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不缺聰明的孩子,缺的是「師愛」的關懷

說起“教育”這個話題,大多數人首談的方向便是將之落在國家上,很少有人直接落在“受教者”和“育人者”身上。教育是一件大事,對學生、學校、家庭、國家來說都有著重大的意義。教育的源泉是“師愛”,熱愛學生是教育的基礎和前提,不瞭解學生,不熱愛學生,不關心學生的成長,就談不上教育。

所謂“師愛”,即是教師對學生的愛。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便會“親其師”、“信其道”,從而實現教人育人的功能。

中國教育不缺聰明的孩子,缺的是“師愛”的關懷

李東海,是一名北大青鳥的90後學員,初中學歷,自幼跟隨奶奶長大,在老家讀書,由於家庭環境的因素,使其性格極度叛逆,學習成績不好,很少受到老師關注,便早早輟學步入社會打零工,來北大青鳥學習IT技術之前,曾在外地打零工一年。

據北大青鳥班主任王傑老師回憶,李東海第一次與我見面時,一言不發,當時因為班級正在建立,便未曾留意,後來通過幾天的瞭解,我意識到這孩子是性格叛逆。在整個S1學習過程中,李東海自我封閉,把自己包裹起來,從不跟老師和同學有過多的交流,每天都是我行我素,讓人很難融入他的世界。本以為隨著時間的推移,李東海會有所改變,不曾想進入S2階段後他還是渾渾噩噩的學習狀態,不聽課、不溝通、整天抱著手機玩。入學時,我曾瞭解到,李東海家庭條件不是很好,在這麼下去只會平白糟蹋家人為他交的學費及生活費,於是下定決心,必須走進他的內心世界,徹底改變他,讓他不能在繼續墮落荒廢自己的前程。

中國教育不缺聰明的孩子,缺的是“師愛”的關懷

改變一個人,首先要了解一個人的內心想法。王傑老師繼續講道,“有一天,李東海來辦公室主動找我,說要退學準備出去打工,藉此機會我嚴厲批評了他,將其說得一無是處,一番數落後,李東海終於打開心聲,哭訴起來。原來,在家庭裡,他父母從小就很少與他溝通極少,即使有也是一些簡單粗暴的方式,並且一直說他長得不好看、學習笨,幾乎從未誇獎過他,李東海基本感覺不到父母對他的愛。而在學校裡,同學們也都對他種種嘲諷,經常欺負他,使他從小自閉、自卑,不敢抬頭看人,不敢主動與人溝通。長大後,他深知自己毛病很多,想過改變自己,但因身邊缺乏鼓勵他、安慰他的人,屢屢失敗,時間久了他變得自暴自棄。”

中國教育不缺聰明的孩子,缺的是“師愛”的關懷

瞭解到病源所在,王傑老師決定對症下藥。首先,當著李東海的面跟他媽媽通了一個電話,訴說了跟她兒子間的全部談話內容,他媽媽聽後連說自己做的不好,對兒子不關心、不相信他,導致跟兒子代溝越拉越大,造成孩子現在叛逆的性格。一番溝通後,李東海媽媽表示今後一定與其多多溝通,多關心、表揚孩子,讓孩子重新樹立自信。通過這次談話和與家人電話溝通後,李東海發生了變化,他開始變得陽光自信,學會主動詢問老師問題,按時認真完成作業,跟同學們之間的關係也變得融洽了很多。即將進入S3學習階段的李東海正在向一名優秀的IT人努力著。

中國教育不缺聰明的孩子,缺的是“師愛”的關懷

北大青鳥班主任王傑老師對此表示,走進孩子內心的世界,是每一名教育者最幸福的一件事情,因為只有這樣,我們老師們才可以更好的關心體貼學生,向學生表達愛,真正的引導孩子們更好的學習。

“教學為本,師愛為魂”正是北大青鳥的教學理念,相信在每一名北大青鳥教育者的“師愛”關懷下,能夠改變更好學員,培養出更多優秀的IT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