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彬
这个事情今天上了微博热搜:全班只有儿子没有出国!妈妈花三个月的工资送儿子游学。
针对这个话题我对身边大学刚刚毕业的小编进行了随机采访,她告诉我:从懂事的角度看可以说不值,但我如果是那个六年级的男孩,我一定非常感激我妈妈!会在我成长里一直记得妈妈咬着牙给我这么大的幸福!
事件中的孙女士月薪一万,应该不算低收入阶层,但养过孩子的人都知道:孩子就是一台“碎钞机”,只有你想不到的教育产品,没有花不出去的钱!小时候是奶粉尿不湿,大了是辅导班特长班,国际校贵族校私立校……家长只要想花钱没有花不出去的。
让孩子出去游学可以增长孩子的见识,尤其是没有出过国的孩子,学校组织的带孩子出去玩安全可靠,还能全程给孩子讲授一些知识,多交一些朋友,丰富孩子的假期生活,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其实是可以去的。
现实中,像孙女士这样的家长不在少数:没有穷到揭不开锅,但也没富到拿两三万当零花钱。孩子一次游学的开销咬咬牙也拿得出来,就是有点心疼。
那么起关键决定作用的就应该是孩子的意愿。孙女士的孩子还是比较懂事的,每次同学们分享假期出国的经历都插不上话,孩子也没有抱怨过。在小学毕业之前跟家长开口想满足这个愿望,家长咬咬牙帮孩子圆梦,相信孩子会像上面提到的小编一样“感激妈妈!记得妈妈咬着牙给了我这么大的幸福!”这笔钱也算物有所值。我个人不太主张把家里所有的钱都花到孩子教育上,一来是因为降低全家的生活质量大人的焦虑感会上升,焦虑的家长势必养出心理压力巨大的孩子,对孩子心理健康不利;二来教育是一场马拉松,量入而出才可以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三万块钱花得值与不值要看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孩子的意愿、以及对孩子自理能力的考量。
我是一个倡导无论如何都要自己带孩子的妈妈,因为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他给你的远远大于你付出的。上述观点供您参考,欢迎留言讨论,也欢迎关注我的号——讲常识、说真话,认真探讨养育孩子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
亲妈:留英双硕士,传媒经济学博士在读,高校媒体专业教师,致力于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发现更好的自己。
亲妈学堂
3万块是为了保护孩子幼小的自尊心,从这点来看,我觉得是值得的,但也侧面反映出很多家长对待教育的预见性有缺失的问题。。。
出国游学的意义大不大?
旅游的价值很大,这点毋庸置疑,对于6年级的孩子,出国旅游还是见识到很多新奇好玩的事物,如果资金实力允许的情况下,出国旅游还是挺有意义的一件事。
但注意,我说的是出国旅游,并非“出国游学”,近年来,旅游行业内都知道研学旅游产品特别好卖。所以,针对“市场”设计出的产品非常之丰富。
在我看来,很多研学旅游产品的内容仅仅是为了增强产品的吸引力,“设计”出来给学生和家长去看,无法真正的体现一个地方的文化特点。
换句话说,孩子花三万,看到的异域文化仅仅是产品设计者希望孩子看到的。。。
所以,所谓的出国游学,能学到什么,真的要打个问号了。
孙女士的“3万块”该让其他家长反思什么?
我们身边其实会有很多“孙女士”,自身收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在考虑孩子教育时单纯的认为只要把孩子送到教育资源最好的学校就好,眼前要付出的代价都是小事。
她们并没有充分考虑孩子送到一些教育资源丰富的“贵族学校”后,孩子所要面对的环境,和培育孩子身心健康时自己所要付出的持续成本。
孩子的自尊心和攀比心是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的,这我们都知道。
只是孩子没有独立判断事物的能力,自己无法分析自己的行为到底是在照顾“自尊”,还是纯粹的攀比,更不会去照顾别的同学的自尊。
所以,孙女士在送孩子去“贵族学校”时,必然是知道孩子身边的同学一个比一个有钱,攀比无法避免这个问题。
在此情况下,如果能提提前考虑一下,这“3万块”其实完全可以精心设计为一家三口的跨境游,在满足孩子“假期生活交流”的需求的同时,“3万块”创造了更多的价值。
所以,这“3万块”更多的是在提醒各位,孩子的教育并不是“送他们去好学校接受好教育”这么简单,如果不提前思考孩子身处的环境会带来的后续问题,每一位家长所要付出的额外教育成本必然会远远高于“3万块”,而相比孩子的“身心健康”问题,教育原本就不该只是一本经济账能衡量的大事,望子成龙真的是需要多花些心思,多费些精力。
妙爸超努力
根据描述,家长的关注度还在于所花费的金钱上,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孩子出国游学花费两三万,属于正常偏低的消费水平。我个人知道的情况不少,出国游学的团最少消费是四五万起步。
在孩子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当中,值和不值是很多家长考虑的重要因素,如果家长把所花的钱和孩子的收获进行匹配,从短期看来这钱花的不值,因为很多家长看到的孩子花钱,在吃喝玩乐。但是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的角度来说,孩子走过的路,读过的书,交过的朋友,听过的音乐,都会变成他们气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就让孩子多出去走走看看,不要把所花的钱和孩子短期的获得进行匹配。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是需要不断的进行经济上的投入,别盲目的比较,谁花钱多钱少,但这确实是一个知识付费的时代。
根据自己的能力,为孩子选择合适的教育,为孩子筛选各类的资源,和孩子一起到处走走看看,这是父母应该做的事!
所以如果这位女士孩子生活的环境当中,大部分同学都有过游学的经历,说明学校的大环境一定还不错,家长的实力也都比较强,这位女士在乎的是经济的投入,如果对钱比较敏感,那家长应该更努力才是。
九斗学生心理
这个问题可以拆解成:六年级,孩子,花两三万,出国,游学,值不值?我分别来回答。
1、花两三万,值不值?
取决于家庭经济情况,关键是在家庭教育预算投入里的比例。如果是读一年10万以上的国际学校,这个游学花费也属正常。如果是把一年最大的一笔的教育花在这里,那就要看具体学习内容了。
2、游学,值不值?
游学是很好的形式,但是现在多数机构组织的游学,就是走马观花的名校朝拜之旅,很多组织者自己对教育和历史本身就了解有限。需要仔细筛选。
我更推荐的游学方式,是让孩子主导,家长参与,多花时间在前期准备上,自己制定一个游学的方案。有这样一次经历,即使多花一点钱也值得。孩子自己主导计划,收获了制定计划的经验、自信和成就感,游览的过程也更具内驱力,而不是被动浏览,由于有所准备,也更有旅行深度。家长在这个过程里更了解孩子的志趣,一起筹备和出游又增进关系,一举多得。
3、出国,值不值?
按照我推荐的方式,在国内也可以低成本的实现。但如果是抱着见世面的目的,出去体验异域文化也不错。
4、六年级,值不值?
花同样的多的钱做同样的事情,在哪个年龄会更划算呢?六年级是个可以接受的选择,在孩子青春期阶段,任何特别的经历都有好处。尤其是在14-16岁,正是告诉成长,最需要思考资源的时候。当然,更早见世面,更容易早立志,也很好。
5、孩子,值不值?
值。
晓题大作
家里有条件的,两三万出国长点见识也未尝不可。如果家里经济情况并不是很好,就没有那个必要了。我们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仅仅是出国,去一个不一样的地方感受当地风土文化,看看别的地方的人又是怎么看世界如何看生活的,其实是很好的事情。见识得多胸襟也会更广,更容易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人也没那么狭隘,是好事。但是这个是不是只有花几万出去游学才能达到呢?不是的。当然,你没出国过,大家坐在一起吹牛逼的时候你没得可吹。但是是不是必须出过国才能插的上话?也不是。我们网上不是有很多资料吗?难道没去过日本就不能讨论日本的话题吗?人家的民俗风情,风景地貌,政治文化,甚至衣着言行真的是只有亲子去一趟才能有所认识吗?不是的吧。退一步,别人谈话时当个聆听者不好吗?每个吹牛逼的人都喜欢好的听众啊。我觉得家长应该是可以从别的途径给小孩弥补这种遗憾的。
我们实在是没有办法样样都跟别人攀比。别人有的,我确实有可能没法拥有。但是我也可以做到别人没有的我却有啊。别人去看荷兰风车时,我看看荷兰发家史可以不啊?别人去逛莱茵河畔的时候,我看看二战历史行不行啊?或者网上看各种关于这些国家的资料也是可以的嘛。可以这么说,六年级的孩子出国,大多数都是走马观花。有条件,观一下也是好的。没条件,我们可以用其它法子弥补一下。实在算不得什么大事情。
Dan44850483
游学优点:1.集体出游,老师带队,有同龄人交流,家长不烦心。2.一般是学校与机构合作,可以入住当地家庭,或者与一些国外学校交流,这是亲子游出国很难接触到的。3.家长不用请假陪同。
缺点:1.费用偏高,因为里面含有带队老师的费用。2.老师少孩子多,很难照顾周到。3.交流学校、家庭的质量好坏无法把控。
如果经济状况允许,自己又没时间,可以考虑让孩子体验一下,上了初中以后估计很难有时间出去玩了。
ewing13
如果条件允许,你又没时间陪孩子旅行的话,那么游学是值得的。但是经济能力不允许,就没必了。我初中也参加过学校的澳洲游学,现在想起意义也不是很大我都忘记了。至于学生攀比这就是班风问题了。为了孩子面子在经济能力不允许的条件下硬要就没意思了。有了这次,那下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