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和遼國和平了百十年,後來爲什麼又要和遼國開戰?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宋遼在1005年《澶淵之盟》後真的和平了百十年嗎?

並不是,1038年,李元昊稱帝建國,隨即北宋發動了三次對西夏的戰爭,在三川口、好水川、定川三戰中,北宋都慘敗而歸,此時的西夏向遼國稱臣,遼國遂於1042年派大軍兵臨北宋邊境,逼迫北宋增加對遼國的歲幣,史稱“重熙增幣”,也稱為“清理增幣”。

而這,只是宋遼矛盾的一個小小的插曲,橫在宋遼之間的最大心結,不是“重熙增幣”那加在北宋身上的歲幣銀10萬兩、絹10萬匹,而是宋遼邊境的“燕雲十六州”。

除此之外,還有西夏的因素,這些都導致宋遼關係並沒有史書上描寫地那麼和諧。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在遼國行將就木時,北宋要主動聯合金國進攻遼國。那麼,這兩個因素是如何影響了宋遼的和諧的?靜夜史認為:

1、關於燕雲十六州的國家統一問題

936年,後晉太祖石敬瑭為了爭取契丹支持,主動認遼太宗耶律德光為父皇帝,並且將燕雲十六州地區割讓給遼國。

燕雲十六州是華北平原和蒙古高原的重要分界線,也是兩大地形區的重要緩衝,再加上這裡是中原王朝傳統的養馬基地,因此這裡的戰略價值不言而喻。

更重要的是,從秦漢以來的長城等國防設施基本都從燕雲十六州穿過,這就意味著燕雲十六州是中原王朝的重要屏障,而一旦失去,北方邊境就相當於不設防!

所以此後,中原王朝一直渴望能有機會奪回燕雲十六州。

後周建立後,世宗柴榮曾北伐奪回兩州,但是因為英年早逝,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工作功虧一簣。北宋建立後,趙匡胤為了收回燕雲十六州,曾在宮內設置“封樁庫”,為收復燕雲十六州做兩手準備,但是很可惜,趙匡胤也是壯年而逝。

北宋真正開始進行收復工作的,是宋太宗趙光義,可惜趙光義志向遠大但能力不足,兩次北伐都慘敗而歸,從此患上了“恐遼症”!

收復失敗後的後果就是,遼國開始不斷南下。1004年,遼國直接殺到了黃河邊上的澶州城,將宋真宗嚇得夠嗆!

1005年,宋遼簽訂《澶淵之盟》,雙方握手言和。北宋每年給遼國銀10萬兩、絹20萬匹。

按說此時就應該偃旗息鼓了,並沒有,心驚膽戰的北宋並沒有放棄對遼國的警戒,相反,北宋在太行山以及華北平原的北部大規模種植柳樹,這不是植樹造林綠化荒山,而是以柳樹阻擋遼國的鐵蹄,而在東部地區,北宋開挖運河,配合原有河網形成水網防禦體系。

可以說,北宋並不輕鬆。

因此,讓北宋忘記燕雲十六州的屈辱,一心一意搞建設,聚精會神謀發展基本是不可能的!

終於,1115年,女真崛起,遼國被削弱,北宋收復燕雲十六州的機會終於來臨。所以北宋開始聯合金國攻打遼國。

不過北宋的戰鬥力是真不行,進攻戰敗的遼軍都能被反殺,所以讓金國看清了北宋虛弱的本質,於是滅遼兩年後,金滅北宋!

2、關於西夏的宋遼國際爭端

西夏的歷史並不悠久。

878年,黃巢起義爆發,党項人因平叛有功,首領拓跋思恭被封為夏國公,賜姓李。

907年,唐朝滅亡後,西夏左右逢源,不僅沒有被中原地區吃掉,反而得到大量封號。

北宋建立後,趙匡胤開始謀劃對党項的削權。他封党項首領李彝殷為守太尉,死後還贈太師封號。宋太宗趙光義繼位後,手段開始激進。982年,趙光義令李彝殷孫子李繼捧遷居開封,由親宋的李克文繼位。然而,就在宋朝即將兵不血刃吞併党項時,李繼捧族弟李繼遷趁機逃走。

宋軍追擊無果。李繼遷開始投靠遼國。此時正愁南下無望的遼國立刻封李繼遷為夏國王,並賜予3000匹馬。

後李繼遷被吐蕃暗算掛掉,他的兒子李德明再次開始左右逢源。並且,李德明開始向西、南大範圍擴張,拓地千餘里。

李德明的兒子,就是李元昊。

一直以來,北宋都認為西夏是自己的內部事務,但是遼國的參與讓北宋十分不爽但又無可奈何,“重熙增幣”就是遼國借宋夏戰爭北宋兵敗趁機訛詐的事。

此後,在《澶淵之盟》中握手言和的宋遼雙方在西夏開始了新的博弈,而西夏也終於成了橫亙在宋遼之間的國際爭端!

1068年開始,北宋名將王韶開始主持征服青藏高原羌塘地區的戰爭,史稱“熙河開邊”,由於此時北宋正在進行“王安石變法”,因此此次軍事勝利被看做變法的重大成果。

熙河開邊對西夏形成了戰略包圍,西夏的形勢更加被動。但是隨著變法失敗,司馬法上臺,收復的西夏土地又被拱手讓出。直到1103年,北宋才開始重新經營羌塘地區。

宋徽宗繼位後,推行“紹述政治”,重拾宋神宗時期的積極政策,在西北大力拓邊,重新恢復了宋神宗時期的版圖。宋徽宗的開拓將西夏打得不成人形,這讓遼國十分緊張,遼國曾干涉宋徽宗的開邊行動,但宋徽宗還是頂住壓力聯合高麗和金國,以圖一舉趁遼國衰落奪回燕雲十六州。

不過,很快金國滅遼,北宋也在金國的鐵蹄下走向滅亡!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北宋和遼國的和平,是北宋恥辱的和平。北宋的筆桿子打不過遼國的槍桿子,不但收不回燕雲十六州,還面臨著遼國鐵蹄南下踐踏中原的威脅。北宋不得以,只好與遼國簽訂“澶淵之盟”(1005年),宋年貢遼絹20萬匹,銀十萬兩。契丹與漢人稱兄道弟。從此開始了兩國長達百年的和平。

後來,金國在東北興起,抄了遼國的後院。北宋認為結束宋遼恥辱條約、收回燕雲十六州趁火打劫機會來了。主動派使者從海路北上,與金國簽訂“海上之盟”(1120年),商定了發起北宋金國南北夾擊滅遼戰爭。滅了遼國後,北宋將原對遼國的年貢轉給金國,金將燕雲十六州劃歸北宋。後來遼國被滅。

要指出;從“澶淵之盟”到“海上之盟”,並不是北宋先“韜光養晦”、後“有所作為”的謀略勝利。而是北宋對遼國的背信棄義投機行為。北宋並沒有利用”澶淵之盟”後的百年和平勵精圖治養兵備戰,而是安於現狀,苟且偷生。當金國興起與遼國互撕時,北宋起了歹心,要“聯金滅遼”借刀殺人!最終結局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既然北宋可以背棄”澶淵之盟”,金國當然也可如法炮撕毀“海上之盟”!金國滅了遼國後,並沒有向北宋交還燕雲十六州,還趁勢滅了北宋。北宋引狼入室滅了自己!


諶人




收復漢唐故土一直是北宋君臣心中一個秘而不宣的夢想


遼國漢人馬植初遇童貫,獻“聯金滅遼”之策,深受賞識,童貫薦於朝堂,面見徽宗,更名趙良嗣,平步青雲


無論後世怎樣評價澶淵之盟,當時遼國事實上是宋朝的最大敵人~支持西夏,屢次趁宋夏戰爭時猛敲宋朝竹槓,士大夫們表面上與契丹人稱兄道弟,心裡何嘗不是有一萬匹草泥馬在奔騰


何況遼國滅亡已成定局,與其坐視女真吞併燕雲,成為另一個遼國,不如痛打契丹落水狗,一來揚我鐵血大宋天威,二來趁機摘個軟挑子

君臣嘻嘻哈哈地開著少兒不宜的玩笑,喜氣洋洋地出發了



雖然朝中不乏反對打仗的聲音,但哪一條理由成立呢?
遼不可攻,宋就可攻了?國與國之間的條約不就是用來撕的?坐視女真人佔據燕雲河北人民就能得到永久的和平?

收復燕雲是為了面對遼國滅亡後的新鄰居處於更有利的位置

收納張覺並不是宋朝一時心血來潮




女真人從一開始就沒打算老老實實讓宋朝白佔便宜
當然,在女真人看來,宋朝那一百多萬軍隊還是很有威懾力的,但是,萬萬沒想到
童大將軍的精銳在陰溝裡翻了船,


拿著錢求女真人快來幫忙,更沒想到
劉延慶十五萬大軍會被一萬遼國殘兵打潰散

面對這種豬隊友,難怪女真人翻臉不認人



平定方臘後,宋朝出兵夾攻遼國。其時,女真人已經啃完了最難啃的大骨頭
金太宗親征燕京,卻兵


不血刃,契丹人高高興興打開城門,女真人歡歡喜喜收降納叛

身子骨太虛了誰都瞧不起




徽宗朝,君臣皆無能


之前的對西夏戰爭已暴露出宋軍戰鬥力極度低下
喪師十萬的大敗仗被冠以大捷的名義上報朝廷

幾百人受賞




海上之盟
談了幾年,卻連標的物都還是稀裡糊塗……

就如小夥談了七、八年戀愛,卻不清楚對象的性別……





釣魚認為:伐遼搶佔燕雲是應該的,宋朝無能是到家的


如果宋朝能順順當當摘桃子,那才真是沒天理





為國釣魚


北宋與遼,是10至12世紀前期活躍在東亞政治舞臺之上的兩個大帝國。在這百十來年當中,兩國之間的戰與和幾乎構成了整個時期的主要內容。

《澶淵之盟》開啟的近百年之和平

雙方的戰爭集中發生在兩個階段,一為北宋建國初期,宋太祖和太宗兩兄弟興兵北伐,結果頻頻遭遇挫折,直到真宗時,雙方才以簽訂休戰性質的《澶淵之盟》,暫時結束了持續數十年的戰事。而此合約的簽署不僅開啟了宋遼兩國近百年的和平相處之事,也對古代政治發展貢獻頗多。

(筆繪合約簽訂之場景)

說完了了第一階段,還有第二階段,這第二階段的戰事,又該從何說起呢?彆著急,聽筆者慢慢道來。

遼國的內亂——女真人崛起

事情發生在1110年,這一年裡,在遼國北部邊境,崛起了一個新的政治集團,這勢力即是由完顏阿骨打所領導的女真人。他們宣佈反對遼國皇帝的統治,並多次擊潰遼軍的進剿。而也就在此時,北宋上層從遼國投降而來的馬植那裡,得到了這一消息。

新官上任三把火——宋徽宗的小算盤

此時在位的宋徽宗欣喜若狂,這是一個情願縱情于山水,而也不願在政治上下功夫的皇帝。不過,正所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玩樂歸玩樂,身為一國的皇帝,尤其又剛剛繼任,所以他迫切的希望以一場巨大的軍事勝利,來提升自己的存在感,而馬植所帶來的情報正中其下懷。經過一番商議,徽宗不顧部分大臣的勸阻,向女真人部派去了聯絡的使者,意思很簡單,女真人同北宋聯手滅遼,而後平分勝利成果。

(宋徽宗趙佶)

為了儘快打垮遼國,阿骨打同意了,於是,北宋朝廷單方面宣佈對遼撕毀了《澶淵之盟》及後來所補充的一切相關條款,並積極調兵遣將,由徽宗寵幸的宦官童貫率領,打算一舉殺將過去。

天祚帝一敗塗地

遼國的天祚帝此時正被阿骨打的突襲打得焦頭爛額,在得知了北宋方面傳來的消息後,更是又氣又怕。他一面宋使,一面決定採取“先北後南”的戰法來解決這一危機,於是,在他的率領下,十多萬遼軍北上直指阿骨打的老巢,但是,此時的遼軍已因疏於指揮訓練而戰力大減,再加上長途奔襲,更是困苦不堪。而阿骨打則以逸待勞,痛打來戰的遼軍。遼軍兵敗如山倒,而阿骨打也再接再厲,傾巢南下,遼國在同女真的作戰中已開始轉入守勢。

宋軍被方臘起義絆住了手腳

徽宗得知了阿骨打勝利的消息後,愈發的急不可耐,他急令童貫領精兵北上配合行動,結果,就在大軍臨出發時,從南方傳來了告急文書——南方的方臘此時正統率一支流民武裝攻城破寨,甚是厲害。

徽宗大驚失色,又令童貫南下平叛,結果,就在宋軍主力南下的這段時間裡,女真軍隊進軍神速,已接連奪佔了遼的北、中、東三座京城(類似於省城),遼國的殘軍龜縮入西京(今山西大同一帶)與南京(今北京地區)等幾個孤立的軍事據點,遼的滅亡,看來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了。

(阿骨打大獲全勝)

困獸猶鬥——宋軍遭遇重挫

阿骨打在進軍的同時,頻頻催促宋廷配合出兵。終於,童貫的軍隊由南方“凱旋歸來”,並兵分多路殺奔遼的南京城,宋軍似乎勝利在望了。

但不要忘記了,困獸尚且猶鬥,何況於人。遼在南京的守將先布疑兵之計,又挑選敢死隊適時殺出,童貫的大軍被打得潰不成軍。在屢次進攻無效後,為了實現“光復燕雲”的理想,他偷偷的請求阿骨打派軍攻取,又出重金將城“贖回”,只不過,城池已被女真軍洗劫一空,宋軍得到的,不過是一座空城罷了。

唇亡齒寒

不久,女真軍一鼓作氣,打破了遼的西京,遼國末代皇帝天祚帝在倉皇逃竄中被俘,並被迅速處決,遼國經此戰後,徹底不復存在。而這場戰事也讓女真人看清了北宋的外強中乾,公元1125年,女真人挾滅遼之餘威二度南下,宋廷也終為自己的小聰明付出了代價。

(公元1127年,北宋被金所滅,徽宗等被俘)

而回顧真宗時代以降的宋遼之和平相處歲月,著名史學大師呂思勉先生給出了這樣的結論——“宋謀聯金(即女真人勢力)滅遼本無錯,奈何宋自身尚且不振,又貪得無厭,終究落得唇亡齒寒之境地”。打鐵還需自身硬,這話是不錯的了。

參考文獻:張蔭麟著《兩宋史綱》 北京出版社2016年8月

呂思勉《中國通史》 群言出版社2016年2月

鄧廣銘《遼宋夏金史講義》 中華書局2013年11月

蘇伶《契丹簡史》 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16年8月


歷史研習社


原來1115年在遼國北部的女真族正在崛起,女真部的傑出領袖完顏阿骨打稱帝反遼,開始了與遼國的長期戰爭,由女真部建立的金國節節勝利,而遼國的形勢就急轉直下了。1116年的五月,金國攻陷遼國東京;1120年五月金國攻陷上京;1122年正月金國攻陷中京;在同年四月份,攻陷遼國西京。遼國五京,金國取其四,遼國在這個時間上已經是苟延殘喘,已有必亡之勢了。

而宋朝為了收復燕雲十六州,早在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就與金國訂立了“海上盟約”,兩國相約聯兵攻遼。宋廷的眾多大臣紛紛表示反對,認為消滅一個現在苟延殘喘的遼國,而與強大的金國為鄰邦,乃宋廷之大患,這就是一個唇亡齒寒的處境,金國以後必定南下。

臣恐異時唇亡齒寒,邊境有可乘之釁,狼子蓄銳飼隙以逞其欲,此臣之所以日夜寒心。


宋徽宗雖然覺得其言頗有道理,但是在宰相王黼、童貫、趙良嗣等人堅持聯金滅遼的策略,在他們的堅持下,宋軍分別在1122年的五月和七月北征燕京地區,第一次發動了15萬軍隊,第二次20萬,但均被遼軍殺敗,雖然宋廷這兩次出兵並未成功,但有效的牽制了遼軍,消耗了遼軍的實力。

在第二次出征前宋廷的大臣再次上書反對,尤其是朝散郎宋昭說的最為激烈。

遼不可攻,金不可鄰。異時金必敗盟,為中國患。

果然,正如他所言金國在滅遼之後果然毀約,燕雲十六州僅僅將燕京所轄六州歸宋,這一地區遼國遺留的金銀財物和人口皆歸金國所有。至於雲州地區,金國乾脆一州都不給宋朝,海上之盟約早已成一紙空文。

更為危險的是金國在聯宋滅遼的過程中,看到了宋廷政治腐敗,軍隊戰鬥力低下的虛弱本質,遂於滅遼後於1125年揮兵南下滅宋,這就是後話了。


論史


兩宋是中國歷史上最富裕的朝代,也是《孫子兵法》運用最失敗的年代!也是一個大愚若智的朝代。

自從兒皇帝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割讓契丹,中原王朝一直想收復此地,周世宗柴榮收復路上病亡,宋太祖趙匡胤出師不利,宋太宗趙光義大敗而歸。宋遼打了40幾年,最後宋真宗和蕭太后議和,這就是“澶淵之盟”,宋遼雙方罷兵,自由貿易,百年無戰事。



經過百年自由貿易,北宋朝靠貿易順差將遼國弄得虛弱不堪。這時候東北女真族興起,遼天祚皇帝70萬大軍討伐女真族完顏阿骨打,被其4萬女真族軍隊擊敗。女真族聯繫北宋宋徽宗約其兩面夾擊,合力攻遼。宋徽宗為了完成宋太祖太宗未能完成的心願,派遣太監童貫率領著宋國最精銳的15萬軍隊北伐遼國燕雲十六州。


事情的結果超出人們意料,宋朝15萬軍隊被苟延殘喘的遼國打的一敗再敗。遼國腹背受敵,終於滅亡,宋朝攻遼失敗被金國看清了虛實,金國隨摟草打兔,接著滅了北宋,這就是“靖康之變”

按照《孫子兵法》的說法,當北宋看到女真族的金國崛起的時候,首先要有危機感,真正的做法是像向遼國提供武器糧草,讓其和金國死磕,削弱遼金兩國的勢力,北宋可以坐山觀虎。最不應該的就是和金國結盟,聯合攻遼,導致遼國滅亡,北宋失去屏障,也慘遭滅亡。



北宋滅亡,南宋建立起半壁江山,歷史再次重演,南宋再接再厲,將臭棋一下到底。金國衰落,蒙古興起,南宋又與蒙古結盟,接受了蒙古借道滅金的策略,導致金國被滅,南宋失去屏障,緊接著被蒙古所滅。兩宋王朝,富得流油,蠢的離奇,亡的不冤。(豐鎬遺子~張新武書文)


睜眼看西安


見遼軍兵鋒已至中原,宋廷大為恐慌,最後,在宰相寇準的堅持下,宋真宗趙恆勉強答應御駕親征。見皇帝親自抵達前線,宋軍士氣大漲 , 隨即發起了主動進攻,屢挫遼軍,在局面上逐漸佔據優勢 ,形勢對宋十分有利。可宋真宗急於求和,主動邀約已處下風的蕭太后談判,雙方一拍即合,簽訂了史上著名的”澶淵之盟“。

合約規定,雙方結為兄弟之國,並以白溝河(在河北)為界;北宋每年”賜給“遼國白銀十萬兩、絹緞二十萬匹 ,是為”歲幣“。此後,雙方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基本維持了長達一百餘年的和平。”澶淵之盟“締結後,遼國不用年年征戰,就能安享鉅額”歲幣“,何樂而不為?每年支付遼國二十萬兩白銀、十萬匹絹緞的歲幣,對於經濟發達、財力雄厚的北宋來說,也不是什麼難以承受的沉重負擔。花點錢買平安,比起龐大軍費支出來簡直九牛一毛,不算虧本買賣。此後,宋遼邊境上雖然也有些小爭端,但基本以和平共處、友好往來為主旋律。

舒適而安逸的生活,會消磨人的意志,對宋、遼兩國的軍人也不例外。文獻載,駐守宋朝北部邊境的精銳禁軍和在遼國南京道上防禦的契丹士卒,因為近百年沒遇到過戰爭,早已不識干戈 , 兵員素質和戰力急劇下降。之後,宋朝因養兵千日,卻百無一用,竟將北部禁軍視為財政負擔和累贅而嫌棄,致使其訓練敷衍、士氣低落、戰鬥力極其低下。

曾經剽悍善戰的契丹兵也強不到哪兒去 。史載,太平無事、坐享其成的滋潤日子過久了,有些遼軍騎兵虛弱的甚至連戰馬都跨不上去了。長期的和平消弭了雙方鬥士們渴望喋血沙場的雄心,也讓這兩個民族變得陰柔不武、安逸羸弱起來。

好日子總是會到頭的。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金國梟雄完顏阿骨打揮師攻打遼國,並從海上遣使和宋朝頻繁接觸。宣和二年(1120年),宋廷委派遼東土豪馬植為密使赴金國簽訂盟約,約定雙方同時出兵討伐遼國。

嚴格的說,北宋此舉實乃背信棄義的荒謬行徑,但細究起來,宋、遼兩國的恩恩怨怨又剪不斷、理還亂,仇恨年深日久, 很難讓宋人徹底遺忘。完顏阿骨打不等宋軍開到,就迫不及待地開啟戰端,金軍在北地以少勝多,屢次擊敗遼國。就在遼國即將面臨滅頂之災的時候,北宋軍隊的統帥宦官童貫和淮西軍高層之間矛盾重重,導致政令不暢,數十萬徵遼大軍被剛剛落敗 、疲弱不堪的遼軍從容擊潰,損兵折將太多,已失去了戰鬥力,最後只能無功而返。

金軍不用宋軍的協助,就將曾經不可一世的強大契丹王朝徹底滅亡。金人滅遼後,同時也看出了貌似龐然大物之北宋的虛弱不堪,雖然最後金人依約歸還了被石敬瑭割讓的燕雲十六州中的六州,但是也將征服者的覬覦眼光投向中原,並開始緊鑼密鼓的著手製定滅宋計劃。

北宋和遼國在”澶淵之盟“簽訂後,和平共處了近百年,卻因宋、金簽訂的”海上之盟“而再起戰端,和平條約被撕毀,對於北宋來講,雖然與金”海上之盟“是一種遠交近攻的策略,目的是滅掉曾經的宿敵、如今的兄弟之 幫——遼國,但卻得不償失,蝕了老本。最終,北宋雖然借金國之手攻滅了遼,但因自身軍事實力虛弱、內訌不止,”海上之盟“最終演變成一個”前門拒狼,後門迎虎“的歷史大笑話。


鐵馬冰河wu


首先,自宋遼兩國簽定《澶淵之盟》後,兩國一百二十年沒有戰爭。但這個盟約對大宋來說是屈辱的不平等條約,大宋每年都要向遼支付歲幣,且自居為天朝上國的中原王朝皇帝還要和蠻夷國主約為兄弟,實在讓人心中難以釋懷。這表面的和平下掩藏的是深深的仇恨。

簽定盟約的真宗皇帝自此之後威信掃地,不得已之下他才一手導演了“封禪”、“天書”等鬧劇,妄圖以上天授意來掩蓋自己的無能,來堵住悠悠眾口。這所謂的和平將一個皇帝逼到了這個份上,可見當時的宋人心裡有多痛,對於和遼國的議和有多恨。這種恨一旦遇到合適的土壤,就會立即開出復仇的花朵。

其次,大宋錯誤的判斷了形勢,並據此制定了錯誤的戰略決策。當北方的金國興起後,遼國似乎被打得無還手之力,一敗再敗。見此情景大宋認為復仇的機會來了,當金國約大宋南北夾擊遼國時,大宋幾乎沒有猶豫,根本就不在乎破壞盟約的惡名。這種國家層面的違約,講究禮法的大宋做起來一點也不拖泥帶水,為什麼?因為恨得太深!

然而此時的大宋,國家承平日久,文恬武嬉,國家早已不堪一戰。即便對金國屢戰屢敗的遼國,仍然輕易的打敗了宋軍。這不但再次沉重地打擊了宋人的自信心,國家威望一落千丈,更令金國產生了輕視之心。金國對這個表面上的龐然大物的最後一絲戒心也消除了。

如果沒有宋軍對於遼國的戰敗,或許就不會有後面的靖康之亂。


沙場秋點兵


和遼國和平百年,一朝開戰,是因為宋看到了一個絕對“百年一遇”的戰略機遇!

新起來的金國約宋,一起南北夾擊大遼國。這就是送給宋的機遇。

目標——收復,不對,是奪佔幽雲十六州!

因為完顏阿骨打開出的條件,是宋自南邊攻取以上地區。

也有書上說是“金允諾送(歸還)”以上地區。非也,這不是合作約定的樣子,也不符合規矩。那就太小看宋朝了也。

況且,宋朝並沒有偷偷摸摸,而是透露了自己的意圖,打算等遼主動讓出,遼宋雙方就沒必要開戰,保持和平共處……按說,為了能專心對金國這個內部叛亂勢力,遼應該能答應的。

可是,三方都發生誤判了。

遼不答應,於是南北開戰。

宋沒想到得打,於是打。可宋也沒想到,自己竟然討不到半點好處!

金國更沒想到宋這麼不行,金國都直取遼中京(北京)了,宋竟然幾乎未能推進一步,更別說奪取幽雲十六州了!

而且,還讓一部分遼皇族帶人馬,從容西去!(後來還成立了西遼,打開一片天地)

儘管宋在南線牽制了遼軍,但完顏阿骨打徹底看到了宋朝的虛弱。於是金國將幽雲十六州自取,而完全不提什麼“歸還”的事。

於是才有推斷,說金有言在先“歸還”,現在食言而肥。實際上是“讓你趁機奪取”,並不是“我歸還”,金國反而趁勢奪取這些地方,公平說,幹嘛要“歸還”你?

這是宋朝一場非常失敗的戰爭。機遇是出現了,但機遇只屬於實力,戰略目標能否實現,還得看是誰。

沒有實力,只好吞下血淚,坐看幽雲十六州,變成“燕雲十六州”。而且,更大的打擊還在後頭!很快就會到來!


雪天雪晴


宋朝在和平了很多年之後和遼開戰,本身就是大型的背信棄義行為。整件事情就是宋徽宗自己好大喜功,想要在他任上一舉收復幽雲十六州,反而落得個偷雞不成蝕把米的結果。

原本宋朝當時的主攻方向是西夏,並且還有可能會把西夏滅國。這個時候來自遼國的內奸馬植過來報告重要情報,說遼國已經被北方崛起的金國打的落花流水,馬上就要玩完,大宋可以聯繫北方的金國,一起夾擊遼國,到時候好處都是宋朝的,可不是美滋滋。

宋徽宗一聽很有道理,就派人促成宋金“海上之盟”。

卻沒想到倉促組織軍隊北上打遼國的時候,宋朝軍隊還是打不過遼國軍隊,被耶律大石打了個大敗。儘管最後在金國的協助下,宋徽宗還是拿到了幽雲十六州,但是這場戰爭也讓金看出北宋實在是外強中乾,於是有了南下打北宋的想法。

沒想到北宋卻是腐敗墮落,並且統治者昏招頻出。原本金國不可能取勝,但由於宋徽宗和宋欽宗令人窒息的操作,開封還是陷落了,造成了著名的靖康之恥。一手好牌,就這樣被宋徽宗打爛了,而這一次違背盟約進攻遼國也成了一次大笑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