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曾经的国旗——五色旗

五色旗是中国的第二面国旗,中华民国建国之初北洋政府时期使用的国旗。

辛亥革命后,满清政府灭亡,所以清政府所用的黄龙旗便不能再用,中华民国建国之初北洋政府便决定,用五色旗又称五族共和旗,来代表国旗。

五色旗旗面按顺序为红、黄、蓝、白、黑的五色横条,旗面长宽比例为8:5。

中国曾经的国旗——五色旗

红、黄、蓝、白、黑五色分别表示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所选用的五色为五个民族传统上所喜爱的颜色,象征着这五族共和。

在这个传统文化中的五行学说中红、黄、蓝、白、黑五色分别代表火、土、东、西、北,并对应代表南方、中方、东方、西方、北方,意思是囊括天地的意思。

也有传言五色旗取自凤凰五色,借凤凰之名,中国能够浴火重生,走向复兴。

也有说五色旗代表仁、义、礼、智、信五德。

其实,五色旗能够成为国旗是有一定的原因的。五色旗原本是清朝海军一二品的官旗,北洋水师的军旗,后来孙中山为争取袁世凯倒戈革命政府,五色旗才被选为了临时国旗。

其实对于五色旗的使用其实也是有一定的规矩的:早晨七点升旗,晚间六点降旗。不用时应将一色折叠为一层,红色在上黑色在下,从旗腰一段卷成筒状,外面用线单节系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