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工作,你还有收入吗?

如果没有工作,你还有收入吗?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住着俩和尚,一个叫「一休」,一个叫「二休」。

俩人住在庙两头,每天都一起到山下去挑水喝,两人就成了好朋友。

某一天,二休去挑水,发现一休竟然没出现。

他想,或许一休生病了。

第二天,二休再去挑水,一休还是没出现,二休就开始担心了,决定去探望一休。

他去到庙的另一头,发现一休正在大树下打太极拳。

二休惊讶问道:「一休,你不去挑水,哪来的水喝?」

一休答道:「3年了,我每天挑完水,都会利用夜晚时间来挖井,前几天终于挖好了,井水源源不绝地涌出,我当然不用再去挑水了,也终于有时间打坐参禅练太极拳了」

自那以后,一休再没去挑过水,二休也从来不曾休息。

这便是「一不做二不休」的由来。

很多人可能已经感受到了,从今年开始,钱越来越不好赚了。

钱不好赚的原因很多,比如经济增速放缓、房地产不能炒了、可投资的好资产越来越少,就连P2P也商量好了一样一起降息了…

2018年会不会出现经济危机还没头绪,但这样的环境,对个人来说,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获得多元化的收入,才能在未来不景气的经济环境中能保持稳定的收入。

最主要的是:不要产生职业过度依赖

ETC的出现,导致很多收费站的妇女下岗;无人银行的出现,导致银行很多职位不再招人;人工智能化的今天,谁都可能会被替代;

另一方面,在互联网的帮助下,各种「个体」也正在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很多能力强的个体都站在了台前。

看看我们周围,有工人离开工厂去做快递员或送外卖;美甲师离开美甲店主动给客户上门美甲;编辑离开了媒体去做自媒体;艺人离开了经纪公司去做网红…

大企业也都不再标榜自己是机构,而是平台化,平台化的本质,则是在催促员工变成独立个体,企业只是承载无数个体的平台而已。

社会上的项目越来越短平快、自由职业者越来越多,支付报酬越来越跟结果挂钩,资金流转的速度开始按天计算。

我们每个人面对社会这台大机器,只能逼着自己变成一个有人U盘:即要像U盘一样,随时能插到下一台计算机上,随取随插、不用缓冲,就能立即投入新工作状态。

这才是未来的稳定,如果你不逼自己变成一个超级U盘,未来可能就像需要读卡器才能使用的内存卡一样被市场所淘汰。

以前家长心里念叨的中国三大铁饭碗:医生、教师、公务员,实际上现在已经不是铁饭碗了,稳定是杀死一个人的慢性毒药;

很多人害怕上班的收入不确定,上班族急于寻找双薪,下班之后还要辛勤工作,以为这样就可以远离为衣食住行担忧的日子。

其实,无论兼做几份工作,单靠增加工时获得的收入永远无法让你摆脱窘境,这种操作不是像一休和尚去挖井,而是只比二休和尚多准备了几桶水,以后还是需要去挑水;

所以你需要做的是:改变你的收入结构

收入结构才是决定你是富有还是贫穷的关键因素。

大部分人通过工作获得收入,约90%的收入都是来自上班所获得。

在不工作时获得的收入,如利息收入、房租收入、退休金、版税等,一般家庭在这个方面的收入比例就低一些,大约只有10%,甚至没有这样的收入。

因此要改变收入结构,我们就必须增加「不工作时的收入」,若能将原本只占约10%的不工作收入提升到90%以上,你就真正实现财务自由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现在有两个人都是月入十万,一个是纯工资收入,而另一个是月薪一万,剩余九万是家里的房子收租得来,你说哪个人过的更无忧无虑?

聪明的人,知道利用闲暇时间,帮自己找到一份持续收入。

人在顺境中,一定要想想危机在哪里!什么时候创造出持续收入,你就能在什么时候脱离贫穷。

趁自己还有体力与业余时间,赶快为自己或家人累积一份持续收入吧,如果一时片刻不知道该如何寻找持续收入,不如留言讨论一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