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新村: 村民有“幹勁” 生活更“攢勁”
“咱農家的小院像花園,小汽車開到家門前,天然氣接到鍋臺邊……”說起克拉瑪依市克拉瑪依區小拐鄉團結新村的變化,村民艾力·葉魯拜感慨頗多,自編了村莊新貌順口溜。
近年來,克拉瑪依市農林牧業局駐村工作隊與村“兩委”團結帶領村民全力投入家鄉建設,一個顏值靚麗、生活富裕、和諧文明的美麗鄉村在瑪納斯河畔嶄露頭角。
“顏值”亮起來
團結新村位於瑪納斯河下游,在一望無際的綠色中,坐落著一個個整潔明豔的院落,和著波光粼粼的水紋,村民怡然自得地往來耕作,顯得格外和諧。
然而,往日的團結新村,因規劃無序,村民圖省事,隨意在自家院落搭建簡易牛羊圈舍,環境衛生整理不及時,糞便、垃圾隨處可見,一到夏天更是蚊蠅滿天飛。
為改變這一面貌,工作隊與村“兩委”進農家坐炕頭,動員村民整理規劃庭院,拆除私搭亂建的牛羊棚圈。同時多方協調籌資,在村莊外圍修建起可同時容納300餘頭牛的牲畜集中飼養場所,免費供村民使用。
牛羊圈舍和生活院落的“分家”讓村民切實感受到了環境的重要性,自覺投入庭院治理。“環境和人的關係最密切,誰不希望周圍的一切都乾乾淨淨?”村民們紛紛表示。工作隊與村“兩委”藉機發力,廣泛開展“我為美麗家鄉出份力”活動,在原有1000餘平方米綠地的基礎上,籌劃著擴大綠化面積。聽到這一消息,村民依爾肯江·努拉什卡樂滋滋地來到村委會,要求義務出工。他說:“讓村裡綠起來也是我的願望,我一定要出份力。”
如今的團結新村變得越來越乾淨整潔,綠化面積逐年增加,村民們茶餘飯後更喜歡出門在村莊內走動。
“錢袋”鼓起來
團結新村有飼養黃牛的傳統,受市場需求制約,經濟效益一直跟不上。工作隊與村“兩委”經多方調研、廣泛徵求村民意見,並與養殖技術企業深入探討、核算成本,最終確定“黃牛配種改良”計劃,以提高牛的肉奶品質和經濟效益。
為確保“黃牛配種改良”順利實施,工作隊與村“兩委”以每頭牛村集體出資100元,工作隊派出單位出資100元,農戶個人出資100元的價格,協調自治區品種改良中心調運褐牛和西門塔爾牛凍精,邀請專業品種改良員進行配種母牛發情檢查和配種工作,全村240頭母牛均完成配種,並初見成效。
團結新村有農田2.1萬畝。以往每年春耕、播種時,村民需要人工駕駛耕種機進行作業,大面積耕地需數天時間才能完成,費時費工且易產生重播與漏播現象,導致產量降低,影響種植收益。
工作隊依託後盾單位優勢,引進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農機自動駕駛技術進村,並召開現場觀摩會。由於該系統可有效減輕農機手勞動強度、延長作業時間,且交接行誤差只有2cm,確保了種子、土地最大化利用,不僅節約了人力、減少了費用支出,更為村民增產增收打下基礎。
為進一步拓寬村民增收致富渠道,工作隊與村“兩委”還建立了手工刺繡製作培訓基地,吸納15名富餘勞動力就業;邀請用工企業和單位走進村裡開專場招聘會2場,提供家政、司機等各類崗位60餘個,17位村民走上心儀的工作崗位;為貧困、殘疾村民免費發放雞苗、果樹苗等,引導村民發展庭院經濟,自主創業增加收入。
村民庫爾丹在工作隊與村“兩委”的幫助下,做起了商店、農家樂生意,她高興地說:“現在咱們農民的日子是芝麻開花節節高,越過越舒坦!”
“正氣”唱起來
4月的新疆春寒料峭,忙碌一天的村民阿斯哈爾·白力克拜哼著歌走在回家的路上。路旁河道內突然傳來陣陣撲騰聲,一個孩童正奮力地在水中掙扎。阿斯哈爾不及思考,一頭扎進2米深的河道,救起落水小孩,並把他送回家中。面對大家的稱讚,他憨厚一笑:“天天唱著‘互幫互助’歌,見別人有困難哪能不幫一把呢,這沒啥。”
“共產黨啊是太陽,十九大光輝照萬家,娃娃上學不要錢,看病養老有保險,我們住著安居富民房……”這首鄉土味十足的《感黨恩之歌》,在團結新村村民中傳唱著,成為當地“主打歌”。
近年來,工作隊與村“兩委”大力弘揚新風正氣,組建籃球隊、舞蹈隊、紅歌團等多支隊伍,廣泛開展“黨的恩情說不完”“曬曬我們的好家風”主題活動及星級文明戶、民族團結模範等評選活動,並將村民做好人好事、協助解決鄰里矛盾糾紛等納入積分獎勵,教育引導村民樹新風、揚正氣。
看著家鄉的變化,70歲的村民哈力木別·合孜爾漢幸福地說:“現在村裡沒人圍著麻將桌吹牛侃大山了,大家都在比著誰家更能幹、誰家更和睦,在這樣的風氣下,咱們的生活一定會更加美好。”
村民有“幹勁”,生活更“攢勁”。在工作隊與村“兩委”及全體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團結新村一排排安居富民房整齊漂亮,一戶戶庭院乾淨整潔,一張張面孔笑靨如花……
閱讀更多 克拉瑪依零距離 的文章