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基礎設施和城市功能定位,看雄安未來發展

從基礎設施和城市功能定位,看雄安未來發展

《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指出,雄安新區的建設目標是到2035年,基本建成綠色低碳、信息智能、宜居宜業、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影響力、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水平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

從基礎設施和城市功能定位,看雄安未來發展

近日,由德恆金融專業委員會、CBRE、藍迪國際智庫、平安保險等機構共同舉辦的“金融與現代服務業支持雄安新區建設”研討會在雄安新區成功舉行。會上,CBRE從基礎設施建設城市功能定位兩個角度對雄安未來的發展進行展望。

從基礎設施和城市功能定位,看雄安未來發展

CBRE華北區研究部主管孫祖天在會上發表演講

基礎設施建設

從基礎設施看,雄安位於京津冀的地理中心,距離北京、天津均為105公里,距離石家莊155公里,但目前尚未有高鐵通達,主要靠高速公路連接區內其他城市。

未來雄安將是京津冀區域基礎設施規劃和投資重點,多條高鐵的開通將提升城際通勤效率,引入產業和人口需求,並促進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

從基礎設施和城市功能定位,看雄安未來發展

圖1:雄安新區及與周邊聯繫的軌道交通

其中,京雄高鐵已開工建設,2020年開通後雄安將納入北京半小時交通圈;津雄、京港臺、石雄、京昆等規劃高鐵線路將連接雄安,開通後天津、廊坊、保定、石家莊、衡水到雄安的通勤時間都將在45分鐘以內;區內交通規劃提到將科學規劃路網密度,起步區路網密度達到10-15公里/平方公里,構建“公交+自行車+步行”的出行模式,起步區綠色交通出行比例達到90%,公共交通佔機動化出行比例達到80%。

從基礎設施和城市功能定位,看雄安未來發展

圖2:雄安到京津冀各城市的通勤時間(2017 VS 2022):平均通勤時間將節省44%

城市功能定位

《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確定了京津冀“功能互補、區域聯動、軸向集聚、節點支撐”的佈局思路,明確了以“一核(北京)、雙城(北京、天津)、三軸(京津、京保石、京唐秦)、四區(中部核心功能區、東部濱海發展區、南部功能拓展區和西北部生態涵養區)、多節點(河北城市)”為骨架。

其後中央又補充了“北京新兩翼(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區)”及“河北新兩翼(雄安新區和張北冬奧區)”等區域發展戰略重心,而雄安新區位於北京和河北兩翼的交匯,足見其對於京津冀區域產業發展的重要性。

雄安未來的產業發展目標將落位金融(尤其是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機構的金融創新業務)、高端服務業(尤其是軟件和信息服務、設計、創意、諮詢、現代物流、電子商務)和高技術產業(尤其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和生命健康、節能環保、高端新材料)。

從基礎設施和城市功能定位,看雄安未來發展

圖3:北京高鐵半小時交通圈內未來優質寫字樓集中區域及其定位

CBRE華北區研究部主管孫祖天表示:“雄安新區未來規劃建設用地總規模約530平方公里,其中啟動區面積20-30平方公里,未來隨著基礎設施的完善,將會成為北京半小時交通圈內重要的商務區。短期內由於區域土地將以劃撥方式出讓,規劃寫字樓主要用於政府或央企自用,對北京、天津等周邊寫字樓租賃市場不構成直接影響。長期看,除了已開工建設的連接北京、天津、石家莊等京津冀主要城市的城際軌道,區內規劃的‘公交+自行車+步行’綠色出行模式和智能交通體系也將保證雄安“宜居宜業”的現代化城市規劃目標的實現,將成為未來吸引人才和產業導入的重要競爭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