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十三爷胤祥也是夺嫡的竞争者,为什么受到康熙的冷落和打击?

东方不胜去去去


真实的历史中,十三爷胤祥所谓“十年圈禁”完全是子虚乌有,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被圈禁十年完全是编造的,根本没有这回事。

胤祥生于康熙二十五年二月,其母章佳氏来自于一个满族普通中级军官之家,没有过硬的家族背景。章佳氏入宫的时候为庶妃,地位在答应之下,那是相当的低微。章佳氏虽然得康熙的恩宠,但是至死都没有给她一个名份,死后才象征性的封为敏妃。章佳氏除了生胤祥外,还生了两个女儿。

章佳氏去世的时候,胤祥才十三岁,两个女儿分别才十二岁和八岁。所幸胤祥天资聪慧,在南书房读书的时候,便是众皇子中的佼佼者,不仅文采出众,骑射也十分了得,可谓文武双全。

胤祥的表现令康熙皇帝十分喜欢,康熙六次南巡,其中胤祥就随行四次。除了皇太子胤礽之外,胤祥可以说是康熙最钟爱的皇子。十三爷胤祥在当时可谓意气风华,十分得宠。如果没有皇太子胤礽,就算是八阿哥胤禩,也要在胤祥面前掂量掂量。因为如此,八阿哥的重要谋士何焯曾在给别人信中酸溜溜的说:十三殿下乃康熙帝所钟爱者。

然而,康熙四十七年,皇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众皇子为争夺嫡位蠢蠢欲动,遭到康熙帝的打击。胤褆被永远圈禁,八爷党遭严重警告和打击,甚至最后的投票推荐都遭到康熙否决,十四爷被打的半死。而胤祥也被剥夺爵位,直到太子复立才恢复爵位。除了老四胤禛之外,几乎全都被打击。

当时,在老三、老十三和老十四等人的联合请安折上,康熙批示:

胤祥乃不大勤学忠孝之人,尔等若让任之,必在一处遇着他,不可不防。

自康熙五十年之后,胤祥仿佛被蒸发,无论是南巡还是祭天还是封爵打赏,几乎都没有胤祥的份儿,康熙帝似乎是忘记了这个儿子。不仅如此,连胤祥的两个妹妹分别在二十二岁,十八岁病死,康熙都没瞧过一眼。

这一年,最后的两个亲人都走了,连自己的父亲康熙皇帝也视他如无物,就算是雄心万丈,也只有茫然无措。

为什么曾经那么得宠的皇子一下子就受到无与伦比的冷落和打击呢?要知道,此前,无论是胤祥个人的素质和能力,还是在朝野宗室的口碑都很好啊,就算是今天翻开史书,要找到皇十三子胤祥的缺点和劣性几乎都没有任何记载。

有人说,要是没有胤禛,康熙甚至会将帝位传给十三子胤祥,这话不无道理。按说,胤祥的确是夺嫡的热门人选之一,理由也很充分。那么,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在这里,有这么几种说法:

一是说胤祥和四哥胤禛关系要好,在夺嫡之战中,为胤禛有顶罪嫌疑。大意是说康熙严厉打击皇太子胤礽,而老四胤禛和八爷党一样,也参与了夺嫡之争,说胤禛结党,这事儿最终让十三爷胤祥顶缸了,所以,康熙就冷落和打击了胤祥,让胤禛得以脱身。但是这种说法经不起推敲,因为就如八爷党和胤褆一样,他们要真有什么把柄被康熙抓住,一个也逃不掉,还有就像老十四想为老八胤禩开脱,结果双双也被打击。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老十三要真为老四顶缸,那么二人都难逃其咎。所以,这种说法难以成立。

二是说他与皇太子胤礽关系也好,是太子党人员。所以在一废太子之后,康熙连同胤祥也进行了打击,太子复立后,胤祥也跟着复立。但是康熙要削弱太子党的实力,胤祥是皇太子胤礽最重要的臂膀,所以,康熙要斩断其臂膀,就冷落了胤祥。这也说不过,因为历史上都知道,和胤祥关系最好的是老四胤禛,胤祥即使自己不争夺嫡位,也不会支持胤礽。

三是胤祥自身的问题。史载胤祥右腿生有疾病,长了一块奇怪的白疮,化脓后就是不好,使得胤祥行动十分不便。在一些康熙的批示中可以发现这样的语言:“看来胤祥的情况并不太好啊”。这说明,胤祥的确是生病了,并且还病的不轻。二废太子之后,胤祥也许知道自己身体的原因,与嫡位无缘,所以转而支持老四胤禛,积极为胤禛经营。

还有一种说法是,康熙为了给胤禛保留生力军,知道胤祥与胤禛关系要好,所以,通过冷落和打击胤祥,让他避免遭受来自于其他皇子的攻击,以此来保护胤祥。这个说法太过“帝王心术”了,要知道,真正的历史所谓帝王心术的操作实际上是很少的,尤其是清王朝这个少数民族统治的天下,康熙皇帝非常喜欢锻炼皇子们的行政能力和实操,所以,让他们尽展所能,参与到对国家管理的事务中去,这是满清王朝皇室的传统,并且,前清历代的皇帝都认可这种传统,因此,也才有皇子们在政务处理中结党夺嫡的情况产生。所以,说康熙是为保护胤祥,是有违大清行政传统的。

所以,综上所述,十三爷胤祥被康熙冷落打击的重要原因可能在于:

1.康熙晚年九子夺嫡的情形让康熙焦头烂额,他的儿子太多了,一共生了35个,存活24个。胤祥虽然很优秀,但是身体不行了,腿脚不方便,不会是康熙考虑继承人的对象,所以,他也没有多少精力去关注胤祥了。

2.一废太子的时候,康熙确实打击过胤祥,剥夺了他的爵位,但是太子复立后,胤祥又恢复爵位。只是后来,什么都没有胤祥的份儿了,还是因为胤祥腿疾的问题。要知道,康熙对皇子是很严格的,你要是没有什么建树和功绩,是万万得不到他的青睐的,哪怕是因为有病。

3.当然,从后来雍正登基后重用胤祥的情况来看,也许胤祥真是康熙留给雍正的生力军。从逻辑上分析,雍正不可能因此打击完所有的兄弟,他必须要留下几个兄弟为他服务,以此来烘托兄弟和睦无碍的情形,以堵住朝野诸王大臣的悠悠之口。


青灯问史


胤祥从一开始受到康熙的宠爱到后来受到冷落和打击这都源于他的义气,他骨子里有关羽一样的性格。



胤祥是胤礽的忠实粉丝,胤礽第一次被废波及到他,康熙把他也圈禁起来,时间是康熙四十七年到康熙四十八年。胤礽是太子,是康熙钦定的合法继承人,支持胤礽的不光胤祥一个,还有三阿哥胤祉和四阿哥胤禛,这就怪了,胤礽被康熙圈禁起来,没有圈禁胤祉和胤禛,却偏偏圈禁了胤祥。为什么?其实这与胤祥在康熙心目中的地位有关。



在一废太子之前,康熙非常喜欢胤祥,康熙无论到哪儿都带着他,在一起时间长交流就多,感情也就更近。感情近是好事儿也是坏事儿。康熙废太子胤礽,胤祥强烈反对。康熙对胤祥好,胤祥应该站在康熙一边才对。而且康熙是皇帝是父亲,胤祥站在康熙这边,才符合父子之礼,人臣之道,所以,胤祥的行为让康熙强烈不满,在康熙看来这是不忠不孝,大逆不道。胤祉和胤禛康熙待他们一般,也就没有太高要求。



康熙复立太子后,胤祥也被放了出来,康熙二废太子后,胤祥被圈禁十年之久,直到雍正继位才把他放出来,那是电视剧情节,真实的历史胤祥并未被再次圈禁。而且康熙也没有冷落胤祥。

康熙一废太子后,为了防止皇子结党营私,每次出巡都采取轮流陪伴制。胤祥一直不受限制,康熙出巡每次他都随行。别人都轮流赔康熙出巡胤祥不轮,这种特殊待遇说明康熙仍然宠爱胤祥。这种情况出现,应该是胤祥的“义”起了作用。



有先例为证,十四阿哥胤禵坚决拥互八阿哥胤禩,康熙说胤禩觊觎储位,谋害胤礽,胤禵为他辩护,正在气头上的康熙拔刀要杀了胤禵。可这事之后康熙反而认为胤禵重兄弟之情,对他更好了,后来还重用胤禵当了抚远大将军。胤祥力挺胤礽,康熙圈禁胤祥,事后他何尝不是觉得胤祥是个讲义气,重兄弟情义之人。



胤祥在康熙心目中的地位不低,只是后来,胤祥身体有病,没啥培养价值,康熙又非常忙,被皇子们储位之争闹得心力交瘁,顾不上他,因此胤祥被边缘化了。

胤祥是个人才,而且是重义气、讲感情、能隐忍、很低调的人才。雍正继位后,让胤祥担任要职,实在是雍正的人太少,胤祥出于感情带病出来帮助他。

我是豫有得,欢迎加关注互动讨论!


豫有得


关于胤祥为什么会受宠,以及为什么会被康熙冷落、打击,在《雍正王朝》里其实给了一个非常完美的解释。


在电视剧里胤祥之所以受宠在于他高贵的人品;被冷落在于康熙借处罚胤礽的事情磨练胤祥。

有“侠王”之称的胤祥,正是因为自己忠直耿介、义薄云天和洒脱不羁的多重性格,深慰康熙之心。

胤祥有康熙希望的作为臣下的“忠心”、作为皇子兄弟的“义气”、作为朋友的“豪侠”、作为为人本分的正直。胤祥是铁杆胤礽党,对这个皇储可谓忠心耿耿。在胤礽几次走投无路的时候,都是胤祥不避祸福陪在他的身边。


而这些实际上也是传统文化中所有正面理想品质的概括。这样的人,辅佐储君,可谓夫复何求?但是,也正是因为胤祥对于胤礽的忠心,以及对任何事情都无所畏惧。而此刻康熙万废掉胤礽,胤祥却成了最尴尬的存在。

为了保护和磨练胤祥,也为了给胤禛培养一个“助手”。在胤礽二次被废的时候,胤祥被足足圈禁了10年。

但是回到真实历史场景,胤祥受宠更可能在于他的家庭对大清的特殊贡献。


皇十三子胤祥的出身并不像剧中所谓的那么高贵,也没有一个蒙古王爷的外公。她的母亲章佳氏出身内务府包衣,并没有蒙古背景,而且死得较早。

但是作为康熙和章佳氏的小家庭而言,这个家庭完完全全奉献给了大清和蒙古翁牛特部博尔济吉特氏世代友好关系了。


而博尔济吉特氏在清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胤祥有两个妹妹,皇十三女和硕温恪公主和皇十五女和硕敦恪公主,都嫁到了翁牛特大草原。

温恪公主在康熙45年,被嫁给蒙古博尔济吉特氏翁牛特部杜棱郡王仓津,康熙48年6月,温恪公主产下一对双胞胎女儿,便难产死去,死时23岁。


敦恪公主在康熙47年,被指配蒙古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台吉多尔济,下嫁6个月便死去了,死时19岁。

康熙对皇十三女温恪公主犹为怜爱,她下嫁的时候,是由康熙亲自送亲的。木兰秋狝去的最多的草原,也是翁牛特草原。就是顺便看看自己的女儿。

胤祥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家庭里。可见那段时间,胤祥的被宠并非毫无端由。康熙6次南巡,其中胤祥就随行4次。康熙恨不能把胤祥时刻带在自己的身边。

而胤祥受到打击是因为他曾强烈反对康熙废黜胤礽。


康熙47年,那一年除了胤祥的最小的一个妹妹也死去了,同时胤礽也第一次被废了,众皇子悉数遭到打击。

胤礽被废的时候,胤祥被圈禁了1年,就此遭到冷落。虽然康熙冷落胤祥的原因没有交代,但是,很显然和胤礽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康熙当时对胤祥愤怒的批复,“胤祥乃不大勤学忠孝之人,尔等若让任之,必在一处遇着他,不可不防。”这句话充满了醋意,应该胤祥是犯了和《康熙王朝》里容妃一样的“错”。

而胤祥最终受冷落,在于自己已经生了病,已经不可能再进入康熙选嫡视线了。


而在被圈禁期间,胤祥患上了“鹤膝风”(一种骨结核结疾病),已经上马都比较艰难了。所以康熙48年开始的诸皇子轮班随扈,就再也没有出现过胤祥的身影。

但是雍正继位以后。胤祥和胤禛兄弟情深,再次出马上任。和《雍正王朝》里不一样的地方,胤祥并非善于把握军权,而是擅长理政,擅长清欠亏空和治理河道。


在雍正朝,胤祥带病上阵,君臣相得,兢兢业业,居功至伟。死后获得不避讳的殊荣,成为史上佳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