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幼儿园“小学化”,任重且道远!

禁止幼儿园“小学化”,任重且道远!

明明是个幼儿园,却已开始教授小学课程,甚至还以“会拼音、数学”等作为“教学成果”……幼儿园这种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强化知识技能训练,具有“小学化”倾向的做法近日被教育部坚决叫停,引发了舆论的热议。

教育部治理幼儿园“小学化”

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对于提前教授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的,要坚决予以禁止。对于幼儿园布置幼儿完成小学内容家庭作业、组织小学内容有关考试测验的,要坚决予以纠正。社会培训机构也不得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等名义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各地要结合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予以规范。

《通知》还要求纠正“小学化”教育方式。针对幼儿园不能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脱离幼儿生活情景,以课堂集中授课方式为主组织安排一日活动;或以机械背诵、记忆、抄写、计算等方式进行知识技能性强化训练的行为,要坚决予以纠正。

此外,《通知》还明确要整治“小学化”教育环境。对于未按规定创设多种活动区域(区角),未提供充足的玩教具、游戏材料和图书,缺乏激发幼儿探究兴趣、强健体魄、自主游戏的教育环境的,要调整幼儿园活动区域设置,合理利用室内外环境,创设开放的、多样的区域活动空间,并配备必要的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玩教具、游戏材料、图画书。

依据规划,教育部将分四个步骤进行阶段化治理,并计划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于2018年12月底前完成对幼儿园、小学、培训机构的抽查和摸排;对有“小学化”倾向的行为要于2019年底4月前完成整改。

幼儿园“小学化”化现象长期存在

禁止幼儿园“小学化”,任重且道远!

据了解,国内幼儿园“小学化”化现象已经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而超纲的乱象集中发生在幼小衔接班上。据业内人士透露,幼小衔接班是应市场需求而生的,理论上幼儿园升小学都是就近入学没有考试,但在实际操作层面,还是会有变相的考试和面试,但这点无法对外明说;此外,也有许多家长会为了让孩子适应小学的生活节奏,提前报个幼小衔接的暑期班,为准备在9月升入小学的孩子融入新环境做准备。

2013年陕西省教育厅主办的《陕西教育》曾发布一份数据,显示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四川等五省区被调查的133所公、民办幼儿园中,100%存在增加小学化课程的现象。具体来说,133所幼儿园都开设了拼音课程;82所幼儿园开设了英语课程;96所幼儿园开设了识字写字课程;还有部分幼儿园开设了电脑、写字、珠心算等课程。

2017年有媒体援引一组数据披露,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西部五个国家级贫困县442所幼儿园做的调研显示,从桌椅摆放和教室布置、作息制度以及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来看,大约2/3的幼儿园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小学化倾向”。

专家:幼儿园“小学化”,问题出在教育评价方式

业内教育专家普遍认为,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小学化”倾向严重的做法,不仅剥夺了幼儿童年的快乐,更挫伤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影响了身心健康发展。

今年3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记者会上就曾提出,要综合治理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我们现在有一些幼儿园老师是从小学老师转过去,没有学过幼儿托育,把小学的教学方法带过去了,一些家长希望孩子在幼儿园就能学一些小学的课程,所以好多幼儿园有小学化倾向。应当明确幼儿园的基本教学模式是游戏模式,不是教学模式。要综合治理小学化倾向。”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分析指出,幼儿园“小学化”的根源跟我国教育评价方式相关:“这个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是跟我们中小学一直到高考,这个纵向的教育评价是直接相关的。而这个纵向教育评价,它主要还是看学生的考试分数。要依据考试分数来对学生进行排队再把它们放在不同的学校,这样的体系是幼儿园‘小学化’的这个深层次的根源。另外一个背景是我们学校之间不均衡,小学之间的校际差距比较大,初中高中大学也同样是校际差距比较大,这样的背景下实际上是造成一个是评价过于单一,另一个是学校之间不均衡。很多家长或学生的期望能进到更好的学校。在这种情况下就导致了幼儿园的‘小学化’。”

网民支持幼儿园“去小学化”,维护儿童身心健康

禁止幼儿园“小学化”,任重且道远!

网民“张海英”:教育部门再次出手治理幼儿园“小学化”,值得肯定。因为此举对于维护儿童身心健康、纠正家长功利思维、规范幼小阶段教育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网民“听风听雨”:幼儿园“去小学化”最重要的还是家长转变观念。要改变家长的观念,一则需要幼儿教育相关知识的普及,从而让广大父母认识到抢跑教育对孩子的危害。二则需要通过强化专项治理,促进幼儿园保育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三则通过优化幼小衔接体制,让广大父母放心。

网民“魏英杰”:治理幼儿园“小学化”,只是教育改革的一个环节。只有加快各级招生体制改革,满足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逐渐减轻幼升小、小升初的压力,这一乱象才可能从根本上被遏制。

网民“教育专家”:把早教培训机构也纳入治理范畴,才能让治理真正严肃起来。而从法规的效力看,仅仅由教育部门下发通知还不够,需要进一步制定禁止超前教育法,对从学前教育到中学教育的所有超前教育进行综合治理,以维护我国基础教育秩序。

网民“yiuan68”:幼儿时期本来是一个美好的童年时代,然而现在的小孩子却背上沉重的学习负担,学前班,幼小衔接班等,早该整治了。

网民“黑童话”:深深地感触到幼儿园小孩子学习吃力,幼儿都有厌学情绪了,家长们也很无奈!教育部门的确应该重视起来!

新闻观察:遏制幼儿园“小学化”,需从多方面着手

从当前幼儿园存在的“小学化”现象的起因来看,笔者以为,要让幼儿园彻底远离“小学化”,除了开展专项治理以外,还应从多个方面进行着手。

首先,对于教育部门而言,应逐步改善教育评价体系,加快各级招生体制改革,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化,这是防止幼儿园“小学化”的治本之策。去幼儿园“小学化”不是一场速决战,而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禁令已下,万不可止步于执行,而是要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其次,要加强宣传教育,使广大家长提高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理念,从“不让孩子输在同一起跑线”的观念中彻底解脱出来,从而懂得幼儿教育,支持幼教工作,从根本上自觉做到,不送孩子到社会培训机构去提前教授小学内容。

再者,可从加强幼儿园老师的专业培训入手,使幼儿老师具有合格的师德素养。实践证明,一个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办园思想、办园宗旨与幼儿园教育是否“小学化”有着直接关系。因此,幼儿园不能为了利益而以“满足家长要求”为借口,开设所谓的“兴趣班”“特长班”等,更不能把小学的一些内容提前教给孩子。而应该围绕幼儿的身心发展、思想品德、认知能力、动手能力等开展研究,并付诸于实践。

总之,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扼杀了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童年的权利,务必引起各级领导、幼儿教育工作者和广大幼儿家长的关注。各地应以教育部安排的专项治理为契机,采取强有力措施破除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怪象,真正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着眼幼儿未来的发展,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开展游戏性教学,还孩子一个有阳光、有乐趣、生活多姿的童年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