慢演變成擄掠和拐賣,其主要策略是:綁架或引誘手段強賣、拐騙;自願賣身。據小編查閱資料得知,“協義堂”販賣女子6000名,獲利至少20萬大洋。清末被販賣出國的“豬花”,為奴為娼任人欺凌,比非洲黑奴還慘?

清末被販賣出國的“豬花”,為奴為娼任人欺凌,比非洲黑奴還慘那個時候豬花的生存環境非常惡劣,比當年的黑奴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是,也有誓死不屈的,據張錯的《黃金淚》記載,美國內華達州一名女子不堪忍受,勇敢逃跑,在雪地中被凍掉雙腳,抬回醫院後絕食而死,還有的吞食鴉片自殺。下場極其可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